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116章 诸侯心思

    第116章诸侯心思

    曹操兵败荥阳,仅以身免。

    他来到盟军的酸枣大营,守卫将士见他面色不善,也不敢阻拦,而是径直去通知报告袁绍。

    曹操急招军医替曹洪医治伤口,安排妥当,然后来到县衙之中。中军帐里,诸侯们正在开怀畅饮,酒歌舞殇,络绎不绝,众人脸上皆是喜气洋洋,深自沉醉。

    曹操铁青着脸,走向前去。从那些舞女们中间穿过,众舞女见曹操浑身是血,脸色难看,都吓得赶紧退开一旁。

    袁绍忽然见曹操回来,大喜道:“孟德你可回来了?”

    众人也都是纷纷道贺,说些什么胜败兵家常事,能平安归来就好的话。曹操一口怒气堵在胸口,看着众人的嘴脸,忽然觉得这天下实在太过滑稽。

    曹操冷笑一声:“诸位将军大人真是好福气啊,陛下在权臣手中艰难求生,将士们在前线生死搏战。那知众位大人却在这里酒池肉林,快活的很啦。”曹操有些怒其不幸,恨其不争。说话间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

    这话说出来,十八路诸侯立即不愿意了。

    有些人立即变了脸色,他们这样好心说话,乃是看在曹操是天下名士的面子上,那知这家伙这么不识好歹。真是气煞人也。

    袁术第一个便不答应了,他官位原本就比曹操为高,说实话,平时忍让他心中已自不爽,更何况曹操兵败荥阳。难道打了败仗还有了说话的底气了?

    袁术阴阳怪气的道:“曹将军好大的脾气啊,听说你刚被徐荣所败,我倒不知道,原来战败的人还有这么大的面子。”

    “你!”袁术不提这事还好,一提这事情,曹操就怒火中烧。他是败了,甚至败的很惨,几乎是仅以身免。可是他至少敢于和凉州军正面打一仗。可这些人呢?都在干什么,数十万大军云集,兵士如云,猛将成群,却成天躲在高寨子里无所事事。实在令人切齿。

    “袁将军说的是,我曹某人出师不利,不过即便如此,那我也和徐荣正面打了一仗,让他知道关东群豪不是好欺负的,不知袁将军在酸枣都做些什么?”

    “你!”袁术置气的将一杯酒喝干,没有再接下去。

    曹操稍缓和了些脸色,然后道:“本初兄,孟德有一言不知可听否?”

    袁绍起先被曹操责让了几句,心中正自恼怒,脸上也是青一阵,红一阵,别提多多尴尬了。幸亏自己的“好兄弟”袁术跳出来,挡在自己身前,和曹操互讽。这时候听曹操语气稍缓,不由得笑道:“孟德兄请讲。”

    曹操来到挂在帐中的舆图前,拔出长剑,指着地图道:“董卓西去,正是我等的良机,此次曹某不才,兵败荥阳,但也探的了董卓虚实。”

    袁术冷笑,“对啊,兵败原来是探听虚实,曹将军果然有过人之处。”有些人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

    曹操不理他的嘲讽,道:“经此一败,徐荣原本有机会继续扩大战果,出成臯,直扑酸枣,但他却瞬即收兵返回了荥阳,这是为何?”

    袁绍道:“莫不是惧我军势大?”

    “正是如此。我十八路诸侯会盟,军势容整。河内、酸枣、鲁阳大军互为犄角,就是董卓也不得不忌惮。”

    这话说到众人心坎上,一个个都暗喜起来。

    曹操道:“当此之时,假使本初兄能够领河内大军临孟津,兵胁洛阳;酸枣诸将据守成皋,以敖仓为军粮之所,塞轘辕,太谷,择其险要之地控制起来;袁公路率领南阳的大军驻扎丹水和析水入武关,以震三辅,大军皆高垒深壁,不与董卓军交战,以为疑兵。让天下人都知道,诛董方是顺天应人之意。”曹操将剑收起来,然后瞥了众人一眼,看向袁绍道:“本初以为如何?”

    袁绍沉思片刻,心道:曹操此策倒是很有施行的价值。河内诸军和酸枣诸军若能渡过黄河,控制太谷等险峻,则洛阳为我掌中耳。

    洛阳四战之地,四面皆可以攻击,只要能从一面突进去,则平缓的地势就再也不能阻挡大军的脚步。更何况若是南阳之军攻破武关,则三辅在望,董卓必然惊慌,如此大计,若能行之,可成全功。

    袁绍越想越是觉得可行。如果自己能够成如此大功,那将来的前途可就真的不可限量了。

    那知刚要答应,袁术看了一眼袁绍,看到他脸色有异,忽然道:“曹将军,你这计策确实妙啊,这等谋算恐怕也只有你能够想得出来了。”

    袁绍听罢,心中登时咯噔一声,心里一种浓浓的嫉妒之火燃烧了起来。

    若是刺激成功,自己固然可以成名,但想出此计的曹操岂不是更会声动天下,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于是哈哈笑道:“孟德啊,你初受伤,还是好好休养一段时间,至于军旅之时,就暂时先不用管了。”

    其他有些人也是应声附和。袁术的一句话,立即让众人发觉决不能这样做,若是那样做了,岂不是显得曹操睿智,而自己无能了。

    这让数十万将士怎么看?会让天下的万千百姓怎么看?

