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今
字体: 16 + -

第184章 唐朝巧克力

    课间十分种到了,来,同学们,吃点干果,放松放松:

    果盘1:爆竹何时变成了鞭炮?

    鞭炮,据考证起源于古代的“爆竹”,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通俗编?排优》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说最初的爆竹是人们把真正的竹子点着,让它发出爆裂声,以庆事驱鬼的。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说大年初一,人们听见鸡叫就起来了,然后在庭院里点燃竹子,让它发出爆裂声来驱逐恶鬼,说明很早就有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了。

    可惜到了今天,鬼有没有驱走不知道,雾霾pm2.5却来了,因此很多城市都禁炮了,阿嚏!

    到了唐朝,爆竹开始被人们称做“爆竿”,也就是燃烧竹竿的意思。唐朝诗人来鹄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的诗句。这里的“爆竿”,就是人们为庆祝新年燃放的爆竹。

    正是从唐代开始,爆竹被人们改进,有人把硝石放进竹筒里燃放,后来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又把火药添加进了竹筒,这样,爆竹就真得“爆”了,火爆了,声音大极了,人们觉得这样好玩,真tm好玩,就这么玩了,于是便从唐朝开始玩带火药的爆竹了。

    可见中国人真会玩,阿嚏!

    到了宋代,随着造纸术的发达和普及,人们开始用纸筒和麻茎裹上火药,编成串,做成了“编炮”,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鞭炮”。

    后来经过改进,又有了单响和双响(俗称二踢脚),到了今天,炮的种类真得多得令鬼都汗颜!

    阿嚏!

    果盘2 :基督教最早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我们知道,世界范围内有三大宗教:佛教、***教和基督教。

    基督教信仰的是上帝,传诵的是《圣经》,神父、修女是神职人员。圣诞节是基督教神圣的日子。

    可是你知道基督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吗?

    635年,一位叫阿罗本的传教士来到了长安,受到了李世民的热情接待,房玄龄作为宰相亲自去迎接他,将他请到藏经楼内翻译《圣经》,当时此教派被称做“景教”,属于基督教的一个支派——聂斯托里派,保存于西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基督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情形,碑文是由一个波斯传教士用中文和叙利亚文撰写的。

    至李治时期,唐朝在每个州都建立了起了景教寺,并尊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祖。

    至武则天时期,由于武则天信仰佛教,所以曾一度禁止景教在中国传播。

    至李隆基时期,景教才又重新恢复了原有的地位,一直兴旺发达!

    845年,唐武宗信道,实施灭佛政策,波及到了其他的宗教,景教也被打击,自此在中原绝迹,只有西北地区才有流传。

    直到元朝,基督教才再一次传入中原,也被称为“也里可温教”。

    随着大批景教徒的到来,西方医术得以在中国被广泛流传开来,可以这么说,唐朝那时就有了西医,中西医结合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果盘3:唐代婚姻调查报告

    唐朝法律规定:子女未经家长同意就私自结婚的,法律上予以承认。对,没错儿,是予以承认!根本不需要“父母之意,媒妁之言”。

    但有一条,必须是成年人才行,未成年不算,阿嚏!

    可见唐朝人在对待儿女的婚姻大事上是民主宽容的,婚姻观念非常开放自由,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不需要户口本,不需要开证明,看准了就下单,自由恋爱,自由结婚,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

    “男子重色,女子重才”成为当时的风尚,故而才有了“西厢会真”“人面桃花”“红叶传情”等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

    在时人的婚姻观里,还没有好女不嫁二夫的传统儒家教条,就算是嫁二十夫也算是好女子。阿嚏!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对唐朝女子不适用,嫁错了大不了再嫁,何怕之有?有什么可怕的!

    阿嚏!

    在这种婚姻文化背景下,唐朝女人基本上不受贞操观念的束缚,离婚再嫁者比比皆是,与前朝的“从一而终”和后朝的“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今才有来者)。

    阿嚏!

    关于离婚,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1,出妻”,就是老公写一纸休书,老婆就下岗了,屋里头的就变成屋外头的了,从此就“夫妻一生缘尽至此”了。出妻的理由一般有:“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多言、窃盗”,没想到话太多,也是不要老婆的理由,阿嚏!

