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146章 收蔡瑁,降张允

    第146章收蔡瑁,降张允

    蔡氏是襄阳第一大族,从他们的房屋上便能看见这种百年豪门的气派。门前一对屹立的石狮子狰狞可怖,四名仆从静静的站着,一看便是受了极佳的的训练的。

    周瑜三人便往里走,结果没有任何悬念的被挡住。

    蒯越笑道:“去将这个纸条递进去。”

    那个接过纸条的仆人半信半疑,他其他的仆从使个眼色,然后小跑着进了府门。

    周瑜三人便在门口等,只不过就一会儿的时间,便见一个中年人急匆匆的来到府前,这中年人长得非常壮实,上颌留着两撇八字胡子,眼睛锐利,看上去倒是颇有城府的样子。

    “蒯异度光临寒舍,怎不提前打个招呼过来。”

    蒯越笑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你还不了解我的脾气?”

    “是,是,异度还是这么潇洒啊。”

    周瑜站在蒯越身后,没有说话。

    蔡瑁无意中看了周瑜一眼,看周瑜打扮以为是蒯越的书童,于是也没有说话,只是见周瑜气度不凡,不由得暗赞了一声。

    蒯越也没有介绍周瑜的意思,看情况,这两人还挺熟。蔡瑁立即下令府中整治酒食,与蒯越对饮。

    蒯越这才下意识的看了周瑜一眼,周瑜点点头,便站立在蒯越身后,蒯越也坐下来。因为主仆不同席,既然周瑜装扮的是蒯越的书童,那就自然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了。

    蔡瑁蒯越互相敬酒,酒过三巡,两人才热烈的聊起天来。蔡瑁率先问道:“异度啊,许久不见,听说你现在在江夏太守府供职。”

    蒯越笑道:“是啊,不过没想到德珪居然到现在还没有出仕,倒是让人意外啊,以你之才,倒是荒废了。”

    “哎,异度啊,你还不明白我吗?徒有饮酒享乐之志,而无家国社稷之望啊,你的赞誉我是愧不敢当的。”

    蔡瑁又喝了一口酒,叹息一声,道:“不瞒你说,如今天下纷乱,就是这快乐的日子也不多了啊。”然后若有所思的看了蒯越身后的周瑜一眼。

    蒯越笑道:“能让德珪发出这样的慨叹,倒也不易。”

    蔡瑁道:“异度在江夏幕府中可还顺意,江夏太守周瑜听说未及加冠,但已经声名彰显了。”

    “主公待我一片赤诚,言必纳,计必行,岂会有不顺意的意思。”

    “哈哈,能让异度如此夸赞之人,我倒是很想见一见的。不瞒你说,周瑜上次押解荆州粮秣路过襄阳,那时候还声名不显,我当时也没怎么注意,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后悔极了。”蔡瑁一边说,一边做思考状,仿佛在回忆往事。

    蒯越道:“是,不过要想见总会有机会的。”

    “还望异度到时候引荐为是。”

    说着又看了一眼周瑜,眼中露出疑惑之意。终于还是压不下心中的好奇,道:“异度啊,我有个问题想问你,不知你可愿答否?”

    “你说。”

    “我身后的这个书童自进屋后,目不斜视,身不微动,眼中有有一股坚韧气。气质非凡,不似常人,不知他叫什么名字。”

    蒯越还没有说话,周瑜已经转过脸来,道:“我便是江夏太守周瑜。”

    额。。。。。。

    “你便是周瑜?”蔡瑁大惊,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的这个人便是周瑜,实在是有些意外。久闻不如一见,不管传言传的多神乎,但一见真人,才发现确实有不同凡响处。

    周瑜微微一笑道:“德珪先生,我微服而来,未曾通报名姓,还望恕罪。”

    “不敢。”

    蔡瑁忙起身行礼,他是襄阳大族,但毕竟白衣之身。而周瑜可是朝廷的伏波将军,江夏太守,不敢怠慢。

    蔡瑁立即起身,让周瑜上座,添碗加筷,周瑜也不推辞,便就势坐了。

    蒯越笑道:“德珪啊,我不是说嘛,要相见总有机会能见面的。”

    蔡瑁敬了周瑜一杯,然后笑道:“是啊,一切仿若梦中,不敢相信。”

    “不知周将军来襄阳所为何事?”

    周瑜喝了一杯酒,道:“先生何必明知故问。”

    难道。。。。。。

    蔡瑁大惊,莫非周瑜便是此次王睿派来救援襄阳的援军。周瑜看他脸色数变,道:“先生所想不错,这次救援襄阳的援军便是我。”

    蔡瑁忙嘘了一声,喊来自己的外甥张允,让他把仆人派出去,然后亲自守住中门。隔墙有耳,有些事还是小心些好,

    周瑜自然知道蔡瑁的担忧,笑道:“德珪先生无需如此,一会我便要去见张虎,他知不知道无所谓的。”

    “什么,将军要去见张虎?”

