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野望
字体: 16 + -

第12章 朝歌陷落大夫走

    那领头的狄将惊讶异常,暗道自己中计,施人吉此时见到狄人入城脑中也是一阵错乱,不过好在他及时反应过来,大喊一声“狄人中计矣,诸位随我杀敌”,就指挥麾下掩杀了过去。

    领头的狄将颇通卫语,本就心中存疑中计,如今听得此言,更是惊悸,慌忙指挥军伍后撤,争取多撤些人出城。狄人慌乱后撤间,已是军无战心,虽然狄人勇猛,但在撤退中十分力最多也只能使上四五分,人数上又是劣势,故而被守军一路追杀,好在此刻城门还在狄人手中,他们得以大开城门,向外逃去。

    而另一边,那留守的二百狄人接到了传报,先前入城的勇士已经控制了城门,正往城内营中杀去,要求留守人马速速前往支援。因而大营内也是丝毫不敢懈怠,打着火把急匆匆赶来支援,结果刚到城下还没来得及进城,就见城门忽然大开,先前入城的狄人竟然败退而来,身后跟着卫人军伍。

    “中计,中计,快快后撤!”败军说着绕过援军向后退去。那二百狄人援军见得此景也是大感不妙,心下生惧。

    双方于是又是一番混战,施人吉指挥守军全部出城击贼,以见过血的兵士们为前队,负责战斗;壮丁为中队,作为补充;壮妇们为后队,负责看押俘虏,搜刮战利。一方是莫名其妙大胜了一阵,一方是自感中计,担心还有后手,不断败退,结果施人吉打得是连战连捷,直杀得狄人连营寨都不能自守,最后更是夺下了狄人大营,只少数数十狄人趁乱逃了出去。

    战后统计战果,施人吉一方伤亡四十几人,而狄人的三百军势化为乌有,一百伤兵尽数被俘,此战可谓是场大胜。另外狄人营中还缴获了大批物资,包括了军马四百五十多匹,辎重粮食三十车,以及青铜兵器百余把和各类皮具甲胄百十余副。狄人先灭邢国,早前又击溃了卫国大军,因而此时营中较为富庶,兵器甲胄还算齐备,可算让施人吉捡了个便宜。

    如今当面之敌被击溃,施人吉也算是超额完成了封君教给他守城五日的任务。这次的大胜,还让他在军中大刷威望,这次他信口开河说“前番军中流言要出城而走,乃是自己的智计,是用来麻痹狄人,引他们上钩的”。如今大胜之下倒是有不少人选择了相信,纷纷夸赞道,“将军智计卓绝。”

    另外从俘虏的口中,施人吉也总算是知道了狄人大队的去向,原来此时卫国都城朝歌已经被狄人两万大军团团围困了。而这次能有此番大胜,还是占了留守狄将贪功的便宜。

    收拢了人马和缴获,回到城中,接下来就是何去何从的问题了。围绕这个议题,守军中主要分成了三方人马,一方以附近抓来的壮丁壮妇们为主,加上部分他乡的农兵,这一阵营人数最多,他们还是觉得如今战事算是暂时打完了,他们希望能回到家乡与亲人相聚,毕竟乡土难离,他们可不想去太行山。

    一方以张丘为主,觉得应该维护士的尊严,既然正面之敌已经击溃,那就应该去救援朝歌,解救都城之围。这一方人最少,只有少数忠义之士附和,大约有三十几人。

    最后一方当然是施人吉的势力,施人吉还是觉得,比起去救援两万大军围困下的朝歌,去太行山中建立根据地是最稳妥的做法。因着此番大胜的原因,此时他威望大涨,又有了“智计卓绝”的评价,俨然是个值得托付的能人,所以也聚起了不少的人马。最后他统合愿意跟随他的兵士壮丁,竟也得一百六十余人,这可比他早前只能带走三十亲信的情况好上太多了。

    当然,威望太高的麻烦也是有的,邑中不少老弱觉得大军既走,城中更加不安全,又与狄人有了血仇,因而一部分人选择了去村甸躲避,一部分则选择跟随施人吉的军势,期望得到保护。保护老弱自是麻烦的,行军速度也会被拖慢不少,但是考虑到其中有部分是麾下壮丁们的家属,如今算是军属了,施人吉也只能是接受了,这无疑能让手下壮丁更加忠心。

    最后,三方人马只能是一拍两散,施人吉也无能力可以压服另外两方,也无道理在此时再进行内部火拼,这只会降低他的声望,而且强扭的瓜毕竟不甜,如今各走各路也算是不错的选择。

    城中最早散去的是归乡一方的势力,战事一完,施人吉象征性发了赏赐,他们就各自散去了。不过附近的壮丁壮妇们在回家真正见识到家乡被狄人蹂躏的惨状后,其中有部分人倒是携着老幼又再次加入了施人吉的队伍,他们觉得,狄人残暴至此,也许逃难到太行山的确是更为安全的选择。

    接下来,张丘的三十几人也踏上了去朝歌的行程,为了卫国,为了封君,为了士的荣耀,他们同样义无反顾,施人吉钦佩他们,但自己却不会这么去做。

    施人吉军伍中的辎重和百姓是最多的,因而行动迟缓,在施人吉不断的催促下,才终于在修整两日后,正式向太行山脉开拔。此时麾下已有兵丁二百余人,皆上过战阵,百姓八百余人,合计一千余人,也算是小有势力,如今就缺一块长久的立足之地。

