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殇汉末尽忠
字体: 16 + -

第二十五章 加入董卓

    自段煜在葛坡用计大败鲍鸿后,在葛坡黄巾中,声势大起。何仪怕段煜取而代之,对段煜多有防备。



    葛坡何仪军帐中,“将军觉得段煜此人如何?”刘辟对身旁的和何仪道。



    “段煜此人年纪轻轻,甚是多谋,难怪波才能在颍川坚持那么久。”何仪夸赞道。



    “段煜虽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将军能控制他吗?今段煜用计大败汉军,威震军中。难到将军不怕段煜取而代之?”刘辟反问道何仪。



    “这......,你难得想除掉段煜?可是段煜有功无过,若除掉,难服军心。”何仪无奈的说道。



    “正是,就算段煜无二心,但段煜其手下,能保证没有二心吗?将军是担心找不到理由。我到时有一计,不用除掉段煜。只用调离开段煜。”刘辟一副坏笑的表情说道。



    “何计?”何仪楞了楞。



    “将军可命段煜、尚无桥率本部进攻颍川,就说夺取许县,直上取洛阳。段煜若拒绝,我们就定他不从军令处置,若段煜回汝南,我们就在汝南下令,不许段煜回军。如此不就把他调开了。”刘辟阴险的一副表情看着何仪。



    “甚妙,就这样。能不能活命,就看他自己了。”何仪看着眼前的刘辟点头道。



    次日,何仪在军中召开军事会议,尚无桥、段煜也都来到。突然何仪开口说道:“如今汝南大定,我决定向颍川一带进发。尚无桥、段煜你们曾经在颍川呆过,熟悉颍川一带地形,由你们率本部为先锋,先取襄城,随后进发许县,威震洛阳。”



    段煜起身反对,“”将军,现在不能急攻颍川,汝南离颍川甚远,不利行军,再说颍川一带,兵足粮多,一时攻取不下。”



    “段煜你多虑了,你们先行,我随后率大军跟上。”何仪看了一眼段煜。



    “望将军三思。”段煜劝道何仪。



    “段煜,这是命令,你难得要抗命?”何仪突然脸色一变大怒喝道。



    “在下不敢。”段煜见何仪脸色变得如此快,只好应允着。



    “那你和尚无桥将军明日领本部人马,为先锋,进兵襄城。”何仪下令道。



    次日,尚无桥、段煜无奈只好率本部一万余人马,进发襄城。尚无桥在队伍中跟随在段煜身前:“子仙,何仪这是怎么了?为何会让我们攻打颍川。”



    段煜摇了摇头。这时身旁几个黄巾开口说道:“将军,何仪这是妒忌段将军之才,怕段将军取而代之,故如此,把将军调离开汝南。”



    段煜叹了一声气:“难道天下之大,没有我们容身之处吗?”



    “将军,我们还要去攻取襄城吗?”身旁一个黄巾问道。



    “你傻啊!我们明知这是何仪那小子的诡计,我们还去送死。”尚无桥骂道。



    “不去,但又能去何处?”段煜说完便开始沉思。



    “唉!难道又回伏牛山?”尚无桥叹了一声气。  “将军,难道还想上山当山贼?”段煜看了一眼尚无桥。



    “子仙,不是我想,而是除此之外,子仙有别的打算?”尚无桥看着段煜,等待段煜回答。



    “我们何不前去华阴一带驻扎,静观其变,华阴离华山很近,我们可去华山脚下驻军。”段煜道。



    “华阴离洛阳不远,子仙你难道是想找机会进攻洛阳。”尚无桥注视着段煜说道。



    段煜没回答尚无桥,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子仙,你是疯了,大汉虽说软弱无能,但凭我们现在力量,是不能进攻洛阳的。”尚无桥道。



    “我并没有打算进攻洛阳,只是等洛阳大乱后,我们找机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张让不和,不久朝廷并大乱,到时后我们就有机会了。”段煜不慌不忙分析道。



