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铁血帝皇
字体: 16 + -

第五章 再忆靖难

    “太子殿下请息怒啊!”唐伯虎和冰琼立刻跪了下来,拉着唐糖也跟着跪下了。

    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气,虽然有些恼怒,但他不至于去和小孩子置气,淡淡道:“你们起来吧!不要紧。”

    “谢太子!”得到朱厚照的首肯,唐伯虎夫妇二人才敢起身。

    朱厚照用团描金小扇遮住嘴巴,干咳两声,向唐伯虎连使眼色,示意他快把这小煞星哄走,嘴里却又含含糊糊地道:“这孩子好好管教可以继承你这天下第一聪明人的衣钵,只是现在太调皮了。赶快带走去好好管教吧。”

    “是是是!”冰琼抱着唐糖便走,

    而唐糖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还对朱厚照做了个再见的手势,“大哥哥别忘了唐糖的冰糖葫芦哦!”

    唐伯虎汗颜无语,这个宝贝女儿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这孩子。”朱厚照也是无语到了极致。小孩子虽可爱但有时却让人很气恼,真是令人又爱又恨啊。可怜这张还凑合的脸了。

    在冰琼带唐糖离开后,朱厚照继续说道:“现在局面就是这么个局面,百姓的事你也不用担心,本太子已经让唐龙去办理此事了,一会儿你也要跟着我一起去。”

    “我?我去干什么?唐寅只是一介书生,殿下这不是为难人嘛!”唐伯虎暗自奇怪,自己貌似起不了什么作用啊?去了又有什么用呢?

    朱厚照脸儿一红,无耻地道:“你去的确没有什么用,可是你可以充当一下百姓代表啊。你的才华和名气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你做代表,楚王决计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乖乖听听把本太子送到皇宫,再去谴责宁王,只要本太子回了皇宫,有楚王在,亮他宁王也不敢乱来,到时候关外的鞑靼也能够解决了。”

    唐伯虎有些为难,“殿下,你不想想万一失败了呢?据唐寅所知,楚王这个人非常奸诈,他未必会向您屈服,到最后唐寅怕我们连同太子都要葬身在鱼腹!”

    “不会的!”朱厚照听了面不改色,其实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想过,然而现在也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这个办法虽然冒险可似乎也就只有这么一条路了!

    “好吧。”唐伯虎无奈一笑,终于一咬牙,喊道:“既然殿下心意已决,那唐寅自当奉陪到底!陪太子走一遭!”唐伯虎反复考虑了一下,虽然最后质疑了这个办法,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他要用实际行动去相信这个少年太子!

    他们二人对对方都是惺惺相惜,唐伯虎的才华出众这是朱厚照所佩服的,他也是他少有的一大知己,而朱厚照,唐伯虎从这个少年身上看到了大明的明天,他很期待在朱厚照手上,大明会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好!”朱厚照伸出拳头,冲唐伯虎笑道:“来!碰一个!本太子相信咱二人联手!定当顺利取下此事!”

    “啪!”

    “人定胜天!”

    一轮朱红色的太阳,正从天际冉冉升起,二人在太阳光芒的照耀下,显得很是庄严。

    “吴所为!去备马车!”朱厚照扯着嗓子吼叫一声,此时的他心潮澎湃,自信满满,唐伯虎的那句“人定胜天”大大激励了他,本来他对这件事心中还没有半点谱,在得到唐伯虎的认可后,他信了。

    朱厚照得意一笑,对唐伯虎厚颜无耻的又道:“你最好再帮我一个小忙,把你的那些文人朋友也给叫上。人多力量大嘛!”

    唐伯虎仔细一想,这也可以!如果能搬来一些文豪大家楚王更不会轻举妄动了,便道:“唐寅吴中的三位好朋友如今都在京城,李阁老李东阳的公子李兆先与我也是好友,城中的一些文豪学者他都认识。”

    朱厚照大喜过望,笑道:“那真是太好了!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了,我们城门前会和。”

    唐伯虎又想了想再次犹豫道:“那万一失败了,那些人岂不是也会......”

    “相信我!没有问题的!”朱厚照朝唐伯虎郑重的点了点头,“无论如何本太子也会设法保住他们的命的。”

    吴所卫已经备好了马车,朱厚照率先上去,向唐伯虎急招手道:“墨迹什么?快点上来!我先送你去找他们。”

    “不用了!唐寅跑着就好了。”唐伯虎摇了摇头,

    “快上来!”

    “唉!”叹了口气,没办法唐伯虎只能上车,这是怕我跑了啊。

    城门口,唐龙已经按照朱厚照交代的,找了数百名百姓,他们深知如果不能阻止楚王,那么大明将会迎来第二个朱棣!为了免受战火便都愿意陪同朱厚照走一遭。

    当年明成祖发动的靖难之役,现在让百姓们想起来还感到害怕,大明初建立,刚刚牢固下来,便发生了这么一场惊天浩劫,太祖皇帝在位时把儿子孙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希望藩王能够守护朱姓帝国。

    从全国来看,这些封藩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一些城中,二是在边塞要地。受封的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地位很高,许多公候大臣进见到他们都要伏而拜谒。

    然而太祖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势必对中央产生一种威胁,有忠臣借汉代“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来提醒太祖皇帝,而太祖皇帝不听大臣劝告非要一再坚持。

    在分封之中,太祖曾规定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许各亲王之间相互往来,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一王离京,另一王才可启程。

    太祖皇帝此举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相对抗。所以,诸王就藩,可以说是“生离死别”。但太祖皇帝的用心良苦,却未能收到预期的后果。

    因为太子朱标的早逝,所以到了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的位,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吸取汉晋的教训,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