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只在一念间
字体: 16 + -

第4章 四、

    张文远虽然在东石要塞做过温玉忠的卫队长,不过这真正的底层军营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连天的灰色帐篷,排列的整整齐齐,这种帐篷看上去不大,张文远想可能只能住下一个人。

    张文远这次来的时候晋承宗曾经找他谈过话也是要他做他的卫队长,张文远没有任何犹豫表示拒绝,不管老将军怎么劝说他都要坚持从普通士兵做起,老将军无奈也只能同意了他,还答应为张文远守着这个秘密。

    传讯兵在前领路,张文远跟在后面四处打量,这个军营倒也十分的正规不但帐篷排的整齐,脚下的路也是被压实的干路,可是现在这个军营里却空无一人,张文远问着个传讯兵道:他们的人都去那了?传讯兵道:他们都去训练了。

    传讯兵把这个军营的情况已经都明明白白的都告诉给张文远了,这里属于平川军团的第五军,编制一万人,属于平川中营,平川军团共有三营将士,分为前营,中营,后营,前营是平川军团的中间力量,负责冲锋陷阵。中营是替补战斗营,后营是主要负责辎重营,战事到万分紧张之时,也可以从里面抽调军队。其他一万分别是工兵营,医护营,护卫营,等等各种军兵。

    中营共有四位大将,中将军:陆昊生,三位偏将军分别是蒲安力,刘月辉,乐忠义,张文远就隶属刘月辉的部队。

    走了片刻传讯兵道:这就是你的地方。

    张文远站定一看点点头道:多谢!

    传讯兵走了,张文远看看这个小帐篷本还以为就自己睡在里面,钻进帐篷一看,一股怪味扑面而来,脚臭味,汗臭味的组合,里面已经铺好的四面铺盖,他不禁暗暗皱眉,而自己只能把铺盖铺在最外面。

    在东石要塞时他是侍卫长住的是单间,虽然算不上环境优雅却比着强上百倍,虽然心里不满又能如何?既来之则安之,张文远铺盖好床铺,说床铺是好听一点其实就是一出高出地面几砖的土台,铺好床铺,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东西整理妥当以后张文远在床铺上坐了一会,这才拿出自己的陌刀,这把刀可是一件宝物,是自己十五岁生日时卢象生送给他的,刀柄上刻着黄金狐首,稍微有点拱形,纵横雕刻的四方文格,在距离设计的也是十分的巧妙,可以轻松的容纳两手向握,凸出的环纹不但能增加摩擦力,还能起到减震作用。

    刀柄与刀首的吞口是一个龙口,抽出刀首寒光四射,血槽下面。刻着八个字,‘扬我汉威,仁义四方’这八个字是才刻上的卢文昭为了纪念父亲,而刻上这八个字,细长的手指轻轻的抚摸这八个字,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扬我汉威,仁义四方’他又在心中默念。

    他并没有拔出刀看看八字以后他又合上,刀鞘原来也是黄金打造,上面有着各种绿宝石,红宝石十分的华丽,不过卢文昭为了不引人耳目,而是把刀鞘改为普通的牛皮刀鞘。

    据传讯兵说他们到下午才能回来坐了一会张文远就感到无聊,拿着陌刀走出帐篷,想四处转转,转了片刻太阳已经偏西,他感到有点腹中饥饿,心想这诺达的军营不知道吃饭在什么地方?

    就在这时一队手持长矛的巡逻兵的走了过来,为首的是一个中年汉子,这汉子身披牛皮盔甲,腰胯长剑。

    张文远叫着他们道:这位大哥,不知道吃饭的地方在哪里?

    这汉子抬头看看张文远道:新来的吧?

    张文远点点头道:是啊,今天才刚到军营。

    汉子一笑道:那好吧,和我们一起去,我们也正要去吃饭。

    张文远道:多谢这位大哥。

    汉子道:不要叫我什么大哥不大哥的,来到军营我们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叫我曾二牛就好了。

    张文远道:岂敢,我还是叫你二牛大哥吧!

