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章邯
陈胜称王以后,对生活的要求越发的高了。
用餐已经不满足于过去能吃饱便是幸福了,而是开始以一个王的标准来要求,同时还要有宫女和太监陪伴。穿衣开始追求王的华美衣服,睡觉必须有美女侍寝。
陈胜不仅生活更加会享受了,而且脾气开始变的狂暴了起来。
一天,一个宫女不小心碰番了桌子上的茶杯,茶水洒在了他华美的衣服上,陈胜当场雷霆大怒。
杖毙了那个宫女。
对于自己王宫的建设进展,陈胜很是不满意,他直接杀了几个监工不力的官员。
除此以外,陈胜的疑心病越来越重。
由于之前葛婴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过他称王,因此他一天之内总是会神经质一般的询问这几个外出的将军的动态,尤其是假王吴广的消息,每三天就必须听到吴广最近的动态。
吴广手握二十万大军,让陈胜寝食难安。
吴广一路向西进军,开始几天总是捷报频传,但打到荥阳的时候,却迟迟打不下来,这让陈胜一度很是焦虑,他害怕吴广这是借机拥兵自重。
陈胜不断派出斥候督战,但吴广这边却一直在荥阳郊外僵持着。
种种的原因夹杂在一起,让陈胜日益焦虑,在简陋的郡守府内来回踱步,夜不能寐。
就这个时候,一个让他无比害怕的消息传了过来。
葛婴拥立楚王血脉襄强为王,并报陈胜处,请陈胜予以承认。
陈胜大怒,连摔了几个杯子。
“葛婴,他反了,他反了。”
“擅自立王,将孤置于何等位置?”
朱房道:“陈王,葛婴如此大逆不道,必须赐死,以儆效尤,否则各路将军都可以擅自立王了。”
焦躁无比的陈胜,立刻同意了这条建议,派出一路分队,目标便是取葛婴的性命。
......
之前赵高一时疏忽,忘掉打破秦的朝廷建制中的一个惯例,那就是当有战事发生,当前线出现紧急情况时,使者携带前线将领所呈报的文书,必须直接策马穿过宫门,当面报告给皇帝。
皇帝作为是全军的最高统帅,必须对紧急情况及时作出决断,决定军队是否前进,是否需要派兵增援。
赵高忘掉废除这一惯例,是因为自始皇帝统一中国以来,内部的战事已经平息,始终处于和平状态。
在陈胜掀起叛乱的当前,各郡县的地方官吏所要应付的,还只是当地的安全问题。
岂料,陈胜却占领陈的都城,成为“张楚“之王,又向四面八方派出军队,与各地秦军发生战斗,事态已经超出社会安全问题,一跃而成为战争了。各地的地方官不得不请求朝廷派出军队,前线不断有快报者策马飞奔来到咸阳。
第一个快马来报军情的军士向谒者作了报告,在谒者的陪同下又拜谒了胡亥,讲述了前线的实际情况。
不要说前线,胡亥连发生战事都不知道,之前赵高一直告诉他,不过是一些不成器的流民之乱而已。
“胡说!”他当即大嚷了一句。
胡亥此时的心情,其他人很难理解。
如果有谁能费尽心机理解了,就只能是与胡亥具有相同的成长、生活环境和思想的人,但普天之下除了胡亥自己外,再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了。他所有的学问、知识、思想及政治取向,统统都是从赵高那里接受过来的。这位二十一岁的年轻人从没接触过未经赵高之口的知识和事实,因此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如果确有其事,那也是要蒙骗自己的一一这正是赵高一直教诲的。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果真会有人背叛秦帝国吗?
胡亥根本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至于说出现战争状态,则纯属子虚乌有、荒诞不经。他心想,应该把这个人杀掉。”汝要欺瞒朕吗?”
胡亥大声斥道,然后又叫来赵高。赵高惊慌失措地飞跑过来,将那名传令军士照皇帝的旨意关进牢房。
于是,赵高立刻进行了行政改革。
首先要让自己的心腹心领神会,以“不得烦扰皇帝陛下的宸襟“为借口,命令下边凡有从战场送来的报告,一律让传令军士说:“流寇正在被镇压平定之中。”
以后又从战场来过多名使者,但一进宫门,却全都变成了打胜仗或已经平定的捷报。
秦都,咸阳宫。
胡亥慵懒的抱着两个穿着暴露的宫女,懒洋洋的问道:“爱卿,朕怎么听说发生了战争?”
