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113章 迁都之议

    第113章迁都之议

    周瑜走近了些,靠在软榻边上,将她瘦弱无骨的身子慢慢的搬了过来,笑道:“谁惹我们家丫头了,告诉瑜哥哥,瑜哥哥去收拾他。”

    王淑婷看着周瑜如星星一般明亮的眸子,忽然将头伸到周瑜的腰里,双手紧紧地环着周瑜的腰,低声道:“瑜哥哥,答应婷儿,一定要好好地活着。”

    周瑜听见女孩声音中已经带着哭音。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这个样子。赶紧拍了拍她的背,道:“出什么事了,我答应你,别哭了。”

    王淑婷这才将事情说了出来,原来是莺莺下午的时候听说了周瑜独自带着一百人去冲击敌军的阵营,莺莺当时听后也吓得脸色苍白,虽说后来没什么事,但还是惊惧不已。

    莺莺料想自己劝说周瑜肯定不听,于是便将事情说于了王淑婷。王淑婷听了吓得面色苍白,忙要赶去城楼上去,是莺莺极力阻拦住才没有让她去。

    周瑜听着王淑婷低低的诉说,周瑜心里感动。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周瑜便知道自己是孤独的,没想到一路走来,竟也有这许多红颜相知,周瑜将王淑婷抱在怀中,低声道:“放心吧,为了你我也不会冒险的。”

    清风淡淡,谁又说的尽道的明?

    时间到了五月份,白波军接连攻了好几次城,但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周瑜坐拥城墙之固,又加上军粮储备充足,不在出城野战,这让於夫罗的精锐匈奴骑兵也没了用处。

    于是白波军帅杨奉以胡才主帅,李乐、徐晃为将继续负责安阳谷城的作战,而於夫罗则返回河东,继续向北掠地,寇扰并州。

    京师洛阳。

    董卓将一杯酒狠狠地摔在地上,酒杯破裂,酒撒的到处都是。坐在皇位上的刘协都忍不住一颤。

    至于许多公卿大臣就更加恐惧了。

    自董卓掌管朝政,经常滥杀百官,这个时候见董卓大怒纷纷都有些颤栗。

    这已经是第二次董卓在朝廷上提出迁都长安的奏折了,上一次被杨彪和黄琬阻止,几天后,董卓找机会将两人罢了官。这一次董卓又一次将迁都之事提出来,本来畏于董卓之威,百官大多数都已经没有异议。没想到临了跑出一个城门校尉伍琼和督军校尉周毖出来,激烈反对。

    董卓指着二人道:“高祖定都关中,皇位传了十一世,光武帝定都洛阳,也传了十一世。现在洛阳城里已有谶语‘宜徙都长安’这顺应天意,岂是为我私心,汝二人如此污蔑朝廷大臣,罪当该诛。”

    伍琼冷笑一声道:“陛下,迁都乃国家大事,若随意为之,恐动摇国本啊。”说完又指着董卓道:“董卓老贼,自你入洛阳以来,洛阳家家不宁,人人怀恐,还在这里舔着脸说什么没有私心,只有公器。岂非羞煞旁人!”

    伍琼也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到了这种情况,还不如奋力一击,博个为国捐躯的声名。

    伍琼似乎还觉得骂不过瘾,于是道:“陛下,董卓为乱朝廷,秽乱宫廷,臣请陛下降诏,诛此****!”说着便跪下来,头磕地,放声大哭。

    一旁的周毖也跪下道:“陛下,微臣复奏。”

    百官愕然。

    董卓夜宿皇宫,奸乱宫女公主之事,世人皆知,可是真没有人敢将这件事请说出来。一来畏于董卓的残暴,二来也是顾及皇室名声。可没想到伍琼竟然在这百官大殿之上,将这等羞耻之事脱口而出。

    董卓羞怒异常,他紧握着剑柄,脸红一阵,青一阵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刘协则咬着嘴唇,一句话都不说,但整个身子都在微微颤抖。皇权旁落,权臣欺主。他又何尝不知,可他一个幼主能做什么。连自己的命都在别人手中握着,人家想什么时候拿去就什么时候拿去,他反抗的了吗?

    除了装傻充楞,他什么都做不了。

    什么都不能做。

    因为他得活着,活着才有希望。坐在这个位子上,才有希望。

    董卓大喝一声:“禁军何在?”

    “末将在!”吕布高声应了一声,手握长剑身后跟着六名孔武有力的武士大步的走到殿上,全身黄金重铠附身,端的风俊无比。

    人中吕布,果然人如其名。

    董卓指着伍琼周毖道:“我初入朝之时,你二人劝我任用天下名望之人,我思汝等皆为忠义之士,所以你们举荐谁,我也就用谁。哪想到,你们狼子野心,到官之后,纷纷起兵反叛朝廷,看来你二人便是他们安插在朝中的奸细,留你们何用?”

