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
字体: 16 + -

第102章 督领火枪队

    火枪队扩充兵力之后,又训练了一个月,李默就接到了正式任命,他成为这支火枪队的督领——临时委派的最高首长。

    火枪队的队长也由李文喜变成了芝麻胡。

    芝麻胡真名叫胡志庸,出身大户人家,早年间游学在洛阳,因忿杀人,潜逃至宁州藏匿,以贩卖南方芝麻糊为生,得名芝麻胡。自上次亲眼见识火枪队全歼刘立达后,芝麻胡便申请调入火枪队,这个人的心里藏着一头固执的痴魔,一旦认准某件事值得去做,便全力以赴,力争做到最好。加入火枪队后,他从辅兵做起,经过日夜刻苦的训练,现今他不仅枪法上能和李默较量一番,在战术指挥上也颇得李默的真传。

    李默看中了他的潜力,看好他的未来,力排众议,予以重任。

    火枪队已经成长起来,总教头李造轩的任务圆满完成,武备学堂连番催促他回宁州,不得已李造轩只得向李默辞行,虽然不舍,但这是上面的命令,李默也无可奈何。

    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火枪队能有今天,李造轩是立下汗马功劳的,他和李默的交情也远远超过一般的同袍之情,战友之谊。

    李造轩道:“上面推广火器的决心非常大,你这只是一块试验田。我们此番回武备学堂,就是要总结经验,深化理论,培养学生,为将来全面推广打基础。默之兄,这个机遇,应当把握住啊。”

    李默道:“造轩,我不是一个擅于煽情的人,你我的情谊在这摆着,将来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我自然竭尽所能,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共同求索砥砺。”

    李默一直把李造轩送到城外十里亭才回,顺道去西城转了转。西城营建已经颇具规模,满眼都是兴旺的景象,与老城的破败没落形成鲜明对比,板结的绛县土著势力被彻底击碎了,城市化正以超出李默预想的速度在加快推进。

    城局取代县衙成为这座城的主宰,这个颇具现代化色彩的机构比县衙更专业,更有效率。缪锦林得知李默来了,就从新县衙工地赶了过来,缪锦林抱怨道:“整个县都被搬进了城里,绛县的乡村已经空了,我这个县丞也成了摆设。”

    李默道:“城局管日常的,大方向还要你来掌舵,最近总社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缪锦林道:“你说奇怪不奇怪,总社那边最近一直很安静,似乎把咱们给忘记了。”

    李默道:“这就是机遇期,要抓住。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等他们回过神来,大举进入的时候,就没我们什么事了,你也要跟那些商家说明白,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又问水泥厂的进展,缪锦林道:“汪家已经派人进驻,恐怕要三年之后才能见到效益。”李默道:“三年之后,你我还会在这吗。”缪锦林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浮萍哪有根。”

    李默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总要留下自己的一点印记吧。”

    缪锦林道:“还有一事,请县尊大人示下,制造局现在亟需资金,我游说了好几处,他们都不愿意投资,说看不清楚将来,不愿盲目。”

    李默道:“制造局将来是肯定赚钱的,他们不肯投资,是担心将来被黑,这个我又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个流水的兵,给不了别人太多的承诺。算了,这钱我来垫付。”

    经过李默的争取,制造局现在储备了一个小项目,为军队配套制造随身水壶,需要一笔启动资金,缪锦林四处化缘,却没人肯投资,主要是制造局性质不明,商家担心投资打了水漂。

    这种事李默再怎么解释,终是无用,所以只能自己掏腰包先垫付,一是为解燃眉之急,二来他也不惧谁敢黑他的钱。

    李默本想去水泥厂工地看看,想想还是作罢,这一块牵扯太多的事,少沾为妙。

    回到火枪队驻地,胡志庸正在组织操练,新征召的火枪队员和原来的老队员混合编组,这样可以极大提高训练效率。

    火枪队从长陵营独立出来以后,人数扩充至一千二百六十人人,其中火枪队一级射手一百二十人,二级射手两百四十人,三级射手(辅兵)四百八十人,另有专业辎重候补兵马若干。

    李默执行了将火枪队扩编的命令,但不是扩编一倍,而是三四倍。

    火枪队的巨大耗费很快就引起了上面的注意,宁是勤的使者来了,宁是谨的使者来了,宁是敬的使者也来了,然后李默就接到了远征鹅湖城的命令。

    三位特使都没有指责李默违抗军令的事,违抗军令的性质很严重,但好在那道军令并不严谨,用徐文胜的话讲就是“留有打擦边球的余地”。

    不责怪那就是默认,默认火枪队扩充的事实,默认李默违令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上面又希望得到一个纵容李默的理由。

