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今
字体: 16 + -

第229章 唐朝私房菜

    课间十分种到了,来,同学们,喝杯鲜榨果汁,放松放松:

    鲜榨果汁1:“八仙”之中,谁是唐朝人?

    我们都知道“八仙过海”的故事,也知道“八仙”是指道教中的八位神仙,ta们分别是: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铁拐李和汉钟离,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其中,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等都是唐朝人。

    且来看看这几位唐朝出产的神仙吧:

    1,吕洞宾是知名度最高的神仙。据《吕祖全传》载:吕洞宾原名吕岩,山西芮城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上曾做过隋唐的官吏,他幼读经史,曾在825年中过进士,当过地方的官吏,是八仙中学历最高的神仙。后来,因厌倦了当时的混乱时世,便主动抛弃了人世间的富贵功名,带着妻子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岭修行,与妻子各居一洞,相对而望,从此便改名为“吕洞宾”(居住在山洞中的宾客之意)。

    传说他在修行的过程中,巧遇已经得道的汉钟离,于是拜其为师,苦心修炼,很快也修炼成仙,于是下山云游四方,本着“度尽天下众生”的理想,施舍穷人,帮助芸芸众生,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收取任何报酬,别说是红包,就连专家挂号费都不要呀,不愧是神仙啊。

    就收红包而言,当今医生都当不了天使,下辈子只能全做白衣。

    阿嚏!

    元朝初年,忽必烈见道教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就想利用道教和吕洞宾在道教内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射雕英雄传》中的全真七教,阿嚏!

    吕洞宾与观世音、关公一样妇孺皆知,被合称为“三大神仙”,一起享尽人间香火。妇孺皆知的一句话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2,张果老是八仙中年纪最大的神仙,本名“张果”,因为活得太老了,所以被尊称为张果老。那么他究竟活了多老呢?据说,他活了800多岁才死,真正的“老不死”呀,基本可以当防腐剂的代言人了。

    阿嚏!

    这要是活到今天,能领国家多少退休金呀!再阿嚏!

    据《两唐书》载,张果确有其人,有长生不老之术,武则天时期曾隐居在中条山,“往来汾、晋间”,已有数百岁之多,看其面容,光滑清润,毫无褶皱,发个图片根本不用美图秀秀,简直可以当老鲜肉的代言人了。武则天闻其大名后,便派使者前往拜见,想召他进宫,向他请教长生不老及养颜秘籍,女人嘛,肯定希望容颜不老,八十岁长得和十八岁似滴,可惜,张果并不想进宫,于是,他就索性装死,顿时呼吸和心跳全无,就此成功骗过了使者,没有进宫。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也听说了其大名,便派使者前往拜访,想把张果召进宫来,张果故伎重演,再次装得和真死一样,骗过了使者,没有去见李隆基。

    据说张果一直活到800多岁才死,死后得道成仙。

    《太平广记》的说法更离奇:张果自称是“尧帝”时期的人,李隆基出于好奇,便向一个叫叶法善的术士打听其来历,叶法善说:我不能说,说了会死滴。李隆基不信,抱着对名人的八卦到底的态度追问,叶法善无奈,只好据实而答,说张果是浑沌初分时的白蝙蝠精转世,说罢,便倒地死了。后来经李隆基托人求情,张果才又救活了他。

    我靠,这也太神了吧!阿嚏就算了!

    关于张果的一句名谚是:“骑驴看唱本,咱们走着瞧”。阿嚏!

    3,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美女,算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据《太平广记》引《广异记》载,何仙姑本名叫“何二娘”,是一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因觉得呆在家里太闷,实在不想当宅女,便离家出走了,来到了罗浮山中,在山寺中住了下来,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死后便得道成仙了。另据《续通考》载:何仙姑生于武则天时期,广东增城人,出生时,头顶六道毫光,天生一副神仙面容。13岁时,在山中偶遇一道士,道士送给她一个仙桃吃,她吃完之后,奇迹就发生了,从此不知饥渴,并身轻如燕,还有了预测人生祸福的本领,当时的士大夫及百姓很多都是她的忠实粉丝,姑且可以叫“姑粉”。

    阿嚏!

