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三路齐发摧强敌,濢致新军陷死境。
朱岩的骑兵,由于路线不熟,绕行距离较长,一直到道同发起侧翼进攻的时候,才到达进攻位置。看到前方战场烟尘弥漫,他也无法看清情况,只能按照既定计划,向敌方阵地发动攻击。他所带的这五千骑兵,射术最优。因此一旦进入弓箭的射击距离,就纷纷开弓张弩,向敌军阵营射出绵密的箭雨。
侧面是投矛,后面是弓弩。原善见本来还镇定自若的脸上也开始冒出了冷汗。他连忙命令传令兵赶紧去联络辎重队,要求辎重队的所有步兵都过来支援。同时,他还发出信号,要攻击中的东牧骑兵回援。这时,濢致国军队阵地上一阵打乱,刚刚安置好的重箭车被道同骑兵又一轮投矛给打蒙了,再加上后方被攻击,大量的辎重队步兵都开始向后方阵地移动。
“铁弩,用铁弩”一个在重箭车身后,年纪偏大的老兵突然对着阵地上的骑兵大喊起来。这时候,手忙脚乱的骑铁部队才想起来身后背着的利器。于是,在一阵咝咝啦啦的摘下弩机的声音后,漫天的箭雨,向瀑布一样喷向了从侧面,从后方来袭的仲氏骑兵军。临敌不过三发,但是这种铁弩却不一样,一旦扣动弩机,不需要重新安装,马上就有十五支弩箭连续发射出来。
正在进攻的两支轻骑兵部队,虽然都用盾牌护着自己的胸口,却被这一阵急促的攻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两位副将,道同和朱岩,都因为冲击在最前面,而受了箭伤。但即便如此,这一轮攻击之后,仲氏骑兵军仍然攻入了原善见的本阵。
濢致军在原善见的指挥下,放弃了原有的防御阵地,开始向未受攻击的一侧移动,他仍然寄希望于参与正面攻击的东牧骑兵能够及时回援。这时候,部分东牧败兵已经逃到了原善见的本阵之前。其中一队亲兵还带着贵立赤和贵立蓝两位兄弟将领的尸体。一个身材高大,满脸血污的东牧骑兵对亲自策马过来的原善见说:“大人,我们两位主将被杀,人马都败回来了,我们现在去安顿好两位将军的尸体,然后再助你作战”。说完,这一队人马就从战场的边缘找个小路,直接冲向了后方的辎重营地。
原善见此也知道大事不妙。他一面尽量拉开与仲氏军的距离,发挥自己的远射火力;一面抓紧收拢从前方败退回来的东牧骑兵,组织他们形成第二道防线。此时,道同和朱岩已经合兵一处,道同胸口中了一箭,伤势极重,只好委托朱岩统一指挥。朱岩看到濢致军已经按照之前预想的开始向二连城侧后方向移动,立刻就按照原定计划发出了两个狼烟信号。一个是报给正面攻击的明良,一个是报给在二连城附近的步兵大阵。
此时,由三万名骑马步兵,五千名车载工兵组成的步兵大阵已经列成。看到信号发出,六个方阵立刻整齐的开始向前移动。仲氏朝廷的新军改革,就是所谓的“全马制”。无论步兵骑兵还是工兵,统一都骑马或乘坐马车行进。这也带来了战术上的革新变化,以往骑兵和步兵的协调因为行军速度的原因,极为困难。工兵这种最具科技含量的兵种又因为无法得到骑兵和步兵的有效防护而只能做静态防御或结营攻击。而现在,所有的兵种的行军速度得到了统一,混编军团就能作战的时候随机组成最有利于自身的进攻或者防御组合。
这次的作战计划,就是明良根据新建混编军团的特点设计的。他利用战道行进,节约了后勤物资的集结时间。到开战之前的这两天,通过西北战道和骡马运输线,大量的军用物资已经到达二连城后方的营城。同时,他利用骑兵迅猛攻击来犯之敌,其目的却是把敌人挤压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步兵阵地前。这个阵地还是一个移动的阵地,可以根据情况随时以骑兵的速度快速接敌。
