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189章 周瑜的底细

    第189章周瑜的底细

    中年人并没有直接回答周瑜的问话,而是静静地坐着,望着窗外高耸的江夏山,以及那山间约隐约现的将军府宅邸,怔怔出神。

    周瑜起初选择夏口营建武昌,便是要将武昌作为自己周族的栖身之地。进可以图谋天下,退足以为望族。来到这个时代,周瑜的思想也在慢慢发生着变化,后世的一些思想不得不在这个时代求得新便。周瑜知道,完全将后世的思想移植过来肯定是万万不行的。过程艰难,因此需要慢慢的磨合,慢慢的做。

    周瑜的将军府将将整个江夏山的险要囊括在内,说武昌有两重城墙,双重防御,不如说他有三重防御更贴切一些。因为将军府便是最后一重,也是最核心的防御。

    山上的旌旗飘扬,甚是壮观。周瑜也坐下来,中年文士亲自为周瑜倒了一杯茶,放在周瑜面前。

    周瑜恍然间觉得这手法似乎在那里见过。

    只是不知为什么,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中年文士自顾自待了良久,就是没有说话。周瑜也不开口,周瑜感觉到到,这也是一场战争。一种无声的战争。

    谁先开口,意味着谁的定力不够。

    在即将对来的对话中便输了一阵。

    周瑜心中了然,他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所以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前世是文科生出身,又喜好历史和佛学,这点沉默对周瑜来讲,并不是什么极难的事情。

    中年文士看着周瑜的模样,心道:“怪不得丫头对此子评价特别,今日一见,果然有点不一样的味道。”

    气氛有些低沉,有些沉闷。仿佛空气的粒子都停止了,空气中暗藏着一股强烈的暗涌。

    “江夏山雄踞江南,于北岸龟山钳锁大江,又有汉水通其道。武昌形胜,尽囊其中。周将军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能有如此慧眼,确实让人慨叹啊。”

    最终还是中年文士率先开口。

    对峙的僵局就此打破。

    周瑜淡淡一笑道:“先生过誉了,在下不过一懵懂少年,得恩师指点,方有此议,实在不敢擅美。”

    中年文士眼睛一敛,道:“恩师?不知周将军所言是哪位恩师?”

    周瑜先后拜庐江太守陆康和荆州牧王睿为师,这件事情两郡军民,尽皆知晓。

    “当然是两位恩师。”

    周瑜说这话也不存在问题,对于周瑜来说,两位恩师可以说都是他的伯乐。陆康发现自己更早,但是王睿给了自己更大的舞台。对于周瑜而言,自己能有今日之成就,两位恩师便首当其冲,功劳甚大。

    中年文士笑道:“陆康虽然是一代大儒,于经传之学颇有研究,但是好文而废武。行政清明,但失之于宽柔,在这乱世之中,势必不能久存。王睿以军功起家,文治稍弱,荆州在他手中几年除了盗贼平灭外,荆州蛮荒之地的地位并没有丝毫改变,周将军说这话却让人不得相信啊。”

    周瑜漆黑的眸子这才仔细的盯着中年文士看了看,仔细打量这个这个不知底细的中年人。

    中年人长相俊雅,皮肤白皙,留着长长的美髯,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几缕白丝,虽然有些刻意的掩饰过了,但仍旧能够看出岁月的痕迹。

    他的脸色有些苍白,脸上皱纹就像爬虫,爬上了他白俊的脸庞。时刻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很有故事,而且很有经历的人。

    他的衣服极其的干净。鞋子上也一尘不染。可以看出他是极其喜爱洁净甚至有些洁癖的人。

    周瑜又环视了一圈雅间的,雅间的里家具不多,只放着几套实用的家具,但是上面都一尘不染,而且仔细看去,这些家具应该是非常名贵的。

    整个雅间里芳香扑鼻,并不是檀香,而是花香,可以看出,此间的主人也应该是非常喜欢养花的。

    周瑜感觉得到,这个中年人不简单,很强大,而且不是一般的强大。

    他的身上散发着的气质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两人尚未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了解,但周瑜感觉得到,这个人内敛的霸气。

    这一定是一个霸道之极的人物。

    也一定是经过数百年家族浸润过得人物。

    有些东西很奇妙,就是能感受得到。

    周瑜浅浅一笑,放在案几上的右手不自然的敲了两下,没有回中年文士的话。

    中年文士则看了周瑜一眼,继续道:“周将军觉得我的话属实否?”