    所以打发他去打鹅湖城,给他一个证明自己和火枪队价值的机会。

    李默派人把文芫叫来,道:“天气渐渐凉了,你回去一趟,让夫人把我的冬衣送来。”

    文芫靠在门框上,一脸幽怨地说道:“你想支开我,直说便是,一连半个月不回家,你当我是傻么。”

    李默笑道:“来,我家聪明的妖精,让我看看,嗯,嘴上可以挂个香油瓶了。”

    文芫就势坐在了李默的腿上,环着他的脖子,依偎在他怀里,这段时间李默忙着调校火枪队,的确是冷落了她。

    “我知道你们要出远门了,你不放心我在这,我就回去好了,这回你打发谁送我?”

    李默弹了弹她娇嫩的小脸,道:“当然是铁牛兄弟啦,唯有他才能降得住你这妖精。”

    文芫大怒,张开小嘴来咬李默的手指,李默故意不躲,他要试试这女子的气性。文芫这次没有咬,而是用力地吮吸起来。

    李默也半个月不曾沾女色了,被这一挑逗,顿时浑身燥热,抱着她调转个方向,安排她重新坐了下去。

    文芫一声吸溜后,双手扶着他的肩,娇躯如蛇一样扭动起来。

    次日打发尚铁牛护送文芫回宁州后,李默便领着他的火枪队和李文喜一道向鹅湖城进发。

    鹅湖城位于绛县以西三百里,属于复县和绛县交界处,城池建筑在一处绿洲上,直接威胁着宁州通往丰州南部商道的畅通。

    丰州位于阴山脚下,和宁州一样是拱卫大梁的边境重镇,甚至地位更加前沿冲要,但丰州因为距离内地太远,历史上几次失陷,使得其实际地位反而不及宁州。

    但不管丰州在谁手里,都是宁州的重要商业伙伴,与丰州的商业贸易养活了宁州很多人,所以联通两者之间的商道就显得至关重要。

    去往丰州的北部商道起点在故县,过天宁关,渡河,沿着河谷西进,这条商道不仅距离远,而且易受草原部落和马匪的攻击;南部商道起点在宁州城,距离相对较近,也比较安全,但需要穿越一片无人的沙漠。

    商队穿越沙漠需要水的补给,这座鹅湖城正好处于商道的重要水源补给地上。

    过去的许多年,鹅湖城和四方城一样都是链接宁州和丰州的重要节点,相对而言,鹅湖城比四方城更加重要,因为它的城市规模更大,水源充沛,物资丰饶,对商道的意义更为明显,因为繁华,一度被誉为丰州和宁州之间的第三城。

    在王家主政丰州时,鹅湖城掌控在丰州手里,成为威慑宁州的桥头堡,为了争夺鹅湖城,王、宁两家缠斗多年,死伤累累,消耗巨大。

    丰州城破,王氏举族南迁之际,镇守鹅湖城的大将王士承拒不投降,落草为寇做了马匪。王士承原名周坤,是丰州王家的一员家将,因功得入王氏族谱,改名王士承。

    解决王氏之后,朝廷的目标转向宁州,由南线、东线发难,鹅湖城成了被人遗忘的地方,王士承乘机坐大,成了雄霸一方的土豪。

    宁瞻基被朝廷拿下后,宁氏势力转入地下,积蓄力量准备东山再起,昔日的仇敌变成了朋友,王士承左右逢源,周旋于朝廷和宁氏之间,日子过的颇为滋润,不过现在宁州重新回到宁氏的手中,而昔日宿敌王氏却远在洛阳做寓公,所以收复鹅湖城就变成了可能。王士承自知实力不足与宁氏对抗,为了自保就倒向了朝廷一边。

    受宁氏光复宁州的鼓舞,丰州王氏现在也蠢蠢欲动,派人回故地鼓动旧部,积蓄力量,王士承自然成为王氏拉拢的首要目标。

    这样一来倒给了宁家一个机会,朝廷已经失去宁州,不能容忍在丰州的失败。

    王士祯这条狗既然已经起了异心,那就来个借刀杀人,让宁家宰了算了。

    宁家深知机会难得,失之难再,所以精锐尽出,决心一鼓作气拔除这颗钉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