原善见本阵的一万一千多人,激战之后,还有不足八千人,收拢的东牧残军只有不足六千。原善见趁着明良收拢骑兵部队,组织再次攻击的间歇,重新布置了自己的阵型,他利用手中还有的不少阵地远射器械,迅速构筑了一条防线。由于濢致军长于步兵作战,他要求所有濢致军干脆下马作战,把战马都给了长于骑马作战的东牧军。
明良一面仔细看了下道同的伤势,一面清点本部骑兵,同时派出兵士联络步兵本阵的王双将军。要求他们转为攻击阵型,同时要求工兵将进攻器械全部布置好。云飞曾经不止一次和自己的 下属和几位兄弟将领说过:“如果能够用工兵的投石和火球干掉敌人,就尽量不要让战士冒着牺牲的风险与敌人肉搏。虽然我们绝对相信自己战士的勇气和实力”。所以明良的这个计划,就是想要发挥新建兵团的工兵实力,用火木机,投石和各种长程弩箭来消耗敌人。此时,原善见已经处在骑兵大阵和步兵大阵的合围之中。让他感到最为沮丧的,是东牧骑兵丢弃的铁弩,都被明良所部骑兵给捡了过去。现在明良的重骑兵,差不多人手一支铁弩。
就在原善见因为没有看到二连城出兵而感觉到自己尚有一丝逃生希望的时候,他却发现面前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大阵,一个几万步兵组成的大阵。从整个阵地的布置来看,就是步兵阵型。
但是这些步兵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吗?他下意识的用脚踩了踩地面。就是荒漠而已。王双的步兵大阵,距离原善见的部队只有不到300步。这基本上已经在工兵的远射武器范围以内了。熟练的作战工兵,快速的将投石机、火木机和床子弩组装好并安置在了阵地前方。步兵大阵的中央,一个面色凝重的老年将军,站在一辆工兵大车上,一边观察面前敌人的态势,一面安排各个兵种进入阵列。一排排的长矛手和弓弩手交错配置,对在阵地前方的工兵和器械形成了良好的防护。最精锐的战阵步兵则手持剑盾,一半以战斗队形结成方阵,一半则在阵型的四周,骑着马匹,面向外侧,保持警惕状态。王双是明良军中的老将,已经快六十岁。他17岁就经过乡选进入了帝都军的骑兵部队,并一路在仲氏军中升迁到了大营主将的位置。他从军生涯中,有一半的时间在帝都军内度过,另有一半时间则是作为训练总监负责督导各驻防部队进行训练,在边疆区各个守备府度过。号称帝国骑兵中的活化石。王双为人朴实,从军四十多年没有一次因为个人的升迁问题而动用过自己的上奏权(仲氏朝廷规定从军十年以上的军官,不论级别如何,都能向皇上直接上奏章)。因此,在他几次可以回乡安度晚年的时候,都被明良给留住了。明良知道,新编军团的改革,必须有这种经验丰富,在基层有威望的老将参与,否则极易发生偏离。王双曾经在骑兵、战阵步兵、工兵等兵种都担任过基层军官,也都参加过这些兵种的实战,对于整合各个兵种的战斗力有着真知灼见。比如,原来新编军团曾经考虑将工兵部队独立出来,交由兵团指挥,这个意见遭到了他的极力反对。他认为,营是遂行作战任务的最合适的单位,如果千人编制的营中没有一定的工兵部队,在广大区域作战的时候,兵团根本没有办法给营级单位提供支持。实际上,一旦是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斗开始,最高指挥员所能控制的,无非也就是身边的一些能看得见的部队。大量的作战都是营一级或者百人队分头完成的。
看到本阵已经部署完毕,王双捋了捋自己的花白的胡须,叫来一个叫阵兵,把明良之前交给他的一个文告交给他去阵前宣读。那个叫阵兵快步跑到阵前,带着几个军士一起对着原善见的阵地大喊:“尔等小邦,颇仗器械之精,胆敢冒犯大洲一统之宗主,私通东牧,意图攻略我火罗盟国,本意杀伐殆尽,念尔等同属大洲遗民,建国西北,已属不易。如不愿受死,速速降归,必保你全军上下之性命。”
