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归来
字体: 16 + -

第22章 (二十二)

    “宁儿姑娘!”一个声音叫住了宁儿。

    宁儿病态般地回过头,见李子福佯笑着朝自己走了过来。

    “你是……”宁儿一脸茫然道。

    “嘿嘿!在下李子福,想不到……宁儿姑娘这么快就把我给忘啦!”李子福故作失落地说道。

    宁儿略加思索道:“李子福……你,你就是上次那个无赖!你想干什么?”话音刚落,人已朝后退了好几步。

    “姑娘别害怕!我又不是坏人,嘿嘿……”李子福坏笑着逼近宁儿。

    宁儿心生怯意,转身欲“逃”。

    “诶……宁儿姑娘!”李子福拦住了宁儿的去路。

    “你让开,不然我要叫啦!”宁儿呵斥道。

    “嘿嘿!难道……你不想救你爹出来?”李子福狞笑道。

    “我爹……”宁儿停下脚步。

    “你爹偷窃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不判死罪,也得充军。嘿嘿!难道……你想眼睁睁看着你爹受苦受死么?”李子福正色道。

    “我爹是冤枉的!”宁儿言辞激愤,又思索了片刻。“难道……是你设计害了我爹?”

    “只要宁儿姑娘以后乖乖听我的话,我保证很快就能让你父女团聚。嘿嘿……”李子福坏笑道。

    “你卑鄙!”宁儿鄙视道。

    “李芸娇与宋廷私下幽会的事你不会不知道吧?我爱慕李芸娇已久,只要你帮我把他俩给拆散,我就放过你爹。”李子福道。

    “你妄想,我才不会帮你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瞧你那熊样儿,我们李姑娘就算瞎了眼也不愿意看你一眼。”宁儿义正言辞白了李子福一眼。

    “你可要想好啦!只要我一句话,明日就能让你爹变成刀下鬼。”李子福恐吓道。

    “啊……李姑娘与宋公子两情相悦,已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岂是你我能拆得散的?”宁儿道。

    “宋廷与张家小姐就要成亲了,你认为你们李姑娘跟了宋廷会有好结果?”李子福道。

    “哼!宋公子与张小姐的亲事哪能成?他与我们李姑娘……”宁儿像是说错了话般突然止住了。

    “他与李姑娘怎样?你说……”李子福急切地问道。

    “没……没什么!”宁儿有些慌张,想避开李子福那刀锋般的眼神。

    “你可以不说,但我可不敢保证你爹能不能够活过明天。”

    “你……”宁儿乱了方寸,“好吧!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这就对了嘛!”

    “宋公子跟我们李姑娘决定私奔,就在宋公子成亲前夜。”

    “哦……这对狗男女居然想私奔,呵……今儿我就叫这对活鸳鸯变成分飞燕!”

    “你可不许害我家李姑娘。”

    “放心,我稀罕她还来不及呢?嘿嘿……”

    “那你快为我爹洗白冤屈,还他清白。”

    “急什么?事成之后你爹自然就出来了。从现在起你给我盯紧了,他俩有什么动静立马告诉我;乖乖听话,不然的话……哼哼……”

    转眼已是数日光景,冬日既有暖阳高照,亦有寒风呼啸;宁儿站在窗前,面无表情地眺着远方。对她来说,再暖的太阳也暖不了她那颗冰凉的心,再凛冽的风也吹不散她内心无尽的阴霾。

    “在想什么呢?”李芸娇朝宁儿走过来问道。

    “没,没什么!”宁儿回道。

    “一直以来,我都当你是我的亲妹妹。你最近老是魂不守舍的,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可别瞒着姐姐?”李芸娇说道。

    宁儿噘了噘嘴,道:“还不是一想到明日姐姐就要与宋公子去京城了,路途遥远;不知何时能回,丢下宁儿一个人……”

    “傻瓜,等宋公子进京赶考过后我们就能回来了,不过才一年的时间,你可要照顾好自个儿。”李芸娇说道。

    “我自然会照顾好自己,倒是姐姐你……没有了我在身边照料,怕……”

    “能跟宋公子在一起,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李芸娇倚着花窗,脸上泛着浅浅的笑容。

    “一想到宋公子姐姐就面带春光,哟哟哟!****了!呵……”宁儿打趣着跑开了。

    “哼!死丫头,竟敢取笑我,看我不收拾你!”