    4,蓝采和是八仙中来自最底层的神仙。据《续仙传》载:蓝采和生于唐朝末年,江湖流浪汉出生,行为怪癖,走路时手持3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就和今天街上走过的卖蟑螂药的类似,饿了,就沿街乞讨,虽无权无钱,却尽己之力广行善事,接济穷人,很有济公和尚的作派,深受百姓的喜爱,死后得道成仙。

    5,韩湘子是八仙中出身最好的神仙。据《新唐书》载:韩湘子是唐朝著名文学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侄子,出身名门贵戚,做官一直做到了大理寺丞,是八仙中唯一的高级公务员,死后得道成仙。韩愈还给这个侄子写过一首诗,诗名就叫《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这就是八仙中的唐朝五位神仙:阿吕、老张、何姐、蓝蓝、韩老师,都是俄帝神,阿嚏!

    鲜榨果汁2,“一不做,二不休”,是谁说的?

    此成语来自于唐代人张光晟的临终遗言。

    据《新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爆发时,张光晟是一个普通骑兵,在一次战役中,河东节度使王思礼——唐朝第1位没当过宰相就被拜为三公的人——的战马中箭而亡,关键时刻,他及时赶来,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了王思礼,等于是将生存机会送给了领导。王思礼当时就感动坏了,便问其姓名,以图日后好报答。可是没想到,张光晟竟然没说话就走了,这让王思礼更加感动了,就暗中记住了张光晟的身材和相貌,想着日后如能相见,一定好好报答。机缘巧合,数年后,他们居然在街上偶遇了,王思礼一眼便认出了这位昔日救过他的小兵——居然还活着,出于感激,当即与张光晟结拜为了兄弟,并纳其为心腹,不断提拔。此时是肃宗时期,至代宗时期,张光晟已是代州刺史了。

    由于在抵御回纥侵扰太原的作战中立过大功,至德宗时期,张光晟已升任为振武留后。780年,回纥使者董突等900余人长期滞留在京城为非作歹,被德宗遣返回国。这帮人在走到振武后,故意逗留不走,任意欺凌当地百姓,折腾得百姓苦不堪言。张光晟于是为民除害,设计杀死了这些人。此举给深受其害的老百姓出了口恶气,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可是德宗却担心对方会报复自己,竟然将张光晟免官了。

    张光晟从此郁郁不得志,开始对朝廷不满,以至萌生了反意。

    783年,机会来了,唐朝的藩镇发生了哗变,拥立在长安赋闲的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张光晟含着对朝廷的不满,参加了叛军,言外之意,此处不用爷,自有用爷处,政府太熊不敢用我,我就给反政府干,很快便予以重用。后来见朱泚难以成事,便有了归降之意。德宗的平叛大被将军李晟答应他,只要你投降,就可以免罪,张光晟便献城投降了,并在后来对朱泚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足以将功补过了。

    可是,等到朱泚被剿灭后,唐朝政府却反悔了,德宗回绝了李晟的请求,下令将张光晟处以极刑——你以为你迷途知返就不杀你了。

    据《奉天录》记载,张光晟在临死前非常后悔,不是后悔不该反叛,而是后悔既然反叛了,就不该天真的去自什么首。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翻译过来:不该做的事,首先不要去做,但如果是做了,就索性坚持到底,很有“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所以保全,一条道走到黑”的意思。

    这就是“一不做,二不休”的来由,阿嚏!

    鲜榨果汁3,唐三彩只有三种颜色吗?

    唐三彩是唐朝生产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专业术语叫“唐彩色釉陶”,在古代文献中并无“唐三彩”一说,至民国才开始有了此叫法。

    唐三彩是在陶坯上涂上“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加入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彩釉,经过长时间的烘制焙烧,出炉后的陶坯便有了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其中以黄、褐、绿为主,所以唐三彩并非只有三色,而是以黄、褐、绿为主的多色。

    唐三彩的生产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长安生产的叫作西窑,洛阳生产的叫作东窑,流行于李治至李隆基时期,其工艺品具有浓淡相间、斑驳淋漓、浸润协调、花纹自然流畅的特点,造型多样,具有独特的传统风格,但凡建筑、家具、日用品、牲畜和人物造型无所不包,是反映唐代社会生活最完整的手工艺品,但其主要作用却用于陪葬。

    也就是说,唐朝人家里是不摆唐三彩的,在墓里面才用。

    大家比较熟知的经典唐三彩便是一头骆驼载着数位演奏音乐的胡人,它叫“载乐骆驼俑”,此器形被后人当作丝绸之路的形象雕塑。

    明白了吧,同志们,阿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