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之殇汉末尽忠
字体: 16 + -

第六章 太平道,黄巾起义

    冀州巨鹿郡,一山村。山脚下,有一所庭院,庭院里住着三兄弟。



    



    屋子中央一张方桌子,地上用毯子垫着,桌子一旁摆放着几件破旧的家具。一青年身着深褐色布衣,一双清澈的眼睛。胖嘟嘟的圆脸。盘坐在地毯上。紧靠在身旁,坐着一个穿灰色布衣,一双浓眉大眼,一副长脸,留着一丝胡须。看上去年龄大约三十左右。



    



    “现在皇帝宠信宦官,宦官弄权,残害忠良,大哥为何还想去考取功名。?”深褐色青年看了一眼坐在自己身旁的大哥。开口问了一句。



    



    “二弟,我们不去报效国家,还能干嘛?”灰色布衣男子说道,语气略带着一丝无奈。



    



    “这样的朝廷,有何用?去给效力不值得。”青年有点激动的反驳道。



    



    “就是,我一切听大哥和二哥的。”坐在脚落里,一个青年,瘦瘦的脸,一副有神的眼神看着两位大哥。



    



    正在谈话的三人,正是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



    



    张角过了许久叹了一口气,“罢了!二弟说得对,这样的朝廷去当官有什么意思,不去也罢!”



    



    三兄弟平时靠上山砍材、采草药为生。这一日,张角同往日一样去山间采药。到了黄昏,天色暗淡下来,这才急忙下山,山间一小道走出一白胡子老者,一身白袍,颇有仙风道骨。老者笑道:“来自可是张角?”



    



    张角见老者叫他名字,心中想到,自己一个平民百姓,怎会有人知道自己名字。



    



    张角看了一眼眼前的老者问道:“这位老者,你怎知道我的名字?”



    



    老者笑道:“上天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是上天选择了你。”



    



    张角一副茫然的样子开口道:“上天选择我做什么?”



    



    “现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只有你能拯救苍生。”老者开口说道。



    



    “我一平民百姓,怎可担起重任,老人家你是在和我开玩笑吧!”张角笑道。



    



    “一切上天早已安排。这是上天的选择。”老者开口继续说这是上天的意思。



    



    张角还是一副茫然的样子,看着眼前的老者。   老者见张角不信,于是从怀里掏出,“太平经”。  老者把书递给了张角道:“此书“太平经”你可好好学经书内容,学成后,可拯救苍生。”



    



    张角收下了书问道老者名字。老者笑了笑:“老者叫于吉”。说完便消失在山间中。张角大惊失色,看着眼前的书“太平经。”下山一路上都在想老者的话。



    



    张角回到屋里后,把在山上遇到的怪事告诉了二位弟弟,又拿出了怀里的“太平经”。



    



    “大哥,此书可是一本神书,张道陵得此书后,开创了五斗米道。今大哥得此书,一定能拯救苍生。”张梁吃惊道。



    



    张角翻开《太平经》大致看了一遍,《太平经》大致内容四个方面。



    (一)继承老子之道和传统的天神信仰,重新构筑了早期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即天人合一的神学思想,提出了神仙不死,身中神,求长生等观念。



    (二)为帝王治太平提出一套统治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学说为治国方针。



    (三)关于教徒的修养方法,提出辟谷、食气、服药、养性、返神、房中、针灸、占卜、堪舆、禁忌等等方术,同时,还重视符咒,宣扬服符能驱邪求福,治病长生,要求信徒坚持斋戒、首过、祈禳、叩拜及诵经等活动。



    (四)提出善恶报应观念,认为人类如果作恶太多,则天地必降灾异,殃及后人。由此,正告世人行善积德,信修正道,方可断除灾异而得度成仙。



    



    张角感叹道:“果然是一本奇书。”



    



    自此张角每日在屋里研习《太平经》,又学习里面的针灸、占卜,符咒、驱邪、治病等。



    



    建宁年间(168---172),很多地方发生灾疫,张角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用符咒治病。



    



    一时张角在冀州名声大起,张角被称为“大贤良师”张角趁机开始传教活动。



    



    熹平年间,张角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



    



    



    公元184 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张角一面派人在政府机关门上写上“甲子”二字为记认,另一方面派马元义到荆州、扬州召集数万人到邺准备,又数次到洛阳勾结宦官封胥、徐奉,想要里应外合。



    



    



    可是在起义前一个月,张角一名叫做唐周的门徒告密,供出京师的内应马元义,马元义被车裂,官兵大力逮杀信奉太平道信徒,株连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张角。由于事出突然,张角被迫提前一个月在二月发难,史称黄巾起义,因为起义者头绑黄巾,所以被称为“黄巾”或“蛾贼”,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京都。



    



    汉灵帝见太平道如此厉害,慌忙于3月戊申日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对党人的禁锢。拿出皇宫钱财及西园良马赠给军士,提升士气,而吕彊又对灵帝上言:“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党锢之祸积怨日久,若果与黄巾合谋,恐怕已经无救了。)”汉灵帝接纳提案,在壬子日大赦党人,发还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弩,推举众将领的子孙及民间有深明战略的人到公车署接受面试。



    



    而另一方面又发精兵镇压各地乱事:卢植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事,已主力张角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