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121章 思念的滋味

    第121章思念的滋味

    周瑜站在地图前,隐去刚才的些许情绪,再一次脸上恢复了平静冷淡。

    众人虽然在先前看到那一幕很是尴尬,但也不好多说,就是王睿此时也不忍心打扰,都有些避讳的转过脸去。

    倒是江夏的人已经习惯了幕阜的这种大胆和直接,以及周瑜那将女人疼到骨子里的别致早已经司空见惯了。

    周瑜道:“西陵的豪强除了黄氏一族,其实还有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势力,那就是在西陵有雄厚的商业势力的李家。”

    李家?

    有些人甚至以为是不是又要和幕阜牵扯上关系,甚至有的人觉得这不是江夏蛮李氏和黄氏在西陵的翻版吗?

    熟悉江夏事务的蒯良却一下子反应过来。

    “公子莫不是说的是李通一家?”

    周瑜道:“正是”。李通在江夏郡也是大大的有名,有气力,好任侠,精武艺,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不过比起李通,他的家族在西陵这一块却更加的有名,和黄真黄家是西陵第一大地主不同,李家是商家出身,由于朝廷对商人压制,李家行事历来小心谨慎。就算如此,李家也几乎掌握了西陵城内大型的比如布匹、丝绸、以及茶叶等东西的流通,家财难以数计。

    因此也是可以与黄氏分庭抗礼的大族。

    这次黄家造反,事发突然,江夏又缺乏主将,因此李通也被逼造反,不过他更多的是通过捐资纳粮来保持和黄穰的联系。就在西陵反后不久,李通曾经派人来过洛阳寻找周瑜,诉说其中境遇。

    周瑜道:“李通此人可为大将,更何况此人目光长远,绝非泛泛之辈,西陵的局势或许将要落在此人身上了。”

    王睿大笑道:“还是公瑾多智,我军在此迁延近一年,竟然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战果。公瑾一回来,便有妙计出来,看来我还是老了。”

    王睿这话听在别人耳中,多少可能有些警告的意思,但王睿对周瑜已不是一个上级对下级的那么简单了。他说这些话,自然是玩笑有之,真情实感也有之。

    众人也都当玩笑听,顿时大笑起来。

    周瑜忙道:“恩师言重了,恩师长围西陵,围而不攻,我也是极其赞同的。荆州事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暴乱,这病症由来已久,若要根除,必须花大力气,长时间,多精力去投入,一步一步的逐渐消除,我想经此一役,整个江夏郡自然会焕然一新。”江夏蛮部的威胁已经彻底消除,地方豪族又全部集中在西陵,若这次西陵城破,那江夏豪门也就烟消云散,地方势力也将完全重组,一个崭新的江夏郡蔚然可期。

    江夏郡解决之后,在挥兵解决武陵、长沙等四郡问题,那就更加容易了。因为整个荆州六郡,除南郡外,江夏郡便是其中势力最强者,其他各郡势力就是合起来,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王睿东来,率领荆州兵两万人,加上江夏武昌军六千余人,和黄穰的近六万人在这里鏖战相持一年,也是极大地不易了。况且黄穰为困兽之斗,在地方无法发展,而江夏则一边打仗,一边的农业生产、商路开拓并没有停止,反而因为战争的原因,对物资的需求达到了极高的需求,从另一方面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

    这也是当时周瑜定策对黄穰围而不打的原因之一。

    至于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周瑜还有意于豫章郡,不出意外,周瑜这次攻西陵,对黄穰也不会群追猛打,而是要围三缺一,让他逃到豫章去,这样将来他才有借口向那里发展。

    还是那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周瑜道:“事不宜迟,学生立即让人联络城内的李通,商议此事。”

    “甚好!”

    王睿爽朗的笑了一声,道:“公瑾啊,这兵事有你,我也轻松不少。你也旅途劳顿,还是先歇息歇息,至于用兵之事,明日再谈。也不急于这两天。”

    王睿说完这话,周瑜还没有反应过来,在席位上坐着的幕阜却率先闹了个大红脸,羞涩的低下头去,她已不是人事不知的大姑娘,有些话的言外之意她还是能听出来的。

    众将这才离散,王睿大军驻扎在西陵城西和城北,而周瑜的武昌军主力则驻扎在城南。周瑜和武昌诸将带自己新编之军也赶往南城驻扎,周瑜拉着幕阜的手,一路走到议事大帐,众将也都分立两侧,面色严肃。

    武昌众将,除陈武留守武昌,孙平率领水营主力继续驻扎鄂城外,其余周峰、甘宁、黄祖、钟晟等将全部集中在大帐之内。

    他们好多人也是许久未见,当他们一齐参见周瑜后,周瑜让他们起身。幕阜率先站起来,道:“夫君既然已经平安归来,妾身也该将太守大印归还夫君。”说罢便恭敬的跪下将大印高举过头,当时周瑜离去之时,亲手将大印交给她一个女流之辈掌管,这是何等的信任。她虽然大胆直接,但在大事情上却丝毫不见含糊。

