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少年的传奇故事
字体: 16 + -

第6章

    布施分德之后,世上再无赵克己,但赵开心结识了张养心。

    三年之后的时光,我几乎日夜与张养心为伴。虽说日月轮替,天有暗有明,但是脑海里的翻腾不舍昼夜,张养心只是说,我只是想。想不通二日还要提出疑问,要这娘娘腔解答,好在他总是好口气,不至于使我思而不学则殆。

    那是又一日,云开雨霁,不逢艳阳。

    我拉扯着宽松的衣服冲破家里奶娘拦住我喂粥的气势,便迫不及待地冲出赵行易的宅府。

    不消一会儿,便屁颠屁颠来到张养心家院邸,张院大而不煌,房屋多而不华,修建得很有特色。门口镶有“张府”二字的牌匾红棕漆色,另有韵味。

    自然我是无心参观太多的,提气上腹,振声向门:“张—养—心——!”

    只见院内左边一座房屋木门应声而开,一白净少年,衣袖整齐,极修边幅。从内探出半个头来:“且来,且来。”

    说着不紧不慢放下手中的《石头记》,踱步而出,细看之下,其头发束辫而后,腰间缠着青润玉带。得,整日衣冠得体的楚楚模样,非张养心而无二人。

    张养心手往空中一挥:“来了。”不慌不慢的气势,我最是见不得。

    “妹妹,你这是裹了脚吗,可是走的疼,王八般的速度可真让我揪心啊。”

    张养心并不生气,也不还嘴,加快了几步,上来一掌拍我肩膀上。

    “走着,今日去断桥河游览。”

    此时阳光普照,彩彻区明。

    不消一会儿,天色便碧蓝似翠,大束大束的阳光自天穹倾斜而下,洒出赵家镇大片金红。

    “赵兄,今日有些其他话语要同你讲。”

    张养心已经进入每日宣讲的状态了,我也最是喜欢他这一点,总有无穷无尽的事与我探讨,尽管有的典籍默然于心,他提出之时的独特见解总是令我更知新意。

    “且讲。”

    我双手后仰,环托着后脑勺,扯着嘴角兴致盎然回答道。

    身旁蝴蝶飞过,远处有青树枝叶随风飘荡,张养心不急不缓磨着嘴牙,长袖略遮及他的双手,不时机灵地抖动出来。

    “断桥河的桥是怎么断的?”张养心像吃了定心药,极平静地问道。

    “年久失修,被一马夫运送过多货物时硬生压断”我一字一句回应了,毕竟上课时间到,要认真点。

    “我是问什么导致它断的。”

    我哑然一笑:“马车?让那老匹夫装那么多货件。”

    “不对,不是马车”

    张养心浑自看了我一眼,抿住了嘴,并不说话,只是意味深长地望向前方。

    “桥毁物罪,非物之过,何之过?”

    我眉毛略一拧巴,咬牙思索,少顷,便醍醐灌顶,也是我赵开心聪明,稍一沉吟,便亢声说道:“马夫。”

    -此刻张养心才恬然一笑:“是了,马夫,是人导致它断的。”

    旋即,他又泯去了笑容,如同未曾笑过。

    “日后你我只需记住,世上之事,皆在人为!”少年严肃了起来“大河断堤,非水之急,人无大禹;山崖压屋,非山之罪,人无愚公;社稷难传,非国之命,人无唐宗。”

    “日后事事,吾等只需尽力去做,心神俱燃,天下无可成之事!”

    断桥河的潺潺之声已传到我的耳朵里,我已在心中死想着张养心的这番话。

    “事在人为...”我默默念着。

    “天下无难事,为之易易耳!”张养心墨瞳如炬,盯着断桥,振声念到。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心中赫然回念出一句,这出自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我是见过的,不想张养心把这联想到了此般境地。

    与景对应,应景分析诗中意。这句古人的道理,他竟参了个透彻。

    少年心智,骇然听闻。我看向张养心,他的眉宇之间增添了不少坚毅。

    半响我兀自在心里念叨着这句话,久久回声不敢忘记。

    ——“这娘娘腔真真是少年才俊,头脑里有点东西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