    增二牛道:看你这身装扮像是个学问人,怎么想起来当兵了。

    张文远道:没有什么为什么?有句古话这样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

    曾二牛笑笑道:你们这些读书人,都是说的一套套的。

    张文远问道:那大哥为什么当兵?

    曾二牛叹息一声道:我啊,说来话长啊,我家兄弟多哥八个,我大哥已经战死沙场,老父老母年龄大了,最小的兄弟在读书,我们哥五个都在军营,军营里管吃管和,又能整点钱,来赡养老父老母,供应兄弟读书。

    张文远点点头道:您排行老二吧?

    读书人就是聪明啊,我们弟兄几个分别叫,增大牛,二牛,三牛,一直到小牛。增二牛高兴的说道。

    、、、、、、、、、、、、、、、、、、、、

    二人有说有笑就来到了大食堂,曾二牛给他介绍说,现在是大军驻扎,都是统一造饭,等大军开拔就不这样了,到那时十人一个锅造大锅饭吃!

    平川省地处中原一向都是粮食大省,还算富裕的地方,军队的伙食也很不错,一碗白米饭,一碟青菜,青菜里面放油不多,两只馒头,还好有一个鸭腿。

    张文远饭量不大,吃了一个鸭腿,一碗米饭,几筷青菜,也就饱了,曾二牛就坐在他的对面道:怎么就这点就吃饱了。

    张文远道:饭太多了,实在是吃不下。

    曾二牛摇头道:等你训练上时,你就知道了,这点食物不够塞牙缝的,你的刀能借我看一下吗?

    张文远把刀递给了增二牛,他接到手中仔细观瞧赞叹道:看刀柄就知道这是一把宝刀,他抽出一截,刀身雪亮,上面刻着八个字,曾二牛不识字,可是围拢上来观看的士兵,却有人识字,这人念了出来‘扬我汉威,仁义四方’好句啊!

    增二牛道:什么叫,扬我汉威仁义四方。这位士兵笑笑道:给你解释你也不清楚。不过啊能把这八个字刻在刀上的人都是大人物,不知道这位兄弟是什么大人物?

    曾二牛连忙把刀递给了张文远道:我第一眼就看出兄弟不是普通人。

    张文远接过陌刀道:什么大人物,小人物还不都是一样。、、、、说了几句话,曾二牛他们有去巡逻了,张文远也告辞回到了住处。

    张文远正在帐篷里看书,突然听到有声号角响起来了,张文远知道号角一响就证明士兵们训练结束,都要回来了,他走出帐篷,看到士兵们成群结队的归来,有的打闹有的说笑,有很多人向他看来很奇怪怎么军营中会有他这样一个闲人。

    有四个年轻人走了过来,这四个人看样子要比卢文昭大上几岁,不过也大不太多,不过每一个人都是黝黑粗壮,四人好奇的看看张文远,一人问道:这位兄弟,你是新来的吧!

    张文远道:是啊,我今天下午刚到。

    另一个年轻人道:我还以为不再给我们加人了那?没想到这又来一个。

    就他抱怨了一句其他人倒没说什么,张文远跟着他们进入了帐篷,四人收拾好以后,一个人道:既然来了那么我们以后都是兄弟,走和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这些人都是年轻人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他们几个逐一做了介绍,分别是,张平生,曹虎,杨练,季功勋,张文远,张平生是他们的伍长。

    下午的伙食比起中午的稍差一点,青菜炒肉,一碗米饭,两个馒头,训练了一下午四人早就饿急了,狼吞虎咽的很快就一扫而空,张文远却不像他们,只吃下一碗米饭,馒头被放在了一旁,在他们几人中曹虎长的最为高大,吃完了他自己的那一份就吵嚷道:这训练辛苦就不说了,就连饭也不让吃饱,这军营是不能待了。

    张平生作为伍长年龄稍大也较为持重他皱眉道:曹虎不要乱说。

    曹虎丛丛肩,杨练笑笑道:你怎么不说自己是个饭桶。

    二人说笑惯了,曹虎翻翻白眼道:是啊,我是能吃不过不吃饭怎么能有力气那?不像你拿个长矛都会双手颤抖。

    杨练道:我是没你力气大,不过啊你看季功勋,吃的又少,力气又大,你这样的饭桶就是两个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曹虎看看沉稳安静的季功勋道:他就是个怪胎。

    季功勋个子不高中等身材,只是手臂特别粗壮青筋暴起,季功勋道:你们别争了,有力气没力气又咋了,真到千军万马的战场上讲究的是团队协作。杨伍长打过仗你问他是不是?

