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云迷踪
字体: 16 + -

第一章:仙云往事

    ……

    中国之大河大川多是自东向西流淌,最后并入黄海,东海、南海!

    若比做人,如气血汇聚于心脏肺腑。

    若比做山,则如群峰相连于主峰!

    ……

    百十条大河大川,其中以东海一脉真气最盛,数条大河接连涌入,磅礴巨浪接天连地,海中巨兽妖龙不可计数!

    有仙家凌空飞过,俯瞰大地,便能看到这万流归一的奇观。自神州大地诞生之日起,此地便人杰地灵,数千年来,更是不知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在下要讲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东海之滨,环河之尾,自山海关向西三百里外,有座仙山,名曰仙灵。两千年前只是一座荒山,不知何时来了一个道士,自号玄灵子。开山立派,以山名为派名,收聪慧明理之人为弟子,数百年间便成正道之首。

    后有妖魔乱世,祸乱人间,仙灵派率正道与妖魔大战,奈何实力相当,不分胜负。双方便以流风岛为界,胶着一百年之久。当时玄灵子已有三百余岁,自觉不久便要远离人世。可妖孽猖獗依旧,门下后辈更是羸弱不堪一代不如一。遂整日闭关,思索一劳永逸除妖正道之法。却又久不可得,只得整日于玉皇殿哀叹。

    相传在一个月圆之夜,玄灵子吃过晚饭,在玉皇殿静坐修道之时,忽而梦见一仙人。

    那仙人身子肥矮,脸庞圆润,又长了一对招风耳。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同佛陀罗汉般的人物,但走进一看,那人鹤袍道冠,却又像是个道家人士!

    玄灵子走到仙人面前,向其询问除妖卫道之法。

    仙人大笑道:“这些妖孽净是些雏妖小怪,想要根除他们又有何难?只不过是时机未到而已。况且,你只知妖魔乱世,却不知人心之魔才是大魔。妖魔杀人少则实力不够无法害人,便是再强也杀不过百!可人之心魔一但作祟,便是十万、百万的黎明百姓身首分离啊!故此,还要留这些真正的妖孽在世上活上几日,让他们多多鞭策世人,方能团结一心。等世人大彻大悟,才是妖魔绝迹之时!不过,你也无需担心。若想暂除妖患,我先送你一剑、一书、一人。此三者可保天下暂时太平!”

    玄灵子拜谢了矮胖仙人,那矮胖仙人才慢悠悠从怀里掏出一团干巴巴的黄纸,一眼看去上面密密麻麻竟有数千字。玄灵子拿在手上看了一遍,正要收起。不想那矮胖仙人竟一把夺了过去说道:“够了,够了。看一遍即可。这一人一剑我以赠你,那一人也会在合适之时投胎转世,你可以先回凡间去了!”。

    玄灵子顿觉身子一坠,猛然从云端跌落!

    正在这心慌神乱之时,天外传来一句劝语:“玄灵后辈,你千万叫后辈弟子记住——人不正道,便为心魔。国不正道,便为妖国!此妖灵国度之因也!心魔一成杀戮四起,妖国一出,黎明遭难!切记,切记!”

    从梦里醒来,玄灵子惊愕不已。细细想去,在梦中见到的那张黄纸里的字竟历历在目,赶忙教弟子拿来纸笔。稍加整理便成了仙云绝技“仙云—三十六决”以及“三清神剑”的铸造之法。

    (笔者云:虽然玄灵子铸剑有功,可却没记住那仙人那后几句话最重要的话,以至后世遭劫,乾坤颠倒!此一大过也!)

    出关之后,玄灵子命弟子取万载玄冰,铸玄清神剑:取无极真火,铸上清神剑;又取龙鳞古玉,铸玉清神剑。神剑初成,玄灵子祖师又代天下苍生,用仙云山三百年的运脉换取天地之灵气,为三把神剑铸魂,神剑出世。十天之后,玄灵子祖师也用尽精气,撒手人寰,与世长辞了。

    万妖之王得知玄灵子已死,便亲率三十万魔兵妖卒,妄想吞并人世。可仙灵弟子怎能容它们胡作非为!