赵高笑盈盈道:“皇上,那不过是一些不成气候的流民而已,我大秦的雄狮正在全力围剿。”
胡亥放下心来,打了一个呵欠,由于纵欲过度,声音有些发冷道:“这些流民太过于烦人了,想苍蝇一般,怎么都杀不完。”
从幼年开始,胡亥就一直接受赵高的教诲,便养成了一种惯性,凡是从赵高口里带着唾沬吐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认为是先哲或先帝字字珠玑的珍贵思想或经验教训。
更重要的是,胡亥还欠着赵高一大笔债,因为他是靠赵高的计谋才当上皇帝的。既然有了这层,可以说赵高就比师父的身份还要高。只要按赵高所说的去办,一切都不会出错,既然有了如此可靠的保障,干脆将皇帝要作的裁决全部委托给赵高好了。对胡亥来讲,这反倒成了极其自然的事-情。
胡亥当皇帝的工作,就是终日沉溺在后宫女色之中。赵高一直传授给胡亥的帝王学就是这路货色,并教他照这个样子去做,甚至可说是强迫他去做,说这才是做皇帝的最佳选择。赵高说,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之中,不受秦法拘束的只有皇帝一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皇帝尽情纵欲,乃是得到上苍许可的。据说,如果不这样做,皇帝反而会失去普天之下的尊敬,乃至于引发叛乱。而眼下的这位胡亥,其旺盛的欲望已全部用到了女人身上。赵高对胡亥说,身为皇帝必先安社稷,安社稷之道乃在于繁殖皇帝的后代,也就是说,临幸妇人才是顺应天命的第一要务。
所以,对于胡亥来说,赵高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
但赵高听到胡亥声音发冷,身体不由自主的一身颤抖。为了防止胡亥知道真正的战况,赵高已经将消息全面封锁了,并且完成了行政改革,简而言之,所有的奏折战报,都要先经过他的过滤,到胡亥耳朵里的只能是捷报。
赵高已经知道,在函谷关的不远处,陈胜已经拥兵百万了。
拥兵百万,这是概念?这得有多少人?
赵高和李斯帮助胡亥夺得帝王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想要高枕无忧的享用这荣华富贵,那胡亥必须要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要让他远离那群整日要胡亥当一个好皇帝的贤臣。
同时,不能出现威望过高之辈。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赵高一定要处死蒙恬等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大秦功臣。
因为,一旦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向来以君立国的大秦,这个拥有足够威望的人立刻就可以带领秦人会将屠刀挥向自己。
但现在的情况已是存亡之秋了,大秦帝国已风雨缥缈,而且更加糟糕的是,派去陈胜那里的使者,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
赵高猜测,使者应该是被陈胜杀了。
如果说之前陈胜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流寇,而现在的陈胜已然成为一头雄狮,正睁开了他血淋淋的眼睛窥视着咸阳。
一旦攻入咸阳,赵高的下场显而易见。
好在此刻的陈胜正忙于称王,给了大秦帝国喘息的机会。
赵高此时急需要一个将军,一支军队,这个将军首先不能对自己造成威胁,其次能带领这支军队击败陈胜。
只要击败了陈胜,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赵高又可以继续他皇帝的生活。
谁是合适的人选?谁能在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又不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事到如今,如果要选派将军,那个人就会立大功、得权势,赵高的权势就会随之被削减殆尽。赵高不甘心有竞争者出现,过去他没有让二世皇帝胡亥更深人地了解战事,其原因也全在于此。如果胡亥有了危机感,就会直接召见那些将军,当面下达命令。皇帝和将军就有可能通过战争紧密联系成一体。
事实上,直到现在,秦已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国家,大秦拥有百万雄兵镇守边疆,拥有四大粮仓,可谓是兵精粮足。
但现在大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合格的君王。
所以,镇守边疆的将士不愿意回援咸阳。
这是摆在赵高面前重要的课题。
章邯的名字就这个时候,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了赵高的面前。
章邯是什么人?
