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白骨精
字体: 16 + -

第四十九章 浑水摸鱼

江雨虹猛然跳起大叫一声,到是让上官谨吓了一跳。他白胖脸上的肉都颤了颤,狭长的眼睛里冒出一丝怒火,但是随即却又一闪而逝。

“雨虹姑娘,又怎么了?”上官谨勉强维持着脸上的笑容。

江雨虹看了看周围立着的衙役,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云飞扬。云飞扬此时连头带人又裹在了黑色的斗篷里,看不到有什么表情。

江雨虹眼睛里露出为难之色,说道:“上官大人,我有句话,想悄悄跟你说下,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哦……,是和吴王有关滴……”

上官谨一听到和吴王有关,顿时心里就舒坦了几分。他朝江雨虹招招手:“你走近来,对本官说一说。”

江雨虹慢腾腾走到上官谨身边,附身在上官谨耳边悄声说道:“上官大人,我知道吴王的秘密。我在吴王府里,看见过从西域来的人。那些西域人好像还有什么小王子之类。”

上官谨抚着大肚子,强行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是他的手还是禁不住微微颤抖起来。如果,如果真的能抓住吴王私自结交西域国家王子的证据,那么他这件大功劳换来的只怕不仅仅是长安京兆尹的位置了。

江雨虹眼睛余光瞥到了上官谨发抖的手,心里顿时明白,自己试探的这句话,正是上官谨这些人的目的,他们果然是要对李恪下手了。

江雨虹继续低声说道:“上官大人,我可以给你细细说一遍我在吴王府里的所见所闻,不过嘛,大人你也知道,吴王的耳目众多,万一您这衙役里面有人不小心传出去,是我走漏了吴王的风声,我这小命就危险了。而且……”江雨虹眼睛瞥了瞥云飞扬,声音放大了几分,“那金钱帮主在我旁边,我也怕的紧。我一害怕,这个记性就不大好啊。”

上官谨顿时心领神会,他本来就担心被云飞扬抢去功劳,现在江雨虹这么一说,刚好顺水推舟。

只听得上官谨咳嗽一声:“云帮主,你今日颇为辛苦,不如现在且去后堂歇息片刻。我带雨虹姑娘到后面寻个僻静房间慢慢询问。”

云飞扬身后的斗篷猛然扬起,他狂狷的笑声顿时震的人心神不宁:“上官大人,若是无本帮主在旁,只怕上官大人不小心着了这小丫头的道儿,到时可难以向上面交代。”

上官谨听到云飞扬带着威胁和不屑的语气,顿时有些恼怒,当着下面一众衙役的面说这些话,让他这个府尹的面子如何挂的住?他虽然有些忌惮云飞扬,不过这次他接到的命令只是配合云飞扬行事,并没有说要听从云飞扬安排,所以他听云飞扬这么一说,顿时冷冷地哼了一声:“云帮主无需为本官操心。”

说完,上官谨也不理会云飞扬,起身向官衙后面走去。江雨虹赶紧跟着上官谨,耳朵只听到云飞扬那狂放的笑声再次响起,却不见他出声阻止。

江雨虹跟着上官谨到了官衙后面一处僻静的厢房里,上官谨命人送上茶水,又拿来笔墨,随后又安排了两个衙役守在房子外面,不准任何闲杂人等入内。

等到房间里只剩下上官谨和江雨虹两个人的时候,上官谨拿起纸笔,打算亲自记录下江雨虹的口供。

江雨虹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茶水,又看看外面的天色,已经是日影西斜,黄昏将至。江雨虹顿时苦着脸,摸摸肚子:“上官大人,现在不是该是用饭的时候了吗?”

上官谨听江雨虹这么一说,才感觉自己肚子也有些饥饿。他功名利禄熏心,此时见一件大功劳唾手可得,心花怒放之下,自然是不会拒绝江雨虹这点小小的合理要求。他叫那门外衙役进来,吩咐准备饭菜端过来。

等衙役出去以后,上官谨笑嘻嘻地说:“雨虹姑娘,这饭来还有片刻时间,你不如先给本官说说,吴王府里何时来过西域人,那小王子又是哪里的小王子。”

“这个没问题,不过上官大人,你也知道,我既然把吴王的底细都要一五一十的告诉你。那等以后吴王知道了,吴王府我自然是回不去了。只怕这长安城我也不能待了。大人你看,我一身无分文的小丫头,就要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我好惨啊。”江雨虹嘴巴一扁,眼泪都快下来了。

“莫怕莫怕,雨虹姑娘你若肯指证吴王,本官自会替姑娘你保密,到时也会安排人手暗中保护姑娘。等吴王一事了结,本官自然送上厚厚盘缠,姑娘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保证吃喝不愁。”上官谨白胖的脸上笑容可掬,就如一个循循善诱的长辈般耐心。他现在已经有了另外的打算,他准备把江雨虹做为一枚棋子,放在吴王府里。

