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剑之逆天修仙
字体: 16 + -

第3章 仙阁七剑

    萧云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完全没有要停的意思。

    其实这道人三日前已经醒了,只是连日来看萧云对自己十分上心,便又忍了四日,想探个究竟,却不想萧云从始至终都对自己精心照料毫无二心,倒让他心有不忍,到了第七日便睁开眼。

    道人起身坐在床边,喝止萧云,道:“施主起来说话。”

    萧云不敢不听,起身垂手立在一旁。

    “不知施主为何称我为师傅?”那道人将心中疑惑说了出来。

    “仙长,你自天上来,不是神仙是什么?小子一心向道,早已厌倦俗世凡尘,寻常人生命太过短暂,多则百年,少的说不定当下就撒手而去,如今一心只想着寻了仙道,免了凡尘的痛苦。”

    “你这般说,我却不能收你,寻道之路凄苦漫漫,你只顾自己,却没想到身有父母,如何只为了一己私利便将你的父母置于有子如无子的苦境呢?生者父母,为你塑造肉体,为你倾尽心血,你却说出如此不孝的话,我不会收你的。”

    那道人厉身的教诲,只如当头棒喝,想起这一十六年,萧氏夫妇的种种关爱,萧云心中惶恐,只觉得脸颊发烧,当下又跪在道人面前。

    “仙长教诲的是,小子愚昧了,其实小子有一事却要说与仙长知道,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这该是何等的难受,我日夜苦思,上天也不能给我一个答案,只能寻了仙道,参悟生死,期望明了过去,好知道自己是谁。仙长说我不敬父母,实则是小子错了,但心中对父母一直是毕恭毕敬,从未有半点逾越,虽然未尊先父之志,考了状元,光耀门楣,但是小子也从未做伤天害理的事情,霍乱纲常,仙长看在小子诚心寻道的份上,收了我吧。”

    萧云说完又止不住的磕头。

    道人长叹一口气,说道:“这或许便是你我的缘法吧,你先起来。”

    萧云依言起身,俯首而立。

    道人又仔细看了萧云许久,心中盘算片刻已有了打算,说道:“你本该享荣华富贵,却不想天意弄人,我受伤坠落至此,倒使你我相遇,天意如此,我也不便深究你的过去,既然你有心向道,便为我做件事,完成了我便收你。”

    “仙长只管吩咐,纵是赴汤蹈火小子也在所不辞。”

    “你去县外的树林里为我找两片相同的叶子。”

    萧云得了吩咐,向道人微一叩首就直奔县外的树林。

    这片林子植被茂密,多是参天大树,萧云往来了已经不下千次,心中对这林子早已是了若指掌,平时只顾在深山密林里寻找隐居的高人,如今细细观察才发现,那些微不起眼的树叶,竟没有完全相等的两片。

    萧云不眠不休,三日下来找了上万对,总能发现细微的差别,这让他懊恼不已。

    纵是少年精力旺盛也不由的累了,靠在树下休息,一阵风吹来,本是深秋的天气,树叶打着卷的飘落。

    忽然,有两片叶子从萧云眼前飞过,他神色一怔,高声喊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萧云拿了两片树叶回了萧府,却见那道人正在和萧书才下棋,当下走过去,见两人下的痴迷也不敢打扰。

    萧云足足站了两个时辰,这盘棋才下完。

    “道长果然是高人,不争不抢,柔中带刚,步步杀机,在下输的心服口服。”

    “萧施主过谦了。”

    两人客气几句,又看向萧云。

    道人问:“萧云,你找到了吗?”

