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旌旗千里 (求收藏)
“雄才大略”的他,深知万里长城和秦直道的重要性,他效仿秦始皇,亲自颁下了巡边诏令道:“朕将巡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在胡子睿看来,秦始皇为后来强汉的崛起打下了深厚的根基,汉朝皇帝采用“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才有了后世的“文景之冶”以及“汉武大帝”的雄起;同样为继任者打根基的事,隋炀帝也做了一遍,而李唐王朝继承了大隋基业,也迎来了龙腾盛世。
与汉、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五代时石敬塘向契丹人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宋朝一开国就丢失了燕云十六州这种天然对异族的缓冲和防御关卡,面对已经封建化的强敌契丹人,宋朝只能在河北作消积防御,更何况北宋建都的开封本身就是四战之地,虽说宋军战力不弱,可是在战场上只有进攻才有主动权,光防守始终会有破绽,于是在立国一百多年后,北宋皇帝惨遭“靖康之耻”,虽然赵构在南方又将宋朝延续了一百多年,终于还是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亡国亡天下。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在病榻上仍然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名句,可惜他的遗憾一直延续到明王朝建立,徐达率军北伐,才顺利收复燕云,此时距离燕云十六州离开中国,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
当然,胡子睿既然携着扶助皇帝系统穿越而来,原来历史的进程肯定会改变!原来那些历史的遗憾,胡子睿不会再让他们发生,否则他穿越过来干么!
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在进军途中时,派出的斥候前来禀报军情。
原来,秦始皇崩于河北沙丘,按照路途的远近,本应由此循太行山前大道,转经函谷关,返回咸阳,可是胡亥等人却舍近求远,沿井陉、九原经直道回到都城,就是为了办一件事--借此稳定和控制秦朝最强大的武装力量--长城军团,剪除正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而且剪除行动应在胡亥等抵达上郡阳周之前结束,否则扶苏、蒙恬要朝见秦始皇,赵高、胡亥的阴谋就要败露。
在公子胡亥的大营里,此刻正是一付**的景像,公子胡亥的大腿上枕着一个美人,他正搂着另外一个美人在饮酒作乐,旁边几个歌舞伎正在一边奏乐。他得知公子扶苏、蒙恬没有奉诏自裁,反而“兴义兵,清君侧”,正从九原出发,赶赴咸阳之时,不禁大吃一惊。那公子胡亥虽然生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颇得始皇帝宠爱,却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只继承了荒淫残暴的一面,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却是一点也见不到。
公子胡亥此时感觉有如“五雷轰顶”、“六神无主”,立即召集赵高前来议事。
赵高本是秦国宗室的远亲,究竟是什么样的远亲,何时从赵氏公族之中分出,因为没有其它更为确切的史料,已经无法准确地知道。可以确定的是当赵高出生时,已与普通庶民无异。
赵高的母亲当年因为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隐官一词,不仅用来指称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称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在实行爵制等级身份的秦朝社会中,隐官是一种法律定义明确的身份,其身份与(减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没有爵位的什伍、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名有量的限制为半顷半宅,相当于庶人等级的一半,允许单独立户。
通俗来说,隐官是介于庶人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相当于今天的刑满释放人员。因为母亲的身份为刑余隐官的原故,所以史称赵高出生卑贱。
在秦代的等级身份规定中,在隐官劳动生活的人,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
秦朝法律注重公正,隐官虽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却不受限制,隐官子女的身份也同于普通庶民。赵高的父亲,大概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晓法律,精于书法,他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
秦朝是注重世代传承的国家,“子承父业”、重视吏冶成了秦朝的国策。赵高成年以后能够走法律、书法的道路入仕,成为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与父亲的职业和影响可谓是密不可分。
与赵高类似的是,汉代名臣张汤也是刀笔之吏,是子承父业,他的执法行政能力,完全受家传和父亲的影响。张汤之子张安世也是如此,张家世代以律学传家,皆是身传家教的世业。如是赵高不是去了势的话,而是类似张汤这样有儿子传承家业,也许他就不会走上那条不归路,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赵高从小精明强干,敏捷好学,二十多岁时就进入宫廷担任尚书卒吏,类似于皇帝的文秘,赵高的书法水平,堪称一流,尤其善长写大篆,在秦国朝堂上,他的书法水平仅次于丞相李斯,被后世列为书法大家之一。
秦王嬴政听说他为人勤奋,精通法律又写得一手好字,在众多尚书卒吏中能够脱颖而出,于是任命赵高为中车府令。
大秦帝国的中车府令主要是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对车马的驾驭管理和保卫皇帝安全的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根据秦代法律规定,合格的车士,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车技熟练,能追逐奔马,能上下驰车,能驾车左右周旋。武艺高强,能引八石强弩,能在驰骋中左右开弓。
在胡子睿看来,秦始皇为后来强汉的崛起打下了深厚的根基,汉朝皇帝采用“黄老之术”与民休息,才有了后世的“文景之冶”以及“汉武大帝”的雄起;同样为继任者打根基的事,隋炀帝也做了一遍,而李唐王朝继承了大隋基业,也迎来了龙腾盛世。
与汉、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五代时石敬塘向契丹人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宋朝一开国就丢失了燕云十六州这种天然对异族的缓冲和防御关卡,面对已经封建化的强敌契丹人,宋朝只能在河北作消积防御,更何况北宋建都的开封本身就是四战之地,虽说宋军战力不弱,可是在战场上只有进攻才有主动权,光防守始终会有破绽,于是在立国一百多年后,北宋皇帝惨遭“靖康之耻”,虽然赵构在南方又将宋朝延续了一百多年,终于还是没有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亡国亡天下。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致力于恢复中原,在病榻上仍然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千古名句,可惜他的遗憾一直延续到明王朝建立,徐达率军北伐,才顺利收复燕云,此时距离燕云十六州离开中国,已经过去了四百多年。
当然,胡子睿既然携着扶助皇帝系统穿越而来,原来历史的进程肯定会改变!原来那些历史的遗憾,胡子睿不会再让他们发生,否则他穿越过来干么!