    曹操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他惨然一笑道:“竖子难于为伍啊!”叹息一声,继续道:“众位迟疑不进,失天下所望,我曹某人深与众人为伍而耻。”

    说罢,便转身就要走。

    袁绍忙大叫道:“孟德哪里去?”

    曹操道:“募兵!”

    曹操走了,众人在帐里心上一松,这些人各怀心思,又有哪一个是真心想解黎民倒悬的。

    公孙瓒眯眼看着曹操远去的背影,嘴角挂上一个轻轻地笑意,将一盅酒喝尽。

    身后的刘备,则是握紧了腰间的佩剑,摇了摇头。

    袁绍铁青着脸,不说话。

    袁术则冷笑一声,将心中的得意都化在酒中,一切尽在不言中。

    曹操的离去,加深了盟军内部的裂痕,十八路诸侯这里集兵数月,竟然一场仗都没有打,有些人就已经生出了退缩之心。对他们而言,这场战争的意义更多的是为自己扬名,为将来的乱世增加筹码。这些人已经看出了,帝国大厦将倾,而决定将来命运的正是他们。

    就在曹操离开一个多月,有些诸侯便独自领军离去,十八路诸侯盟军名存实亡。

    甚至诸侯之间已经开始互相抢地盘,抢人口了。

    冬去春来,积雪渐消,春寒料峭之中,几朵孤梅正在凌寒自开。香味扑鼻,貂蝉掩着面纱轻轻地将一株红梅折在手中,拿到嘴边轻轻一嗅,那姿态就像是天地间最为美丽的身影,让在一旁树后偷看的吕布忍不住心中一窒。

    这是一种在怎样得美,老天怎么会将如此美妙绝伦的东西集于一身,个子不高,但修长而又袅娜的身段,堪堪一握的纤腰,以及那乌黑漆亮的乌发,以及那虽然看不见但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面容,吕布不由得心间一热。

    可是他还是不敢有什么不敬的态度,因为他知道,那是自己的义父董卓的人,尽管董卓也并没有让她侍寝陪侍,可他知道董卓对待这个女子不一般。

    貂蝉轻嗅着红梅的淡淡香味,扑哧一笑,忽而想起了和周瑜在安阳谷城的一幕。

    那时,王淑婷还没有醒来。

    有一夜貂蝉睡不着,一个人去安阳谷城的县衙里胡乱的乱逛,结果在后花园的一个小亭子里,看到了一株傲然开放的红梅。她当时忍不住将她摘了下来,细心地拿在手里把玩。

    红梅旁边有一个秋千,上面缠满了各种花藤,虽然冬日枯藤,但也别有韵味。

    她是极爱梅花的。

    因为她的母亲爱花。

    母亲去世很早,但母亲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喜欢将一天的事情记下来。貂蝉很早就开始读母亲的日记,从那一本又一本厚厚的日记册子里,她看到了一个爱梅的模糊影子,那是她的母亲。

    于是,貂蝉也渐渐的喜欢上了红梅。

    孤独而又自傲。

    洁净而又素雅。

    清涟而又不妖。

    那天,当她接过自己的面纱,轻嗅梅花香味的时候,周瑜居然叹息的走过来,两人无意识的撞在一起,月光明媚,积雪仍在,就是在那时周瑜竟然无意识的看到了貂蝉的半张脸颊。

    周瑜呆呆的望着,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

    貂蝉则忙掩下面纱,嗔怒不已。

    正要发怒,只听得周瑜忽然低声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路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貂蝉听着他说的话,不由得大羞,想必是刚才自己一时顽皮荡秋千的时候被他瞧见了。不过羞涩之后,便是怒气满胸。

    貂蝉见他呆呆的,浑然忘我,说完一句话后便就那样直挺挺的站着。

    不由得小女孩的玩闹心起,伸手在他面前绕了绕,周瑜浑然未觉。

    貂蝉轻笑一声:“呆子!”

    便转身消失在黑夜之中。

    她不知道的是周瑜竟然在那株红梅树下呆呆站了一夜,害的第二天见了貂蝉都甚是尴尬。

    貂蝉忽然想周瑜那张可恶的脸,以及那个时候轻声低语的样子。轻声道:“呆子。”

    吕布听见佳人暖语出声,说了一句呆子。魂不附体的同时,以为是在说自己,心中是又喜又爱,差点就要探出步去。

    正在这时,妙音的脚步声走进,吕布赶紧吓得躲了起来。妙音轻步走来,手上拿着一件厚厚的大氅,过来帮貂蝉披在身上,道:“小婵,这么冷,在这里干什么?”

    貂蝉在回忆中惊醒,看了妙音一眼,脸上刚才的温情已然不见,脸上恢复了冷清。

    “董卓有事?”

    “嗯,他派人来请,说有事商议。”

    “看来关东有大事发生,我们去看看”貂蝉便转身边走,将手中的红梅折断,慢慢的一片有一片红梅花瓣便从她嫩若葱指的手间滑落。人去院静,不一时,院子里就只剩下那株被折了枝的梅树迎风摇摆,说不尽的凄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