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三国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

    坐下之后,李文并没有提其他的事情,而是先举起酒杯,敬了青年一杯。

    “愚兄多谢贤弟相劝,若无贤弟明言,怕不出旬日,便已成那冢中枯骨了!”

    李文这话可不是夸大其辞。

    李文现在虽然说起来也挺厉害的,又是和刘关张兄弟想称,又得卢植中郎将青睐,但是如今刘关张可还不是什么名扬天下的英雄,那卢植此刻也在狱中待审,李文对于正真的帝国贵胄的袁家子弟来讲,就是一个可以一念让其生一念让其死的咸鱼,就算整死了也不见得会有多大的波澜。

    那青年自是口称不敢,李文执意之下才饮下酒水,之后,开口侃侃:“兄长亦是一妙人。此间事若置于他人身上,那人或是怒气更胜直奔楼上欲行莽夫之举,或是被那诺大名头吓得身如筛糠惶惶不可终日,唯独兄长云淡风轻,既晓得其中厉害又不失本质,弟佩服的紧。”

    李文自然没有青年想的那么厉害,只是因为李文知道袁家两人虽然都不是什么善人,但是却也不是那望一眼便要他人生死的恶徒,这样的人李文如今不必招惹就是了,没必要太过放在心上。

    不过听那青年如此评判自己,自然是让李文非常高兴的,颇有几分路遇知己的感觉,于是李文开口介绍起了自己:“愚兄姓李名文自载道,涿郡人士,不知道贤弟是何处人士啊?”

    青年闻言并没有急着回答,似乎有所防备,想了一阵之后,觉得和李文亲近,便也不再犹豫,开口说道:“弟复姓司马,名朗,字伯达,河内温县人,因父在洛阳为官,方迁居此处。”

    青年的介绍给李文的冲击可是不小的,这司马朗也算是名人了,虽然其名声在后世不及其弟司马懿的名声响亮,但是他的才能在李文看来是完全不属于其弟的,只能说是两人的专攻方向不同罢了。

    李文虽然激动,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毕竟如今的司马朗还远没有达到他最巅峰时候的样子,李文若是表现的太过,恐惹猜疑。

    互报姓名之后,两人的关系无意又近了一步。

    不过两人却并没有叙谈过久,只是互相询问了住处,约好日后拜访,便前后离开了。

    酒足饭饱除了酒肆的李文却显得越发的小心的,之前准备悠游洛阳城的心思也渐渐消褪了,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皇亲多如狗,官吏满地走,随便掉个辈子就能让李文遇见袁氏族人,李文可没有胆量再瞎胡逛了,毕竟要是死在某个名人手里倒还好,说不定青史里还能留下一笔,若是被那无名官宦子弟弄死,那李文这一遭走的可就太亏了。

    不过李文倒也没有因为怕惹事而直接去卢植府邸,毕竟若灾祸到来,坐家里不动也会惹上,小心些就是了,不必为此惶惶。而且第一次去卢植府上拜访,虽然卢公不在,但是礼物还是要买的。

    卢植文武双全,看似李文可以买的礼物种类很多,但是仔细想想,却还是觉得为难。

    卢植乃是当世大儒,送其书画若不是孤品或者是名家之作,自然是徒惹人笑,而那孤品名作显然不是好买的,就算是有的卖,以李文如今的身家也不一定买的起。

    但若是送其宝刀宝剑,一则钱财不足,二来李文自己也是个铁匠,却拿别人的东西做礼物总觉得别扭。

    而那珠钗首饰,也显然不适合李文去送。

    思来想去,想去思来,李文愈发烦躁,最后猛拍了大腿一下,将对面的点心铺子扫荡了一番,带着程远志便上了卢公府上。

    卢植虽然不是个贪官,但是好歹在那官场里厮混的日子倒也算不短,所以家境倒还殷实,卢公府邸在李文看来也算颇为精致,一应家仆奴婢也都颇有教驯,见李文登门拜访,先是询问来因,然后并未怠慢,将二人引入偏厅等候,茶水小食具为周道。

    不多时,一妇人轻身入内,双方行礼过后,李文便说起了来意。

    “小子李文,乃是卢公之门生刘备之义弟,与广宗识得卢公,后卢公因小人谗言而入罪,兄刘备恐卢公路上难安,便令小子一路护送。后欲拜卢公为师,卢公以入狱为由而不肯,然卢公心善,未曾明拒,让小子暂来此处自学。小子不通礼仪,贸然来访,愿祈原谅。”

    卢氏明通事理,不仅没有怪罪李文的贸然来访,反倒是宽慰起来李文:“莫要妄自菲薄,卢公既然让你来此自学,便是有意与你结一番师生良缘,你且安心在此处待下,等卢公返回,再议其他。”

    李文自然是高兴坏了,卢氏自然比李文更了解卢植,所以卢氏的话让李文再次燃起了希望。

    之后,李文便和程远志暂时在这卢植府上住下了。

    说起拜师,李文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完全像是李文告诉刘备那些理由。

    第一,三国乱世,若是没有一个依靠,不论立志在哪一方面打拼,都很难混的下去。而刘备距离发达的日子还有很久,所以李文不得不先找个靠山,好让自己暂且安定下来。

    第二,则是李文见到卢植之后,确实十分敬佩,他虽然喜欢打铁,常自称莽夫,但实际上却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他想要成为像卢植那样文武双全的人物。

    第三,他知道这洛阳城未来几年间将会是时代的中心,所以想要见见那些搅动风云的时代之子,也不枉自己走这一遭。

    后来,李文越住越觉得不踏实,因为卢植府上除了卢氏和一不到两岁的幼子之外,并无其他的主人,这种情况下李文带着一个前任黄巾头目住在这里,怕是那卢氏也并不如她口中说的那么自如。

    而且,李文喜爱锻造,而这打铁自然不能在卢府上进行。

    想了许久,李文便下定主义,要在卢府附近,买下了一处宅院,并配备了一应的打铁工具。

    然而这洛阳不愧是帝都,物价不是涿郡可比的,李文从刘备那里得来的一锭金子以及自己一年多的积蓄,便就这么没了。

    眼看着吃饭都成问题,李文自然只能暂时放下学习的念头,开始重新打造铁具来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