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亮剑特种兵
字体: 16 + -

第220章 林峰的遗憾

第220章 林峰的遗憾

项英带着一队人马突围出来后与叶挺的部队汇合,将实情说出,方才相信林峰和彭雪枫所言,懊悔不及。

“可恨!”叶挺咬紧牙关,攥紧拳头,仰天长啸!

“叶兄,下一步棋,你准备怎么走?”项英问道。

“兴师问罪!”叶挺咬碎钢牙,厉声喊道。

项英看到了他眼睛里面的血丝,那种出离的愤怒,足以使人燃烧!

“不可!这分明是一场有预谋的屠杀!只恨我不听林峰之言!”项英羞愧无地,啪啦一下,双膝跪地!

“叶军长,你就当着兄弟的面,把我一枪给崩了吧,也好给死去的兄弟们一个交代!”项英泪出痛肠,三军俱感泣。

叶挺慌忙俯身下去,双手扶起说道:“这不是你的错,是我们太相信党国了。这一次事变虽然我军损伤惨重,但是我们也买到了教训:国民党的军队不可以谋大事。我们还是趁早离开吧。”

说着,叶挺扶起项英,然后走到部队中央,朝着天空连放三枪,然后大声喊道:“我叶挺今天当众宣布:我们新四军从今天起将独立出国民党的军队,番号取消!我们不再接受他们的指挥,也不再奢望他们的粮饷,以后我们只跟八路军合作,不听国民党的指挥!”

“只跟八路合作,不听国军指挥!”战士们振臂高呼,声音响彻九霄。

说话间,一个战士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大声说道:“大事不好了,林峰被国军抓走,将接受军事法庭的处罚了,委座下令要……要……”

“说……”叶挺喝道。

“要将林峰枪毙!”

“啊?”叶挺一听慌神了,彭雪枫一听也慌神了,这林峰可是新四军的大救星,三番五次为新四军排忧解难,尤其与彭雪枫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现在朋友有难,新四军这些热血男儿又岂能坐视不理呢?

痛定思痛后,叶挺召集起剩下的人马前往长沙兴师问罪来了。

再说林峰被人捆绑了推到了薛岳的面前,薛岳的表情很阴冷,淡淡地看了一眼,便说道:“林峰,我就知道你会有这一天,拉下去吧。”

林峰也是冷冷地看了一眼薛岳说道:“共产党是杀不完的,死了一个林峰,会有更多的林峰站起来。”

说完这句话,林峰狂笑着走出了薛岳的作战指挥室,在两名审讯人员的安排下,蹲进了监狱。

林峰的罪名是谋反,其罪当诛,但是碍于林峰的军衔,只有委座才有生杀予夺的权利。所以暂时将林峰关押在监狱里面,等到委座亲临长沙的时候,再秋后问斩。

此时,门外喧闹起来,警卫员王权跑了进来说道:“新四军造反了,他们闹到司令部来了,要求长官将林峰无罪释放!”

薛岳知道来者不善,不禁皱了皱眉头,在警卫员的陪同下,走出了作战指挥室,一眼就看到了叶挺亲自带头闹到司令部门口,口口声声要求释放林峰。

薛岳掏出手枪,朝着天空,一连开了三枪,暂时控制住了场面,然后微笑着朝着叶挺走来。

“叶军长,别来无恙。”薛岳友好得伸出了右手,叶挺却没有搭理他,直接挑明来意,说道。

“少废话,赶紧放了林峰,否则我们今天就不走了。”

“叶军长,这林峰是我的手下,他犯了严重的军纪,我抓他关他有什么不对!你们新四军这样劳师动众的为一个犯人求情?是不是想要造反?”薛岳冷冷喝问,他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对于一个经历过无数大战的人来说,这些都只是小场面而已。

“想要造反的是你们!破坏国共团结的元凶是你们!林峰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你们最好放了他,否则就别怪我们不认同胞之情了!”

言罢,叶挺猛然掏出一把马瑟手枪,抵在了薛岳的额头上。

“把枪放下!”曹志东、韩樱等人闻讯都赶了过来,纷纷掏出手枪,对准了叶挺带来的人。

叶挺带来的人,也都举枪在手对准了薛岳的人!

一场内斗,一触即发!场面紧张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彭雪枫见苗头不对,万一发生枪战,又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这皖南事变发生了一次也就够了,千万不能再发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

于是,他上前,抱拳道:“都是中国人,不要伤了和气,薛长官能否给彭某一个面子,只要你们放过林峰,我们新四军愿意解甲归田,解除武装,不知薛长官意下如何?”

“林峰是党国的少将,理应由委座亲自处理,我只是代为效劳,将他暂时先关押起来,至于能不能放人,权不在我,而在委座。所以你们不应该来找我。”薛岳淡定说道。

彭雪枫略一思索,向叶挺使了一个眼色,叶挺会意,下令大家把枪收起来,薛岳也下令收枪,避免了内讧的继续上演。

回去的路上,新四军将士们怏怏不已,无计可施。

“叶军长,我们必须寻求与八路军的合作,才有可能将林峰救出来。”

“恩,我在思考派谁过去和八路的总部联系呢。”叶挺沉吟道。

“派我过去吧,毕竟林峰是我的朋友。”彭雪枫自告奋勇道。

“好吧。”叶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此事需要造成舆论的压力才有可能将林峰救出来,光靠新四军力量还是有限的,一定要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对这个可恶的政权施加压力!”

“叶军长提醒的是,彭某谨记在心。”彭雪枫说道。

两人就在这长沙城的外围分道扬镳了。

彭雪枫一人一骑继续北上,往华北方向去了,叶挺则带着新四军的残部回到了华东。

由于接连发生意外,新四军伤亡惨重,但是项英和邓子恢都还在,阵容与历史相比,还是完整了一些。

远在延安的周恩来听到了皖南事变,当即提笔写下了“千古奇案,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十六个醒目的大字,发表在《延安》文艺报上,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倒行逆施予以道义上的谴责,立刻博得了千万民众对共产党的同情和支持,也使国民党进队适当收敛了他们反共的企图。

此时,马蹄声甚急,彭雪枫一路跋山涉水而来,连夜敲开了周恩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