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草根皇帝
字体: 16 + -

第三百五十一章 宰相之姿

    刘病已拿着看了看,摇摇头道:“不妥……当年高祖皇帝曾与郑氏之人有过仇恨,朕不可坏高皇帝制度!”

    其实这只是托词而已,根本的原因是刘病已不喜欢这个郑志。

    这考举的第一名。刘病已其实心里有了评判标准。

    此人,必须是性格果断,能力“出类拔萃”,最好有宰相之姿。

    将之立为标杆、典型。这样,在将来才能显得他的这个考举确实是选拔人才的好途径,让人没有说闲话的余地。

    石显听了却是心中骇然,只能顿首道:“臣考虑欠妥了……”

    郑志,是他的知己好友,也是他父亲的忘年交。石显本想在此关键时刻拉这位世交一把,但没想到,当年郑家的曾祖父所作所为,至今还被汉家天子记在脑子里,怨念延绵百年之久!

    “不可得罪天家啊!”石显在心中提醒着自己,不然,就要遗祸子孙,一如当年的郑家的曾祖父了。

    其实,郑家的曾祖父当年也没干什么忤逆之事。

    三年“楚汉战争”结束后,高祖皇帝击败项羽。将项羽帐下的谋臣尽数俘获,作为胜利者,高祖皇帝下令,所有项羽过去的谋臣在他面前必须直呼项羽大名。而不能以项王、霸王相称。在明晃晃的刀剑威胁之下,谋臣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屈服了,但郑家的曾祖父却梗着脖子,仍旧照往常一样,以项王称呼项羽。于是,高祖皇帝发了“雷霆之怒”,立刻驱逐了他,将其赶回老家种田。

    本以为过了这么长时间,汉家天子应该忘记了此事,甚至连郑家都不记得了。

    没想到,汉家皇室根本没有忘记那些曾经得罪过他们的人,不单如此,还将这些事情代代相传,这样记仇的性格,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臣以为南阳人赵成可为第一!”张彭祖见石显推荐的人才受挫,立刻抓住机会出列举荐道。

    这赵成,是法家的人,就这一点,就足够让张彭祖支持赵成了。更何况,赵成的履历跟张彭祖一般,世代都是汉吏,熟知律法,精通刑律,特别是第一轮考举,赵成所写的《论韩非五蠹》让张彭祖起了共鸣。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几日,赵成的老师还写信,来跟张彭祖叙旧了——法家的圈子就那么大,赵成的老师,同时还是张安世当年的同僚,理论上算张彭祖的世叔,这样的面子,必须要卖!

    刘病已心里叹了一声。幸亏他是穿越重生之人,又做过一番调查研究,否则,就要被张彭祖忽悠了。

    原来这赵成生性残暴,性格跋扈,颇类似于赵广汉,这样的人,可以当做刀子用,但不能倚重,更不适合成为天下之表率的考举状元。

    但张彭祖既已经按照自己的要求推荐了他,他的颜面也要照顾到。

    刘病已“装模作样”的,拿着赵成的卷子看了看,摇头叹道:“不可,此人小吏出生,若为第一,恐天下人不服!”

    张彭祖顿时就被这个理由噎住,原本想要争辩的话都说不出口了。实在是刘病已的理由太霸道了!

    当今之世,身份家世或许还不如,后世三国两晋那般为人看重,但没有一个显赫的家世,确实也很难让人信服。

    不说别的,现在想要当丞相,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先为彻侯,“不为彻侯、不可为相!”这是汉室政治的潜规则。

    话都这份上了,张彭祖、石显他们也不是笨蛋,马上就知道了,自家的陛下已经有了人选了。

    于是二人对视一眼,然后“心照不宣”的齐齐叩首道:“臣等愚昧,无识人之明,辜负陛下之期望,臣等惶恐,伏请陛下赐告,以解臣等心中之惑!”

    “卿等皆有长才,朕倚重卿等如肱股一般,岂可如此自谦。”刘病已停顿了一下,续道:“卿等可再举之!”

    若是在太宗孝文皇帝,没有登上政治舞台前,石显等人说不定就真的信了。

    可惜,当年刘病已的曾祖父,在政坛上的表演,教育了天下人:在君主面前,要聪明一点。

    二人于是再次拜道:“臣等委实愚钝,不能分辨鸿鹄于燕雀之中,伏请陛下明示!”

    刘病已见二人再三推辞,也不好强迫他们,沉吟了半响道:“朕以为兰陵肖望之可为第一!”

    说这话的时候,刘病已特意看了一眼张彭祖,可惜,没在张彭祖脸上看出来什么。

    他接着解释道:“肖望之家世清白,文字清楚,且素有贤名,,朕以为让他当状元是可以的!”

    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原因,真正的情况是,儒家在故齐之地影响极大,齐国故地之上,十个知识分子里,有九个是儒家的人,取肖望之为第一,有助于收买人心,巩固汉家统治。

    而且,肖望之此人,人品道德都是一流,经济意识也不错,秉政廉洁,坚持立场,算得上是儒家里为数不多的实干派,是能真正弯下腰去检视民生的大臣!刘病已认为,他有宰相的资质!

    张彭祖等人相互看了看,选了个儒家的人,他们心中虽然不爽,但肖望之的名头够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既然张彭祖是法家,石显是黄老派,那他们两个也不觉得再加一个儒家进来有什么不妥

    第一名既定,前三就没有异议了。

    张彭祖所举的赵成第二,石显举荐的郑志第三,如此一来,这次考举在含金量上来说,就已经相当硬朗了,

    刘病已再看其他八十多人,流着口水幻想着:“真想全部收至麾下啊……”

    这次考举,人才如此集中涌现,也是因为举荐制度的缺陷所导致,许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受限于举荐制度的高门槛和官僚们因循守旧的作风,只能在地方上“蹉跎岁月”。

    考举一出现,就将他们从沙子里筛了出来了。

    “真是可惜了……”刘病已叹了一声,这些人之中,留给他选择的余地太少了。

    现在,他已经内定了肖望之、陈汤、韩公子、疏受四人,而余下的十几个名额之中,最少要选择四位彻侯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