    “不错。”

    蔡瑁心中赞叹周瑜的勇气,竟然敢孤身前来,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周瑜道:“先生,想必我来的用意你已经清楚了,不瞒你说,我现在是代表我的恩师王使君正式向你发出邀请,不知先生有意否?”

    蔡瑁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而是沉思了一下,问道:“既然如此,我想听听将军想要如何取襄阳?不知将军能否示下。”

    周瑜道:“当然。襄阳如今的局势已成孤城,张虎山贼出身,但好在并不残暴不仁,所以在襄阳这段时间也算是于民休息了,在襄阳的官声还不错。只是他的战略欠奉,私交袁术,如今又杀了孙坚,袁术又置他不顾,我想现在的他应该是热锅上的蚂蚁才对。所以我来了,我之所以不带军队,就是要告诉张虎,我并没有想杀他的意思,荆州现在正缺人才,像张虎这样的人才,又岂会不用。”

    “周将军,你想法不错,可是你拿什么让他降呢?”

    周瑜淡淡一笑,如清风拂面。“所以这不先来先生这里了嘛,我这是万事俱备,只欠先生。”

    蔡瑁沉思着,他是襄阳贵族的风向标。可以说蔡瑁的决定,基本是便是整个襄阳贵族的决定。

    蔡瑁道:“不知能否听将军之志。”

    周瑜忽然眸色一紧,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下开太平!”

    字字铿锵,如雷贯耳。蔡瑁只觉得心中被猛击了一下。襄阳蔡氏也不是一般的家族,家中显贵历朝极多,所交往的也都是一时才俊。蔡瑁为何已近中年还未有半点出仕的意思,不过是看不惯朝廷羸弱,奸佞当道的腐败,再说别看他文绉绉的,其实兵事才是他的强项。他能够久居襄阳避世而不出,自是在等待一个属于他的机会。

    而现在,他的机会来了。

    蔡瑁这才站起身来,向周瑜恭敬的行了一个礼,道:“谢主公看重,我愿效犬马之劳。”

    周瑜忙起身将蔡瑁扶住,道:“有你在,襄阳之事,成矣。”周瑜心中慨叹,不愧是世家大族出来的,自有一番风骨。看来后世的那些演义演义的都有些太过分了,将蔡瑁塑造成了一个暗藏私心,毫无智谋的奸臣。其实今日一见,便觉得此人自有此人的能处。其实好好看看史书,除了被自己的前身周瑜用借刀杀人之计杀掉之外,蔡瑁的其他作为都能看的出蔡瑁不仅是一名猛将,更是一名谋将。从帮刘表震抚荆州强豪,还有担任刘表的镇南将军军师,以及刘表死后和蒯越献计刘琮投降曹操,都可以见的蔡瑁的城府谋略,不输蒯越。

    蔡瑁道:“主公,既然主公打算孤身见张虎,我倒有一策献之。”

    “德珪你说。”

    “喏,张虎此人虽然出身微贱,但却并没有那些草莽的桀骜之气,而且此人至孝,主公若想收服他,还得落在这个孝子上。”

    周瑜觉得有意思,“你继续说。”张虎乃是江夏安陆县人,家中尚有一老母,若是能够将他的母亲接来,则事情必成。

    周瑜微微一笑,蒯越也看着周瑜,笑了起来。

    蔡瑁不解其意,道:“异度何故发笑。”

    蒯越没有说话。而是看了一眼周瑜,这才道:“德珪不知,其实主公早已经安排好了。”周瑜是什么人,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既然说能够说服张虎投降,自然便是有这种自信的依仗的。

    周瑜调查了一番张虎之后,发现张虎竟然还有一个年迈的母亲,而且自张虎取得襄阳之后,他便三番五次派人前往安陆想接他母亲去襄阳,结果因为安陆已成军事重镇,戒防森严,几次都功败垂成。

    周瑜查明白后,立即将张虎之母奉养起来,便是要做今日之用。

    蔡瑁大惊,他也没想到周瑜竟然想的如此长远,居然已经将此事安排好了。

    不由得道:“主公天资聪慧,在下不及。”

    “哎,何出此言,先生能献此计策,我便知君心,我已经非常开心了。”

    “多谢主公。”

    蔡瑁又将自己的外甥张允叫了进来,道:“主公,这是我的外甥,于水战颇有研究,我想把他推荐给主公。”

    “好!”周瑜大喜,将张允扶起来,道:“纵横江河,无水军不能成事,我正缺这样的人才。”

    张允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的一个小伙子,皮肤稍黑,看上去精干异常。周瑜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不错”

    众人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