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眼睛
字体: 16 + -

第5章 小镇见闻

    乐亭县的码头营以前叫新桥镇,万历时期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为防倭寇在新桥镇设新桥海口营,后来因本地漕运繁华改名叫码头营。新桥海口镇始建于辽金时期,因为北方滦河水系漕运繁忙新桥镇逐渐变成了北方的漕运重镇,尤其是到了明朝末期,蓟镇永平府和山海关一带驻军二十几万,从山东澄莱和天津直沽海上往来的漕船和商船络绎不绝,每月需要往永平府一带运送漕粮90多万石,外加草料豆粕兵器军需等,所以码头营在明末人丁兴旺极其繁华。

    李继坤跟着肖三娘一路悠哉的观赏着古代风景,宛若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小丫头领着弟弟蹦跳着,一边走还不忘给李继坤介绍当地的景点:“少爷,这是大慈寺,里面的佛祖可灵了。少爷那个是三清观,里面的三清特别灵。少爷这是观音庵,里面的观音大士也特别灵。”

    李继坤看着小丫头黑乎乎的笑脸不由莞尔,这家伙,和尚道士尼姑啥的很齐全嘛,这小子随口问道:

    “丫头,你以前都去哪进香?”

    小丫头兴致很高,她的声音也开始变得清脆些:“少爷,我都拜。我心可诚呢。”

    李继坤不肖的回道:“呵呵,拜来拜去的就把自己拜成乞丐?”可小丫头的回答却令李继坤哑口无言,她是这么说的:“是呀,我拜来拜去的就把我家少爷拜来了。”

    李继坤苦笑着摇摇头,合着少爷我从2017年穿越过来全是你的功劳呗。胡思乱想间,李继坤忽然感觉哪里有些不对,他便停下来转头四顾。小丫头看着李继坤停下来东张西望,便好奇的问:“少爷,怎么啦?”李继坤看看那三座庄严古朴的寺庙道观,大慈寺的大殿高大巍峨,三清观内香火鼎盛,观音庵内求子磕头的民妇数不胜数。他又回头向后望望不远处的码头,终于发现了问题,几百米的距离就有三座庙宇,这里庙宇是不是有点多?李继坤开口问:

    “丫头,这里的庙宇都是朝廷建的吗?”

    “不是的少爷,这里的庙宇都是大家一起捐建的,地主老爷们捐的多些,平头百姓捐的少些,银子不够花朝廷才会填补一些。”

    “哦,这里还有别的寺庙吗?”

    “有啊,镇子西北一点还有个拱真阁,东面还有小龙王庙,西面也有好多,西面香火最好的是蚕沙口的天妃宫,听说可灵着呢,南面海里还有呢,都是大家一起捐建的。”

    李继坤有些悲哀的摇摇头,心里默默的叹息一声,弹丸之地建了这么多庙宇,上香要花银子,捐款要银子,修缮还要银子,这得消耗多少民脂民膏啊:

    “丫头,那个,捐款的百姓是自愿的吗?”

    “是啊少爷,这可是捐无量功德,大家都抢着捐呢,可是怎么抢也抢不过那些地主老爷们,每一次都是他们捐大头,全镇的百姓加起来都比不过他们。哼。我记得小时候我爹爹为了多捐些还去王老爷家借钱了呢,去年观音大士镀金身,我舅舅为了多捐些银钱也是和王老爷借的钱。”

    李继坤耳中听着小丫头叽叽喳喳的讲着,看着路上络绎不绝的行人,他的心思却不知飘向了哪里。

    看来老百姓都是自愿捐钱修庙,修庙的时候那些地主老财也不闲肉疼,一个个慷慨解囊,生怕捐的少了被各路佛祖神仙菩萨娘娘啥的怪罪,就连这个吃不上饭的小丫头都一心想着要多捐功德钱,估计到时候没准也会去借钱捐款,这是神马情况?有那闲钱买点米粮不好吗?买点田地不好吗?这大明朝少爷我是真心有些看不懂。

    过了观音庵再走3百来米,李继坤就看到了前方的小镇。靠,小镇居然还有一圈土桓,土墙高八尺宽五尺周两里,土墙外还有一道护城的沟渠,沟宽八尺,据小丫头说那下面的水比她还深,那就是一米五五以上呗。

    镇子的南门有吊桥还有守城门的兵,该有的设施一应俱全,看的李继坤目瞪口呆,真是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特点。也是,在这个年代战争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大明朝每年都有好多人在造反,基本上就没断过,就算太祖朱元璋时期那些该反的也没闲着。其实按理说,后金的奴尔哈赤也是属于造反,因为他以前是明朝总兵李成梁的干儿子,官拜大明龙虎将军。综上所述,这个年代,每个城都要修城墙还是很有必要的。

