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书童
字体: 16 + -

第七十八章 再解扇意

    石呆子一直坐在一旁听这两人的对话。

    大胆!真是大胆!

    竟然敢给自己的古董扇子私自命名,不过那名字起的挺不错的,那两个人还算有点见识。

    这下一听,两人正在疑惑“避祸”那把扇子的材料,当下走过去,将扇子通体瞅了一眼。

    淡淡说道:“没见识了吧,那叫火画扇,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褪色。”

    原来这就是火画扇,周延曾经只闻其名,不见其行,如今见了自然要把脑袋中的知识好好说道一番。

    他拿起扇子仔细掂量,缓缓说道:“似乎曾在书中见识过火画扇。”

    见石呆子不信,便解释:

    将画在扇面上的诗画,用香火烙焦,以显示出诗画来,或是使用铁笔在炉火里烧红,然后在扇面上烙诗画。

    这样便可不褪色。

    石呆子思量一番,小声说:“是这个理。”

    黛玉偏头好奇问他,“你这是从哪看到的?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咳!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曹雪芹是乾隆年间的人,都是后世的事了,自然不可能听说过。

    “呃……”周延打了结巴,“那什么《齐民要术》、《梦溪笔谈》中应该没有。”

    “这是自然。”

    周延绞尽脑汁,要给一个合理解释,“但是……”他紧张的咽了口水,汗都冒出来了,不断打量着黛玉的神情,“还有一书是《大周全书》,这里面有。”

    这书听都没听说过。

    “怎么没听说过这书?”

    “嗨,那是杂书,姑娘没听说过也是正常,这火画扇还能合成一柄双面扇,这样,扇的两面均可用火笔作画,又把扇边用彩色丝绒缝制,款色高雅,美观大方。”

    这般粗暴的转移话题,也只有周延一人了。

    石呆子不乐意了,他家虽然贫寒,但他对扇子的研究后透彻了,如今倒叫这小子抢了风头。

    当即一拍桌子,“你们还看不看了,不看就收扇子了。”

    知道这人是不满意了,周延与黛玉两人还是有些暗乐。

    周延忙道:“自然还是要看的。”

    如今只剩下了八把扇子。

    这八把扇子会是十二金钗副册,还是其他呢?

    在剩下的八把折扇中,还有两把黄花梨折扇,其中一把,嫦娥奔月,袅袅多情,仙宫清冷,灵药难寻。

    “称之为:偷药。”

    黛玉亲手打开最后一把黄花梨折扇,这是把双面扇,一面绘着红妆出嫁,一面绘着香消玉殒,一旁放着米糠。

    黛玉看向周延问道:“糟糠?”

    这些扇子周延不懂了,这些或许是重来这个世界要发生的变数,便只好点头。

    还剩六把扇子。

    一把粗糙不堪,扇上尽是毛刺,见黛玉伸手想取,周延先她一步拿上扇子徐徐展开。

    呈于黛玉面前。

    扇上绘着鲜血淋漓的战争场景,伏尸百万,血流千里,黛玉不忍心看,推开扇子,不小心被毛刺扎手。

    周延当即放下扇子,着急想握却被躲开,黛玉用手绢敷上伤口,“我无事,继续看吧。”

    周延依旧不放心,但又没法子,只说道:“战事?可好?”

    黛玉点头。

    再一把象牙扇,“佛祖牵着象,象始终无法挣脱,但大象脚下破败不堪,生灵涂炭。”

    “该称什么呢?姑娘?”周延问道。

    这幅扇面可难倒了黛玉,良久黛玉才道:“苦海。”

    周延问:“这是何解?”

    “象被佛牵制着,象脚下被践踏着,一个不得自由,一个不得性命,都在苦海沉浮。”

    还有一把扇子平平无奇,却是最大,用料也是极为普通,与这些名贵扇子放在一起简直有些寒酸。

    扇面上密密麻麻都是些不见经传的人物画像,却都不细画,只是粗略点上几笔。

    黛玉评道:“这几把扇子越看越稀奇,总觉得余下的这六把扇子蕴含着大道理,如今却猜不透。”

    “大道理,走着走着就通透了,这扇面姑娘如何认为呢?”

    黛玉启声道:“苍生。”

    余下还有三把扇子,一把晶莹剔透的玉扇,一把龙吟九天的金扇,还剩下一把扇子乌黑一片分不出材料。

    这就更加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