第二天上午,当他们在进军途中时,派出的斥候前来禀报军情。
原来,秦始皇崩于河北沙丘,按照路途的远近,本应由此循太行山前大道,转经函谷关,返回咸阳,可是胡亥等人却舍近求远,沿井陉、九原经直道回到都城,就是为了办一件事--借此稳定和控制秦朝最强大的武装力量--长城军团,剪除正在上郡的扶苏和蒙恬,而且剪除行动应在胡亥等抵达上郡阳周之前结束,否则扶苏、蒙恬要朝见秦始皇,赵高、胡亥的阴谋就要败露。
在公子胡亥的大营里,此刻正是一付**的景像,公子胡亥的大腿上枕着一个美人,他正搂着另外一个美人在饮酒作乐,旁边几个歌舞伎正在一边奏乐。他得知公子扶苏、蒙恬没有奉诏自裁,反而“兴义兵,清君侧”,正从九原出发,赶赴咸阳之时,不禁大吃一惊。那公子胡亥虽然生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颇得始皇帝宠爱,却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只继承了荒淫残暴的一面,始皇帝的雄才大略却是一点也见不到。
公子胡亥此时感觉有如“五雷轰顶”、“六神无主”,立即召集赵高前来议事。
赵高本是秦国宗室的远亲,究竟是什么样的远亲,何时从赵氏公族之中分出,因为没有其它更为确切的史料,已经无法准确地知道。可以确定的是当赵高出生时,已与普通庶民无异。
赵高的母亲当年因为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入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收容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隐官,赵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隐官一词,不仅用来指称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称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在实行爵制等级身份的秦朝社会中,隐官是一种法律定义明确的身份,其身份与(减刑有期)刑徒的司寇同等,在没有爵位的什伍、公卒和庶人之下一等,其田宅名有量的限制为半顷半宅,相当于庶人等级的一半,允许单独立户。
通俗来说,隐官是介于庶人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相当于今天的刑满释放人员。因为母亲的身份为刑余隐官的原故,所以史称赵高出生卑贱。
在秦代的等级身份规定中,在隐官劳动生活的人,地位在普通庶民之下,所能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只有普通庶民的一半。
秦朝法律注重公正,隐官虽然地位低下,其婚姻却不受限制,隐官子女的身份也同于普通庶民。赵高的父亲,大概是在隐官工作的下级文法官吏,通晓法律,精于书法,他在隐官任职时结识了赵高的母亲,组建了家庭,生下赵高兄弟。
秦朝是注重世代传承的国家,“子承父业”、重视吏冶成了秦朝的国策。赵高成年以后能够走法律、书法的道路入仕,成为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学家,与父亲的职业和影响可谓是密不可分。
与赵高类似的是,汉代名臣张汤也是刀笔之吏,是子承父业,他的执法行政能力,完全受家传和父亲的影响。张汤之子张安世也是如此,张家世代以律学传家,皆是身传家教的世业。如是赵高不是去了势的话,而是类似张汤这样有儿子传承家业,也许他就不会走上那条不归路,当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赵高从小精明强干,敏捷好学,二十多岁时就进入宫廷担任尚书卒吏,类似于皇帝的文秘,赵高的书法水平,堪称一流,尤其善长写大篆,在秦国朝堂上,他的书法水平仅次于丞相李斯,被后世列为书法大家之一。
秦王嬴政听说他为人勤奋,精通法律又写得一手好字,在众多尚书卒吏中能够脱颖而出,于是任命赵高为中车府令。
大秦帝国的中车府令主要是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对车马的驾驭管理和保卫皇帝安全的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根据秦代法律规定,合格的车士,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车技熟练,能追逐奔马,能上下驰车,能驾车左右周旋。武艺高强,能引八石强弩,能在驰骋中左右开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