    “小子找到了。”萧云上前施了一礼,从怀中取出两片树叶。

    看去,这两片叶子一个大一个小,颜色也不同。

    “这便是你找的两片一样的叶子?”道人微笑着问道。

    “难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哈哈哈哈,道人朗声大笑:“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萧云会意,当下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师傅在上,受弟子一拜。”

    “起身吧,你这等资质我却教授不了,若是将你放在我门下倒限制了你日后的成就,你可愿意随我回仙阁,到时自有教授你的仙长。”

    “弟子感激不尽。”萧云又是连连叩首。

    萧书才这两日已从道人口中知道了萧云一心向道的事,虽是心中万般不舍,也不愿意让所有人以为萧云是个傻子,便同意了萧云修道。

    虽然嘴上答应,真到了那个地步,萧书才却心乱如麻,看着萧云眼眶不由湿润了。

    萧云这等聪明的人如何看不出父亲伤心?心中更是愧疚万分。

    道人也知道两人不舍,道:“萧云,收拾好行装,明日随我启程。”说完便走了。

    这一夜,萧云亲自为父母洗了脚,三人秉烛夜谈,夜入三更,萧氏夫妇毕竟年事已高,都抵不住睡意沉沉睡了,萧云独自出了房间,看着满天星辰,脑海中一个声音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你又自己的使命,一定要走无上大道。’

    第二日,萧云和父母依依惜别,随着道人上了路,刚出蓬莱县,道人不知从何处抽出一把飞剑,往空中一抛,那飞剑遇风便涨,道人携了萧云脚踩飞剑遁入九霄,向东海而去。

    东海,沉渊海域

    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毒水猛兽有之,性格乖巧的灵兽亦有之。

    在沉渊海域,海水在这里波澜不惊,犹如一面皓大的明镜嵌在大海上。看似平静的表面,内里确是波涛汹涌,恶兽厮杀,暗流涌动。

    海面上,一把飞剑缓缓落下,正是萧云二人,那道人停了飞剑又从怀中取了一只巴掌大的小舟,往水中一掷,小舟立刻变大,两人上了小舟缓缓而去。那舟无风自动,凡是小舟经过的地方,暗流退让,百兽回避,无比神奇。

    此时正值傍晚,落日西斜,映照的海面波光粼粼,偶有几只仙鹤从天空飞过,渐渐消失在天边。

    突然,海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青一红两道光芒,眨眼之间便到了舟前。

    那青红二色是两把飞剑。青剑上站着一位秃头老道,眼斜鼻塌,满脸麻子,腰间挂个酒壶芦,一身道袍也是破破烂烂,再看这红光上站着的是一位少女,十来岁的年纪,生的甚为俊俏,头上扎着红绫,一声彩衣婉若朝霞,皓齿明眸,双眼灵动,十分可爱。

    这彩衣少女和秃头老道同时按落剑光,上了小舟。舟虽小,可上了四人也不下沉。

    道人见这二人一个可爱动人,一个邋遢破落,真是泾渭分明,不由会心一笑。

    那少女自上了小舟,早已蹦蹦跳跳的跑至道人身边,撒娇道:“六师叔,你每次出去玩都不带铃儿,仙阁太无聊了,除了落尘师姐,都是一群呆子,可落尘师姐也闭关了,要不是秃头师叔来接你,我还出不来呢?”

    这少女似有说不完的话,道人也不见厌烦,宠溺的拍了拍铃儿的小脑瓜:“又偷跑出来的吧?总是不让掌门省心。”

    铃儿挠了挠头,憨笑不止。

    再说这秃头道人上了船却对萧云来了兴趣,在男童身上,这儿摸摸,那儿看看。转过身,挠了挠秃头,问道:“玄清,这孩子是?”

    玄清微微一笑:“五师兄等回了仙阁,再说与你知道。”

    秃头道人倒是对萧云颇为上心,闻言便立马盘坐,催动法诀,小舟便如离弦的箭一般急速而去。

    铃儿却不乐意了,大吼道:“喂,你开那么快干嘛?我还没看够外面的风景呢。”

    “啊,我看到千年玄龟了,那是什么?巨虎鲨,背脊竟有小山那般高大啊。”

