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三国之我是刘备
字体: 16 + -

第2章 遇见张飞

    这时人群中响起了一个大声的呼喊声:“这位刘备兄弟,某家张飞,字翼德,想跟你结交一番,不知道你是否愿意?”之见声音落下后人群中走出一位,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手里拿着杀猪刀的壮汉。

    刘备被大声的呼喊声,打断了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绪后:“张飞,这不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蜀国猛将张飞,刘备的三弟。”明白过后,忙道:“翼德兄有意结交,备高兴都来不及,怎会不愿意。”忙转身面对张飞施了一礼。

    张飞道:“即使如此,玄德兄便稍等我片刻,已接近中午时分,也没有什么生意了,我去收掉我的猪肉摊位后,去酒楼喝上一杯,以庆祝我们结交一番,不知道可否愿意?”

    刘备道:“好,我便在此处等你。”张飞在听到刘备的答复后,便手握杀猪刀转身离去。

    ps:张飞(?-221年),字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因其勇武过人,而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军无人敢逼近,刘备因此得以免难。刘备入蜀后,张飞与诸葛亮、赵云进军西川,分定郡县。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手下的巴郡太守严颜。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飞在宕渠击败魏国名将张郃。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张飞晋升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同年,张飞被其部将范强、张达所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

    张飞在收掉猪肉摊位后便同刘备一起来到了集市里面的一个酒楼中,张飞点了几盘炒豆子,几碟肉干,几坛子酒。

    酒菜上桌后,张飞便拿了两个大碗倒了满满两大碗,递上一碗给刘备道:“我张飞,平生最佩服有学识本事,有抱负的人,刚在集市中,听说玄德兄乃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又有如此学识,当逢国家打乱,我张飞空有一身本领但无学识,所以想跟玄德兄结交一二,一起杀退反贼报效国家。”说完张飞便一口喝掉了自己碗中的酒。

    刘备看到张飞一口就喝掉了一大碗酒后,不由呆了,这可是一大碗酒啊,不是凉白开,这要是喝下去,不得躺下了?又见对面的张飞喝完酒后,眼睛睁的大大盯着自己,要是不喝,估计这个历史上的二弟估计以后怕不是自己的二弟了吧,无奈,只能端起碗一口喝下去。喝完刘备才明白,这时候的白酒,根本不能跟二十一世纪的白酒相比,度数估计只有五六度,度数比啤酒还要低,对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对于这点度数的酒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啦,还在二十一世纪时他可是连五十八度的二锅头都喝过的。

    ps:在元代以前,就是到南宋为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甚至是十几度左右。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中国以后,才有蒸馏酒的首创,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必须要喝高浓度的酒才能保暖,而蒸馏酒正是元朝这个彻底统治中原的杰作,通过蒸馏提高酒度。后来满清入关,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酷寒,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馏酒的热潮,类似烧刀子。而我们现代人忽视了华夏文明的发酵酒,过度重视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所以才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中国酒度数高,难喝,其实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国家酒莫大的误解。北宋时期辽国、金国、西夏等地的蒸馏酒还没有完全火起来,或者是说当时由于宋朝的高度文明使得他们觉得发酵酒好喝,没有高浓度烈酒的辛辣苦涩,所以还是将发酵酒作为高级宴席中的御酒,其蒸馏酒没有在王公贵族里流行,只是老百姓因为买不起发酵酒,还是喝以前世代祖辈流传下的蒸馏酒。而到了元朝因为建立了莫大的欧亚版图以及完全统治中土后,将蒸馏酒放在了所有酒类之上,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他们蒙古人自身的文化。虽然明朝时又兴起了发酵酒,使得华夏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发扬,但后来满清入关后,他们生于雪国,所以对高浓度和极度抗寒的蒸馏酒情有独钟,因此入口辛辣、浑身发热的蒸馏酒渐渐替代了香醇浓郁、后劲很足的发酵酒,成为了主流。而此时在三国时期,张飞和刘备喝的酒估计就是发酵酒了,而且度数估计只有五六度左右了。

