非将
字体: 16 + -

第163章 霸业基础

    “......”严玄沉默了。

    严玄虽已过壮年,但他的雄心任在,斗志任在,如非不然也不会一直苦等贤明数年。

    虽然等来的是自己学生的邀请,而且也不是自己志向所在,但严玄已经是心动了。

    因为这个邀请之人,完全配得上贤明二字。

    严玄转头看向陆丰,只见这个大弟子也满怀期望的看着自己。

    陆丰是最了解严玄的人,也是最关心严玄的人,而严玄也是待陆丰如同血脉,两人关系极为亲密。

    见陆丰如此,严玄松口了。

    “愿闻其祥。”

    郝月一喜,当下便是将计划全盘托出,事事巨细。

    严玄听完也是沉思了起来,随后说出了他的看法:“其一,广牧县地大且广,皆为平原之地,而若是胡人南下,定是踏马平川,广牧无任一据点可守之。”

    “胡害是必须要解决的,不然任何政策都是劳而无功。”

    “其二,广牧虽广,但人口非常稀薄,整县人口不足一万,县城更是不过三千,莫说抵御胡人,就连执行政法需要动用的人力,都是非常难以招得。”

    “师傅勿忧,学生已有对策。”

    “对外我有奉先,奉先之勇足以一骑当千,对内,我有钱,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且朱伯父也许诺与我,三年之内,最少会迁往广牧十万百姓。”

    “但有前提,便是我们必须要有成绩。”

    严玄抚须而言:“若是能再现一个晋阳,并州就有两大重镇,南北交贸之下,并州必将再上一层。”

    “你,可有十足把握?”

    郝月直言道:“只有五成。”

    严玄闻言微微皱眉,脸露忧色。

    顿了顿,郝月朝严玄并手笑道:“剩下五成,在师傅手里。”

    严玄闻言一楞,随后笑骂道:“好你个郝月,竟这般计激为师。”

    “也罢,就让为师这把老骨头,在折腾个几年。”虽是叹气,但严玄脸上的喜色却是不由自主的显现在了脸上。

    郝月也是笑了起来,严玄一出,陆丰也自然会跟着前往,随即郝月便是转头望向了陆丰,十分期待的说道:“大师兄可愿助师弟一臂?”

    陆丰的脸上也是露出了笑容“这是自然,师弟之大才,我可是想一直瞻仰。”

    “能得师傅师兄相助,广牧必兴!并州定兴!”

    “时辰不早,学生还有其他要事,就先告辞一步,待朝廷文书而至,我便来再请师傅。”

    “月儿可是去请叔桓与季砾?”

    “确是。”

    “季砾对你颇为敬仰自是无忧,但叔桓心在朝廷,为师也劝不住,你可有计策?”

    郝月直言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必是可为。”

    严玄闻言却是脸色一变,皱眉说道:“信儿他...心是好的。”

    “师傅,您想看叔桓师兄重蹈覆辙吗?”

    “哎,也罢,虽是极为不愿,但当今朝廷的确不能让信儿这心思单纯的孩子前去。”

    见严玄松口,郝月笑道:“不论在何处,只要心怀天下,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在边疆做出的贡献未必会比在朝廷的贡献小,就算是师傅这几年闲置在家,不也教出了一众出色的弟子吗?”

    严玄赞许的点头说道:“月儿说的在理,只要心怀天下,何愁天下不兴。”

    告别了严玄,郝月便是直奔严府而去,作为郝月未来蓝图的最后两块拼图,严信严云也是非常的重要。

    且不论两人是世家子弟身份出众,但说两人的学识素养,整个并州也鲜少有人能比过他两,而当这两个因素合并起来,其所能提供的力量,便是郝月极为需要的。

    说到底,郝月现在依旧是毫无建树,除了依靠身边的力量之外,别无他法,而所依靠的力量越多,那么郝月他即将打下的基础,也就愈加稳固。

    待郝月如同自出的义父丁原、世间罕见的贤臣并州刺史朱淑、富可敌国的梦梦、怀才不遇的严玄师徒五人、还有尚在军中历练的二十八位弟兄、以及如同手足的吕布,这些都是郝月所依靠的力量,而在这些力量之下,郝月必将打造出一股撼动天下的力量。

    这是肯定的,郝月从未怀疑。

    数刻钟之后,郝月来到了城东严府,通报了门卫,并不打算进去。

    严信严云虽均已成家,但出于自身报负,没有想接手严家家业的想法,所以都是没有搬出严府,而严家家主也并未强求,毕竟严家子弟众多,更有长子在前,家业自是无需担心。

    郝月不进去是不想碰见严家家主,不然少不得一堆麻烦,那日与严家的商谈还历历在目,那人谈起生意来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事事巨细事事上心,直让郝月头疼不已。

    不多时,严信严云便是出得严府。

    见到郝月,严信率先说道:“月弟怎么不入屋里坐坐。”

    郝月直言道:“因为我此番前来,是请两位师兄出门的。”

    严信严云对视一眼,疑惑的问道:“出门?此话怎讲?”

    郝月反问道:“两位师兄,久置于家中,可有关注天下之事?”

    “那是自然。”严信笑道:“长史黄陶近日在朝廷之上大论我并州之景,并评朱淑大人为天下少有之贤臣名士,更引得百官称赞,陛下也是龙颜大悦,前些日子晋阳便是迎来了前来赏赐的御史。”

    “......”郝月一愣,难怪朱淑对于朝廷又恢复了些许希冀,依稀记得四年前,朱淑言语有透露过反汉之心,但今日却是问起了郝月的罪,虽然并未过于追则,但也是反常。

    不过与严信的乐观不同,郝月以及朱淑都是明白人,知道这只不过是宦官的示好,毕竟并州已经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遮羞布。

    郝月没有立即回应严信,而是转头问向严云“季砾师兄呢?”

    严云也是笑道:“据说上党又收纳了数千流民,多来自于河西,更有甚者是跋山涉水而来,上党张太守倍感压力遂上报于朱淑大人,前些日子,城外新建的几个派发点,也是迎来了他们的食客,我出城外见过,众百姓,都是面带笑容。”

    两人的观点一个在于朝廷虚名,一个在于民间心声,心之所在,可想而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