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139章 家宴

    第139章家宴

    周瑜将小竹拉过来,站在自己身旁,笑道:“小竹,有没有人说过你很可爱?”

    “我吗?”小竹低下头,羞红了脸蛋,就连那一对浅浅的酒窝都带上了异样的风情。她的小手被周瑜的大手裹在手心,感受到周瑜的温暖,她是周瑜的贴身丫头,像你很可爱这样的轻薄话除了周瑜谁敢对她说啊。

    能得到周瑜的夸赞,小竹别提有多高兴了。

    “公子,这次你真要带我和小兰姐姐一起去吗?”小丫头似乎还是不太敢相信,因为以前他们已经不止一次的想跟着周瑜打仗去,但周瑜都没有答应。

    这次虽说答应了,但小竹的心里就是不踏实。

    小兰这会送周伯出去了,不在屋里,小竹平时又胆大,便红着脸问周瑜。

    周瑜将她的下巴擒住,然后慢慢的支起来,道:“公子的话难道那么没有可信度,教你这个丫头一遍又一遍的问。”

    “不。。。不是。。。不是。。。”小竹也急了,她可不敢说公子说话不算话,只不过就是觉得着幸福来的太突然,她都不敢相信而已。

    看着小竹急匆匆想解释然后又结结巴巴的表情,周瑜觉得生活真是美好啊,能够调戏调戏小萝莉,看她们面红耳赤的样子,也算是别样的风情了。

    周瑜站起身来道:“走吧,我要去见母亲。”说完便起身来到后院内宅。这每次在武昌都待不了太长时间,不是打仗便又是打仗,不过现在也没有办法。等到帮恩师完全平定荆州,自己的闲暇时间恐怕才会稍多一些,到时候要陪家人多待一些日子。

    周瑜戎甲未卸。周瑜一进屋便带着凉风,周老夫人正在和幕阜之母,以及陆采儿在屋子里闲聊。还有幕阜莺莺也在一旁陪伴。

    周瑜进的屋里,周老夫人便嗔道:“怎么不把盔甲卸了再来?”

    跟在周瑜身后的小竹和小兰立即惶恐起来,便跪下道:“奴婢该死。”

    周瑜道:“母亲,孩儿刚和周伯在书房谈了些正事,还没来得及换呢?和他们两个没关系的,您别吓着他们了。”

    周瑜说着便走到母亲跟前,行了一礼,然后坐在了周老夫人旁边。还不忘远远地向一边坐的幕阜和莺莺抛个桃花眼。

    一旁的幕阜狠狠的瞪了周瑜一眼,然后转过头去。而莺莺则羞涩的低着头,脸蛋早已经红了,不敢说话。

    “罢了,罢了,你们起来吧,去通知厨房,快做些菜来,瑜儿今日又在外面半天,肚子相必早就饿了。”周老夫人将一切看在眼里,也剜了儿子一眼,也不揭穿他,口中温柔的吩咐小兰小竹。

    两女忙说了句“是”便转身急匆匆出去了。

    周瑜这才笑道:“还是母亲最了解我,说真的。我还真有些饿了。”

    听了这话,别人还没做什么呢,一旁坐着针线的陆采儿便起身笑道:“我去给你炖个汤。”说罢也不等别人说什么,便转身而去。周瑜忙起身躬身道:“多谢嫂嫂。”

    周老夫人在儿子额头轻轻一戳,道:“看看,也就是这屋里人都疼着你,你可得给我小心些,别再像以前一样大仗冲在最前面了,听到没有?”

    “是是是”周瑜哪里敢说不是。“孩儿谨遵母亲的教诲。”

    众女看到周瑜这般模样,都觉得好笑,周瑜混世魔王一般,也就只有在这个屋子里有人制得住他。

    周瑜说完,喝了幕阜递上来的一杯茶,道:“母亲,过几****就要去襄阳了。”

    额。。。。。。

    周瑜的话一说出口,原本谈笑妍妍的屋子里瞬时就像飘来了一朵乌云,众人都陷入了可怕的沉默中。

    “又要走?”周老夫人极不情愿的问。

    “嗯,恩师前几日来信,说襄阳有事,须得去处理一下,恐怕又得离开几个月。”刚说完,便又补充了一句,“只是去一趟襄阳,别的地方是不去的,所以一旦战事稳定,我便会回来。”

    “哎”周老夫人听儿子说完,然后长叹一口气,道:“儿啊,辛苦你了。你爹爹看到你如今的样子定然会欣慰知足的。”

    一提起周异,周老夫人便忍不住悲从中来,要流泪。周瑜忙拉住母亲的袖子,笑道:“母亲说的是,清明时节我去给父亲磕头时,在那里小憩了一会儿,结果梦中就见到父亲了,父亲让我转告母亲:‘一切勿念,好好地享福,安享晚年’呢?”

