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秀之雄风
字体: 16 + -

第12章 危险悄然逼近(下)

    王霸接到这个巨大任务后赶紧行动,临走之前交代道:“请刘将军放心,我王霸一定把此事办好。”就这样带着几个人去寻找目标,经过仔细秘密跟踪过后果真活捉了冯异,然后五花大绑押至到巾车乡。

    当丁綝得知冯异被汉军抓住后赶忙跑到刘秀面前认真的说:“刘将军,冯异这个人武艺高强,而且还精通兵法,不如刘将军把此人收服到自己麾下与其效力,岂不更好。”刘秀听丁綝这么说,且长期与冯异打交道,觉得此话有道理,再说了,汉军当中也正需要这样的将才,考虑片刻后解开冯异捆绑的绳子,并且询问是否愿意为汉军效劳。

    冯异行礼道:“感谢刘将军的赏识,我也有此意,可是我身为新朝将领,应该做食君之禄的事情,不要当今朝廷残暴苛刻,可是我的母亲还在父城县内,刘将军可否放我回去,如若刘将军答应在下的请求,我愿将五座城池作为抵押,等我接回家母后这五座城池一并献上,刘将军您看此条件如何?”

    刘秀听完此话后当场就爽快答应冯异的请求,这个时候身边的汉将们都说:“刘将军,万万不可放走冯异,我们好不容易才抓住此人,假如真的要放走的话就等于放虎归山,请刘将军三思啊!”刘秀很有信心的表明道:“本将军自有分寸,众将无需再讨论。”

    当冯异返回父亲城县之后对上司苗萌恳切的说:“县令大人,现如今天下豪四起,导致国内分崩离析,那些所谓的义军们每攻克一座城池后烧杀抢掠,属下听说舂陵军的刘秀治军严明,所到之处从来不烧杀抢掠,而且还把部分缴获来的粮食分给那些穷苦老百姓,可见其是一名值得依靠的明主,新莽政权不值得咱们效忠,我们不如带领着父城县的将士们归顺刘将军以图大业,前几年不是流传的一句谶语,刘秀当为天子的话吗?保不齐说的就是这个刘秀。”

    苗萌听完此番建议后接受了冯异的意见,这是危机感就像一阵狂风一般朝着刘秀扑面而来,看架势拦也拦不住,从此失去一位最亲近的人。

    宛城

    刘玄说:“这次能打下宛城,昆阳,新野,多亏了两位刘将军和陈牧,廖湛两位将军,虽然刘文叔将军没在,等来了之后再弥补功劳,朕还听说刘将军在攻打宛城的时候俘获了一名新莽政权那边的将领,你不但没有杀他反而还带到我们汉军当中,不知刘将军此举出于何等目的。”

    刘縯解释道:“是的陛下,那叫将领叫岑彭,字,君然,臣在攻打宛城时他固守城池顽劣抵抗,最终因为城中断粮无力抵抗,他为了不让将士们和老百姓在城内受苦,这才出城投降,臣之所以把他带到咱们汉军当中,是因为此人骨气十足能为我汉军所用,臣便擅做主张收服了他,我们汉军不是正需要这样的将才吗?他正在殿外等候陛下的召见。”

    刘玄说:“快快请他进来,果真是英雄,既然你是刘将军招降的,那就安排你到刘将军麾下,并且册封你为归德侯,辅助我汉军。”

    岑彭当即下跪两手作揖道:“多谢陛下隆恩,臣必定不负所望,必将忠心事主,如果没什么事,那属下就先告退了。”

    刘玄听说湖阳都尉把刘縯的舅母和表妹表弟抓去了,并且威胁她的舅舅樊宏说服刘縯退兵,不但没有帮湖阳都尉说话反而展现出了英勇的表现,于是就把樊宏叫过来,对于这种在亲人面前毫不退缩的表现非常欣赏,便册封其为大将军,却遭到了樊宏的拒绝,说自己只不过是一名书生而已,恐难胜任大将军一职。

    刘玄听完此话后,心想自己贵为天子竟敢有人拒绝朕,说樊宏如此不知好歹,生气之下就打发他回湖阳县,就这样刘縯送了舅舅一程路,目送的舅舅远去的身影才离开,随后刘玄让刘縯退出政务殿,唯独把陈牧留下来询问话,当只剩下陈牧一人时,朱鲔是刘玄的军事参谋,自然也在现场。

    刘玄背着手说:“朕有些事情要向陈将军了解一下,听说你在攻打新野县的时候打到一半新野宰突然提出献城投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认朕百思不得其解。”

    陈牧说:“回禀陛下,臣确实打到了一半就停止攻城了,可是中途新野县却说若能得到大司徒一封书信愿意献城投降,今日多亏了大司徒这一封书信,如果没有这一封书信,臣恐怕难以攻克新野县。”