这些话,随着西北的狂风一路飘荡到了原善见的本阵。经过一上午的奋力厮杀,很多士兵已经筋疲力尽。与他国不同,濢致国的士兵大都受过较高的教育。例如,仲氏军中的士兵,一般都是在村学和乡学中受过教育,这已经是平均水平较高的。但濢致国的士兵,基本上都在县学这个层级的学校学习过。所以濢致国能够在战场上使用较为复杂的武器系统,采取一些复杂细致的战术动作。濢致国还有个外号叫智慧之国,国内环境相对民主开放,不少士兵在服役期之后,都会选择经商或者手工业,因此濢致国的作战风格相对也比较温和。不少士兵听到对方的喊话,不免产生了一些动摇。原善见却在此时,把东牧骑兵军布置到了外围,严防士兵叛逃。
此刻,重新列阵的明良部骑兵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明良坐在马上,身边是刚刚重新包扎伤口的道同,勉强能够在工兵大车上直起身来观望敌阵。另一位骑兵将领朱岩,则在明良的后方,担任指挥使的角色,随时等候明良的作战指令。
腹背受敌的原善见,也在阵中观察敌情。他身边的几个副将,也都冒出了不止一身的冷汗。这是他们第一次与仲氏军的精锐交战。目前看来,恐怕是没有胜利的希望了。就在双方观望之时,一个东牧军的骑兵突然发出了一声狼嚎般的哀鸣,进而所有的东牧残军都发出了这种令人恐怖的声音。所有的东牧骑兵都抽出了寒光凛凛的长刀,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开始向王双的步兵大阵发起了冲击。原善见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根本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与此同时,一小队东牧骑兵也从战场外飞速赶来,和正在冲锋的大队东牧骑兵遥相呼应,也参与到了冲锋之中。
经历过于东牧三年战争的仲氏军战士都知道,这是东牧人的决死冲锋。王双叹了一口气,他刚刚才发现对垒的竟然还有东牧人。他一挥令旗,数百架军械做好了攻击准备。这是真正的屠杀
侧面是投矛,后面是弓弩。原善见本来还镇定自若的脸上也开始冒出了冷汗。他连忙命令传令兵赶紧去联络辎重队,要求辎重队的所有步兵都过来支援。同时,他还发出信号,要攻击中的东牧骑兵回援。这时,濢致国军队阵地上一阵打乱,刚刚安置好的重箭车被道同骑兵又一轮投矛给打蒙了,再加上后方被攻击,大量的辎重队步兵都开始向后方阵地移动。
“铁弩,用铁弩”一个在重箭车身后,年纪偏大的老兵突然对着阵地上的骑兵大喊起来。这时候,手忙脚乱的骑铁部队才想起来身后背着的利器。于是,在一阵咝咝啦啦的摘下弩机的声音后,漫天的箭雨,向瀑布一样喷向了从侧面,从后方来袭的仲氏骑兵军。临敌不过三发,但是这种铁弩却不一样,一旦扣动弩机,不需要重新安装,马上就有十五支弩箭连续发射出来。
正在进攻的两支轻骑兵部队,虽然都用盾牌护着自己的胸口,却被这一阵急促的攻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两位副将,道同和朱岩,都因为冲击在最前面,而受了箭伤。但即便如此,这一轮攻击之后,仲氏骑兵军仍然攻入了原善见的本阵。
濢致军在原善见的指挥下,放弃了原有的防御阵地,开始向未受攻击的一侧移动,他仍然寄希望于参与正面攻击的东牧骑兵能够及时回援。这时候,部分东牧败兵已经逃到了原善见的本阵之前。其中一队亲兵还带着贵立赤和贵立蓝两位兄弟将领的尸体。一个身材高大,满脸血污的东牧骑兵对亲自策马过来的原善见说:“大人,我们两位主将被杀,人马都败回来了,我们现在去安顿好两位将军的尸体,然后再助你作战”。说完,这一队人马就从战场的边缘找个小路,直接冲向了后方的辎重营地。
