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帝国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宗帅弃军奔兄长,计相韬晦欲安边。

    此刻,濢致国内仍旧是一片安详。原善见兵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国内,甚至他出兵的消息,也只是在很小的一个圈子里才有人知道。几天前,被称为宗帅的年轻人,也就是濢致国的二王子,正快马加鞭的向国都赶去。



    濢致国的二王子,廉姓,名生,子仰之。他是濢致国王廉甲的第二任王后所生。濢致国的国相是王后的弟弟,廉甲对其非常信任。此人也颇有才干,拜相之后的十数年来,把濢致国治理的颇有声色。濢致国人口不多,大体只有一千五百多万人。其中有两大族群,以廉氏为代表的就是所谓大洲移民,基本上和仲氏是同族;以原氏为代表的就是所谓伯盟叛民,也就是夏后雅伯的后人。但是这一支系,虽然看起来也属于大洲移民,其实是异种,当年借着大灾变的时候闯入大洲腹地的别洲异种。他们称自己为原氏,也是带有追根就底,复原本族的意思。同时,濢致国也有一部分东牧移民和西北边境类似来自火罗国的移民。总体来看,濢致国各族群之间差异不大,文化、经济和科技都十分发达,特别是一面对着平原,一面对着大海的独特地理环境,更早就了濢致国山海皆备的国家特色。除去陆地领土外,海上更辖有数个大型群岛。国相任成则是混血,是草原移民和大洲移民的结合。任成最信任的部署就是原善见,为了能让自己的外甥当上国王,抢夺王太子之位,他采纳了原善见立军功于外的策略。这次出兵,实际上完全就是由原善见来策划的。



    再说二王子廉生,一路跨马加鞭赶回国内,直入国都。他却并没有去见自己的舅舅或者母亲,而是秘密的去了自己大哥的宅邸。濢致国大王子廉度的王府,就在距离宫城不远的地方。廉生没有走大门,而是从靠近花园的侧门悄悄入了王府。



    濢致国的大王子廉度,其实也是由现任王后抚养长大。和其他王子不同,廉度和廉生自幼以来,就一起生活,虽然行了冠礼之后,两人先后分府居住,其实过从一直甚密,旁人也多不知道。最近几年来,随着担任国相的任成威望日隆,不少朝中重臣都以为,一场夺嫡之争事所难免。不少投机分子则借机站队,期望能从未来的王位交替之中获取利益。



    实际上,廉度和廉生都不是对王位看的很重。特别是廉生,他醉心于技艺研究,认为以后大用于世,可以解决千万黎明生活问题的,是农耕之技艺,器械之技艺。甚至战场杀敌,都不见得真是所谓勇气为先,而是要靠多方面的优秀的技艺才可以使军人发挥最大战斗力。



    廉生几次与自己的大哥商议,想要选择一个外岛作为封地,就此离开是非之地,却被廉度坚决阻拦。按照廉度的说法,夺嫡之争必然会有,与其是其他人和自己争,不如廉生和自己争。他们两兄弟争,不至于动摇国本,以后谁当国王,总还至少是个守成之君,总还能给宗室子弟留个性命享受太平亲王的日子。这次,出征之后,廉生就感觉事情不妥。铁钩连弩的发明,就有他一份,但他心里清楚,这个武器还不至于能够左右战争胜负,因此赶到战场与原善见会面之后,他就更加不安,马上赶回国都,想与大哥商量出个办法,挽救这十几万兵马。



    廉生进入廉度早就安排好的密室,见到廉度已然是双目垂泪。廉生大惊,对廉度说:“老哥,莫不是你以为我战死沙场了吧。”



    “不是,我是哭那十几万将士啊”



    廉生一愣,旋即明白过来。



    实际上,廉生在路上的第三天,就有快马飞骑把情报送进了大王子的宅邸。这种类似全军覆没的消息,马上就被廉度暂时封锁起来。一来,他怕引起朝内震荡;二来,他也怕刺激到老国王廉甲。廉甲自诩一生谨慎为人,待民质朴,休生养国,把濢致国管理的井井有条,人称天下第一善治之邦。就连东牧,仲氏皇朝等等这些强国,都从来不敢对濢致动半分觊觎之念。这次战败,本也在廉度的预想之内,却没有想到一整支军队都被仲氏军给俘虏了。现在唯一庆幸的,廉生无事,士兵性命尚存。



    廉度为人,号称大度,遇到事情,考虑也十分周全。他知道此事对廉生派系人员势必有绝大影响,对方的第一轮反扑肯定会冲着他而来,而自己手下的谋臣也不会善罢甘休,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迅速化解此事,争取把被俘的十万将士尽快安全迎回国内。他等到惊愕半晌的廉生恢复平静,就开始和廉生商议如何处置此事。



    廉度拿出自己早已预备好的一批奏折和外交信函。他指着这批文件对廉生说:“现在恐怕只能是通过贸易的办法来赎人了”。



    “怎么讲?”



