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危重行
字体: 16 + -

第30章 五、战和之争

    宁川城的消息陆续传来。余扬战死,城破之时周承平在城楼上自焚而死——他不愿自己的尸骸被西夏人亵渎。西夏人为泄愤,大肆屠城,血流成河,宛如炼狱。

    十日后,多铎到达萧关。

    两日后,两路援军终于陆续到达。北路援军前锋的是中郎将戚风,戚风是戚贵妃的堂兄,武艺出众,年轻得志,素来骄横。戚风策马跑进军营,下了马疾步闯进军帐,一见多铎他们就骂道:“你们的腿还跑得真快啊。宁川州这么快就丢了,你们不以死谢罪,跑到这里来当缩头乌龟吗?”

    也是,他领兵多年,从未上过战场,好不容易有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一心想救宁川州于危难之际,好立下显赫战功,免得别人一天到晚总是在背后嘀咕他是靠了戚贵妃才有今天。可未曾想到,尚未与西夏一战已经先落了个败局,心里窝火是难免的。

    戚风这几句话瞬间点燃多铎他们的怒火,几个人霍地起身怒目相向,恨不得在戚风身上戳几个洞。

    多铎冷冷道:“你们的腿还真是慢啊。我们苦战半月也不见援军的影子,你们裹了小脚吗!?”

    “你!”戚风被噎得恼羞成怒,指着多铎恨恨道:“打了败战你还有理了!一会儿骠骑将军就到了,我看到时你怎么狡辩!”说完,扬长而去。

    萧关守将徐明叹了口气,劝多铎:“与他争辩无宜。倒是一会儿在骠骑将军面前怎么说你可得三思而行。朝廷旨意下来之前,你最好不要惹怒他。这些君王身边的近臣怎会体恤我们守边将士的苦处。明哲保身吧,这头要是被冤枉砍了可不能重新安上去。”

    多铎黯然道:“谢将军提醒,多铎明白。”

    隔日,两路援军抵达,统兵的都总管把多铎叫到军帐详细问了西宁战事的情况,多铎尽量平静的陈述了整个战事的始末。听完陈述后,两位将军沉默不语,多铎看得出这两位有些心虚和忐忑。最后,这两位将军倒没有祭起军法把多铎他们立即下狱,而是让多铎领着余部等候朝廷裁决。

    其实,这两路援军也觉得“冤”。由于朝廷出兵驰援的命令来得非常突然,十万大军要出征,光是粮草、马匹等等物资就花了数天才勉强凑齐。行军途中又连降暴雨,道路泥泞,雨具匮乏,无数士兵生病,辎重部队更是远远掉队,导致部队补给跟不上,不得不停下来等。贻误军机之罪谁都担不起,眼看着平时威风凛凛、衣甲鲜明的精锐之师被折腾得快溃不成军,两位将军心里急得不得了,可毫无办法。所以,此时他们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朝廷能不能体谅他们的难处而网开一面。

    宁川城失守的奏报传到朝廷,这个灾难性的消息再次让朝堂争论得沸反盈天。

    有主战的,有主和的。主战的认为必须再调集全国兵马与西夏死战,否则遗祸深远;主和的则认为目前国力空虚,若与西夏言和可得喘息之机,日后再图收复失地。

    当然,两派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主战的骂主和的是买国求安乐,主和的讥笑主战的:宁川苦战结果又如何?

    肃亲王和周御史却都没有进言,沉默以待。

    龙椅上的老皇帝也一言未发。江淮大灾、西线战事,一个接一个的噩耗让他身心俱疲,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快要不堪重负了。

    老皇帝挥挥手,宣布明日再议,索然离开。

    回到御书房,他让人点了冰片醒脑,呆坐了半响,觉得自己缓过神来了,才命人请了数位心腹大臣来商议此事。

    片刻,李雪渊和兵部侍郎等人来到御书房,只见老皇帝面色威严端坐案后,莫名有一股凛然之气。

    行了礼之后,老皇帝赐座。待众人坐下,他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朝堂上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但在朕的心里从未有过‘主和’二字。土地,乃国之根本。大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宗用命换来的!如有寸土丢了,朕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宗!所以,这一战不容争议。”

    众人立刻跪下:“臣等誓死捍卫大宋疆域!”

    老皇帝平复了一下过于激动的呼吸,说道:“这一战已如箭在弦上,余下的难题是如何打赢的问题。朕想听听诸位的看法。”

    兵部侍郎斟酌着开口:“西夏早有狼子野心,图谋已久。虽然宁川周大人早有研判,但苦于我朝府库空虚,应对不足,导致宁川失守。今日西夏来势汹汹,气焰正盛,要阻止西夏必要举国家之全力方可与之一战啊。”

    提起宁川,老皇帝叹了一口气:“西夏早有犯我之心,可江淮大灾所耗巨糜,全国财力吃紧,朕总想等缓一缓再来抵御西夏。可未曾想到西夏悍然进犯,应对确实仓促,宁川城周大人和余扬将军死得可惜啊。”

    李雪渊劝道:“圣上,周大人和余扬将军为国尽忠,死得其所,是我大宋英烈,望圣上节哀。”

    老皇帝点点头:“说的是。逝者已矣,生者当以英烈为楷模,势必血洗西夏以慰英灵!申大人不必忧心,朕自会举全国之力为之一战。但朕担心的是西夏铁骑究竟有多强?我们能否扭转一路退败的局面?”

    兵部侍郎思索了一下,小心翼翼回答道:“西夏虽然猖狂,但并非无敌。中原与外族争斗自古有之,西周灭于戎狄,可先秦蒙恬能逐戎狄北迁。所以,关键在于选将。战机稍纵即逝,阵前战事瞬息万变,西线离国都万里,胜负全凭将帅自主。要想取胜,主帅必须富有谋略且杀伐果断。”

    老皇帝问:“那你可有合适的人举荐?”