    后代掌门拿起这三把神剑与妖王大战。玄清出鞘,方圆百里皆为冰霜所覆,纵它有修罗铠甲,也挡不住那幽幽寒气;上清出鞘,天空中顿时燃起万丈烈火,纵它有不灭真身,也逃不过这无极真火;玉清剑出鞘,顿起万丈金光,金光闪过,三十万妖怪顿时灰飞烟灭。

    那万妖之王亦被拨去魂魄,投入第十八层地狱,永不复生。自此妖族便一蹶不振,再无抵抗之力,只得从这人间彻底消失,只有一些年迈老妖实在走不得,只能躲入深山老林,永不见天日。

    得胜归来;无极峰顶,大宴功臣。仙云众人同天下众道友大醉而归。正酣睡间,忽然三清阁左右偏殿燃起熊熊大火,众人急忙救火。无奈火势太猛,只保住了三清阁主殿,左右偏殿早已被烧成灰烬。其中仙云派的绝学—仙云三十六绝,只剩下十五部残卷。镇派之宝—三清神剑,更是全部丢失。当时的掌门觉得古籍、仙剑的丢失,罪责在己,在三天后的一个夜晚,自缢在玉皇殿中。

    神剑,古籍的丢失不但使掌门死于非命,更令大量的人才转投别派,自此仙云派彻底衰落下去。

    时间飞逝,光阴流转,不知不觉间已过去了八百年。曾经仙气缭绕、奇珍遍野的修仙圣地,如今依然变成了半座荒山。八百年前的正道之首仙灵派,如今业已不复存在。不过你如果站在无极峰放眼远眺,依旧能看到成片的破旧房屋、宏伟壮观的悬空殿遗址,以及那摇摇欲倒只剩下主殿的三清阁楼。

    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八百年后,在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是一个名叫“空山派”的新门派。门派成立的时间虽短,只有短短的十八年。但年轻有为的弟子却出了不少。在当代掌门的励精图治之下,短短七八年,空山派便有了相当的名气。方圆几百里,只要有妖魔鬼怪作祟,周围的百姓就会上山来请门下弟子除妖。一来二去,更是成了无数修真之士的圣地。

    除空山派弟子外,山中还常住着一个瘸腿的道士。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更没有人知道他是哪里来的。不过此人极爱热闹,尤其爱给人们讲故事。

    他曾经说过,在仙云山的正东面有一座浮海城,这浮海城乃朝廷派发数千万根圆木,数十万斤钢铁,三百万人花数十年之功修筑而成,总计花一万万两白银。原是一艘大船,作皇帝御驾亲征,威泽四海之用。因船身巨大无比,沉重异常,无法由人力驱动,只能由十片鲲鹏巨帆带动,风动则船动,若是风平浪静,抛锚入水,则如浮在海上的城池一般,坚固无比,故名曰浮海城。

    城中常备一万两千水兵,火炮肖雷不可计数,更有机关要塞,暗门陷阱嵌入其中,城中暗道复杂异常,就连常驻城中的官兵亦不能探其全貌,甚至于稍有不慎便会丧命在这机关要塞之中。

    有渔民出海打渔,朝出而暮归,恍惚间,只见一磅礴巨兽浮于海上张牙舞爪,风一吹则十翼动,恍如要飞入云端一般......

    当然这极有可能是他口头上胡诌得!毕竟那浮海城是官家里的绝密!怎么可能随便一个乞丐似的人物就能知晓呢!

    他接着又说:当时是万历三十三年,初春三月,有十万妖魔攻浮海城。奉国大将军韩定南奉旨镇守,手下精兵一万五千余人,据城死守。为解浮海城之围,朝廷派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支援浮海城。城中官兵得知援兵已到,群情激奋,眼看胜利在望。谁知援军统帅陆青云突然反戈相向,战势转瞬即危。得知援军反叛,奉国大将军韩定南当夜吐血而死。主将暴卒,群龙无首,以致不敌,第三日—城陷。

    这件事传至朝廷,引得群臣激愤。皇帝更是龙颜大怒。皇帝下旨将陆氏一族满门抄斩,老弱妇孺无一活口。

    这朝廷原计划半年内在云集三十万大军夺回浮海城,奈何陕西大旱,粮饷不足,夺回浮海城一事便自此搁置了下来。

    不料一个月后浮海城消失了......

    至于陆青云,浮海城一战后,便在也不见其踪影。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