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探秘
字体: 16 + -

第167章 、龙袍干尸谜案(3)

    专家在清理龙袍时,发现上面挂着两个荷包,旁边还放着一串佛珠,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红楼梦》里荷包隐含“合”的意思,佛珠则是“真嗣子”的象征。北静王送宝玉的“鹡鸰香念珠”就是一串佛珠,由圣上所赐,体现的是“真”和“情”。龙袍上所挂的这两个荷包代表“两合”,“两合”在《红楼梦》里指“珠”与金和玉皆相匹配,在这里指墓主人与金和玉皆相匹配。两个荷包表明,穿龙袍的人与这件龙袍珠联璧合,极其般配,这就说明他既是康熙朝的太子,也是康熙之后的皇帝,所以集金玉于一身。可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配饰,里面却有大文章,这显然是下葬之前就已经设计好的,这与《红楼梦》的表现手法惊人的相似,让人不得相信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五、龙袍上的图案与宝玉头上的图案完全一样

    在确定它是真龙袍之后,上面的图案自然也就成了被关注的焦点。上面除了有十三条正龙的特殊设计外,腰间还绣着一个二龙抢珠的图案,看上去十分醒目。这个图案与宝玉头上“二龙抢珠”的图案一摸一样。尽管这个图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但在这里它依然有着特别的意义。

    宝玉头上的这个图案,除了是其身份的标志以外,还包含了这样的寓意:两条龙代表金和玉,也就是皇位和嗣位,而中间的那颗珠子,则是龙的眼睛,代表真嗣子。点了这颗珠子的龙才是真龙,否则就是假龙,因为它是龙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为什么花袭人又被称作花珍珠,林黛玉又被称作绛珠的原因。可以说,这个图案对《红楼梦》的主题进行了高度概括,让“金玉良缘”的内涵一目了然。龙袍上的这个图案,应该说与《红楼梦》具有相同的寓意,它既表明墓主人是中间的那颗珠子,也表明他与《红楼梦》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图案时,脑子里立刻就呈现出了《红楼梦》,呈现出了宝玉的形象。它就象心灵的感应器,把你的思维马上带进了“花谢花飞”的大观园,带进了如梦如幻的天香楼,带进了凄楚悲凉的潇湘馆。这个图案的出现,让我更加相信,这个坟墓葬埋的不是别人,正是《红楼梦》的主人公。如果说《红楼梦》是以文字的形式完成了作者“葬花”的心愿的话,那么这个墓葬就是以实物的形式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六、墓主人的发式与张道士的形象完全一致

    在干尸头上出现的明朝发式,实际上是道士的装扮,并不具有怀念明朝的意义。墓主人把自己装扮成道士,主要出于以下几个考虑:第一,与《红楼梦》中的张道士形象相呼应;第二,传递其出家归隐的信息;第三,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者,因为道士也叫“真人”;第四、突出皇家的背景,因为道士属于庙堂之人,而庙堂指的就是皇家,这与《红楼梦》的隐喻完全一致。

    墓主人的形象,实际上是北静王和张道士两个形象的结合体,也是敦诚笔下“张璞庵”形象的再现。他身上的官服和头上的发髻,反映了墓主人出家前后两种不同的身份,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七、墓葬的内容与张璞庵薄葬的遗愿完全相符

    敦诚在《璞翁将军八十三卖棺度日诗以詠之》中,明确表达了璞翁薄葬自己的遗愿。他说:“行将天地为棺椁,珠玑星月辉当前”。还说:“况乃青山可埋骨,黄肠安用惊愚顽”。这就说明璞翁对他的后事具有通达开明的理念,并不注重形式,只要求能体现自己生前意愿即可。无独有偶,宝玉对自己的归宿也有着同样的想法,他对袭人说: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宝玉对死的理解一反封建社会所标榜的“忠臣良将”的道德观念,而是希望用“女儿”的眼泪来埋葬自己。他并不相信有来生,更不相信在阴曹地府里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只要能做到“质本洁来还洁去”他就心满意足了。女儿的眼泪是纯洁的象征,用女儿的眼泪来安葬自己,表达的正是主人公“清白”的愿望。

    可见,无论是璞翁还是宝玉,他们对于死后怎样安葬并不在意,所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被世人所理解,自己遭遇的不白之冤能不能得到伸张,历史的真相能不能大白于天下。所以,他依然采用了“隐”的方法,在自己的墓中留下了种种线索,便于人们在发现这座墓葬时,同时也能揭开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

    从发掘的情况看,这个墓葬十分简单,除了干尸身上的朝服外,没有任何的陪葬品,根本看不出是一个亲王的陵墓。埋葬他的人除了在保存尸体上下了一番功夫外,其它都一切从简,完全是按照“薄葬”的意图行事。所以说,这个墓葬与璞翁薄葬的意愿完全吻合,也与宝玉对其身后事的安排完全一致。

    第八、下葬的时间与之前笔者的分析相一致

    根据脂批的“八月泪笔”和璞翁的《哀辞》,笔者分析胤祯下葬的时间应该是在阴历八月和冬至之间,也就是秋冬交替的时节。有意思的是,专家的推测与这个时间完全吻合。他们认为,这具干尸下葬的时间是在深秋季节,这就和笔者的分析不谋而合。这具干尸是不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专家没有做这方面的测试,笔者也不敢下此结论,但其它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不管怎么说,上述八点还是让笔者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龙袍干尸的真实身份不是别人,就是康熙皇子胤祯。如果这个推测可以得到最终印证的话,那么这一发现就给《红楼梦》作者的历史传奇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让他终于实现了“有始有终”的愿望。(全书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