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89章 董卓的拉拢

    第八十九章董卓的拉拢

    周瑜这些天一直在陈留王府无所事事,直到今日,江夏郡传来紧急文书,说几月前黄穰造反鄱阳湖,已经攻陷江夏郡三县之地,并且西陵江夏大族黄氏逐西陵县令,和黄穰沆瀣一气,在江夏作威作福。

    而令他更为惊讶的是幕阜竟然带兵出征!

    周瑜猛地将书信摔在地上,“黄穰这厮,终究还是反了!”

    虽说他对黄穰早有防范,在军力布置上有防患未然的谋算,但江夏郡没有自己做主,不得不说黄穰这个时机选的很好。

    而现在就算从狱中出来,也是离不开京师,这可如何是好?

    荆州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江夏郡除了前番的消息也没有什么反应。

    自己派到江陵报平安的使者才出发不久,一切都是未知。周瑜蹙着眉,心里烦乱。

    周旭、钟晟在一旁静静地站着,生怕打扰了周瑜。

    周瑜沉思片刻,沉声道:“钟晟,你立即协同李大勇率城外龙武营去襄阳汇合黄祖,赶回武昌,协助幕阜平叛。”

    钟晟忙道:“那怎么成?我们一去,公子的安全谁人负责?”

    周瑜道:“我在京师现在安全的很,可如今江夏却事有紧急。江夏乃我根本,不可有失。使者已经报过平安,你若赶回,无需再回武昌。”周瑜来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钟晟看到那正是鄂城。“你们顺江而下,如果战事顺利,我想幕阜此时恐怕已经解了鄂城之围,你与幕阜汇合,一切听她调遣。”黄穰入侵江夏的路就那么几条,而无论选择什么战略,鄂城都是黄穰绕不过去的一个点。

    周峰以靖江水营主力驻扎鄂城,基本以黄穰的水军实力,破城基本上没什么希望。更何况武昌三县之地乃周瑜重点经营的根本之地,又有幕阜八部在此地,睿智的黄穰不会选择这一条路。

    钟晟道:“可是,公子一人在这里,只有周旭一百人护卫,我不放心。”

    周瑜自然知道他的情谊,道:“别婆婆妈妈,军令如山。放心吧,我有陈留王护身,不会有事的。”

    说着便起身写了一封信和一封手书,钟晟将信交给钟晟,“这封信交给幕阜”然后又把手书拿出来,这份手书交给黄祖,他知道怎么做。

    钟晟虽然不舍,可还是赶紧走了。

    周旭看着钟晟远去的备用,抽了抽嘴角,傻笑不已。

    周瑜瞪了他一眼,“你笑什么?”

    周旭道:“高兴啊,公子总算没有像上次一样将我也赶走。”

    周瑜撇过眼去,哼了一声,“我原本打算让你去,你去吗?”

    “不去。”周旭脸色一变,急声道:“不去。”

    周瑜转过身去,满脸无奈,这小子,憨乎乎的倒是没那么多心思。

    “好了,董卓请王爷去府中宴饮,你去准备一下。”

    “是!”

    自从周瑜出狱回京之后,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董卓了。董卓那天在城门受何太后引以心腹之后,反而在入京后对陈留王颇为礼待,隔个几日便派人来府上嘘寒问暖,送些美人珠玉等物。

    甚至有几次还亲自前来拜见。

    以董卓今日的权势,居然屈尊拜会一个失落的皇子,这其中的事情就值得多思多想了。

    陈留王和周瑜率三十甲士,来到董府。董卓立即引众将拜见,周瑜瞥见董卓身后站着一个风姿绰约,高大威猛的大将,身着彩色麟甲,面若冠玉,周瑜的肤色很白,但比起这将来却也有几分不如。

    不过两人的俊雅倒有几分相似。

    只不过吕布更显成熟风致。

    周瑜暗赞一声,“好一个‘人中吕布’,名不虚传,吕布只是淡淡的瞥了一眼周瑜,并没有多说什么。”

    周瑜也微微向董卓行了一礼,董卓忙走前一步,肥厚的大掌拍在周瑜的背上,极是亲热。

    周瑜有些意外,却也不为所动,淡淡的想看看他到底做什么。

    不久,来董卓府上赴会的人越来越多,袁绍兄弟,曹操等一应大臣都应邀来到殿内,周瑜侍立在陈留王身后,左手手持一杆霸王破天枪,右手握在剑柄处,一身黑衣玄甲,气度不凡。

    来参会的众大臣,只有曹操向周瑜微微颔首示意。

    酒过三巡。

    董卓与陈留王对坐于上位,吕布,周瑜分列于两人之后,剑眉鹰目,俊逸不凡,成为宴上独特的风景。

    董卓放下酒杯,大声道:“天下之主,唯有贤明者方能当之。某常思朝廷,每每想到灵帝时,令人愤怒啊。如今陛下无应答之能,却帝王之气。而陈留王则贤明睿智,德行大张,我欲以陈留王代陛下为帝,众卿看看如何?”

    什么!