    张飞见刘备一口喝完后,哈哈大笑起来道:“玄德兄好酒量,再来!”张飞说完又抱起酒坛子给自己和刘备身前的大碗慢慢的满上白酒后又和我们刘备推杯换盏起来。

    “酒的度数虽然不高,但是这样一碗碗的喝下来,哪怕是水,肚子也受不了啊,看来古代人喝酒拼的不是酒量而是肚子装酒的肚量吧,这样下去不行,东西没吃一点,就喝了一肚子水了,该想个办法应付一下。”思绪片刻后刘备道:“翼德兄,光是这样喝酒没意思,不如我们划拳喝酒,谁输了谁喝。”说完刘备便跟张飞讲起了划拳喝酒的规则起来。

    张飞一开始还很笨拙,慢慢的熟练起来后,也能小赢几把,不过还是输多赢少,但张飞还是对划拳有着无比高涨的兴趣,即便是输多赢少还是喝的好不乐乎。

    ps:划拳,是一种民间的酒令。关于它的起源,好像还没有人研究过。读七侠五义,上面就有划拳的记载。即使从那时算起,也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如将其算做酒文化的内容之一,可算得上是源渊流长。近些年,喝酒划拳之风渐渐式微,这可能象征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吧。想想也是,在酒桌上,一帮男子汉伸胳膊撸袖子,脸红脖子粗地咋咋呼呼,声震屋宇,怎么看也象是贩夫走卒之所为,不登大雅之堂。什么叫划拳?简单地说就是:两人同时伸出一只手,用攥起的拳头和伸出一到五个手指,表示从零到五这几个数字,与此同时,嘴里喊出从零到10的数字,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表示的数字相加与其中一个人嘴里喊出的数字相同,那么这个人就算赢了这一拳。举例说明:比如一个人伸出了三个手指,另一个人伸出了四个手指,一个人喊了七,另一个喊了六,那么这个人喊七的人就赢了;如一个人伸出攥紧的拳头(表示零),嘴里喊出了三,而另一个恰好伸出了三个手指可嘴里喊的七,那么喊三的就赢了。就这么简单。当然,如果自己喊的是“八仙过海”,而自己仅伸出了一个手指,那么对方即使伸出五指也不可能凑成八,这种拳就叫臭拳,如果不是事先约定,是要罚酒的。为什么说划拳可以算得上酒文化之一种呢?这就在于划拳并不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其中含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划拳时喊出的数字,不能把一喊成一,二喊成二,而是用一句成语来代替。零要喊成“宝”;一要喊成“一心敬你”,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二要喊成“哥俩好”,表示与对方的关系亲密;三一般喊“三星高照”;四要喊“四红四喜”或“四喜来财”,表示吉利的意思;五要喊“五魁首”;六喊“六六大顺”;七喊“巧到七”,意指牛郎织女七月七天河配;八则喊“八仙过海”;九喊“快喝酒”,也有简单地喊成“快”的。十则喊成“满堂红”或者“全到了(读liao音)”。因此,从划拳人的用语上,还可判断出这个人的文化层次甚至性格特点。新疆的喝酒,划拳时就喊“五个五个五个,六六六六六六”,令人忍俊不禁。自编划拳用语,在喊到八时,不是喊传统的“八仙过海”,而是喊“吧吧地蹦”,令人发笑。另外,划拳还有许多讲究,有点类似日本的茶道的仪式。比如在济南地区,开始划拳前,两人要先各伸出大拇指并同时喊“兄弟俩好”,以表示与对方亲如兄弟,如有一方系长辈,这一句还得喊成“爷俩好”。然后,双方还要各伸出五指,并同说“全都好”,以表示对所有在场人员的尊重。最后,还要选一人“掌拳”,也就是裁判,因为划拳的速度很快,令人眼花缭乱,两人的判断会有不一致的时候,谁都会认为自己赢了,这样就会打起“酒官司”。而这时,掌拳的就会做出一个判断,以确定谁输谁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