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书春秋
字体: 16 + -

第2章 大厦将倾

    “说话啊!”

    “平时朝堂之上,一个个为了点鸡皮蒜毛的利益之争,大大出手,那时,可不想今天这般唯唯诺诺!”

    富丽堂皇的昊明殿中,高台帝座之上,一身穿紫色华服,头戴皇冠的年轻男子,正怒声指着台下跪着的一众文武官员。

    那张被酒色所榨干的苍白脸庞,或许因刚刚的大发雷霆,出奇的露出些许红润。

    “陛下!请放心!派往西秦的使者,已成功突围出去三波了。”

    “西秦世代与我大影联姻,使者一到,五天之内,西秦必将会派出援军来助我国平叛。”

    就在众文武百官默默无声,高台帝座上皇帝,一脸怒容时,一身穿深蓝武官朝服,头上官帽,也掩盖不住他外露丝丝白发的老者,微微抬头,一脸坚毅对着高台帝座说到。

    “对!老将军说的对!”

    “城卫军指挥统领,不是说,只要粮食军械兵员供足,即使叛军攻势在猛,凭着影都城高墙厚,也能抵挡八天吗?”

    白发老者话音刚落,他身旁另一列,一身穿红色文官朝服的短须中年人,连忙抬头冲着高台帝座之上附和道。

    “轰隆!”

    短须文官话音未落,接连几声惊天巨响,瞬间打破了殿内原本虚假的宁静。

    跪立的一众文武百官,霎时间身体微微一颤,头更低了。短须文官,脸色也猛然一变。

    紧接着,一宫廷侍卫稚嫩的脸上布满惊慌,踉踉跄跄冲进了大殿内。

    高台帝座之上的华服皇冠中年人,微微抬起头,皇冠玉帘,并没有遮挡住他那更加苍白的脸。

    他双眼,看向因惊慌失措而跌倒在地的侍卫,出奇的并没有怒声呵斥。

    侍卫以往如像这般无礼,实乃欺君大罪,必将会被向来暴虐著称的他枭其首诛其族,但今天他却一改常态,并没有责怪。

    那张苍白的脸,突然显得异常的平静―他好像已经猜到什么了。

    台下原本低头静静跪立的文武百官,也悄悄抬起头,看了看一边的侍卫,又面面相觑,脸色越加沉重了。

    “不好了!陛下!”

    “影都城门、被叛军攻破了!”

    侍卫双手支撑于地,头深深贴于地上,声泪俱下道。

    台下跪着的一众文武百官,立马炸窝了!

    “什么!”

    “不是说,起码能再支撑八天吗!怎么如此之快就被攻破了!”

    那蓝衣武官服的白发老者,连忙起身,一把抓起跪立的侍卫,怒目圆睁高声道。

    “老将军,是城卫军指挥统领,林修,他、将北城门献降了!”侍卫颤声回道。

    “完、了!”

    一旁的短须文官,听到这里,面如死灰,如一摊烂泥般瘫坐在地。

    “陛下,逃―吧,只要出了影都,到了西秦,那一切还有机会,或许还能卷土重来!”

    另一位文官,连忙快速跪爬至高台不远前,劝说道。

    一旁,跪立的一众文武百官,听到这里,纷纷抬起头,一脸希翼地望向高台帝座之上―这个即将被叛军倾覆的帝国,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希望他早点做出决定。

    高台帝座之上的紫衣华服年轻人,轻轻一撩冠前垂下的珠帘,苍白的脸上却依旧异常的平静。

    轻轻摇头,缓缓开口道:“逃?逃不了”

    “既然已有人献门投降了,那刚刚的数声巨响,估计、就是其余城门也沦陷了。”

    “朕、乏了,众卿―退了吧。”

    高台帝座上的年轻人,说出这句话后,双目微闭头轻轻低下,原本就苍白的脸上仿佛更显病态了。

    而台下的一众文武百官,一听闻皇帝已准许他们离开,早就按耐不住的身体,迅速爬了起来,文官再也不顾什么气度了,纷纷向外逃去。

    武官倒是依旧没都掉刚烈,他们推开身前文官争先恐后向着宫殿外跑去。

    听着文武百官,那为了逃命而争先恐后的叫骂声、踩踏声,高台帝座之上的紫衣皇冠年轻人,自嘲一笑,缓缓抬起了头,原本暗淡无光的双眼却出现了一丝清明。

    “陛、下!”

    丢满文臣武将官帽与朝板一片狼藉的地上,却还低头跪着三人。

    “朕、我,不是说了,让你们都退下了吗?”