章邯的官职是少府,相当于从捕捞淡水产品的百姓那里收取赋税的税务部门的总管,是个典型的文官,一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战争。
如果一个皇帝派出一个这样的将军外出征战,必然会笑掉大牙。
但是,如果这个皇帝是一个太监,一个害怕失去权力的太监,那么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本章完)
用餐已经不满足于过去能吃饱便是幸福了,而是开始以一个王的标准来要求,同时还要有宫女和太监陪伴。穿衣开始追求王的华美衣服,睡觉必须有美女侍寝。
陈胜不仅生活更加会享受了,而且脾气开始变的狂暴了起来。
一天,一个宫女不小心碰番了桌子上的茶杯,茶水洒在了他华美的衣服上,陈胜当场雷霆大怒。
杖毙了那个宫女。
对于自己王宫的建设进展,陈胜很是不满意,他直接杀了几个监工不力的官员。
除此以外,陈胜的疑心病越来越重。
由于之前葛婴等人公开站出来反对过他称王,因此他一天之内总是会神经质一般的询问这几个外出的将军的动态,尤其是假王吴广的消息,每三天就必须听到吴广最近的动态。
吴广手握二十万大军,让陈胜寝食难安。
吴广一路向西进军,开始几天总是捷报频传,但打到荥阳的时候,却迟迟打不下来,这让陈胜一度很是焦虑,他害怕吴广这是借机拥兵自重。
陈胜不断派出斥候督战,但吴广这边却一直在荥阳郊外僵持着。
种种的原因夹杂在一起,让陈胜日益焦虑,在简陋的郡守府内来回踱步,夜不能寐。
就这个时候,一个让他无比害怕的消息传了过来。
葛婴拥立楚王血脉襄强为王,并报陈胜处,请陈胜予以承认。
陈胜大怒,连摔了几个杯子。
“葛婴,他反了,他反了。”
“擅自立王,将孤置于何等位置?”
朱房道:“陈王,葛婴如此大逆不道,必须赐死,以儆效尤,否则各路将军都可以擅自立王了。”
焦躁无比的陈胜,立刻同意了这条建议,派出一路分队,目标便是取葛婴的性命。
......
之前赵高一时疏忽,忘掉打破秦的朝廷建制中的一个惯例,那就是当有战事发生,当前线出现紧急情况时,使者携带前线将领所呈报的文书,必须直接策马穿过宫门,当面报告给皇帝。
皇帝作为是全军的最高统帅,必须对紧急情况及时作出决断,决定军队是否前进,是否需要派兵增援。
赵高忘掉废除这一惯例,是因为自始皇帝统一中国以来,内部的战事已经平息,始终处于和平状态。
在陈胜掀起叛乱的当前,各郡县的地方官吏所要应付的,还只是当地的安全问题。
岂料,陈胜却占领陈的都城,成为“张楚“之王,又向四面八方派出军队,与各地秦军发生战斗,事态已经超出社会安全问题,一跃而成为战争了。各地的地方官不得不请求朝廷派出军队,前线不断有快报者策马飞奔来到咸阳。
第一个快马来报军情的军士向谒者作了报告,在谒者的陪同下又拜谒了胡亥,讲述了前线的实际情况。
不要说前线,胡亥连发生战事都不知道,之前赵高一直告诉他,不过是一些不成器的流民之乱而已。
“胡说!”他当即大嚷了一句。
胡亥此时的心情,其他人很难理解。
如果有谁能费尽心机理解了,就只能是与胡亥具有相同的成长、生活环境和思想的人,但普天之下除了胡亥自己外,再没有第二个这样的人了。他所有的学问、知识、思想及政治取向,统统都是从赵高那里接受过来的。这位二十一岁的年轻人从没接触过未经赵高之口的知识和事实,因此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怀疑的,如果确有其事,那也是要蒙骗自己的一一这正是赵高一直教诲的。现在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果真会有人背叛秦帝国吗?
胡亥根本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至于说出现战争状态,则纯属子虚乌有、荒诞不经。他心想,应该把这个人杀掉。”汝要欺瞒朕吗?”
胡亥大声斥道,然后又叫来赵高。赵高惊慌失措地飞跑过来,将那名传令军士照皇帝的旨意关进牢房。
于是,赵高立刻进行了行政改革。
首先要让自己的心腹心领神会,以“不得烦扰皇帝陛下的宸襟“为借口,命令下边凡有从战场送来的报告,一律让传令军士说:“流寇正在被镇压平定之中。”
以后又从战场来过多名使者,但一进宫门,却全都变成了打胜仗或已经平定的捷报。
秦都,咸阳宫。
胡亥慵懒的抱着两个穿着暴露的宫女,懒洋洋的问道:“爱卿,朕怎么听说发生了战争?”
