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今
字体: 16 + -

第128章 文成姐姐出嫁了(下)

    这有点难,相当于让一个中学的女生都站在你面前,让你挑出哪一个是富二代,这实在有点太难!

    但是,禄东赞却有办法,有一句名言此时用上了,“主要看气质”,长得最漂亮的不一定是公主,长得身材最好的也不一定是公主,但长得最有气质的,一定是公主!

    谁看着最高贵,谁看着最自信,谁看着最优雅,谁就是公主!

    禄东赞于是“检阅”了一遍“方阵”,看过每一个女孩的娇容后,停在了一个女孩面前,是这个女孩!

    她,应该就是文成公主!

    “你确定?”

    “没错儿,就是她!”

    有的也显高贵,但没自信,有的表现的很自信,但不高贵,有的既自信也高贵,但不优雅,好容易有两个既高贵也自信还优雅,但明显欠缺文化气息,所以全部占全的,就只剩下眼前这个姑娘了!

    她应该是,不,她一定是文成公主!

    果然,他选对了!

    他挑出的这个女孩,就是文成公主,比唐伯虎点秋香点得还准……

    就这样,禄东赞通过了比“奥数”还难的5道题,以满分5分的成绩,成功闯关,得以为自己的首领顺利的迎娶一位唐朝公主回吐蕃。

    “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

    阿嚏!

    就这样,文成公主成了吐蕃松赞干布的人。641年,她在亲爹李道宗的护送下,带着丰厚的嫁妆,前往吐蕃成婚,就此移民到了西藏,从一线城市来到了六线城市!

    这一年,她24岁!

    这里的房价比首都的便宜,空气特好,没有雾霾,就是氧气少!

    阿嚏!

    请注意,文成公主此时24岁,在那个时代,想必她的同学中已经有为孩子准备过12的了,阿嚏!

    怪不得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原来嫁不走都可以“和”走,再阿嚏!

    松赞干布对能娶到大唐的公主做老婆非常高兴,兴奋的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坐都坐不住,约摸着文成公主快到了,亲自从逻些城(今西藏拉萨)赶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迎接,跨省接老婆,太有诚意了。

    这就是和亲,和好结亲之意,是民族统治集团之间的联姻,也是中原王朝安抚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历来手段。正如恩格斯所言:和亲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助新的联姻方式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

    此举始于汉朝,发明者是刘邦。当年他率领军队与匈奴作战,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被人家围了7天7夜,小命也差点丢了。危急关头,他及时派人给匈奴王后行贿,才得以解围。脱险后,刘邦就把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单于,从此赢得了北部边疆的暂时和平,开创了中原王朝嫁公主去和亲的传统。

    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就是去匈奴和亲了。

    从此,松赞干布就是大唐的女婿、李世民的半个儿了。对于唐朝来说,我都把姑嫁给你了,从此就是你的老丈人了,你做女婿的总不能打丈人吧……连年征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公主就此搞定,性价比相当高,对公主而言,这就是包办婚姻,但是,“包办我一个,幸福千万人”,值啦,太值啦!

    这个方法在民间也可以有很好的运用,比如你和邻居向来不和,纷争常有,你试着将你家姑娘嫁给他家小子,保证你们两家从此进入和谐社会。

    我保证,阿嚏!

    文成公主就此成为继“昭君出塞”之后最有名的和亲女主角。

    在此,甲乙丁君谨代表自己,向历史上所有去少数民族和亲的女孩子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和问候,扎西得乐,是你们本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精神,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换取了边疆长期的稳定,换来了无数百姓免于生灵涂炭、流离失所,善莫大焉,所以我要说,和亲的女孩子们,你们是旧社会最可爱的人,也是最最最美丽的人。

    阿嚏!

    请允许我向你们:

    稍息,

    立正,

    敬礼!

    thank you very much 。

    以下就属于考试的东西了,各位有必要背会: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手工业、农业、技术书籍以及各种工匠和物种,带去了农具制造、制陶、制瓷、纺织、冶金、建筑、酿酒、造纸、制墨等技术,还有医药偏方40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

    相传藏族地区的牛梨法就是文成公主教会的(估计那些牛都很恨她,常怀念以前那吃草不干活的日子),阿嚏!

    日喀则的铜匠至今还尊奉文成公主为祖师奶。

    吐蕃原本没有文字,记事是以古老的刻木结绳为约,是文成公主辅佐松赞干布创制了文字,这才有了以20个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藏语言,吐蕃才有了文字记载。

    文成公主带去汉族的干支计时法,吐蕃的历法家才参照汉厉创造出了藏历……

    可以说,吐蕃人民的新生活是托了文成公主的福,简称“托福”。

    阿嚏!

    按教科书的写法:文成公主是汉族人民的友好使者,促进了汉、藏民族的友好发展……从此,吐蕃王子和天仙妹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真“幸福”吗?

    文成公主的“鞋”合不合适,教科书的脚竟然知道,这就叫穿越!

    阿嚏!

    文成公主在吐蕃一直生活了40年,直至去世。她每次回长安时,唱的不是《回娘家》,而是《青藏高原》:呀啦嗦,那就是青藏高嗷嗷嗷……

    至于为什么嗷嗷嗷,估计不是音高,而是缺氧,阿嚏!

    如果你现在去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旅游,还能看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相当于传承了千年的“老照片”,非常形象生动。

    这是汉、藏两个民族的友好历史见证。

    而佛教,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的。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