    再说那朝歌城下,狄人两万大军将城池团团围住,又接连花费数日打造攻城器械,随时准备攻城。而此时朝歌城中只有不到两千人马,更因为之前国君的亲征,把国都中原本的精锐甲士也都被带走了,此刻已经尽没,如今的城中大多都是训练不足的新军,且甲士的比例很低,又无大将统领。这让暂摄国事的石祁子、宁速两位大夫对于守住城池并无多少信心。

    留吁部赶来后,瞍瞒让俘虏的太史礼孔和华龙滑再次入城劝降,想要再坠守军士气。

    太史礼孔早前在淇门邑阵前劝降,被施人吉一顿抢白,激起了些羞耻之心,想到如今国君身死,卫国社稷不保的局面,心中悲怆,竟不愿入城,再为狄人所用。

    “与君俱出,不与君俱入,人臣之义谓何,吾将事吾君于地下。”说完从狄兵手中夺剑自刎而死,这话既是说给自己的,也是说给一同被俘的华龙滑听的。

    “好,好,好,拉出去喂狗。”留吁首领见太史礼孔自刎而死连说三个好字,感觉自己被羞辱了,脸上恼怒,看向另一俘虏华龙滑说:“如何,你也要做这死君之臣吗?”

    “愿为首领效力。”

    ……

    “太史何来?可是已经投敌?”宁速念在同僚之情下放了华龙滑进城。

    “我世受卫君恩禄,怎敢背弃,今入城特来将狄人虚实相告而已。”华龙滑答道。

    “哦,狄人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放你入城?”宁速有些不信。

    华龙滑回答:“我告诉狄酋说,我乃是卫国的太史,掌鬼神、祖先祭祀。因而要先替狄酋入城敬告鬼神,让他们接受狄人掌其祭祀,给予庇佑,否则国不可得也。狄人迷信,又觉我力弱无能,因而轻放了我。”

    就这样,华龙滑靠着口舌渐渐骗取了守将宁速的信任,在报告狄人虚实的时候,故意将狄军的军势夸大了许多,不断暗示宁速不可力敌。

    “如今,狄人不过是顾念着不想多添军中伤亡,故而才没有攻城,只是日夜打造攻城器械。恐怕等狄人器械完备之日就是朝歌城破之时了。”华龙滑叹息着说道。

    “那该如何?”宁速被说得心乱。

    “也许趁着狄人如今器械还未曾完备,突围而去,或有一线生机。倚靠曹、宋、鲁、郑等国,再求得齐国出兵,或者能光复失地。”华龙滑说着自己的建议,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也罢,如今我心已乱,你就先且住下,我去寻石祁子大夫商量下该如何行事?”宁速边说边起身,打算告辞出门去寻石祁子和公子申商议。

    “大夫自去。”华龙滑起身回礼。

    要说这石祁子、宁速二人吧,治国理政尚算是一把好手,然而军伍之事实在是不行,结果还真叫瞍瞒的计划得了逞。石、宁二人觉得城中缺兵少将,不可守也,当夜,就率着手下亲信,带着宫中的珍宝,保护着宫中贵胄及自家家眷,出城突围而去。

    然而二人指挥的这突围战也实在是失败,突围不讲究轻装出击,反带着无数珍宝、家眷,导致兵士们既要保护珍宝,又要保护贵胄、家眷,哪个有所闪失都是重罪,偏偏还人手不足。于是被狄人围住一番厮杀,最后珍宝、美眷全落到了狄人手中。

    这边突围战事正酣,那边大夫弃城的消息也经由华龙滑等有心之人散播了开来,国人及守兵闻二大夫已行,各携男抱女,随后逃命,哭声震天。狄兵乘胜长驱,直入卫城,朝歌由是陷落,百姓奔走落后者,尽被杀戮。

    石祁子保宫眷先行,宁速断后,旦战且走,从行之民,半罹狄刃。将及黄河,喜得宋桓公遣兵来迎,备下船只,星夜渡河,勉强逃得性命。逃到了南边的漕邑,点查男女,朝歌十万人口,如今才存得七百二十人,真是好不凄凉。

    二大夫商议,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立公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又从共、滕二邑,十抽其三,共得四千有余人。连遗民凑成五千之数,如此才又勉强有了自保之力。

    狄兵将卫国府库及民间存留金粟之类,劫掠一空,堕其城郭,满载而归,不在话下。

    事后,施人吉听闻此事,叹石、宁二人行事与民国南京守将唐生智仿佛,明明前面有大量的时间撤退,非要为了面子留下来守城,结果一接战就立马认怂,这时反倒不顾国都百姓的死活了,一心想要撤退,弃军民于不顾。

    注:①日寇迫近南京,唐生智信誓旦旦说:“南京乃首都之城,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对不起国父,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于是老蒋委任唐为南京城防司令,并给其十一个师加教导总队共十一万的兵力留守南京,南京军民也多有被其打动而一起留下来背水一战的。

    12月9日,唐生智还命令将各部所有船只尽数收缴,以作背水一战,结果11日双方全线展开激战后,唐就怂了,自己倒是用预留的一艘汽艇渡江北逃了,但是十数万的部队因无船渡江,而无法撤退,各军只得冬泳渡江,溺死者不计其数,许多士兵不得撤退,只能脱了军装躲入百姓之中。结果13日日军就攻破了南京城,开始了大屠杀。

    前面明明有大量的时间足够军民撤退,非要为了面子留下来,而真到了战场上又是立马就怂,真是坑了相信他而留下来的几十万军民。

    还是感谢大家的支持!最后一段可能太过主观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