    “去,净瞎说!”周老夫人被他这样胡乱一打岔,也没了哭的心思。

    只是在看着幕阜和莺莺那投过来的楚楚可怜的神情,周瑜心中咯噔一声,哎,看来下来又有的哄了。

    周老夫人忽然道:“既然这样,就让幕阜和莺莺陪你去,也好路上照顾你的生活起居,我也放心。”

    周瑜道:“母亲,我此番是去打仗的,而且路途也不远。幕阜为了我近一年的时间待在军营里操劳,应当借着这点时间好好休养才是,否则我会心疼的。莺莺也是如此,再说他们都跟了我去,留下母亲一个人,我心中也甚是过意不去,就让他们待在家里吧。”

    幕阜和莺莺自是不高兴,不过也没有说话,只是两个人很少见的都沉默下来,然后各自咬着樱唇,不说话了。

    “可是。。。。。。”周老夫人总觉得要带一个的吧,这年头,将军在外打仗,哪有不带侍妾伺候的,在军营里边尽是粗手粗脚的卫兵,哪里能伺候的好。

    “那要不你就带一个吧?”

    “额?”周瑜心中一跳,差点就叫出来了,我的个老娘也,你这是给我添的啥乱啊,我两个都没带,你叫我带一个,那让我怎么选。带幕阜吧?莺莺心里会怎么想?带莺莺吧,那幕阜心里又会怎么想?我这娘亲也是过来人,怎么出的主意这么不靠谱。

    周瑜忙道:“母亲,要不我就把小兰和小竹带上算了,这两女孩伺候我洗漱穿衣吃饭,你总该放心了吧?”

    其实周瑜真正要说的是虽然在这个年代里,将军带侍妾出征是常有的事,但终究现在自己实力有限,遇到危险的情况可能比较多,带上幕阜他们必然又要带他们的侍女,这一来二去,恐怕就是一二十人的车队了,在军队初创的的时候,终究影响不好。

    但带小竹和小兰就不一样了,最多带四五个女孩子,而且这两个丫头又小,晚上只是住在外帐,在军队中的影响也好一些。

    周老夫人想是也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笑道:“就依你。让幕阜和莺莺两个丫头在家陪我,不过啊,你这两天也得多陪陪他们。”

    “是,母亲。”周瑜赶紧回答。

    这一顿晚饭吃的终究没有多少开心的味道,个人都沉默着,可能唯一能够开心的也就是小竹和小兰两个丫头了。

    陆采儿为周瑜炖了一个温补的汤,听说周瑜又要离开后,眼眸中闪过一丝别样的味道,不过很快就隐藏不见了。

    一顿饭很快的吃完。

    周老夫人也不在留众人,幕阜、莺莺都返回了各自的院子。一会儿屋子里便只剩下周老夫人和周瑜。

    周老夫人道:“我有话给你说。”

    “母亲你说。”

    周老夫人将丫头都赶了出去,道:“你和幕阜以及莺莺都同房很长时间了,怎么到现在他们的肚子还没个动静?”

    额。。。。。。周瑜是万万没想到母亲会问这个问题,不由得大是尴尬。心里暗道:我自己才多大啊,现在弄个儿子女儿出来岂不是太奇怪了,再说幕阜和莺莺的年龄也不大,太早怀孕不仅会伤身子,有可能还有生命危险。周瑜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现代人怎么可以做这个。

    自己既然没有忍住已经和她们两同了房,但这个一定要小心的,现在这年头又没有什么有效的避孕措施,还是小心为上。所以他找了府中的医女赵女,也就是当年在下雉城救的那个老村长之女,精通医术,配了几幅不伤她们身子但又可以暂时避孕的药,悄悄地给他们喝了,所以这才没有动静。

    不过这个事情他可不敢说出口,笑道:“母亲,孩儿还小,这个事情您就顺其自然吧,好不好,该有的时候总会有的,我向母亲保证成不成。”

    说着便帮周老夫人揉捏肩膀,拍马屁。

    周老夫人经不住他的胡搅蛮缠,道:“行了,就别再我这儿了,快回去吧,只要你记得你的话就好。”

    周瑜忙大喜:“好嘞,母亲大人,你就放行吧,到时候一定给你生几个大胖小子。”

    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周老夫人看着房间里的孤灯,然后来都里间的佛堂,旁边是周异的灵牌,周老夫人上了一炷香,然后深深地说了一句:“夫君,我们的儿子有出息了呢?”

    房间里香烟袅袅而上,一时间周老夫人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热泪。能够看到儿子成长便是一个母亲最为高兴最为幸福的一件事。她虽然丧夫,但还有儿子,她发誓一定要将儿子培养成人,看着周瑜现在的成长,她以后可以很无憾的告诉自己的夫君:她做到了。

    周瑜自不知道母亲又在父亲灵前为自己哭泣去了。他先来到幕阜的房里,幕阜的院子和莺莺的院子只隔着一道墙,周瑜便直接走了进来。夜莺看到周瑜进来,和丫鬟们赶紧行礼,“将军万福金安。”

    周瑜一边大踏步走进来,一边叫道:“幕阜,快来替夫君现将盔甲卸下来。”身上带着一股风便火辣辣的闯了进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