    杨平生道:我没打过什么大战,只是剿匪过,你们都还年轻,不知道那有多麽凶险,也就是小季说的那样,你们想想几十个不要命的人一拥而上就是一个天生神力的人也无可奈何。

    杨平生说的让张文远想到了,东石要塞的胡人,张文远点点头道:特别是胡人,身材长的算不上高大,却是十分的结实,也最为悍不畏死。

    杨平生看看白净英俊的张文远道:难道,你见过胡人?

    张文远这才醒悟过来自己现在张文远了,笑道:我也没有真的见过,只是听别人说的。

    杨练道:看你长的白白净净的像个富家子弟,怎么想起来当兵那?

    这些事张文远不愿多提,千万不能让人们知道自己就是新卢王,张文远笑笑没有说话。曹虎道:你像个文人,怎么想起来当兵了。

    大家都这样问,张文远含糊其辞道:上阵杀敌,是每个男人的梦想,文人,富家子弟难道就不能了吗?

    杨平生呵呵一笑道:上阵杀敌是男人的梦想?只是适合我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的梦想,不适合你们。

    张文远不再说什么?杨平生说得对。

    杨练道:只恨自己没有生在贵族世家,不然谁会做这个小小的士兵。

    曹虎道:就你天天会抱怨,生在什么家庭是你能决定的吗?这时命啊。在说了老抱怨命运有什么出息,有机会我们多上阵杀敌,逆天改命不就得了。

    杨练摇头啧啧道:曹虎啊,曹虎,当兵的千千万万,战死者白骨累累,你凭什么就能逆天改命?

    看曹虎又要说话杨平生道:好了,抓紧吃完,回去好好休息,明天还要训练那?

    五人去休息暂且不提。

    距离皇帝的行辕不愿是中军大帐此时里面聚集了二十多位重臣,自然有八省统领,丞相顾顺的目光环顾一周道:今天我把各位请来是有大事商量,大军在过几日就要开拔与胡人决战,你们也都知道,当今万岁的脾气,除了卢象生的话,其他人的他谁的都听不进去。万岁坚持亲征我们这帮御史是劝谏不动,我虽然是文人却也熟读兵法,兵法云:未虑胜,先虑败,陛下这次用全国之力,与胡人决战,当真是十分的凶险。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陛下在外征战胜负难料,如果这时后院在闹点幺蛾子那我大汉险以。陛下年轻年方三十几立太子是有点早不过现在是非常局势,我的意思是我们大家一致上书早立太子,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太尉黄炳站起来道:丞相说的是有道理,立谁为好?

    顾顺不加思索道:当然是皇长子。

    黄炳摇头道:可是万岁更喜欢,二皇子刘珍。

    顾顺道:我们两个不必在争,立谁那是万岁的意思,我们只是联名上书而已。

    顾顺既然黄炳也没有理由在说下去点点道:好,就以丞相所说。

    他二人都没有异议其他人更不会说什么?

    汉光帝看着递上来联名奏折眉头紧皱,不过他也明白这是各位大人一片苦心,自己也确实该如此,汉光帝道:来人那,传纸立皇长子,刘成为太子。

    历史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咚咚咚,十八面战鼓隆隆响起,震耳欲聋,汉光帝身配金鞘剑,宣读过征胡讨文以后,三千精挑细选的仪仗军,身穿黄金战甲,手持闪亮的长矛,排着整齐的队形走了上来。

    这帮仪仗军士精挑细选的身材高大身形完美,动作整齐,舞动长枪的飒爽之姿,让大臣权贵们看的目瞪口呆。纷纷震撼不由自主的喊道:大汉必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