    2,“义绝”,就是由官府判决离婚,类似今天的起诉离婚,或者是一方犯重大罪行了,官府判决两人散伙,强制离婚。

    3,“和离”,就是夫妻自愿离婚,相当于今天的协议离婚。过不下去了,怎么办,好办,商量商量存折怎么分,然后拜拜,以后还是朋友!阿嚏!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两口子离了,也是好和好散,就算是女方主动提出的,男方也是会放女方一条生路的,不仅不恼怒,还会祝愿。

    这在敦煌出土的民间离婚文书《放妻书》中得到了提现,上面写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什么意思呢?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希望老婆你和我离婚后,做个离子烫,再纹个眉毛眼线,把自己打扮得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以便找个有车有房有钱有位的“四有新人”,衷心祝福你美满幸福,咱俩谁也不要怨恨谁,分手后,你过好,我也过好。“散买卖不散交情”,俄帝神!

    不像现代人,你既然不和我过了,那你也别过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阿嚏阿嚏阿大嚏!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就连公主离婚的都比比皆是,据《新唐书?公主传》载,唐朝公主离婚再嫁者竟然达24人,其中离过婚两次婚三次嫁人的有5人,说明当时的社会不以此为耻,民间拘束就更少了。包括名相房玄龄和大文学家韩愈的夫人或女儿就都曾改嫁过,没想到吧!

    唐朝的性观念和性伦理在中国历史中上可谓独树一帜,在唐朝的婚姻中,父妻嫁给儿子、子妻嫁给父亲、姐妹共事一夫、母女共事一夫等乱伦现象比比皆是。

    比如李世民就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为妃,李治娶了李世民的老婆武则天为妻,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和武则天的母亲杨夫人之间有通奸行为(这相当于外孙子和姥姥之间存在不正当男女关系)……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脏唐烂汉”一说。在唐朝,处处不缺乏小潘和西门……但缺少武大,阿嚏!

    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当时比较流行的婚姻文化:

    1,收继婚,就是兄长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为妻,弟弟死了,兄长可以娶弟媳为妻,父亲死了,儿子可以娶庶母为妻,叔叔死了,侄子可以娶婶子为妻,又叫“异辈婚”,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

    阿嚏!

    2,一妻多夫制(突厥盛行),按清末学者辜鸿铭先生的话讲,这相当于一个“茶碗”配了多个“茶壶”,估计有太多女人想去突厥当太太了——每个老公的工资卡都得交她!

    阿嚏!

    3,服役婚(室韦族盛行),一般情况下是因为男方的家境比较穷,没钱支付彩礼,所以到女子的家中劳动,以这种给未来老丈人当长工白劳动的方式充当聘礼,达到娶人家姑娘的目的。

    这要是搁今天在北、上、广、深没钱买房,我估计小伙子这辈子就是老丈人的菲佣了。阿嚏!

    4,共妻婚(西域的吐活罗族流行),就是兄弟多人共娶一个妻子,所生的孩子都属于长兄(真正的长兄如父呀),女人的头饰上扎几个角,就代表是几个兄弟的妻子,在家中又当大嫂又当弟媳,一旦走失,全家可就都变成光棍啦!

    至于兄弟间是如何做到和平相处不吃醋滴,这是一个谜。阿嚏!

    5,唐朝还有一些祆教徒(拜火教)来到中国,他们盛行的是家内婚和教内婚,这是一种血亲式的婚姻,就是说在家庭内部的异性成员之间结婚,如父女结婚、母子结婚、兄妹结婚、姐弟结婚,在他们眼中,这才是最完美的婚姻,令人不可思议至极,打不出阿嚏!阿……

    6,西域的昭武九姓盛行族内婚,就是说他们只在本族的各个姓氏之间通婚,一般不与外界的其他人通婚,又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

    阿嚏!

    没有想到吧,中国封建史上这么辉煌的朝代竟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这么不辉煌,而是灰黄,阿嚏!

    唐朝之所以如此灰黄,是因为继承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放的传统,胡汉大同,婚姻习俗广受影响,故而按当时的婚姻理念,李治娶了武则天才不算事儿,才没上升到大逆不道乱伦的地步,要知道,“三从四德”是从宋朝的理学才开始的,此时还无从谈起,所以说文化背景很重要,凡是主流文化认可的,做什么都可以,凡是主流文化否定的,就什么都不可以做,要做也得遮遮掩掩偷偷摸摸,比如未婚同居搁改革开放前就是羞于启齿的大丑事,而在时下却是可以在婚恋节目等公开场合夸夸其谈的骄傲事,文化观使然。

    这么说吧,很多事情无非对错,关键看时下人的文化观怎样,就好比陌生人见面时贴面拥抱对外国人来说是见面礼节,和中国的握手一样,对中国人就是耍流氓了。

    人啊,永远是活在特定文化束缚下的动物,阿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