赵高笑盈盈道:“皇上,那不过是一些不成气候的流民而已,我大秦的雄狮正在全力围剿。”
胡亥放下心来,打了一个呵欠,由于纵欲过度,声音有些发冷道:“这些流民太过于烦人了,想苍蝇一般,怎么都杀不完。”
从幼年开始,胡亥就一直接受赵高的教诲,便养成了一种惯性,凡是从赵高口里带着唾沬吐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认为是先哲或先帝字字珠玑的珍贵思想或经验教训。
更重要的是,胡亥还欠着赵高一大笔债,因为他是靠赵高的计谋才当上皇帝的。既然有了这层,可以说赵高就比师父的身份还要高。只要按赵高所说的去办,一切都不会出错,既然有了如此可靠的保障,干脆将皇帝要作的裁决全部委托给赵高好了。对胡亥来讲,这反倒成了极其自然的事-情。
胡亥当皇帝的工作,就是终日沉溺在后宫女色之中。赵高一直传授给胡亥的帝王学就是这路货色,并教他照这个样子去做,甚至可说是强迫他去做,说这才是做皇帝的最佳选择。赵高说,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之中,不受秦法拘束的只有皇帝一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皇帝尽情纵欲,乃是得到上苍许可的。据说,如果不这样做,皇帝反而会失去普天之下的尊敬,乃至于引发叛乱。而眼下的这位胡亥,其旺盛的欲望已全部用到了女人身上。赵高对胡亥说,身为皇帝必先安社稷,安社稷之道乃在于繁殖皇帝的后代,也就是说,临幸妇人才是顺应天命的第一要务。
所以,对于胡亥来说,赵高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
但赵高听到胡亥声音发冷,身体不由自主的一身颤抖。为了防止胡亥知道真正的战况,赵高已经将消息全面封锁了,并且完成了行政改革,简而言之,所有的奏折战报,都要先经过他的过滤,到胡亥耳朵里的只能是捷报。
赵高已经知道,在函谷关的不远处,陈胜已经拥兵百万了。
拥兵百万,这是概念?这得有多少人?
赵高和李斯帮助胡亥夺得帝王后,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
想要高枕无忧的享用这荣华富贵,那胡亥必须要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要让他远离那群整日要胡亥当一个好皇帝的贤臣。
同时,不能出现威望过高之辈。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赵高一定要处死蒙恬等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大秦功臣。
因为,一旦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向来以君立国的大秦,这个拥有足够威望的人立刻就可以带领秦人会将屠刀挥向自己。
但现在的情况已是存亡之秋了,大秦帝国已风雨缥缈,而且更加糟糕的是,派去陈胜那里的使者,一直没有消息传回来。
赵高猜测,使者应该是被陈胜杀了。
如果说之前陈胜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流寇,而现在的陈胜已然成为一头雄狮,正睁开了他血淋淋的眼睛窥视着咸阳。
一旦攻入咸阳,赵高的下场显而易见。
好在此刻的陈胜正忙于称王,给了大秦帝国喘息的机会。
赵高此时急需要一个将军,一支军队,这个将军首先不能对自己造成威胁,其次能带领这支军队击败陈胜。
只要击败了陈胜,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赵高又可以继续他皇帝的生活。
谁是合适的人选?谁能在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又不会脱离自己的掌控。
事到如今,如果要选派将军,那个人就会立大功、得权势,赵高的权势就会随之被削减殆尽。赵高不甘心有竞争者出现,过去他没有让二世皇帝胡亥更深人地了解战事,其原因也全在于此。如果胡亥有了危机感,就会直接召见那些将军,当面下达命令。皇帝和将军就有可能通过战争紧密联系成一体。
事实上,直到现在,秦已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悍的国家,大秦拥有百万雄兵镇守边疆,拥有四大粮仓,可谓是兵精粮足。
但现在大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合格的君王。
所以,镇守边疆的将士不愿意回援咸阳。
这是摆在赵高面前重要的课题。
章邯的名字就这个时候,通过各种渠道来到了赵高的面前。
章邯是什么人?
章邯的官职是少府,相当于从捕捞淡水产品的百姓那里收取赋税的税务部门的总管,是个典型的文官,一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战争。
如果一个皇帝派出一个这样的将军外出征战,必然会笑掉大牙。
但是,如果这个皇帝是一个太监,一个害怕失去权力的太监,那么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