    周瑜爱怜的看着那个女子,先是非常正式的接过大印,然后将江夏太守大印放在案桌之上,和自己的伏波将军的金印放在一起,然后亲自扶起幕阜,道:“爱妻辛苦了。”

    众人一呆,就连幕阜也是微微一愣,他居然叫她爱妻,虽然他一直告诉她她不是妾,在他眼里从没有妾这一说,但在公开场合,她只不过是一个小妾或者说叫如夫人。她没想到他会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叫她爱妻。她听在耳中,感觉这一年来所有的委屈害怕担心忧虑一时间都有了意义,眼泪再一次在眼角打转。

    周瑜看她又要哭泣,对站在她身后不远的夜莺道:“夜莺,抚你家小姐去内帐歇息。”

    说话见,抛了幕阜一个神秘的眼神,那知幕阜看见周瑜的眼睛,竟然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脚下速度加快,急匆匆的逃离而去。

    周瑜这才回过身来,坐在主位之上,看着帐下诸将。既有原来的武昌旧将,又有新归附的徐晃等人。

    周瑜一坐,整个帐内顿时异样的感觉升起,那股熟悉的威势似乎又回来了。

    周瑜首先道:“我不在这段时间,诸位将士辛苦了,若不是你们尽心竭力辅佐幕阜,我能辛辛苦苦打开的江夏局面很可能早就已经分崩离析了。我在这里,先行谢过。”

    众人忙呼不敢。

    周瑜对旁边的书记官道:“明日,以伏波将军、江夏太守的名义对全军将士进行赏犒,一切规格从厚。有战亡重伤者,家人分田免役,不得有误。”

    书记官道:“喏。”

    周瑜随即又对众将道:“各位从我起兵之时便已经跟随于我,这次也需厚加赏赐,恶战还在后头,各位要有心理准备。”

    众人也都忙应声而答。

    周瑜又简单地吩咐了一些事情后,这才站起身来,道:“现在正事已经说完,大家也不必太过拘束了。”周瑜率先走下来,拍了拍周峰的胸膛道:“大哥可想我了没有?”

    周峰一直替周瑜驻防鄂城,见面的机会不多,现在听周瑜这样说,差点感动的流下泪来。

    “哎,你呀,在洛阳的事情真是吓死我们了。”周峰叹息一声,不由得有些后怕,想想当时听见周瑜被下狱的消息传到时,那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实在难以想象。

    周瑜道:“劫后重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无妨,无妨的。”惹得众人又都是一阵轰笑。

    周瑜又拍了甘宁一把,“兴霸,我不在的时候你有没有偷着喝酒?”

    甘宁尴尬一笑,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直呼不满,“我是想喝来着,被周峰给臭骂了一顿,把我藏了好几年的好酒都搬到他那儿去了,我也就没的喝了。”

    周瑜道:“看来本性难移,不过你先别急,一会会让你喝个够。”

    “将军所言当真?”甘宁瞪大了眼珠子,不自主的舔了舔自己的嘴角,幻想着这会要是有一大坛酒,我老甘也能将他们一齐喝个精光。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

    甘宁趁机砸了周峰一拳,嚷道:“嘿嘿,老周,主公有酒要赏,有本事你再把我的酒拿去?”

    周峰则微笑不语。

    周瑜又走到黄祖、钟晟、等将面前,一一和他们说了话,几乎每一个校尉将领都被周瑜说的有些感动。周瑜还将徐晃介绍他们认识,他们知道周瑜又收大将,心中也自欢喜。

    周瑜道:“好了,诸位随我去巡防诸营,今日各营解酒禁,让将士们也轻松轻松。”

    周峰忙道:“主公,那会不会太过危险。若是黄穰乘势来攻,该当如何?”

    周瑜笑道:“放心吧,我已经和恩师商量好了,黄穰就是知道我在饮酒,也绝迹不会来的。”

    说罢便带领诸位将军校尉巡视诸营,士兵们知道主将归来,一时间欢欣异常。

    “威武”

    “威武”

    喊声震天,火气也烧红了半边天。

    周瑜解酒禁,每人分酒三碗,以骁骑营为监军,巡逻诸营,以防不测。

    而后周瑜又随同众将一起在大帐里饮酒吃饭,这一顿饭,只吃到晚上才歇下来。

    周瑜一时间忘了情,也喝了不少。

    等周瑜跌跌撞撞的来到后帐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他进了帐,幕阜已经睡了,夜莺也在另一边的小床榻上歇着,看周瑜来,便要来扶,周瑜示意她不要出声,然后悄声来到床榻边上,望着转身假寐的幕阜,红俏俏的脸蛋上挂着几丝红晕,周瑜微微一笑,一股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