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大秦遗民
字体: 16 + -

第122章 lyx.010 张钧入狱

    福伯带着扶苏一路向着宅子的最里面走去。

    一路之上,福伯想扶苏介绍了一下大宅现在的情况。

    “少主,这边是老主人的房间。”福伯将扶苏引到一个房间前面,对着扶苏说道。

    扶苏看着眼前的这个房间,实在是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如果真的要所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的话,也就是这个房间在整个大宅的正中心吧。

    扶苏实在是没有看出来这个房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值得张角让自己过来。

    扶苏推开大门,比想象中的要干净的多。也是,虽然没有人在这里住着,但是这毕竟是主人休息的地方,还是需要时常打扫的。

    整个房间给人一种静心安宁的感觉。房间里也很简单,床榻,桌子,书架,再就是两幅画。

    扶苏走上前仔细的观察起来眼前的画。一副是老子的,一副是南华的。看完画,扶苏走到书架前面。

    扶苏的指尖划过书架上的书,微微点了点头,他对于这个房间是越看越满意。

    “少主,你不看一下书吗?”福伯若有所指的说道。

    “书?”扶苏看着眼前的书架。头也没回的盯着眼前的书,“看看也行。”

    “那,老奴便先告退。”福伯对着扶苏,一欠身,便退了下去。

    扶苏看着福伯退了下去,并顺手将门带上。转过头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

    与此同时,扶苏的那修长的指尖,也在书架上飞快的滑动。

    感受着来自手指的触感,扶苏猛然间睁开了双眼,“好吧,张角大哥,你的惊喜,还真的是不断呀。”

    扶苏观察的指尖所指的《道德经》,修长的手指,轻轻的将那本《道德经》往外一拉,便看见整个书架开始向一侧横移。

    等到书架停止运动之后。扶苏看了一眼漆黑的洞口,便迈步走了进去。

    随着扶苏缓步向着里面走去,甬道两边的火把也应声而亮。

    整个甬道呈现着向下的趋势。但是并不长,扶苏一会的时间,便走到了甬道的尽头。

    用力推开眼前的石门。扶苏有着奇怪,这个石门的重量有些超出他的想象。

    整个石室整体来看,并不是十分的大。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给扶苏一种厚重的感觉。

    石室之中,也只有一个石桌,一个油灯还有几卷书罢了

    扶苏皱了一下眉头,这就是福伯暗示自己要进来的地方吗?扶苏走到石桌前面,皱着眉坐了下来。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福伯,或者说是,张角叫自己来这个地方是为了什么。

    想了一会儿,实在是想不出来,扶苏只好起身向着外面走去,不管怎么说,这个地方在夏天来,还是很适合避暑的。

    扶苏有些费事的将石门关上,便离开了。可惜的是,扶苏并没有发现,在门关上的一刹那,那个石室的某个角落里,发出不太明显的金光。

    扶苏书架拜会原位,实在是闹不明白,这个石室,究竟是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砰砰砰,”

    “进来,”扶苏随手抽出一本书,坐在桌前说道。

    “少主,”白金玉走了进来,对着扶苏说道。

    “都已经收拾好了吗。”扶苏看着白金玉问道。

    “已经收拾妥当了。”白金玉对着扶苏说着。

    “嗯,好的,下午咱们一起出去一趟。”

    “嗨。”

    白金玉点了点头。

    “行了,没事情就先下去吧。”

    “嗨。”

    虽然现在还不到夏天,但是炎热的太阳,还是让人感到十分的热。

    “来者何人?”

    扶苏从怀里将皇甫嵩交给自己的东西交给了门童,“在下赵兴业,前来拜会皇甫将军。”

    那个门童只是看了一眼,便对着扶苏说道,“请稍等一下。”说完,那个门童便赶紧向着里面跑了进去。

    “主公,那个是?”封寒有些好奇的问道。

    “当初皇甫将军给我的一块玉。”扶苏笑着说道,“说让我有机会的话,可以拿着那块玉去找他。”

    “诸位请进,家主有请。”封寒刚想说些什么,便看见那个门童跑了出来,

    “还请带路。”扶苏对着门童一抱拳说道。

    “不敢。”那名门童见到扶苏对着自己如此的尊重,有些不太适应,赶紧对着扶苏说道,“诸位请吧。”

    扶苏一走进大厅,便看见皇甫嵩正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

    “将军,好久不见了。”扶苏笑着说道,“可是有着什么烦心之事?”

    “嗯,”皇甫嵩将手中的书信放下,皱着眉对着扶苏说道,“兴业,你的病怎么样了?”

    “病?”扶苏一愣,“哦,已经好多了,就是还需要静养几天。”

    “看来那个少年还真的是个神医呀。”皇甫嵩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向身边的一个桌子指去,说道,“坐吧。”

    “将军为何而忧呀。”扶苏顺着地方坐了下来,看着皇甫嵩问道。

    “哎,还不是因为分之的事情吗。”皇甫嵩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

    “分之?”

    “哦,就是现在位处郎中的张钧。”皇甫嵩向着扶苏解释道。

    “《荀子·议兵》中有言,‘明道而钧分之’。好寓意。”扶苏笑着说道。

    “行了,兴业,知道你知道的多。但是现在不是夸别人名字的时候。”皇甫嵩翻了翻白眼说道。

    “还真的,话说张郎中是怎么一回事呀。”扶苏有些好奇的问道。

    “当初事情是这样的,”皇甫嵩叹了一口气对着扶苏说道。

    “当初黄巾贼刚刚兴起的时候,天下盗贼四起,张钧便上书说,当下应该斩杀十常侍,将头吊在南面的郊外,以示百姓,再派遣使者,昭告天下,这样便不需要派遣部队,盗贼便会自然而然的消散。之后陛下(就是汉灵帝)将张钧的文章交给十常侍看,十常侍对着陛下说道,‘我等原意拿出全部家财,来资助部队开销,希望陛下将我等收押至洛阳大狱。’孝灵帝果然叫十常侍给骗到了,为此还对我等评价说,张钧是个狂傲的人。还问我等,十常侍里难道有一个不是什么好人吗?”

    emmm,总算是忙活完了,争取今天再更一章吧。至于张钧,晓妖是在是没有找到他的字。这个人活的太憋屈了吧,官至郎中,连个字都留不下来。估计没有这档子事,估计连名字都没有吧。分之还是我给他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