原善见此也知道大事不妙。他一面尽量拉开与仲氏军的距离,发挥自己的远射火力;一面抓紧收拢从前方败退回来的东牧骑兵,组织他们形成第二道防线。此时,道同和朱岩已经合兵一处,道同胸口中了一箭,伤势极重,只好委托朱岩统一指挥。朱岩看到濢致军已经按照之前预想的开始向二连城侧后方向移动,立刻就按照原定计划发出了两个狼烟信号。一个是报给正面攻击的明良,一个是报给在二连城附近的步兵大阵。
此时,由三万名骑马步兵,五千名车载工兵组成的步兵大阵已经列成。看到信号发出,六个方阵立刻整齐的开始向前移动。仲氏朝廷的新军改革,就是所谓的“全马制”。无论步兵骑兵还是工兵,统一都骑马或乘坐马车行进。这也带来了战术上的革新变化,以往骑兵和步兵的协调因为行军速度的原因,极为困难。工兵这种最具科技含量的兵种又因为无法得到骑兵和步兵的有效防护而只能做静态防御或结营攻击。而现在,所有的兵种的行军速度得到了统一,混编军团就能作战的时候随机组成最有利于自身的进攻或者防御组合。
这次的作战计划,就是明良根据新建混编军团的特点设计的。他利用战道行进,节约了后勤物资的集结时间。到开战之前的这两天,通过西北战道和骡马运输线,大量的军用物资已经到达二连城后方的营城。同时,他利用骑兵迅猛攻击来犯之敌,其目的却是把敌人挤压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步兵阵地前。这个阵地还是一个移动的阵地,可以根据情况随时以骑兵的速度快速接敌。
原善见本阵的一万一千多人,激战之后,还有不足八千人,收拢的东牧残军只有不足六千。原善见趁着明良收拢骑兵部队,组织再次攻击的间歇,重新布置了自己的阵型,他利用手中还有的不少阵地远射器械,迅速构筑了一条防线。由于濢致军长于步兵作战,他要求所有濢致军干脆下马作战,把战马都给了长于骑马作战的东牧军。
明良一面仔细看了下道同的伤势,一面清点本部骑兵,同时派出兵士联络步兵本阵的王双将军。要求他们转为攻击阵型,同时要求工兵将进攻器械全部布置好。云飞曾经不止一次和自己的 下属和几位兄弟将领说过:“如果能够用工兵的投石和火球干掉敌人,就尽量不要让战士冒着牺牲的风险与敌人肉搏。虽然我们绝对相信自己战士的勇气和实力”。所以明良的这个计划,就是想要发挥新建兵团的工兵实力,用火木机,投石和各种长程弩箭来消耗敌人。此时,原善见已经处在骑兵大阵和步兵大阵的合围之中。让他感到最为沮丧的,是东牧骑兵丢弃的铁弩,都被明良所部骑兵给捡了过去。现在明良的重骑兵,差不多人手一支铁弩。
就在原善见因为没有看到二连城出兵而感觉到自己尚有一丝逃生希望的时候,他却发现面前不知何时,多了一个大阵,一个几万步兵组成的大阵。从整个阵地的布置来看,就是步兵阵型。
但是这些步兵是从地下冒出来的吗?他下意识的用脚踩了踩地面。就是荒漠而已。王双的步兵大阵,距离原善见的部队只有不到300步。这基本上已经在工兵的远射武器范围以内了。熟练的作战工兵,快速的将投石机、火木机和床子弩组装好并安置在了阵地前方。步兵大阵的中央,一个面色凝重的老年将军,站在一辆工兵大车上,一边观察面前敌人的态势,一面安排各个兵种进入阵列。一排排的长矛手和弓弩手交错配置,对在阵地前方的工兵和器械形成了良好的防护。最精锐的战阵步兵则手持剑盾,一半以战斗队形结成方阵,一半则在阵型的四周,骑着马匹,面向外侧,保持警惕状态。王双是明良军中的老将,已经快六十岁。他17岁就经过乡选进入了帝都军的骑兵部队,并一路在仲氏军中升迁到了大营主将的位置。