    “好吧!既然如此,我们前去华山脚下,等待机会,夺取华阴。”尚无桥说道。



    尚无桥、段煜带本部人马向华山脚下行去,连走数月才到华山脚下,雄壮的华山挺立在眼前。段煜、尚无桥便在山脚下驻军。



    而此时已至中平六年(189)四月,汉帝刘宏病危,董太后尝劝帝立皇子刘协为太子。刘宏亦偏爱刘协,欲立刘协。中常侍官蹇硕见刘宏病危,就说:“要立刘协,何进不会答应,得先把他杀了。”刘宏同意,急宣召何进入宫。何进来到宫门,司马潘隐报告:“不可进宫,蹇硕要杀害你。”



    何进急忙回府,召来众臣,要杀尽宦官。典军校尉曹操说:“宦官在朝廷中势力极大,怎么能杀尽?若是泄露机密,就会祸灭九族。”何进斥责说:“你是后生小辈,懂个什么?”正说着,潘隐赶来报告:“皇上已驾崩,十常侍秘不发丧,要杀了何国舅,立皇子刘协为帝。”话音未落,钦差来到,宣何进入宫。曹操建议先正君位,然后讨贼。司隶校尉袁绍,字本初,愿领兵讨贼。何进就让袁绍带五千御林军,保护他和三十多位大臣入宫,在灵帝的棺材前立太子刘辩登上帝位。袁绍去抓蹇硕,蹇硕逃到御花园,被同党郭胜杀死。袁绍向何进说:“应乘此机会把宦官斩草除根。”张让等宦官赶到后宫,哀求何后:“谋害大将军是蹇硕一人,与我们无关,请娘娘救命。”何后宣来何进,为众宦官讲情。何进宣布不准乱杀宦官。袁绍说:“要不乘机斩草除根,就是杀身大祸的根本。”何进不听,众官散去。



    第二天,何后对哥哥和大臣加官晋爵。董太后不服气,找张让密谋,张让说:“娘娘可垂帘听政,封皇子刘协为王,国舅董重为大官,掌握军权,重用我们,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次日董太后上朝,封刘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宦官辅佐朝政。何后宴请董太后,借高祖时吕后专权最后遭灭门之祸劝她不要干预朝政。董太后就骂何后歹毒,药死王美人,让自己的儿子当皇上,扬言要让董重斩了何进。两宫吵骂不休,被张让劝开了。



    



    何后连夜召来何进,说了此事。第二天早朝,何进就宣布贬董太后出宫,迁到河间府。接着又命人包围董重府,董重只好自杀。张让等宦官见董家完了,用金银珠宝讨好何进的弟弟何苗和母亲舞阳君,对何后百依百顺,又得到宠幸。六月,何进派人到河间府毒死董太后。  袁绍劝何进立即杀尽宦官,何进却犹豫不决。张让买通何苗,何苗对何后说哥哥又要杀十常侍。何进来到,说要杀十常侍,何后不准。袁绍要调四方英雄进京,讨伐宦官。主簿陈琳认为只要大将军作出决定,不愁消灭不了宦官,让各路人马来京,只能使天下大乱。何进斥责了陈琳,采纳了袁绍的建议,曹操却说:“这件事很容易办,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因为曹操是宦官出身,何进就骂曹操怀有私心。曹操出了何府,叹道:“扰乱天下,必何进也!”



    此时董卓在河东驻扎,接到诏令进京大喜,即刻召集众人商议进京事宜。



    堂下一中年男子,穿着一件文人长袍,长冠鹤然。若有谋士风范。此人正是董卓女婿,也是董卓主要谋士李儒。李儒起身说道:“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进得表,出示大臣。侍御史郑泰谏曰:“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何进不足为道:“汝多疑,不足谋大事。”卢植亦谏曰:“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朝廷,必生祸患。不如止之勿来,免致生乱。”何进不听,郑泰、卢植皆弃官而去。朝廷大臣,去者大半。



    董卓上表朝廷后,何进让董卓率军进京。董卓率部前往洛阳,兵至华阴。有一大队黄巾挡住去路,为首一步将,正是黄巾头目尚无桥。尚无桥步行提刀喝道:“来者何人?今务必留下钱财,方可过去。”



    董卓在车驾上挥剑大怒道:“小小黄巾贼,竟敢挡住老夫去路。何人愿上前擒之?”



