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字体: 16 + -

第570章 捕鱼者说

    宁琦接受了“财神爷”的建议。

    因为这看起来的确是一个解决纠纷的好方法。

    所以他继续按着傅西山不让他动弹。

    驻守关中的傅家军到此彻底绝望,军无斗志,一触即溃。

    一座座烽燧,一座座堡寨,一座座军镇,一座座城池,匈奴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夏的腹心之地,几十万禁军驻守的关中,居然这么容易打,这就像利刃砍豆腐,完全不费力气嘛,按这个搞法,用一年时间扫平中原也不是什么难事嘛。

    匈奴人现在士气高涨,这让左贤王毕芃十分紧张,一连斩了好几个骄狂的酋长,才让大军冷静下来。

    长安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混乱。

    宁琦的如意算盘是几十万禁军能撑持两个月,至少是一个月,到那时节各路勤王军马会师长安城下全歼来犯之敌,却没有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匈奴人的进军速度实在太快,眨眼之间就兵临城下了,这个时候最早出兵的王钦茂尚在潼关,而李默的河东军刚刚抵达河中府,正在征调舟楫准备渡河。

    此时长安城里尚有各路禁军、南衙军、卫府和兵马司逻卒不下十万,危难时节,宁琦终于显示出了一个君王应有的英气,他下令封锁九门,亲贵官民不得一人出城,誓与城池共存亡,他亲自组织城防,身披战甲,手持战刀巡视城墙,慰劳守军,拉出了与城池共存亡的架势。

    皇帝如此振作鼓舞了全体将士,军民同仇敌忾,一连打退匈奴人的三次猛攻。

    城下的几次交锋,夏军虽然败多胜少,但大体守住了阵脚。

    此时王钦茂的军马已经到了华州境内,驻守延州的赵破阵、驻守商州的大将葛顺来也奉诏率部前来解救京师之围。

    李默的河东军也已渡过大河进入同州,正日夜兼程朝长安扑来。

    匈奴人意识到了危险,急忙遣使进城,表达了愿意谈判的意思。

    匈奴人的条件很简单,要求皇帝对陈瑞安和皇后娘娘的死给个说法,只要合情合理,他们就立即退兵,如果皇帝要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愿意入朝请罪。

    马乔山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闹了半天,原来匈奴人和马乔山只是为了一个说法。

    你要说法,那朕就给你。

    一个说法嘛,

    又不是真相,对吧。

    宁琦爽快地答应了匈奴人提出的条件,让宁是恭牵头,会同刑部、京兆尹、宫务局、卫府联合调查陈瑞安父女的死因,保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同时为了显示朝廷的诚意,皇帝下诏各路勤王大军就地驻扎,勿得再前进一步。

    ……

    “他妈的,被人堵着门就把我们哄过来,一看用不着我们了,就不让我们往前走了,什么东西嘛。”

    “就是,就是,朝廷有奸臣,而且奸臣不少,他们蒙蔽主上,我看大夏要亡在他们的手里。”

    “是啊,是啊,匈奴人有那么好心?为陈太傅和娘娘讨还公道?别扯淡了,这分明是他们使的缓兵之计。论说这计谋也不高明啊,主上肯定能看破,可恨奸臣太多,这帮狗娘养的,个个该杀。呸。”

    众人议论纷纷,李默觉得屋子里闷的很,就走了出去。距离营盘一里地的地方有个池塘,李默信步走过去。

    清波荡漾,水草丰美,看着就赏心悦目。

    吕石不知道从哪弄了根鱼竿过来,还带了个马扎。

    李默一时兴起,还真的就坐到了水塘边。

    运气真是好的爆棚,鱼钩甩下去不久就调上来一条半斤重的鲫鱼。

    鱼在地上活蹦乱跳,军官团的一群年轻军官冲过去抓鱼。

    一条鱼当然不必那么多人去抓,大伙儿抓它也不是为了图个乐子,而是争着在李默面前露个脸。

    李默呵呵一笑,年轻真好,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他很愿意跟他们呆在一起,虽然……

    他忽然想起张安安跟他说过的话,心情突然就变得不好起来。

    一名二十出头的军官成为抓鱼游戏的最终获胜者,众人兴高采烈地围着他。

    唯有一个军官一直冷眼旁观,丝毫不为所动。

    李默觉得那个军官有些熟悉,便多看了他两眼。

    军官团监军使穆坤立即喝令道:“宋中明,出列。”

    那个军官立正,然后一路小跑过来。

    李默笑道:“唔,我道是谁,原来是军中的大秀才,我听人说他们要调你去参谋院,你却不愿意去,为什么?”

    宋中明道:“卑职对新军战术一知半解,不配做参谋军官。”

    李默道:“你是半道出家,文学底子强,过去在兵部高等学校做过教官,又做过御营监军使,从那么高的位置跌下来,这么大的落差,你真能以平常心待之?”

    宋中明道:“我本是尘世间的一根鹅毛,机缘巧合,借风势飞上九霄,但鹅毛就是鹅毛,它自己不会飞,早晚是要掉下来的。”

    “一根羽毛,这个比喻倒是恰当,若无特殊机缘你的确飞不了那么高。不过后来你平稳落了地,你本该有更优渥的生活,为何选择了从军?”

    “因为我不服。”

    “不服?”

    “不服。十万健儿谁都不是孬种,他们是热血男儿,他们有纵横天下的资本,为什么折戟沉沙,一败涂地,我不服。”

    宋中明的眼睛里噙着热泪,他曾是十万御营的监军使,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健儿葬身草原,他不服,他有理由不服气。

    “好样的,宋中明,你好样的。”

    李默拍了拍他的肩膀,宋中明敬礼,退下。

    李默还了军礼。

    然后对穆坤道:“这个人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将来必有大用。”

    穆坤道:“但他在讲武堂的学业却很一般。”

    李默道:“你是在怀疑我看人的眼光?”

    穆坤笑道:“不敢。”

    正说着却见外面来了一支骑兵,为首的是行营军料院掌院林哥儿,随行的除了几个卫士,还有一个胖乎乎的六品地方官员,双手被麻绳捆着,让一个士卒牵着,披头散发的十分狼狈。

    林哥儿走过来对李默说:“说好的让地方官府供给给养,结果我去要,人家说没有接到上面的命令,一粒粮食都不肯给。”

    李默道:“所以你就回来啦?”

    林哥儿笑道:“哪能呢,贼不走空嘛,我把县太爷给绑了,叫他们带粮食来赎人。”

    李默又瞅了眼那个地方官,没有说话。

    时局混沌,地方官也在观望,不给点厉害瞧瞧是不会心甘情愿割肉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