    在铃儿一声声的惊叹中小舟早已越过千里,远远望见一座百丈大山突兀的出现在海中,直上云霄,那山上云雾缭绕,亭台水榭若隐若现,不时可见仙鹤,灵鸟飞舞。

    再说四人一舟,不多时已到了大山近前。

    山下码头上,早有两位白衣少年接引。见了四人,忙屈身问好:“恭迎五师伯,六师伯,三师姐。”

    玄清笑着点了点头:“不必多礼,带我们入山门吧。”

    两人连忙答道:“是,六师伯。”

    白衣少年在前,四人紧跟在后,向山上而去。

    山上的风景自是美艳绝伦,只是这山也奇怪,俞接近山顶,树木更加高大繁茂,花开的也更艳丽,一看便是仙家气象。

    除了萧云,几人都身怀道法,萧云就由玄清携着,几人速度极快,不多时就到了山顶。

    这山顶空旷一片,只有一八卦刻印在一座石台上,那里有仙阁的影子?远处依旧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却见那两个白衣少年一前一后行至石台,只在那八卦阵上摸索了一番,便退了下来。对四人道:“师伯,师姐,请。”

    少年话音未落,秃头老道已带了萧云抢先一步上了八卦阵,还不断朝催促两人:“玄清,小铃儿,你们快些。”

    铃儿却不开心了,嘟着嘴,心里骂着:“我就走慢些,气死你这老头,让你开船那么快。”铃儿心上骂着,却忘了先前是谁苦苦哀求这道人,让他带自己出去的。

    再说四人上了法阵,但见金光一闪,就没了踪迹。

    四人走后,两个少年也隐匿形迹而去。

    萧云只觉眼前闪过一道五彩的光晕便到了一处奇怪的世界。这里分不清天与地,一切都是白茫茫的,偶有五彩烟霞飘散而过,周身满是灵鸟飞舞。

    在那无穷无尽的烟雾里,可见几座大山,那应该就是真正的擎天阁了。

    几人架起飞剑,沿路可见一些弟子在空中采集那五彩烟霞,见了众人,忙屈身见礼。几人再不多言,一路而去。

    众人在最高的一座山峰前按落飞剑,先时远远的看还不觉得,只有到了近前,才感到这山的高大,直欲把那青天都给捅破了。只是这里并不见天。

    一抬眼,便见一座高数十丈的石牌,上书‘擎天’二字,倒也直接明了。

    走到近前,石牌旁有两名身着赤色道袍的弟子守着。

    见了四人俯首道:“见过五师伯,六师伯,三师姐。”

    玄清还未发话,这秃头道人已是不耐,催促道:“那里这么多的繁文辱节,快带我们见掌门。”

    两弟子不敢争辩,立即在前面带路。铃儿看着这山,满脸不愿意:“我才不要去见爹爹,还是去绿竹峰逗小药童好了。”说完就朝远处一座山峰而去。

    三人到了峰顶。只见一座七层高楼顶立其上,飞阁翘檐,雕梁画栋,整个高楼的磅礴气势与高山融为一体,威势迫人。

    楼上有一牌匾,上书‘凌云殿’三个龙飞凤舞的墨香大字。

    那两位弟子将三人带至楼前,拱手道:“师叔,掌门在殿内,弟子去了。”

    老道人早已迫不及待,不再理会两人,带着男童,一闪身便进了殿内。

    玄清随后跟着,也入了凌云殿。

    入了殿,却见殿内共有五人,依次坐着。

    首座是赤红道袍的掌门,左二人,右边二人。左边为橙、黄二色道袍的道人,都是苍颜白发的老人,右边是两个中年道人,一个是身着绿色道袍的高大男子,另一个则是一身紫衣的道姑。

    这五人加上玄清、秃头老道七人,是修仙界有名的修真高人,被人称为‘仙阁七剑’。按辈分为,火羽剑玄净、裂地剑玄尘、分金剑玄炎、往生剑玄济、青虹剑玄痴、冥天剑玄清、紫月剑玄音。

    玄净见了两人,面色微喜,道:“二位师弟,你们来的正好,如今有要事相商,你们来听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