只要他手里有江雨虹出卖吴王的证据,那么江雨虹自然会乖乖听他的话。这么一来,活的江雨虹就比死的江雨虹对他更有好处。

不过嘛,一旦扳倒吴王,他就可以把江雨虹亲自送上黄泉路了。

“上官大人能给我多少盘缠?能不能现在就给?”江雨虹一听到上官谨要送自己盘缠,顿时精神一振,眼睛里闪动的都是柔和的光泽,如同银子般的柔和光泽。

上官谨心里暗骂一声:财迷!早知道她这么贪财,没准直接用重金诱之就行了,何必又弄这么多手段出来。

心里虽然这么想,但是上官谨表面还是笑容可掬:“雨虹姑娘要是缺银子,只管向本官开口,百八十两的银子本官还是拿的出手。”

江雨虹长长地哦了一声,面上露出失望之色:“上官大人是在说笑吧?百八十两银子是想打发叫花子吗?”

其实江雨虹这番话到真的是误会了上官谨,她这段日子经营“暗香”,本来针对的都是大唐的顶级权贵阶层。在这些阶层眼里,千百两银子似乎是随手花出,毫不心疼。但是上官谨不过是个长安府尹,每月俸禄不过是几石米,几十两银子罢了,所以在上官谨而言,百八十两银子确实不是个小数目。

上官谨听江雨虹这么一说,忽然醒起,这小丫头在吴王府里做事,又帮吴王经营“暗香”,只怕见过的金银财物之多,远胜于己,当下只能尴尬一笑,说道:“本官到也收藏了一些古玩珍奇,若是雨虹姑娘看的上眼,到时就拿回去细细把玩好了。”

上官谨心想反正最后都得给他再拿回来,此时也就乐得大方。

江雨虹敲了上官谨一记竹杠,顿时心里舒坦了几分。她知道,自己越是这么做,上官谨越会放心自己。她才不会做什么宁死不屈,打死我也不招的样子出来,对付敌人的威逼利诱,她更喜欢顺水推舟,让对方偷鸡不着蚀把米才是上上策嘛。

听到上官谨这么一说,江雨虹顿时眉开眼笑:“那雨虹就先谢谢上官大人了。上官大人这么大方,雨虹自然要对上官大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嗯,上官大人,我就说说我听到过的,有人鬼鬼祟祟说起的两个名字,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是两个突厥人。”

上官谨眼睛顿时放光:“雨虹姑娘说来听听,我们大唐和突厥人颇有些渊源,也许本官略知一二。”

“一个嘛,叫做翟米劳,另外一个,叫做阿史那霍。翟米劳的样子很是粗鲁,个子不高,不过人看上去很壮实。另外那个阿史那霍我没看到长相,只是听声音蛮斯文的。”江雨虹回忆起来当初在太子府邸里听到的那些对话,准备开始忽悠上官谨了。

上官谨一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虽然白胖的脸上还维持着笑容,但是肌肉却不受控制的一个劲的跳动。

江雨虹本来就不清楚唐和突厥之间的关系,她对此也没什么兴趣,只是这个时候灵机一动,拿着上次在太子府邸里遇到的事情准备把水搅的更混罢了。

但是上官谨不同,做为大唐的官员,上官谨太明白太清楚李唐和突厥之间的恩怨分合了。就在隋末唐初时期,中原战火锋起,一片混乱的时候,北方的突厥部落在始毕可汗的统治下乘机崛起,成为能够左右北方政局的一股势力。高祖皇帝迫于形势,曾向突厥称臣。

唐朝建立以后,突厥人还屡次出兵侵犯太原凉州等地,大肆掳掠。在武德九年,突厥甚至率兵十余万,直逼长安城,最后唐高祖只能奉上金银财宝美女求和。

这样的情形直到贞观年间才有所缓和。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大唐国力慢慢恢复。贞观三年,皇帝派李靖等大将出兵突厥,用了两年时间将突厥彻底击溃。突利可汗请降,颉利遁走铁山,李靖乘胜追击,生擒颉利俘其众十余万,值此一役,**灭亡。

对于如何处置突厥人,当时朝中颇有一番争议,最后皇帝采用温彦博“全其部落,得为捍蔽”的意见,将所降突厥引进塞内,安顿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的广大北部地区,并另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管理原颉利故地。

但是,就在贞观十一年末,所降突厥部落发生内乱,一部分旧的突厥贵族妄想恢复始毕可汗时候的突厥帝国,遂拥戴拥有始毕可汗血脉的小王子初罗割地自立为王。后来大唐发兵,虽然击溃了旧贵族的军队,但是却因为西域地广人稀,这些旧贵族带着部属纷纷隐匿下来,唐军也无可奈何。

而翟米劳和阿史那霍这两个人,就是追随初罗小王子最忠心的两个属下。这两个人一武一文,在突厥部落里颇有名气。

这两个人居然在长安!居然和吴王有干系!

上官谨思及至此,只觉得热血直接冲上大脑,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他欢喜的几乎就要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