    李继坤跟在小丫头的身后胆战心惊的进了那道有官兵把守的吊桥门,还好还好,兵大爷没有来盘问他为什么奇装异服。要知道在明代初期,就李继坤的这身衣服最少都是要坐牢的,至于杀不杀头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明朝对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都有很严格的规定,比如商人不得衣绢帛,农民不许穿靴子,农民的房子不得超过三间七架等等等等。在明代就连自家大门的颜色都要受限制,比如海瑞当官的时候比较古板不讲情面,又一次他去苏州府做官,苏州老百姓听说之后,各家的大门一夜之间从五颜六色变成了统一的黑色,号称阴风飒爽。还好现在是明末,基本没人在意这些小节,要不然李继坤更不好混。

    李继坤进了镇子看到的是乱七八糟的的布局,民房左一处右一座根本就没人规划。一路前行李继坤又看到了一座文庙还有一座城隍庙,镇子里居然还有几个孤零零的大牌坊,李继坤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是做什么用的。靠,那边不能去,那边居然是码头营坐营官的官厅,也不知道紧闭的大门里边有多少兵。

    据小丫头讲,这码头营共有七街八巷九桥七十二胡同,可李继坤只在镇中心看到一条东西通畅的主街,其余全是胡同。那条主街得有八九米的宽度,中间铺着大青石板,估计是为了小镇西门外的滦河码头而设,最起码方便运输。可是令李继坤闹心的是主街的边上居然还有几堆发着臭味的粪便,这个年代的粪便不应该是农民的宝吗?怎么没人拾叨走啊?

    主街上的行人很多,大多数人穿的竟然都是丝绸料子的衣服,只是目前是国殇时期,衣服的颜色都是淡素。有几个头上戴着网巾穿着右袵短衫的家伙,看起来就像是农民,他们穿的也都是丝绸的料子,而且他们居然还穿着靴子,靴子啊!农民穿靴子可是要做牢的。

    哎呦,那位带着秀才方巾的书生晃着身子是刚从清新雅居(妓院)出来的吗?他穿的居然是淡红色的衫子,长襟直缀脚面,这你妹的神马情况?这么自由奔放?不是说大明末期老百姓都吃不上饭嘛?这一个个的看起来过的都挺潇洒呀。不对,哪里不对呀?李继坤回头看看衣衫褴褛的丫头和肖五郎,想想滦河口码头的那些苦力,再看看自己漏着脚趾和感觉冰凉的小腿,这回对了,这才是后世史书中的大明百姓嘛。

    王记裁缝铺,店里有两个客人正在量体,有个伙计看到进门的李继坤和两个小乞丐,刚想笑的脸立马变了颜色:“谁让你们进来的?出去出去。”

    小丫头一手拉着肖五郎躲到李继坤身后,另一只黑乎乎的小手紧紧抓着李继坤的t恤下摆,还像还在轻轻的扭麻花?乖乖!你别把少爷腰里的银子都拧出来,财不露白你不知道?李继坤没有管身后丫头,他看向一脸不耐烦的伙计,微微皱了皱眉:

    “给她两量体,要最好的料子,每人两套衣裙。”

    伙计笑了,但他没动,轻蔑的看着李继坤说:

    “客官,小娘和五郎可是镇里的跪门讨,她们可还欠着我六钱银子呢,您有钱付账吗?”

    李继坤回头看向丫头,丫头眼里含泪微微的点点头。呵呵,奶奶的,少爷现在可是有钱人,做几件衣服才几两银子?少爷花的起!李继坤转头从背包里取出两块五两重的银子,向伙计递去,淡淡的吩咐道:“钱会还你的,量体,裁衣,要最好的料子,这两锭银子够不?不够还有。”

    伙计怔怔的望着李继坤,忘了接银子,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连连的点头哈腰:“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公子爷您多包含,银钱不着急结算,我这就给她们量体,算好尺寸您再算账也不迟。公子爷我们这里有上好的湖州料子,各种颜色齐备,这天气说冷就冷要不您也来一件?”

    李继坤可不知道这年月的湖州料子意味着什么,这小子满不在乎的摆摆手,很是淡定的吩咐到:“给我也来两套夹衣,再定一身冬天穿的棉服,里外全要,她们也一样。”

    “得类您呐,公子爷,您先这边请,我给您量体。小娘,你带五郎去女号找刘大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