他从军生涯中,有一半的时间在帝都军内度过,另有一半时间则是作为训练总监负责督导各驻防部队进行训练,在边疆区各个守备府度过。号称帝国骑兵中的活化石。王双为人朴实,从军四十多年没有一次因为个人的升迁问题而动用过自己的上奏权(仲氏朝廷规定从军十年以上的军官,不论级别如何,都能向皇上直接上奏章)。因此,在他几次可以回乡安度晚年的时候,都被明良给留住了。明良知道,新编军团的改革,必须有这种经验丰富,在基层有威望的老将参与,否则极易发生偏离。王双曾经在骑兵、战阵步兵、工兵等兵种都担任过基层军官,也都参加过这些兵种的实战,对于整合各个兵种的战斗力有着真知灼见。比如,原来新编军团曾经考虑将工兵部队独立出来,交由兵团指挥,这个意见遭到了他的极力反对。他认为,营是遂行作战任务的最合适的单位,如果千人编制的营中没有一定的工兵部队,在广大区域作战的时候,兵团根本没有办法给营级单位提供支持。实际上,一旦是十万人以上规模的战斗开始,最高指挥员所能控制的,无非也就是身边的一些能看得见的部队。大量的作战都是营一级或者百人队分头完成的。
看到本阵已经部署完毕,王双捋了捋自己的花白的胡须,叫来一个叫阵兵,把明良之前交给他的一个文告交给他去阵前宣读。那个叫阵兵快步跑到阵前,带着几个军士一起对着原善见的阵地大喊:“尔等小邦,颇仗器械之精,胆敢冒犯大洲一统之宗主,私通东牧,意图攻略我火罗盟国,本意杀伐殆尽,念尔等同属大洲遗民,建国西北,已属不易。如不愿受死,速速降归,必保你全军上下之性命。”
这些话,随着西北的狂风一路飘荡到了原善见的本阵。经过一上午的奋力厮杀,很多士兵已经筋疲力尽。与他国不同,濢致国的士兵大都受过较高的教育。例如,仲氏军中的士兵,一般都是在村学和乡学中受过教育,这已经是平均水平较高的。但濢致国的士兵,基本上都在县学这个层级的学校学习过。所以濢致国能够在战场上使用较为复杂的武器系统,采取一些复杂细致的战术动作。濢致国还有个外号叫智慧之国,国内环境相对民主开放,不少士兵在服役期之后,都会选择经商或者手工业,因此濢致国的作战风格相对也比较温和。不少士兵听到对方的喊话,不免产生了一些动摇。原善见却在此时,把东牧骑兵军布置到了外围,严防士兵叛逃。
此刻,重新列阵的明良部骑兵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明良坐在马上,身边是刚刚重新包扎伤口的道同,勉强能够在工兵大车上直起身来观望敌阵。另一位骑兵将领朱岩,则在明良的后方,担任指挥使的角色,随时等候明良的作战指令。
腹背受敌的原善见,也在阵中观察敌情。他身边的几个副将,也都冒出了不止一身的冷汗。这是他们第一次与仲氏军的精锐交战。目前看来,恐怕是没有胜利的希望了。就在双方观望之时,一个东牧军的骑兵突然发出了一声狼嚎般的哀鸣,进而所有的东牧残军都发出了这种令人恐怖的声音。所有的东牧骑兵都抽出了寒光凛凛的长刀,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开始向王双的步兵大阵发起了冲击。原善见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根本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与此同时,一小队东牧骑兵也从战场外飞速赶来,和正在冲锋的大队东牧骑兵遥相呼应,也参与到了冲锋之中。
经历过于东牧三年战争的仲氏军战士都知道,这是东牧人的决死冲锋。王双叹了一口气,他刚刚才发现对垒的竟然还有东牧人。他一挥令旗,数百架军械做好了攻击准备。这是真正的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