    当站在旁边的朱鲔听到此话后煽风点火,便说:“陛下,刘氏兄弟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正所谓于工高震主,从新野县这件事情上来看就已经表明了事实,刘氏兄弟日后必生祸患,陛下应该趁早除之为好。”

    刘玄也知道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自言自语道:“让朕好好考虑考虑,毕竟刘縯的曾祖父与朕的曾祖父是亲兄弟,是有血缘关系的,在者说,我们汉军刚成立不久,新莽政权还未消灭,不想我们自己人先互相残杀起来,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即使要除掉刘縯的话,那也得找一个合适的罪名服众那样的话,咱们汉军内部就该乱套了,朱爱卿你先退下吧!”

    这位捕风捉影的朱鲔再次进言道:“陛下难道忘了陈将军刚才说的话吗?新野宰说愿得大司徒一封书信便可献城投降,可见刘縯的威望极高,再加上他的三弟刘秀前不久也刚刚都在昆阳以三千人马大破王寻和王邑所率领着42万新莽大军。”刘玄知道功高盖主之人不可长留,别让朱鲔回去了,说是自己冷静考虑考虑,假如此事弄不好的话反被害。

    不料第二天朱鲔带领着绿林军的诸将来到皇帝的政务殿认真的说:“刘氏兄弟威望极高深得将士们的爱戴,如果不趁早除掉他们的话,将来必定祸患无穷,请陛下令先诛杀刘縯以固朝局,防止尾大不掉,陛下就以犒赏诸位将领为名,我们可以效仿昔日高祖曾经是汉王的时候,西楚霸王项羽要求高祖赴鸿门商议事情,期间项羽的谋士范增曾多次举起手中的玉珏以此来示意,提醒项羽除掉叫高祖,只因为项羽心太软,高祖这才幸免遇难,只要陛下您没有项羽的妇人之仁,这次鸿门宴不出意外的话,毕竟取得成功。”

    紧接着朱鲔又分析道:“刘縯长期在外征战,朝中的规矩他并不了解,刘縯一定会带剑前来赴宴,还有他的三弟刘秀也出征在外,咱们可以利用这一个机会,陛下就以观看剑为名,如若刘縯不从的话,那就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将其斩杀。”

    刘玄听完这个主意好考虑再三,觉得此办法可行,当天就召集诸将前来赴宴,等到诸位将领聚集宴会时,刘縯佩剑赴宴,刘玄独自一个人坐在比较高的地方,两侧则是个个将领,起身端起酒盅说道:“朕能当上这个皇帝全凭你们这些将军们的辅佐,朕今日之所以设宴款待,一还是为了犒赏大家们的功劳,二来是我们君臣商讨一下下一步计划,来,共饮此杯。”

    这个时候在座的诸位将领们举觞称庆,喝的那叫不亦乐乎,喝到酒酣半醉时刘玄突然问起:“刘将军,你这把剑甚是别致,可否让邓看看?”刘縯毫不犹豫的就把佩戴的剑解下向前交给刘玄,当刘玄拔出剑的那一刻,剑刃上放出来的光芒甚是刺眼,便说:“这真是一把好剑如,此锋利无比,看来刘将军没少在战场上面杀敌啊!”

    刘玄拿在手中的剑始终犹豫不决,就在这个时候朱鲔一使眼色,绣衣御史申屠建突然离开席位,不紧不慢的走向前说:“陛下,臣给您奉献一块玉珏。”刘玄接过玉珏心想,这让之前刘縯不交剑就以谋反罪论处落空了,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刘玄不知该用什么罪名杀掉刘縯。

    这时大司马朱鲔起身怒吼道:“刘縯,你好大的胆子,竟敢配剑前来面见陛下,难道你不知道这是大不敬之罪吗?你这分明是污蔑圣上,是不是最近打了几次胜仗,目中无人了。”

    刘縯听完此话后再想想刚才刘玄无故看剑,感觉气氛不太妙,于是就跪倒在地说:“大司马此言差矣,陛下,臣长期在外征战,佩剑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陛下不会因为此事降罪于臣吧!”

    刘玄眼看这是杀掉刘縯的最佳时机又考虑到这样无缘无故的就把刘縯杀掉影响不太好,抚摸的刘縯的肩膀说:“刘将军快快请起,朕与刘将军同是汉室后裔,朕怎么可能会因为此事而降罪于同宗子弟。”

    这一次刘縯逃过了此劫,在回去的路上,想起了刚刚打下宛城回来的路上碰见了三弟,告诫自己千万要小心,从此刻开始把这句话谨记在心,就在当天夜里有一名刺客打扮的人偷偷潜入刘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