    两姐妹在屋子里追来赶去,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足足有半响功夫。

    暮日时分,天色灰暗,小茶馆。

    “宋公子跟李姑娘约定明日辰时在城外二十里处的百芳亭会合。你打算怎么做?”宁儿问道。

    “很好!明日你替李芸娇给宋廷带个话儿。”李子福说道。

    “我?要我说些什么?”宁儿问道。

    李子福把脸凑近宁儿的耳边,轻声细语了一番,转而大笑道:“哈哈……事成之后我不但会放过你爹,我还想纳你为妾呢?瞧你也有几分姿色,呃……”李子福用手指挑起宁儿的下巴。

    宁儿猛地推开李子福的手,愤然道:“谁要做你的妾?你如此轻薄、又无赖至极。若不是你抓了我爹,我才不会与你这种人同流合污去坑害别人呢。哼!”

    李子福上前去抓住宁儿的手,另一只手里拿出一小纸包放在宁儿的手心,道:“把这个给李芸娇喝下去,让她今晚睡个好觉。嘿嘿……”

    次日,黎明还未完全从暮色中脱离出来,天蒙蒙亮;一辆马车迎着寒风飞驰在山涧,偶有夜莺啼叫。

    “车夫,离百芳亭还有多远啊?”车上的人问道。

    “快啦!快啦!不过二三里路就到了。”车夫回道。

    “哦!去往百芳亭的路可否只此一条?”

    “嗯!只有这条道儿。听说这条路是一位状元郎修的,所以这条路也叫状元路。”车夫转头往车内看了看,问道:“公子为何如此着急赶路呐?”

    “小生此趟是要赶往京城去。初出远门,也不知道途中可有客栈安顿……”

    “哎呀!公子出远门怎么也不带个伴儿?去往京城的路可远着呢,这道上还有很多山贼歹人,你一个人可要当点心呐!”车夫截了话激动地说道。

    “哈哈……再恶的人,我宋廷都不会放在眼里。”

    车夫摇头叹了口气,不再言语,只顾赶车……

    “公子,百芳亭到啦!”车夫勒住马缰道。

    宋廷撩开车帘,跳下马车道:“辛苦了!”从腰间取下钱袋,掏出一锭银子递给车夫。

    “这……公子,我可没有碎银子找你啊!”车夫手足无措道。

    “不用找了,你且回吧!”

    “呃嘿!多谢公子,多谢公子!”车夫接过银锭,连连作揖;转身跳上马车,拉了缰绳调转马头,“公子定是富家少爷,一路可要当心,切记财莫外露;紧要关头,舍财当可免灾,驾驾……”

    “多谢长辈锦言,小生定当谨记。”就在宋廷眨眼之间车马已驶于数丈之外,渐渐消失在晨色中。

    百芳亭是一座八角亭,亭柱漆色未消,不过看上去也有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年头了;亭边有一棵孤柳,秃溜溜的枝干看上去犹如年过古稀的老人。

    “百……芳……亭!”宋廷抬起头来,一字一字念道,或是对亭子的用名感到困惑,宋廷一直紧锁眉头,片刻过后他才又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旁的两根柱子上,上面各拓着一副金字对联,在晨色的照耀下金光许见。

    “一纸皇榜踏金銮,十年寒窗亲苦盼。”宋廷轻声念道。

    亭边立了一大块石碑,刻有铭文:白芳亭,建于宣德六年——状元李岱幼年丧父,家虽贫,勤学不戳;终金榜题名封翰林院学士。李母教子有方,李岱忠孝仁义,慈善清廉,自清尽家财修路建亭,奉献世人;“白芳”实为李母之姓名,故作“白芳亭”以颂扬慈母教导抚育之恩。

    “原来这个亭子是儿子为母亲所建,此地难道是李岱赶考时母子依别之地……‘白芳亭’想必是被后来人给改了名儿,‘百芳’——百芳同绽……改一改也未尝不好。”宋廷自言道。

    “哎!”宋廷叹了一口气,沉重地说道:“绝非孩儿今日不孝,爹……娘,望您二老能明白我的苦楚,待孩儿金榜题名后,自当归来谢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