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西
字体: 16 + -

第2章 三藏去帖 行者归定

    夕阳下高山,落霞映金滩。归鸟入林,万籁渐寂。

    残阳血红把两界山一分为二,一半归为金辉,一半沉于暮色。

    僧人在金光中艰难地向山顶的金贴处爬去。这两界山旧时唤作五行山,所处之地本是一片平坦,王莽篡汉之时,神山天降,镇压一猴,至今已五百年有余,从空山一座变至而今草木丰茂,飞禽走兽漫山遍野。

    说话间,僧人已行至金帖处,眉目间一贯的轻松神情不在,而是眯着眼面无表情望向金帖。这金帖丈余长,贴在一块四方大石上,金光环绕,瑞气充盈,无风飞扬,好不气派,上书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嵒吽”。僧人近前跪下,对着金帖膜拜,望西而言:“弟子玄奘,封旨意求经,途经此地,得见石猴,此猴昔日诳上忤逆,罪大恶极,而今承蒙佛法感化,愿入我门,西行同路,以消已往之罪业。弟子愿代西天收其为徒,入我佛门,今揭金贴,共证灵山。”言毕,僧人站起,一把扯下金贴。只见在一阵香风的托付下,这金帖在空中转了个圈,化作一金箍又回到了僧人手上,声音从香风中传来:“吾乃监押大圣者,得长老相助,今日难满,昔日佛祖吩咐,将这金箍套在那石猴头上,以证其佛心,方能教化,长老只管照做,吾等回见如来去也。”

    僧人带着金箍转身下山,走到了石匣处,晃着手中的金箍,笑着对猴子说:“帖子是揭了,还得带上这个才能出来,委屈你了,不过我看此物倒还耐看,与你也倒相称。”

    猴子沉默片刻,接过金箍套在头上,这金箍似是有灵性,套上便仿佛生了根,嵌在猴子头上正合适,猴子刚准备脱山而出,这金箍突然发难,越箍越紧,痛的猴子面红而赤,身体麻木,两眼似是要爆出来,脑中像是被撞钟般撞击,“唵嘛呢叭嵒吽”六字不绝于耳,竟使不出一丝力气。这猴子十分能忍,闭着眼一声不吭,只是呼吸声越来越粗。僧人见到猴子的异样,心里不忍,皱起眉头。

    半晌过后,金箍不再发难,猴子深吸了两口气,睁开双眼已满是血丝,对着僧人说道:“躲远点。”闻言,僧人恢复了笑容,牵着马儿走出老远。猴子见僧人走远,垂下头,单手撑地,缓缓而起。伴随一声巨响,猴子竟把整座山扛在了背上,而后单手把山举的老高,将山向上一抛,跳脱而出,随后跃至半空,耳中拔出一针,迎风一晃,变作碗底粗细的一根铁棒,铁棒上红光涌动,似有龙吟虎啸,巨浪惊涛,猴子将铁棒握在手中,棍尾斜指地面,定格在半空中。霎时间天降异象,一道紫光冲天,而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浓厚的黑紫色云层摧压在两界山顶,山中走兽感受到这不寻常,哀鸣遍野,原本黄昏归寂的平静景象再也不复,暗流涌动,一触即发。

    突然,猴子动了,将冒着红光的铁棒举至背后,以千钧之力向那两界山劈去,那铁棒越长越长,棍力所到之处,撕裂空气发出尖锐的响声,棍还未到,却已经把两界山山腰上茂密的森林齐齐的斩开一个口子。就在铁棒正要砸到两界山时,猴子突然收住了力气,那毁天灭地,誓要把两界山轰成齑粉的气势顿时消散。刹那间,猴子冲向天际,消失在空中,一阵巨大的兽吼声在天际响起,低沉,凄厉,经久不散。异色天象渐渐退去,乌云消散,猴子缓缓的从半空中落向地面,将铁棒化作针儿藏入耳中,低着头向僧人走去,没有人看到他刚才握着铁棒的手止不住的在颤抖。

    僧人见猴子过来,便笑着迎了上去,两人走到一起,僧人笑道:“怎么突然收手了,这股戾气不泄,不怕爆体而亡啊?”

    猴子没理会他调侃的语气,说:“这一棒,自有人来挨。”

    僧人赞许的拍了拍猴子的肩膀:“你这猴心倒是端正,难怪不得容身,为师看好你哟。”

    猴子侧过脸对着僧人冷冷的说:“和尚,你想挨么?”

    僧人也不恼,无奈的笑了笑,说:“旁人问起,你要知道你我有这师徒之名。对了,我叫做陈玄奘,你若不愿喊我师傅,就叫我和尚,都随你意,我帮你取个名字吧,以后也好呼唤。”

    猴子道:“不劳烦费心了,我有名字,叫做,孙、悟、空。”

    “哦?”和尚笑道;“倒是个佛门法名,只是你这深仇大恨,怨气冲天,却法号悟空,岂不是着了他们的道?行者如何,不破不还谓之行者,可好?”

    “孙行者...”猴子默默念道,仰天大笑:“和尚,从今天开始,我便是孙行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