    高台帝座上,紫衣年轻人,面无表情,注视着眼前台下跪立的三人,缓缓开口道。

    “现在逃或降,还来得及,你等可能和那群人一样,不仅能活命,而且还不失富贵。”

    紫衣皇冠年轻人,轻描淡写说到。

    低头跪立的三人,正是蓝衣武官白发老者和红衣短须文官,还有那个一开始跌跌撞撞,一脸惊慌冲进来禀报的少年宫廷侍卫。

    “我石家世代忠于大影,老臣既侍奉陛下,那即使大影最到后一刻,也必将护于陛下左右!”老者跪立于地微微抬头,脸色平静正色道。

    “微、微臣,虽不及石老将军半分刚勇凛然,但好歹也读过几年圣贤书,也知晓:国灭家亡,君辱臣死!愿陪陛下共赴国难!”短须官员,说到最后一句,一改之前懦弱,抬着头挺了挺腰,淡然道。

    “陛下,小人,粗俗不知礼,比不上两位大人,但小人知道,俺既然为陛下的侍卫,那只要还活着,就应保护陛下,俺绝不能一个人走!”宫廷侍卫,那尚显稚嫩的脸上强瞪着双眼,言语质朴中却透着冲天的豪迈。

    “呵呵―哈哈哈哈!”

    “好啊!好啊!”

    “满朝文武,居然还有三个忠臣志士啊!”紫衣皇冠年轻人,右手轻扶着帝座扶把,看着台下三人,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那尸餐素位的满朝文武,那狼子野心的三大家族,哪怕多几位想尔等这样的人,国家、朕也不会沦落至此啊!”

    紫衣年轻人,双手狠狠拍着扶把,连皇冠上的珠帘也不禁颤抖了起来。

    “先帝,留给我若大一个烂摊子,可满朝文武、悠游大影,唯有尔三人为忠臣志士啊!”

    “我、朕―呵呵,能做什么?”

    “励精图治、扫清积弊,做个明君?亦或,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做个昏君?”

    “呵,两种选择,亦不过是自己早死或晚死,那些人早反或晚反的结果罢了。”

    紫衣年轻人,狠狠拽下头顶的皇冠,随之狠狠摔在地上。

    珠帘落地,玉珠顺着高台往下四处飞散,那跳动的珠子,似乎也在为这个即将轰然倒塌的帝国而哀叹。

    皇权的旁落,帝国的覆灭,似乎自从上代影国皇帝,一谓重用玩弄外番豪族,边疆大吏与镇守将军,就注定了其悲惨的结局。

    年老昏庸的老皇帝,临死之前,还以为自己生前对待那些豪族与镇守将军的手法有多高明。

    以为自己派出监察御史,以为战时起用那些边疆豪族大吏,战后立刻让监察御史接管军政大权,并监视那些豪族大吏,就能防范未然了。

    呵呵,太天真了!殊不知,老皇帝这愚蠢的举动,不仅使那些原本为大影国卫戍边疆、抵抗异族,立下赫赫之功的豪族大吏更加心生不满。已至最后不满升为异心。

    再且,朝堂上看文武官员看一片似清明,实则腐败不堪深入骨髓,更是让他们看到了时机,原本深藏的野心,逐渐显露了。

    他们表面上,战后立即卸权还与监察御史,归家不问军政,实则或早已重金贿赂监察御史与其暗中勾结谋和,或多次与异族私下达成协议,赚取战功。

    且他们在外统兵多年,心腹嫡系早就遍布军中。

    监察御史监视边疆各地的豪族与镇守将领,也早已不过是个名存实亡的天大笑话了。

    呵呵―可怜、可叹、可悲、可哀啊!老皇帝死之前,还以为自己交给孙子的,是一个政治清明,人民富足、边疆安宁的帝国呢!

    殊不知,边疆各豪族与各镇守将领,早就蛇鼠一窝,等着老皇帝一命呜呼,然后迫不及待露出他们的獠牙,伸出他们的利爪。

    去撕毁这个表面辉煌,实则心窝子里腐朽不堪,摇摇欲坠的破落帝国……

    老皇帝驾崩后,因为太子早亡,皇长孙顺理成章继位了,年仅十余岁幼小的他,立誓要成为影祖影宗那样伟大的君王,立下不世传颂之功,保大影治下黎民富足安康。

    可惜,少年儿时的梦想是无比远大的,而且年幼的他也坚持付出过努力了,但大影朝政积弊多年的暗疾,朝堂上看似恭顺、实则阳奉阴违的文武官员,与边疆暗潮涌动心怀异动的豪族与镇守将领,岂能让他如意。

    帝国已是危楼,年幼的影国皇帝努力到青年,也不过勉强,将这座摇摇欲坠的危楼添了几块砖,所行甚微。

    帝国依旧还是那看似高耸,实则还是那个摇摇欲坠,等待最后有人猛踹他一脚的危楼。

    满腔抱负的年轻皇帝,渐渐的厌倦了这耗费时间,往危楼上一块一块慢慢砌砖,却依旧无法阻止它摇摇欲坠的结局,他开始换一种活法,真正享受起做皇帝的乐趣了。

    那些丢掉的、曾经的远大抱负,也成了他歌舞升平间、醉生梦死后的可笑之谈了。

    随着十年酒色、美色之间的徘徊,呵呵,来踹这摇摇欲坠的高楼最后一脚的人―终于来了。

    边疆、各地的世家豪族、封疆大吏与镇守将军,打着:“讨国之昏君,还黎民太平”的旗号,组成了三十万之众的讨伐联军,声势浩荡地向着影国都城―影都杀来。

    可笑的是,一路上从边疆各地,到影都路途千里之远,关卡数百座,联军却不堪一月就打到影都城下,将影都围困住了。

    沿路关卡、守军,官员将领要不望风而降,要不就早早就在,叛军到达之前就举家携财弃关而逃了。

    呵呵,大影国的腐朽,可见一斑啊!

