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业
字体: 16 + -

第3章 杨坚的纠结

    杨广面对杨坚的询问,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便张口回答到:“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用吗?”

    杨广说完杨坚眼中露出了赞同的神情,他终于确定了杨广要跟他说的是什么了,但是他不明白杨广是怎么生出这样的想法的。要知道,就在几个月前,他们家还是天下顶级的门阀之一,他的子女更是从小接受世家的教育,可现在杨广却表现出了对世家这样浓重的不信任。这让他觉得不正常,他听完杨广的话第一反应也跟之前独孤皇后的反应一样,认为这件事有人在背后推动,但细想一下,在他当皇帝之后,宫中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中,杨广这几个月,确实没见过什么人,不可能有人在推动这一切。便继续询问到:“若杨家为贩夫走卒出生,会有今日的地位吗?大隋现在的基石可不是贩夫走卒啊。”杨广明白杨坚的意思,现在谈这个问题,影响太大了,南方还未平定,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突厥,如果现在就流露出对门阀的打压,北齐故地会出大事,关中也会乱起来的。但是杨广也有自己的想法,便对杨坚说:“父皇,一个国家的强大在于综合国力,我大隋跟南方的陈国相比,无论人口、税收、物产、人才都远非对方可比。巴蜀在我们手中,所谓的长江天堑只是一个笑话了,以大隋的产出,年年于春耕之时发动局部的战争,拖也能拖垮陈国,这就是综合国力带来的优势,所以陈国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了。天下一统,父皇成秦皇汉祖之功业,天下何人敢不服,而且那时候朝堂上可不止关陇和山东啦,山东那帮人和江南那帮人可愿看见关陇独大?”杨广说完继续看着杨坚,见杨坚只是看着他而不接话,便继续说:“现在的局势是几百年以来遗留下来的,自东汉开始由于汉室不抑兼并的政策,让世家门阀坐大,人才向上的通道一直为他们把持,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到两晋之时更是发展到了顶峰,故而形成了有千年的世家而无千年的王朝之观念。包括我们自家在内,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无非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关陇门阀的一份子,背后有关陇门阀的支持。可如今我们是皇家了,世家的对手变成了我们,我们不去改变这个局面,迟早会走西魏和北周的旧居,因为我们无法保证后世的子孙都如同父皇一样英明神武。皇祖父出身武川,因六镇起义而使杨家成为了高门之一,父皇继承了皇祖父的地位和军权,那些两代人跟随我杨家出生入死的将士,则是父皇最大的底气,未来呢?杨家的子孙又有几人能知军略,能与将士共生死,这个基石没了,我们将入无根之浮萍,能漂到哪里就听天由命了。所以必须要打破现有的体系,才有生路。”这一番话说完,杨坚脸上的惊奇之色更是浓烈,因为这一番话可谓是说到他心坎儿里去了,自从他得了天下,他没有一天睡踏实过,他以前的那些同僚现在都变成了他的臣子,除了北周的皇室,没几个为北周效死的,那些一起长大的玩伴在他发动政变时不遗余力的支持,都让他感到了深深的不安,这些人对于朝代更迭的那种淡然的态度让他觉得如果有一天他杨氏的皇位被别人取代时,别人是不是也一样的淡然。他心中因这种门阀政治的形态,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杨广当然知道他这一点,否则也不会有三省六部制的出现和议迁都的事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这番对话。杨广的心里不止是不想读书那么简单,他也有着对那张高高在上的椅子的贪婪,杨勇上台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死,但是历史上杨勇那样的亲近关陇门阀,他可不认为这可以成万世之基业,别他死了后代被篡位了自己全家跟他一起死。所以他得搏一把,成了他自己当皇帝,按他的思路来,行则成千古一帝,不成不行顶多带着亲信跑路。隋唐之际,起于底层的人才可不少,这些人都是他能拉拢的。杨坚虽然因为杨广的话而激动,但是他还有更深层的考虑,门阀他想打压,但是如何保证有人可用,这才是他所考虑的,一个完善的上升通道才能保证他的政权会有用之不竭的人才,他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随即便问杨广:“那如何保证非世家的人才都为我们所发掘,而不是依靠世家才能让他们能够出头?”杨广也不回答,走到杨坚身边,随手拿了个桌上的印章,在自己手中一按。伸出手对杨坚说:“父皇且看,这是一个印章印出来的,上面有很多字,构成了一个词,如果将每个印章上都刻上一个字。那么通过很多印章的组合就能印出书籍。门阀之所以得以垄断取士之路,无非是因为他们垄断了知识,用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书籍,那些寒门和底层人也将不再受制于高门大阀,通过办学,等到那些寒门和底层的人才增多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考试来选取基层官员,这些官员跟高门大阀没有从属关系,才是我们杨家真正的基石。这正是我想游历四方的原因,儿臣希望找一个高门大阀控制力真正薄弱的地方。待两年后作为儿臣的封地,大哥是太子,儿臣身上的注意力本来就不多,到时候分封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必然更加不引人注目,儿臣就能在没什么人关注的情况下实施这个方案了。即使被人察觉,一个被流放到不毛之地的皇子,难道因为失宠而做出一些不正常的事情难道不是大家都觉得正常的吗?只要十年,待童子长成大人,我的封地就能为大隋源源不绝的提供人才,那时候才是一切的开始。”

    随着杨广的话语,杨坚脸上的喜色越来越浓,但是随着杨广这番话的结束,他整个脸却阴沉了下来。因为他同样看到了杨广的野心,天下人才出自杨广的封地,那未来的皇帝谁来做?这小子是要争太子之位啊。他之所以还没有勃然大怒,是因为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方法,那个印章的想法简直就是天才之作,通过办教育,考试取士,这是釜底抽薪之策。所以他内心很纠结,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后果正是他一直希望的,但是这件事他自己却无法做,而能做的,只能是他的儿子们。他没想到储君之争来的这么快,还让他如此的难以抉择。沉默许久杨坚叹了口气挥挥手说:“阿摩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情让朕好好想想。”他突然感觉,他很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