    “仲氏军刚刚复都不到两年,前年又经过征讨后山方国之战,国力疲敝,前几个月一直和我们商谈采购器械的事宜,我看了,大部分都是运输所用,江汇五府必然是需要我们的轮动车等器械,节约畜力,保证农耕,加强江外特别是伯盟各府对江汇五府的输入。”



    “但是,从战况来看,仲氏军的兵力仍然很强大,这次我们动用了从东牧雇佣来的骑兵,加上我们自己训练的骑铁战士,光是配备铁弩的骑士就有数万人,后备的十几万步兵,也是在国内经过挑选的,战力不谓不强。可是按照大哥你的说法,对方是在我还在路上的这不到三天的时间里,就彻底打败了我们的部队,还把俘虏了当中绝大部分人啊。据我估算,敌人此次动用的兵力绝不可能低于二十万,如果二十万大军布置西北边境上,那其他地区呢?”



    廉度略一沉吟,就从书匣中抽出另外一份书简。他交给了廉生,说到,“这是后山方国负责与仲氏朝廷交涉的一些记录,根据仲氏朝廷代表陆虎臣的要求,在后山方国所有军队从镇南关沿线全部撤退后,必须按照合约要求,将六十万杆加工过的竹枪、四百万支竹箭,五十万根竹柄石棒和三万套竹甲及时交付在镇南关的仲氏军指挥官。你想想看,仲氏朝廷甚至没有提任何领土要求,而是要求立刻与后山方国恢复宗藩关系,同时开辟了通商渠道,除了给林中部族一定的军事支持外,仲氏军与后山方国的作战基本上没有改变两国的边境现状。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后山方国的愚蠢政策,毫无疑问,仲氏朝廷更想与他们保持和平的通商贸易。根据我们自己的情报官的叙述,现在这批来自后山方国的武器,都已经配发给了驻守各地的守备军团,士兵训练营,晚些时候,他们甚至看到穿着竹甲巡逻的一部分仲氏后备军。”



    “大哥意思是,实际上仲氏朝廷对我们的态度也差不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他们的需要提供各种器械,完全可以把被俘的这十多万人赎回来?”



    廉度不置可否,只是坐在书案旁,一直看着墙上的一幅画在白布上的地图发愣。



    此时,明良却接到了大哥云飞的一封私信。信中大意是说,如果形势允许,尽量早日班师。筹办对濢致事务的人员,马上就到。他看完了信,就对畿内府书办,本次的信使沈青山说到,“现在手头的俘虏如何处置?”



    沈青山微微一笑,就向明良略微一拱手,“明将军,此事大可不用操心,计相陆虎臣已经快到了,他还把留在帝都的濢致国大使也带了。”明良听完,哈哈大笑。当年征讨后山方国,云飞他们孤军深入,一直打到了岩林城,迫使对方投降。办理这个受降的就是陆虎臣。陆虽然也是石山国后裔,号称石、山、平、陆四大家族的后代,但是对石山国方面也是毫不客气。除了明确其作为方国的藩属地位,还要求对方签订了几十个贸易协议。但陆没有要一寸后山方国的土地,最大限度的保全了他们王族的颜面,照顾了他们国民的感情,所以也算是获得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皇帝仲翊之所以看重陆来处理这种外交,一是考虑陆为人谨慎,精通理财和外交;二是考虑陆的非军方背景,可以能够最大限度摆脱将军们的干扰来贯彻自己的意图;三是陆负责复都以来的各项建设,对于国内的财政状况非常了解,知道如何通过谈判争取最大程度的对国内经济恢复的支持。



    就比如针对石山国的征讨之战,从整个战役的初始设计,就没有想过要过分耗费本已疲弱的军力和国力,只是选择了较为精锐的部队和最优秀的军事将领,进行了一场堪称空前绝后的军事冒险。动用了总规模在万余人以下的健跃营参战,征服了动员兵力达到五十万的一个方国。期间,仅仅是调动了林中部族的一些军队和镇南关的守备军团。整个军事行动,耗费的粮草、武器等等,基本上和一次大型操演差不多。



    战役结束后,军方将领要求彻底击垮已经臣服的石山国。这种冲动被及时的控制住。陆虎臣及时的到达边境,代替将领们开始主持石山和谈。一个月的谈判下来,陆用尽了仲氏军在战场上取得的优势,顺利达成了最大限度争取经济利益,最大限度保持石山边境稳定的效果。



    当时,仲氏朝廷面临的最根本的任务是恢复在三年针对东牧人的战争中变得十分残破的经济,同时保证自己国防上的安全。包括仲帅,雷帅以及段勒等军方高级官员和主管经济事务的文官,一致达成了共识,最后由陆虎臣执笔,形成了著名的复都策,并报给了太上皇御览。



    其要点如下;



