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集结
至正十二年(1352)九月,脱脱大军正式进攻大楚。先锋五万蒙回汉步骑被鼓元吉、曲泽所部三万人马连挫两阵,损失惨重。眼见楚军驱使着败兵直冲大营,脱脱急令回回炮齐射,方能壮士断腕保全大营。
这回回炮是当年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所造,综合性能远胜宋朝制造,首战用于攻打襄阳,一战成名,故亦称襄阳炮。本应用于攻城,实际却用于守寨,不能不说大元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远不能和当年相比。
脱脱也终于收起小觑之心:“这些汉人在马上也恁地厉害。”
账下幕僚及时提醒他对方自称楚人,与汉人乃是仇人。
脱脱闻言不悦:“我听闻哈麻曾提议招安楚逆,说什么只要江南税赋不减,朝廷并无损失,反而甩掉两淮贫瘠之地的包袱。岂有此理!如今你也要旁敲侧击,教我招安楚逆不成?”
这幕僚也只是随口一说,不想却引出脱脱的怒火,连忙扣头求饶。脱脱毕竟自命儒宗,素有大度之誉,便也不再追究,只顾召集将领商讨策略。
谁知楚军接下来坚守不出。脱脱屡次下令攻城,却受阻于楚军的回回炮;转而扫荡乡间堡垒,试图长期围困,但进展却极为缓慢,且大军分散屡受袭击。实在焦头烂额。
不过侧翼贾鲁所部接连击败亳州派出的宋军,进而威胁萧县。萧县与彭城咫尺之遥,城内一时人心惶惶。沈贵也对楚军产生动摇,暗中收拾准备相机南下。
本来楚、宋约定共抗元廷。但自从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之后,大宋政争日趋激烈。刘福通虽控制着大半香军,奈何没有名分不能剪除所有异己,反被对手借连败一事发难,疲于扯淡。项王不得不亲率本部并征发豪强前往迎敌,一战克敌,解除威胁。淮东豪强王宣所部表现抢眼,其子王力更是斩获贾鲁首级。
项王率军乘胜北上,邀击脱脱。两军议定立冬这日在沛县北决战。战场一马平川,适合骑兵冲击。脱脱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朝中有别尔怯不花余党攻击他征讨不力徒折人马,连大汗妥懽帖睦尔也有微词。
项王本拟亲自上阵,却被诸侯豪强苦劝。项王怒发冲冠:“历代先王皆勇于战阵,孤岂可退缩!”说罢就要出阵。
曲泽急忙拦住项王,鼓元吉从旁谏言:“刀剑无眼,大王虽天纵神勇之资,奈何尚无子嗣,为大楚计,不可轻出。”左右连连称是。
项王越发生气,猛然推开曲泽,跃上乌骓,奔出阵去,曲泽只得率骑兵紧随。
步骑各自厮杀。楚军一方显然士气更高,不仅因为连胜,而且还有盼头,尤其是王宣、王力父子。汉军步兵仰仗人多勉力支撑。骑兵方面在几次冲锋后已经搅作一团,项王、曲泽冲出阵外,重新集结,蒙军也是如此。谁能率先集结就能给予对手致命打击。可惜蒙军久居中原,指挥涣散,动作迟缓,终被楚军屠戮。
脱脱悲叹一声,往北逃去。蒙回汉军降者无数。
沈贵急忙把消息送回江南。
(本章完)
这回回炮是当年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所造,综合性能远胜宋朝制造,首战用于攻打襄阳,一战成名,故亦称襄阳炮。本应用于攻城,实际却用于守寨,不能不说大元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远不能和当年相比。
脱脱也终于收起小觑之心:“这些汉人在马上也恁地厉害。”
账下幕僚及时提醒他对方自称楚人,与汉人乃是仇人。
脱脱闻言不悦:“我听闻哈麻曾提议招安楚逆,说什么只要江南税赋不减,朝廷并无损失,反而甩掉两淮贫瘠之地的包袱。岂有此理!如今你也要旁敲侧击,教我招安楚逆不成?”
这幕僚也只是随口一说,不想却引出脱脱的怒火,连忙扣头求饶。脱脱毕竟自命儒宗,素有大度之誉,便也不再追究,只顾召集将领商讨策略。
谁知楚军接下来坚守不出。脱脱屡次下令攻城,却受阻于楚军的回回炮;转而扫荡乡间堡垒,试图长期围困,但进展却极为缓慢,且大军分散屡受袭击。实在焦头烂额。
不过侧翼贾鲁所部接连击败亳州派出的宋军,进而威胁萧县。萧县与彭城咫尺之遥,城内一时人心惶惶。沈贵也对楚军产生动摇,暗中收拾准备相机南下。
本来楚、宋约定共抗元廷。但自从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之后,大宋政争日趋激烈。刘福通虽控制着大半香军,奈何没有名分不能剪除所有异己,反被对手借连败一事发难,疲于扯淡。项王不得不亲率本部并征发豪强前往迎敌,一战克敌,解除威胁。淮东豪强王宣所部表现抢眼,其子王力更是斩获贾鲁首级。
项王率军乘胜北上,邀击脱脱。两军议定立冬这日在沛县北决战。战场一马平川,适合骑兵冲击。脱脱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朝中有别尔怯不花余党攻击他征讨不力徒折人马,连大汗妥懽帖睦尔也有微词。
项王本拟亲自上阵,却被诸侯豪强苦劝。项王怒发冲冠:“历代先王皆勇于战阵,孤岂可退缩!”说罢就要出阵。
曲泽急忙拦住项王,鼓元吉从旁谏言:“刀剑无眼,大王虽天纵神勇之资,奈何尚无子嗣,为大楚计,不可轻出。”左右连连称是。
项王越发生气,猛然推开曲泽,跃上乌骓,奔出阵去,曲泽只得率骑兵紧随。
步骑各自厮杀。楚军一方显然士气更高,不仅因为连胜,而且还有盼头,尤其是王宣、王力父子。汉军步兵仰仗人多勉力支撑。骑兵方面在几次冲锋后已经搅作一团,项王、曲泽冲出阵外,重新集结,蒙军也是如此。谁能率先集结就能给予对手致命打击。可惜蒙军久居中原,指挥涣散,动作迟缓,终被楚军屠戮。
脱脱悲叹一声,往北逃去。蒙回汉军降者无数。
沈贵急忙把消息送回江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