    军中快马闪出一将,浓眉虎眼,一身铠甲。身披红色战袍,手持金钩红头金枪。威风八面。此将正是董卓麾下中郎将段煨。“某段煨不才,愿替董公擒之。”段煨说完,拍马持枪直取尚无桥。尚无桥往后退了几步,挡住段煨枪。两人又过几招,尚无桥渐渐不敌。段煜在黄巾中,见尚无桥渐渐不敌,一声大喝持剑冲出军中挡住段煨:“勿伤尚无桥,可敢同吾来战。”段煨在马上收回枪,看着眼前持剑的少年。尚无桥趁机逃跑。



    “长得仪表堂堂,却做起黄巾贼,甚是可惜,我不斩无名之人,快快报上名来。”段煨用枪指了指段煜喝道。



    “吾乃威武人段煜是也,吃我一剑。”说完正要跃身刺段煨。



    段煨在马上听到此少年为段煜,又是武威人一时大喜,急忙叫道:“慢,等一下,你说你是段煜,你父亲可是叫段颍。”



    段煜先是一愣说道:“你是何人?怎知我父亲。”



    段煨跳下马笑道:“我乃段煨,段颍乃我哥,我怎不知。”



    “叔父。”段煜一副喜悦之情叫道。段煜原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没想到在这里,却见到叔父,从小就听父亲时常提起自己有个叔父,武艺高强。



    “侄儿你为何会流落成黄巾了?”段煨看着身旁的段煜问道。



    “唉!自从父亲抓捕太学生后,欲知自己命数,特意把我送往颍川书院,我在颍川书院呆了几年,颍川书院关闭,我隐居在颍川阳濯,黄巾起义时,我无路可走,便跟随波才在颍川起事,后被朝廷镇压,几今流离,流落在华山脚下,今见大队人马,特来截获财物。”段煜细细道来。



    “侄儿你受苦了,侄儿可愿跟随叔父,一同在董公帐下,建立一番事业。”段煨拍了拍段煜肩说道。



    “这......!我恐怕还要和我大哥尚无桥商议一番。”段煜开口道。



    “好,我在这里等你,你去说明。”段煨爽快的答应道。



    段煜退下来见尚无桥,尚无桥问道:“子仙,你在阵前和此将说什么。”



    段煜大喜道:“哈哈,此人是我叔父,差点没认出来,我叔父叫我们投奔董卓,董卓如今势力强大,我们何不跟随他,建立一番大业。”



    “子仙,你怎还有如此叔父,你不早说,投奔董卓,董卓会收留我们吗?”尚无桥有点不放心的说道。



    “我也是刚认出的,至于董卓,我想会收留我们的,董卓虽然人马众多,但是都驻扎在河东、并州一带,他此番定想进京,才带如此一点人马,我们投奔他,他开心还来不及。”段煜分析道。



    “好,子仙听你的。”尚无桥点头同意。



    段煜见尚无桥同意后,便来到阵前见叔父。“叔父,我愿领弟兄们投奔董公。”



    段煨大喜:“好,来,快随我去见董公。”



    “董公,快看,把谁带来了。”段煨笑道。



    董卓在车驾上,起身看着段煨身边的少年,开口问道段煨:“忠明,这是何人?”



    “此少年正是我大哥段颍之子,段煜。今在此遇到,他愿意率众归顺董公,如此一来,我们就不愁兵力不足的问题了。”段煨道。



    董卓急忙下车大喜:“得太尉之子,定成大事也。快段煜,过来让我看看。”



    段煜走进董卓身边,拜道:“某段煜,拜见董公。”董卓拍了拍段煜:“段煜快快请起。”



    “段煜,你有多人马?”董卓问道段煜。



    “大约一万左右,大部分都在华山脚下。我即刻率众来归董公。”段煜说道。



    董卓大喜:“如此大事可成也。”



    “董公,尚无桥此人甚是勇猛,可以为将继续统帅黄巾。”段煜说道。



    “好,传尚无桥上前。”董卓道。



    尚无桥上前参拜董卓后,董卓封尚无桥为中郎将,继续统帅黄巾。



    “段煜你日后就跟随我左右吧!”董卓又对段煜说道。



    段煜领华山黄巾会合董卓后,董卓命继续进军洛阳。



    



    (第一卷结束)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