    兵部侍郎踌躇道:“此事关系极为重大,容臣仔细考察后再回禀陛下。”

    老皇帝又问其他人:“你们有合适的人选吗?但说无妨。”

    众人深知此事不可妄言,纷纷表示回去后仔细考虑再回禀。

    用完晚膳后,老皇帝再次召见李雪渊,依然是选将的事。

    李雪渊早知战事紧迫,老皇帝必为此事心急火燎,但迫于顾忌半吞半吐试探道:“恕臣愚钝,对于领兵作战之事臣确实无知。不过,从两路援军行兵迟滞的狼狈之态来看,久于太平的将领能否与西夏对战确实让人忧心。”

    老皇帝叹道:“朕明白爱卿担心的是什么。享惯太平、未经沙场磨砺的将士别看平时操练得有模有样,一上战场与那些嗜杀成性的西夏人相比,武力、胆气、经验都缺了太多太多。”

    李雪渊宽慰道:“国虽安,忘战必危。这是承平日久之下必然的结果。不过,陛下不必过于忧心,只需假以时日多加磨砺,这些将士必将成为勇兵悍将。”

    老皇帝声音又低下去几分:“可这是要用血、用命才换得来啊。”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闯过尸山血海怎会有英雄出世?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淬炼刀剑哪里会有锋芒?

    散朝后,安国公的梅园聚了不少的大臣,有人问安国公眼下应该怎么办,安国公冷笑连连,转而叹息:“这祸事怕是躲不掉了。不过,这也是我们的转机。大敌当前,我倒要看看那帮只知道媚上的软骨头能干什么!”

    有人赞同:“对!战事一起,国家正是用人之际,顺亲王年富力强,正好借此机会出头!我就不信那个几岁孩童能担此大任!”

    有人担心:“听说西夏凶悍之极,我们胜少败多,这次究竟能不能打赢呢?”

    安国公淡笑道:“能不能打赢这一仗都必须打。这次西夏不是简单抢掠,而是图谋中原!以当今的个性能忍受丧权辱国?我朝现在是退无可退,打得越惨他越会赌上一切去打。到时候,这江山该给谁恐怕由不得他做主,除非他要亲手毁掉祖宗的基业。况且,这天下不想当亡国奴的人多得是,就算他一意孤行,那也得看大家答不答应!”

    当夜,肃亲王府也是烛火通明。他们的人是极力主和的,户部尚书急切的向肃亲王进言:“殿下,这仗一打起来那又是一个填不满的大窟窿。这边江淮赈灾已让东南元气大伤,那边的人都盼着早日减轻赋税呢!您是知道的,当日加税已让广南大族多有不满,现在还要他们出银子更是难上加难啊。”

    肃亲王皱着眉头道:“你说的这些本王都清楚!那边宗亲各族呼吁减税的信催了一遍又一遍,可这事没那么简单!”

    他阴郁的看了一眼众人:“钱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他们可能借机打破先前的布局——借机上位!”

    这番话让众人不寒而栗。自古成王败寇,如果刘珩登上大位,一直与他作对的众人会有什么下场不言而喻。

    “那更不能打了,殿下,一定要阻止这场战事啊!”“殿下,赶紧拿个主意,想想办法啊”“让戚贵妃劝一劝圣上吧。”

    “好了!”肃亲王烦躁的喝止惊慌无状的众人,想了想说道:“眼下要直接阻止圣上出兵不太可能,他可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只有等到哪天他发现确实打不赢了才可能会议和。而且,现在一味主和还会授人以柄,说我们是买国投降。”

    众人仍不甘心:“那我们怎么办?不能坐以待毙吧!”

    肃亲王脸上露出一抹狠厉之色,冷冷道:“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生死大事休怪本王绝情!”转而吩咐刑部侍郎耿炎飚:“你即刻派亲信与西夏取得联系,告知我们的意图。一旦时机成熟,我们里应外合一定促成议和!”,又对户部郎中夏任说:“你找信得过的人安插到西征大军中,必要时相机行事,务必不能让刘珩一派占得先机。”

    与众人密谋一番,逐一安排妥当后,肃亲王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他倒要看看谁会笑到最后。

    次日,朝堂上再议西征之事。围绕人选问题几派人马又是一番激烈争论,肃亲王一派纯粹属于搅局,推荐的都是些弱得不能再弱的将领,他们的想法是将越弱、败得越惨,大概圣上会越早认输议和。而几个根基深厚的武将也不愿争这风头,毕竟能不能打赢西夏他们心里也没底,好不容易挣来的功勋和英名可不能这么轻易断送了。于是,推荐出来的西征大将军人选中只有安国公一派推出的几个人选还算合适。

    但最后老皇帝下旨由车骑将军聂原风任西征大将军,带领五万兵马即刻驰援萧关,负责统帅西宁州残部及先期到达萧关的两路援军共同御敌,多铎和两路援军将领作为副将共同协防萧关。

    聂原风从年轻时一直跟随安国公,共同扶持当今圣上在宫廷内斗中一步步赢得大位。圣上和安国公闹翻后,他立刻效忠于圣上,和安国公日渐疏远,故而深得圣上信赖,一直负责统帅京都防御。但论战功并不显赫,军事谋略也不出众,且自身年纪也偏大。明眼人都看出他之所以被封为西征大将军无非是因为皇帝放心而已。

    听到这个消息,肃亲王自然心内暗喜,安国公却忍不住摔了茶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