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行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重阳之阳

    第二十一章  重阳之阳



    曾经有一个游侠经常说要“倚剑丈江湖”,一把断剑如何丈量江湖?答曰:一步一步的走,就是丈量江湖,他凭借断剑醒剑三年,最终悟得三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不知第四招“更上一层楼”可悟得?



    吴铭曾经以为的江湖就是江和湖,如今他已穿越大唐来到大宋,所知的江湖还是江和湖,更大的江和湖,所见者不仅有侠,还有所谓的“仙”。



    杜先生曾经问吴铭何为侠?杜先生自答曰:侠之小者为义,侠之大者为国。为义者,可浊酒一杯,快意恩仇;为国者,需忍辱负重,难计生死。



    ……



    今日重阳,万里显秋。六为阴,九为阳,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与三月三“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知远县,大宋边远的一个县。有一句谚语:去知远,才知远,使得这个县城在大宋也晓有名气。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知远县有一个刘国公。刘国公其人为方圆儒首,平日行善乐施,深得百姓敬重。但一年多前的一个远方亲戚用其盛名欺压一方,国公却听之任之,对其声名造成了一定影响,好在那人一去不复返。



    刘国公今日携亲眷一行人登高望远。县城其他名人达贵,谆谆士子也趋之并行,一时间好不热闹。



    吴铭没有体会过这种民间节日,也跟着人群向县城外最高的山走去。吴铭对于国公其人无好意也无恶意,只因夏仲与此人有关。



    秋高而气爽,一眼辨百里。登高不仅为避灾还有望远,望远赏目、望远思人。遥望远方亲人所在的方向,而远方亲人也回望家乡,似目光所及彼此相交,暖心一笑。



    如此多的儒人雅士相聚,怎能无诗。恰逢此时一位身穿青衫的儒士,朗朗开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刘国公循声查人,看向青衫儒士,目露赞赏之情:“唐诗人王维的《忆兄弟》,此诗倒也配此情此景,但难免多了一丝忧伤”。



    青衫儒士面向刘国公执弟子礼,弯身作揖:“国公有所不知,此诗忧则忧矣,倒最适合我”,得国公点评不骄不躁,自持稳重,倒也不辱儒士之衔。之后陆续有年轻仕子有感而诗,倒也另有一番风雅。接下来就是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近午时分,九九重阳,日正中,此时阳气至盛。一道紫气从东来向西去,刹那而过,人群观之惊叹。青衫儒士目光追寻紫气消失的方向目露喜色。



    其他人渐渐散去,吴铭继续留在山顶望向北方以及北方以北,躬身揖礼,遥敬亲朋敬好友。



    ……



    回去的路经过一片树林,但吴铭经过时在前方感到了杀气。他从侧面绕道有杀气附近屏凝气息,查之而后动。



    此处刘国公一行人担惊受怕的聚在一起,在三个方位有三人将之包围。随刘国公出行的两个家丁护卫已经倒地不起。观其作为是一伙劫匪。但其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并没有像市井流传的那般穷形极相目露凶光。其中一个稍瘦之人更像一个教书先生。



    “国公大人,此行我兄弟不求财不伤命,只是想要你身上的那块玉佩,还希望能将其给我,我们立刻就走,如何?”,说话之人彬彬有礼,指了指刘国公腰间的玉佩。



    刘国公下意识的用手挡住玉佩,严词拒绝:“断无可能,此玉佩乃是陛下赐予,怎可随意予以他人,这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大哥跟他废什么话,抢了直接走不就完了?”此人穿着如市井商贩,语气就没有之前那位客客气和文雅。



    “三弟,不告而取谓之偷,不应而取谓之夺,如果想抢的话,我早就让你先去偷了”,转而又向刘国公劝说,“国公大人,请您配合将玉佩给我可好?”



    “宁可死之,不可失之”,国公的脾气还真是倔强。



    “大哥,你说得太多了”,一位渔夫打扮之人右手一抓,玉佩脱离国公一闪就出现在他的手上。



    “玄气的修士”吴铭感受出手之人的气息波动以及手法确定是玄气境界。不知玉佩是何物竟然引起修行者出手抢夺。



    玉佩被夺 刘国公义愤难平,欲与之拼命。一个普通人能经修士的几成力。只是轻微一踹就飞出老远。



    “三弟不可鲁莽,既然玉佩到手,我们走吧”,三人一闪霎时不见踪影。吴铭打算如果他们再出手,就会出手相助。只是面对三位玄气境,他没有一丝把握。



    吴铭快速来到国公身旁,输出一道玄气滋养老者的身体。好在那人并未下狠手,只是略有伤及肺腑。其他人无关之人又见不速之客出现,顿时化作鸟兽散。



    不多会功夫刘国公醒来,以他的老练一眼就明白了当前的情形,“多谢少侠相救,不然这条老命就没有了”,



    “举手之劳而已,这几日用心调理就应无大碍”,吴铭说完就要走,被他急忙叫住,“少侠莫急走,我知道刚才那三人皆非普通人,少侠亦是,老朽还有不情之情,请少侠一定相助,老朽感激不尽”



    吴铭停下,听国公如何说。



    “老朽有一女,近日不知何故,一病不起,请尽所有大夫都无济于事,刚才少侠的救人之法或许可以救她,求少侠务必答应”老者就像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苦心哀求。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见吴铭并未拒绝,刘国公作揖谢礼,以表谢意,老者之礼不可无故而受,吴铭赶紧抱拳还礼。



    刘国公原名刘之意,有一子在州为官,口碑甚好。晚来得女,疼爱有加。但从九月伊始便一病不起,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如何叫唤都无反应。只会在午夜子时苏醒半个时辰,吃些饭食,又会继续沉睡。请遍周边明医都不知缘由,既无病症也无伤痛,束手无策。



    ……



    吴铭在进府时就开始打量四周的玄气波动,隐隐感觉此地阳气充沛,阴气不足。他隔着丝巾为姑娘诊脉诊,细心又耐心。这些都是杜先生所教。杜先生不仅高人而且能人,诗情好,剑术高,境界深,医术精通,样样精通。



    姑娘的身体并无大碍。吴铭释出一道玄气并赋予一丝魂念。首先游于她的气海,除了一片朦胧空空如也。气随念走,上至魂山。



    她的三大魂山中,命魂之山与常人大不相同。常人的命魂之山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可她的泛着紫光,偶尔会有黑气游走。环绕黑气的命魂山只有天命无多之人才有出现,此为怪一。



    而她七魄中的灵慧之山更是雾气重重。这种状况是天生痴傻之人才会出现,此为怪二。有此两怪吴铭相信这是有人施法故意为之。只是不知所图何为?



    吴铭的魂念向命魂之山慢慢靠近,顿时有数道黑气袭扰而来,禁止外来之念靠近。魂念又尝试游向灵慧之山,在外围没有受到任何排斥。当吴铭的魂念进入雾气之中,那捋魂念刹那与吴铭断去联系,魂念最后传回的信息是一个温和的声音



    “非请自来,烦请速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