    董卓这话什么意思,这好是要赤裸裸的废帝啊。

    陈留王也是一惊,他也没想到,董卓竟然已经自大到如此地步。居然敢在众臣面前公然谈论废除皇帝的事情。

    哪只此言刚说完,下面喝酒吃菜的众大臣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议。周瑜看着下面众臣的脸色,心下暗自忖度:董卓杀丁原而并其众,紧握功臣防卫,又收何进何苗部曲,势力大张,整个京师洛阳可以说已经全在董卓一人手中。眼下这些人又有谁能明着反抗呢?

    那知袁绍却忽然站起,猛地将手中就被重重的摔在地上,酒洒了一地,大声道:“汉家天下四百余载,恩泽深渥,兆民戴之。董公这是何意啊?”

    董卓脸色阴沉下来,终究还有不怕死的,不,不是不怕死,而是有恃无恐。

    袁绍,袁绍,还果真是你这个四世三公的家的人先跳出来了。

    董卓冷声道:“天子无才无德,陈留王刘协聪慧过人,为家国天下计,当以陈留王为帝。”

    “哼,董卓,你这是要公然造反不成?皇上富于春秋,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德行传于天下的,你如此公然想废嫡立庶,莫不是在座的各位公卿大臣是摆设吗?”

    袁绍也知道董卓势力已成。

    可如今被逼到这份上,在不站出来,岂不是辱没了家族名声。

    “大胆”董卓也站起来,大声道:“竖子猖狂,天下之事,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谁敢不从,你以为董卓的刀不锋利吗?”董卓话刚说完,身后的吕布已经持剑在手,而门外的董府甲士也齐刷刷执戈持剑,冲了进来。

    袁绍知道今日软不得,反正已经得罪了董卓,若不强硬,恐怕今日这条命可真就扔在这儿了。也怪自己性急,做这个出头鸟干嘛。

    心中这样想着,大怒道,“天下人,难道仅仅只有董公是英雄,我三尺青锋在此,我倒要看看,谁敢挡我!”

    袁绍这一句说的也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竟然让冲进来的甲士一时愕然。

    而袁绍横刀在手,向陈留王和董卓一拜,大声道:“告辞!”说完竟然昂首而出。甲士不自觉的让出一条通道,袁绍远去,董卓挥了挥手,示意甲士都出去。

    这就是豪门的风骨,这就是大族的底蕴。

    董卓虽然手握生杀权柄,但终究在洛阳这块地方是一个新到者,他背后的势力不敢小觑,他能有如此的气势,董卓一时竟也被他震慑住。

    事已至此,众大臣知道再待下去,恐怕就麻烦缠身了,于是纷纷告辞。

    最后只留下陈留王与董卓诸人。

    周瑜一直眼观鼻,鼻观心,不发一语,站在哪里一动不动。

    董卓笑着对陈留王道:“王爷对我的安排可有异议?”陈留王一个孩子,但还是立即道:“唯董公之命是从。”

    陈留王便准备返回王府,刚一起身,董卓忽然道:“王爷身后这位骁将是何人?”

    陈留王道:“先帝御封武昌侯,安南将军,代江夏太守。”

    董卓点点头,“你就是平江夏蛮部的那个少年。”

    周瑜忙道:“末将不敢。”

    董卓道:“有什么不敢,你我皆是军旅之人,有何所避。”

    周瑜淡淡一笑道:“董公说的是。”

    董卓点点头,示意众人送陈留王出去。

    陈留王在车驾上,向前面骑在马上的周瑜隔窗问道,“周大哥,董卓这是什么意思?”

    周瑜皱着眉头,有些无奈的道:“殿下,恐怕你要登九五之位了。”

    陈留王的心忽而一抽,“假如我登上帝位,那刘辨哥哥会怎么样?”

    周瑜停顿片刻,才道:“一山难容二虎,殿下自知。”

    回到王府门前,庐陵公主已经带着几个侍女在门前等候,庐陵年级不大,但对哥哥还是很有感清,她听说哥哥这一趟外出比较凶险,所以一直担心不已。

    后来又听说黑甲大哥哥在身旁保护哥哥,她的心才放下来。不知为什么,每当想到那个一身玄甲的大哥哥,庐陵心中就生出一股莫名的安全感。

    刘协看到妹妹眺望,嗔骂道:“庐陵,外面这么冷,怎么出来了。”

    庐陵公主瞥了一眼周瑜,扁起小嘴,委屈的道:“哥哥,我怕你不回来了。”

    说着又跑到周瑜身前,不顾礼仪的的抱住他的腿,周瑜身上甲胄未卸,冷冰冰的,一丝凉意传到她的手心,心里莫名一跳。

    “大哥哥,你们可回来了!”自是发自心底的喜悦。

    周瑜微微一顿,将她抱起来,小女孩嘿嘿笑着,环住周瑜的脖子。一同入府,陈留王道:“大哥,你莫把她惯坏了?”

    周瑜笑道:“无妨的。”

    周瑜数次救陈留王和庐陵公主,陈留王对他也是把周瑜当兄长对待,至于庐陵公主就更别提了,小孩本就粘人,在和周瑜相熟之后,更是离不开周瑜。

    周瑜对她也没有礼教之妨,毕竟年龄都笑,更何况庐陵更只是一个几岁的女娃,只不过比别家的孩子早懂事罢了。

    庐陵则忍不住咯咯笑个不停,像极了初生的黄莺儿,清脆的声音在风中回荡飘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