    周瑜道:“不错。”

    中年文士做了一个你还算诚实的的表情,道:“好。那听我再细细到来。周将军以三千浔阳军,在西陵城下,以少年英姿,阵斩江夏贼首赵慈,此为将军成名之始。而后以白衣之身,入仕荆州,成为荆州刺史王睿的得意门生。随后便一发而不可收,自将军领兵以来,先以建威中郎将的身份督夏口,后又借平定武陵蛮和江夏蛮部之功为江夏太守,年未及弱冠而以郡牧之尊,国朝四百年来,也屈指可数。”

    周瑜静静的听着,不时的喝一杯茶。然后脸上的表情也很淡然。仿佛他说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联。

    中年文士继续道:“后来,周将军押解税粮入京,卷入朝廷党争,先助何进灭蹇硕,后又离奇得罪大将军何进,被按下狱。然后又借董卓之乱摇身一变而为有功之臣。一下子变成了武昌乡侯,伏波将军。周将军的仕途真是精彩纷呈啊。”

    待他说完,周瑜道:“你想说什么!”

    中年文士洒然一笑,道:“我并没有别的意思。自从得到将军之后,王荆州不仅州内盗贼晏然,就是民生经济也大为好转,南郡、江夏两郡,年年丰收,商路畅通,大批的人口和商贩涌入,荆州百年,从未见如此的繁盛景况,我就在想,这谋策应该就是出自将军之手吧。”

    周瑜脸色微变,微眯着眼道:“你说的不错。”

    中年文士接着道:“以陆康之才,一郡已是顶峰。王睿之智,一州便是所能。可我观将军在江夏以及长沙诸郡的政令,颇有眼界和胸怀。以我观之,将军之眼,绝不会止于荆州吧。”

    周瑜忽然脸色舒缓下来,其实这些事情说透不说透,于周瑜而言并无差别。

    汉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况且如今天下纷乱,流民四起。正是我辈扫清寰宇,还百姓一个清平天下之时。

    又有什么可避?

    周瑜道:“先生此言差矣。袁绍绝步冀州,在北方四处兼并土地百姓,晏然已有不臣之心;公孙瓒虎步幽州,身下白马义从天下精锐,胡人尚且丧胆,黄巾焉能抵抗。曹操称雄兖州,也有天下之志。陶潜在徐州,马腾韩遂在凉州皆是一时之雄。我小小的荆州恐怕还入不了天下人的眼吧。”

    “周将军说的言重了,荆州虽小,却是天下关键,将军此语说的过于谦逊了。”

    周瑜道:“先生今天说这么多,应该不只是来说说我的历史吧。”

    中年文士嘿然一笑,看着周瑜道:“今日我来武昌之时,多看了城中江夏山两眼,发现此山雄峻若此,里面应该有许多好东西的。”

    周瑜皱了皱眉,道:“这话什么意思?”

    中年文士道:“以将军的睿智,难道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周瑜道:“不懂。”

    江夏山是武昌重地,平时守卫森严。虽然现在天下大乱,但大量囤积粮草武器却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毕竟这天下还没有乱到让谋反公开的地步。无论袁绍也好,还是曹操也好,都要竖起尊王的大旗。

    不过周瑜起初的吃惊过后,也立即淡定下来。这个中年文士既然气质不凡,而且所说的周瑜的事情又那么详细,必然是有所准备的。

    “先生是如何知道的?”

    中年文士道:“猜的?”

    “哦?”

    “我曾听人分析过你,对你是充满了赞誉。而且在她嘴里,从未对一个人有过那样的评价。所以我专门在你的府门前转了一圈,江夏山外松内紧,再看看你对武昌城的设计便知你对江夏山绝不是作为武昌的凭险之地那么简单。”

    周瑜点点头,道:“不错,先生眼光如炬,在下佩服。不过我很想知道,先生今日来说这么多,目的是什么。”

    中年文士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忽然脸上显出一种沧桑的无奈感,道:“其实没什么目地,只不过因为一个人。”

    “一个人?”

    “不错。就是前面我给你所说的给予你评价的人。其实我就是想看看你是不是真如她所说的那样。”

    “那结果呢?”

    “她说的有点意思。你确实是和许多人不一样。”

    周瑜倒有些好奇中年文士口中的那个人是谁了,谁能这样评价自己,又能让中年文士这个人专门来找自己说些这样的话试探自己,可见那个人一定也有不凡的地位。

    周瑜道:“那个人对你很重要?”

    中年文士叹息一声,那是他的女儿,怎么会不重要,是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女儿啊,怎么会不重要。只可惜他们中间隔了一道墙,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心结。

    “不错,很重要。是这个世上我唯一的亲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