    董卓刚说完,给了吕布一个眼色。

    吕布会意,大喝一声:“某等愿为国家除害,为社稷诛杀奸恶”抽出腰间利剑,迅速的向伍琼砍去。

    砰的一声,伍琼猝不及防之下,便被吕布斩下了头颅,伍琼的头骨噜噜的滚到了几个朝官面前,众人顿时吓得面如死灰。

    周毖还待反抗,又哪里是吕布的对手。

    一时之间,两名朝廷大员便喋血大殿,众人都吓得挤成一团。

    就连刘协都吓得蜷缩在龙椅上,抖个不停。见惯了流血,但心中的惧意还是没有减去半分。

    董卓大声道:“迁都乃顺天应人之意,如今洛阳已经不适合在作为皇帝陛下的宫室了,即可传令下去,洛阳所有富户民众必须随陛下一起迁往长安,敢有迁延不动者,全家诛杀,家财充公。”

    刘协吞吞吐吐的道:“准。。。。奏!”

    于是洛阳城再一次陷入大乱,洛阳为汉朝都城已经百余年了,积淀深厚,民口有百万之数,圣旨刚下之时,还有些富家豪族不愿迁徙,结果凉州军入城没出两天,便将不愿迁都的民众大户屠杀殆尽,由是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董卓派遣心腹护送刘协车驾以及百官家眷先行西撤,而他则在洛阳收集重兵,准备讨伐关东联军。

    双方已经大战了数场,但规模都不是太大,而且袁绍也害怕凉州强军的威名,并没有茫然出击。

    河内郡袁绍大营。

    十八路诸侯都在这里。

    董卓从河东刚刚归来,便直接去见袁绍。

    袁绍等人在这里摆酒高会,正在欣赏舞曲。曹操进了寨,挥了挥手,示意那些舞娘琴师停下,大声道:“本初这是何意?我军驻扎河内已经月余,为何不见一兵一族向前?”

    袁绍的脸稍白一些,络腮胡须轻轻地颤动着,比起在洛阳的那时,袁绍更加成熟,也更加稳重。一双深不见底的眸子轻轻地瞥了曹操一眼,然后起身笑道:“原来是孟德回来了。”

    便快步走过来,抓住曹操的胳膊道:“孟德辛苦了,先喝一杯热酒暖暖身子,我们再行记忆如何。”

    曹操看着袁绍这个样子,也不好拂了他的意,坐在鲍信下首。郁闷的喝了一口酒。

    袁绍这才返回座位,道:“孟德,不知此去河东情况如何?”

    袁术在一旁冷笑一声道:“你们也看得起周瑜那小子了,一个无名之辈罢了,用的着眼巴巴的上赶着去找?”

    公孙瓒听了这话,也有些好奇这个周瑜是何许人,能得到曹操和袁绍的过问,他久在幽州,于周瑜的事也不甚了解。便悄声问身后站着的刘备道:“玄德可知此人?”

    刘备和他的二弟关羽、三弟张飞现在是公孙瓒帐下的得力干将,还有赵云也站在身后。

    刘备微眯着眼,摇了摇头道:“不曾听说。”

    曹操道:“我去之前,董卓已经假诏封周瑜为伏波将军,江夏太守。”

    十八路诸侯一愣,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周瑜竟然也能劳驾董卓抢派使者封官进爵。

    袁绍登时大怒,“周瑜小儿莫不是已经投靠了董贼?”

    “那倒没有,白波贼已经攻陷河东,包围安阳谷城,周瑜正在安阳谷城和白波贼军对峙。周瑜的意思是他会竭尽全力阻止白波贼南下,为我们争取一个安定的侧翼。”

    袁绍这才点了点头。满意的道:“还是这小子识时务。此子名虽不张,但终究是荆州刺史王睿的未来女靴,对于我们而言,荆州的态度无疑很是重要。”

    众人中不知道周瑜的,这才了然原来是荆州刺史王睿的女婿。

    曹操道:“本初兄,我等举大义,兴义兵,大军集于河南,当全力西向,何故迁延在此?”

    袁绍看了一眼曹操,又看了一眼众人道:“这个。。。这个董卓虽是逆贼奸臣,但毕竟身倚皇室,假天子之诏,占着大义的名分。更何况凉州羌胡军,战力驰名天下,得从长计议才是。”

    曹操起身道:“诸君所虑,现在已经不足为虑矣。董卓若是在洛阳,据旧京,东向以制天下,可能还能为患。可现在董卓居然擅杀大臣,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此乃自取灭亡之道也,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十八路诸侯立即在下面低声议论起来。

    袁绍见众人纷纷低头私语,不由得心中不悦。语气已经不善“那以孟德之见,我们当如何?”

    曹操道:“董卓此时正是慌乱之时,若引兵而西,据成皋,破荥阳,则洛阳在我等眼中尔。”

    袁术忽然喝了一杯酒道:“孟德,不妥呀,现在我盟军数万,每日耗粮不可胜数,如今军中存粮已经不多,而新的粮草又还没有到,恐怕此时不是好时机啊。”

    桥瑁、刘岱等人也点头附和道:“是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莫不如再等等。”

    曹操见众人没有这意思,随即道:“那诸位在此等候时机,曹先引兵去也。”说罢便要出寨。

    忽然张邈站起来道:“孟德先等等,我愿意派遣一军,随孟德西行。”

    公孙瓒身后的关羽、张飞也要说话,刘备忙拉住他二人的手,摇了摇头,示意不可乱说。

    二人互相望了一眼,哼了一声,面色难看的转过头去。

    曹操看了张邈一眼,又看了其他众人一眼,道:“好”说罢便转身出了中军大帐。

    袁绍望着曹操远去的背影,微微笑了笑,道:“来,我们继续喝!”

    袁术则冷笑一声,将一杯热就灌入肚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