    “陛下―”

    阶下的老少三人,见到皇帝如此,都一脸悲愤与哀叹―错不在为君者,或许要怪就怪―帝国那烂摊子太过于沉重了,以至于沉重到,过早地将皇帝那仅剩不多的耐心给磨灭光了。

    “起来,都起来!”

    “你们无需跪着,你们都是国家赤胆忠心的忠臣志士。”

    “要跪着去见列代先帝英祖的,不应该是你们,而是那些乱臣贼子、贪官污吏、奸佞小人。”

    “还有―我、朕。”

    紫衣青年,将跪立的三人,轻轻扶起。

    “而今,卿等要随朕共赴黄泉了,朕路上也不会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

    “面见先帝英烈,朕一定会指着尔等,呵斥朕那个糊涂的爷爷,告诉他―”

    “告诉他、嘿嘿,你这老不死的,好眼光啊!满朝文武唯有此三人忠尔,其余皆尸位素餐、乱臣贼子!”

    “卿等三人,且于黄泉相待片刻,容、容朕,先去烧了坤羽宫―”

    “妻儿不能辱活于乱臣贼子之手!”

    “朕、我,随后就来。”

    说到这,紫衣青年,拔起腰间佩剑,今日他特意佩戴的,也是为了此刻而佩戴。

    听着外面越来越近,叛军与皇城最后侍卫的厮杀声,紫衣青年,提着剑踉踉跄跄快步跑向坤羽宫。

    “小子―真的要陪着陛下同行吗?”

    石老将军,摘下官帽,满头银发四散开来,官帽随意掷于一旁,轻轻一拍身边少年,平静问到。

    “那是自然,既然是陛下宫廷侍卫,那怕是到天上地下,俺也要继续守着陛下!”少年侍卫,一脸正色道,一时间,天真的言语,显得并不那么天真了。

    “呵呵,好小子!”

    “将腰间的剑取下来,给我。”

    少年眼神微微一颤,还是解下腰间的宝剑,双手递给了石老将军。

    “可惜了,如此好的剑,老夫都快提不动了,真是―老了哦!”老人拔剑出鞘,利刃光亮的剑身,映照着老人布满沧桑的脸庞。

    “夏御史,还有,这位侍卫小哥如何称呼啊?”老人和蔼看着少年侍卫,问道。

    “老将军,俺叫赵二虎,老虎的虎,就叫俺二虎吧!”

    少年看似也不过十七八九,一脸憨厚的摸了摸头,他已知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但依旧露出天真如孩童般的笑容―毕竟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这样,笑了。

    老人点了点头。

    “夏御史,二胡小兄弟,两位大概一生都没想到会如此死吧!”

    夏御史和二虎,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是啊,老将军,在下原本以为自己会安然做一辈子清官,然后再安度个晚年,没想到最后居然也做了一个与君殉国的烈臣了,哈哈!”

    说到这,夏御史眼角都笑出了泪水。

    “对啊,俺也以为做几年侍卫,就能出去娶个媳妇好好过日子了,没想到―不过俺娘说了:忠君报国,不惜一死!”原本一脸悲伤的二虎,连忙擦了擦眼角泪水,摸着头强颜欢笑道。

    “唉、事到如今,也就别说这些了,老头子年长你们很多,战场厮杀多年,有经验。就先走一步,权当示范了,哈哈哈哈!”老人用着玩笑的语气,和蔼说到。

    “最后―也算忠君报国了!”

    “呃―噗嗤!”

    两人还未反应过来,老人已经剑架脖间,使劲一拉,带起一片鲜红。

    老人双目圆睁,嘴角却微微翘起。

    “老将军―”

    夏御史一脸悲伤,轻轻合上老人双目,拔出老人手中紧紧攥着的宝剑。

    “二虎小兄弟,帮我吧,在下自己实在、下不了手。”

    夏御史,将带着血迹的宝剑递与少年面前,紧张说道。

    “尽管来吧!”见少年一脸犹豫,夏御史急忙说到,脸上再无半点紧张。

    “噗嗤!”

    “呃―妮儿、”

    随着剑的轻轻划过,夏御史微微闭上双目,恍惚间,他好像看到了,正牵着女儿在家门前等待他归来的妻子,和脱手飞奔而来要抱的女儿……

    少年二虎,眼圈红肿,颤抖地将剑慢慢架于脖间。

    “娘,孩儿不孝,但却没不忠啊!”

    “幺弟,哥不在了,要照顾好娘啊……”

    ps:架空历史文,各位支持一波啊

    ps2:喜欢看玄幻的,可以去看本人的《影遮辰虚》

    一更奉上,求评语,求收藏,不胜感激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