    其一,陈兵东边,严防突袭。骑兵军团主力,集中于东牧边境。防止残存的东牧势力,伺机纠结而来。



    其二,俭省国用,富民实兵。以石山国的《国用法度》为模板,精细度支,放开贸易,加强战略储备。



    其三,文武两端,通商结好。以东牧为主要敌国,不同其他边境势力结怨。如有挑衅者,坚决打击;但常态下,尽量通商结好。



    针对石山国的作战,可以说是复都策的第一次实践。在以较小代价击败石山之后,通过正常的贸易,仲氏朝廷也就是大洲国,从石山哪里得到了非常宝贵的物资。从军备上来讲,石山价格低廉的竹甲等武器,全面装备了各军事训练营的初级士兵,节省出来的铁甲、钢刀、长矛都准备了一线部队。仅此一项,就节省了当年一半的装备费用。同时,质地优异,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竹投枪、竹箭等高消耗性武器开始被大量使用,这使得战后接近枯竭的武器库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大量弓箭作坊得以节约出大量工时生产比较急需的强弩。最为关键的,石山国的国用法度一书,被正式引进到仲氏朝廷从上到下的各个衙门、府司以及行会。通过大力推行有效替代,不少原先用铁的民品转而使用质地更轻便的竹木,使得大洲各地铁矿的生产压力大大减轻。又因为使用替代材料,较为炎热的伯盟地区的房屋重建工作大大提速。通常使用砖石材料建造的普通民宅,都被改建成部分采用竹木材料的石山竹楼,节约了地块和建造成本,大大加快了建造速度。石山工匠培养出的徒弟,可以用五分之一的时间,不到六分之一的造价快速建造战争中被焚毁的民房。又因为伯盟地区大量从事工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居民因房屋提前建好快速回流,伯盟地区的经济在战后的一年半,就恢复到了站前的最高水平,已经能够完全负担江汇五府的粮食供应。



    本次作战,由于动用了最新组建的全马制机动兵团,军资耗费是比较惊人的。虽然仅仅出动了五万人马,并且后勤问题还是由当地的火罗国协助解决,明良部队在开战前三天的花费,仍然让担任计相的陆虎臣颇为吃不消。好在后边,明良捕捉住战机,较为迅速的全歼敌军,才让陆虎臣松了一口气下来。他得到皇帝的手谕后,也即刻起身,乘坐加急的轮动车从京城一路开始向西北边境狂奔。早一天解决与濢致的问题,就能早一天把军队撤回来,早点从濢致大量进口优质的器械,帮助大洲国经济恢复。陆虎臣的脑子里,全部是各地上报的数字,哪里道路需要修复,哪里粮食缺少却不能按时运进去救灾粮或者哪里的要塞被毁缺少建筑材料进行复建。他认为关键就是恢复运输,让物资赶紧流通起来,否则一切都是白扯。这方面,最需要的就是濢致国的优质器械。现在和东牧人的战事也只是大体上结束,大牲口的进口是十分困难的,使用畜力恢复运输是颇为困难的;只有依靠大量使用机械力的濢致生产的各种器械,才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做在轮动车上的陆虎臣,把脑袋靠在车窗旁。亲兵怕他着凉,就把车窗关上了,他却主动要求把窗子打开,任凭嗖嗖的凉风从他后脑刮过。负责转动驱动轮的士兵不到四分之一个时辰就换,车子始终保持着很高的速度。一个对战道行军很有经验的,年岁颇大的亲兵,还时不时的从轮子的上面浇一些油脂下去,以保障轮子的平滑运行。



    真是不可想象,坐在办公舱的陆虎臣一直想着濢致轮动车的发明。就在之前,大量的轮动车还是需要马匹来拉动的,就是更新了一下滑轮组,陆虎臣的这辆轮动车就可以摆脱马匹,完全靠一组士兵的臂力循环操作,从而保持三倍于快马的速度。如果不是担心战道刚刚铺好,换上战马的话,这个速度恐怕会飞起来。



    不用马匹的好处,就是陆虎臣极大的解约了路上的时间。不需要提前计算到达补给站更换马匹,或者中途给马匹喂食的时间,只要轮子不坏,就一直狂奔下去。陆虎臣自己尝试过,就是他这种纯粹书生出身的人,摇动这种像辘轳一样的器械,也可以毫不费力的坚持一个半时辰之久。更何况这一组精壮的军士。



    在车头负责指挥的,也就是时不时往车轮上浇些油脂的老军士,看着车轮的转速已经超过了驱动轮的转速,就向负责操纵的军士示意先停止操作。这个时候,人的手臂无论如何是不能超过在战道上飞驰起来的车轮的,等于浪费。要等到车轮的速度刚刚低于驱动轮的最高传送速度时,才能开始加大摇速。



    陆虎臣的这辆车,由于不是普通的运兵车,是特制的公务车,因此就比较宽大,还有个办公桌可以用。陆虎臣看看外面天色已晚,就让自己的亲兵把长明灯挂了出去,这是为了方便后边来的车子免于撞上前车。陆虎臣估算了一下时间,应该可以提前一天多的时间到达火罗国的二连城,就不想让随行的军士这么辛苦,他通知前边负责指挥的老军士,一会就把车驶向边道,有驿站就停下来休息一个时辰再出发。他则接着油灯微弱的灯光,开始写一封信给云飞。在上一个驿站,陆虎臣收到了云飞派去明良军的信使沈青山带来的一份书信。言明,明良军抓了十万濢致国的俘虏。陆虎臣想了一路,终于想出了一个既能不过分伤害濢致国,又能最大限度争取利益的办法。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只能用隐语在信中告诉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