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曲有误
字体: 16 + -

第36章 蛮乱!武陵之殇

    周瑜来到刺史府议事堂的时候,堂内已经黑压压的站满了荆州的文武官员,一个个凝声摒气,战战兢兢的站在堂下,大气也不敢出一个。

    地上散落着刚刚摔碎的茶碗碎片,可能是没多久的缘故,溅落在地上的水渍还冒着细细的热气。

    王睿脸色铁青的站在堂中,显得怒不可及。

    周瑜悄悄地站在众官员身后,站在两侧的官员,周瑜也就认识文聘和蒯良,其他人根本都没见过面,他也不好询问。

    王睿似乎是察觉到周瑜进了门,他气势汹汹的骂道:“曹寅匹夫,竟敢以一己之私欲,坏国家大事,该死。”

    周瑜只知道曹寅是现在的武陵郡太守,却不知道王睿何故要骂曹寅。历史上,曹寅与王睿之间的龌龊周瑜是知道的,曹寅甚至是王睿之死的间接杀手,董卓之乱后,关东诸侯18路共同反董,荆州刺史王睿也积极响应,可武陵郡太守曹寅假传檄文,招孙坚北上,逼死王睿,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周瑜知道,现在无论是江夏太守刘祥还是武陵郡太守曹寅或者是长沙太守孙坚,在不久的将来都是站在王睿的对立面的,给自己的时间也不多了。

    他出班道:“老师,不知武陵郡出了何事?”

    既然已经成为王睿的门生,那称呼他为老师便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却让众人为之侧目,到底是谁竟然是刺史王睿的门生,一下子都悄声议论起来。

    蒯良面色也不好看,拿出一份紧急军情出来。却是武陵蛮聚众造反,肆虐迁陵、酉阳、充县、零阳诸县,而这场叛乱的起因便是武陵郡太守曹寅横征暴敛,倨傲诸蛮,并且勒索诸蛮首领,破坏互市。

    这一闹,将王睿上任荆州刺史已来所安排的安抚武陵蛮部的计划完全打乱,并且葬送了已经取得的所有成就,这让王睿如何不恼,又如何不生气?

    王睿毕竟是武人出身,虽说已经居高位多年,武人的那种直爽脾气依旧暴烈的很,在王睿收到战报之后,王睿大怒,随即派八百里加急送了一份谴责文书过去。周瑜这时候想,看来王睿和曹寅的心结便是这一次结下的也说不定。

    周瑜看着战报,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道:“武陵蛮复叛,此势不可大涨,否则江夏蛮、长沙蛮皆会有隔岸观火,乘势而起之望。老师,据战报所言,此次蛮贼万余人流窜作战,学生不才,愿领一军平抚之。”

    王睿看着一群荆州文武,良久才道:“好,公瑾,你需多少兵马?”

    周瑜朗声道:“末将此次带领兵马1700人,平武陵蛮足矣。”武陵除了郡治汉寿周边的平原地带外,此次叛乱诸蛮都是山高水险之地,在这样的地势中用兵,贵精不贵多。

    他接着道:“末将于兵员无他求,只是末将一千水营兵马却是兵甲匮乏,末将斗胆,望老师稍济之。”

    王睿忽的望了一眼站在下侧的蒯良,随即又转过脸来,笑道:“公瑾啊,兵甲之事不难,只是你确定1700人足够吗?”

    周瑜点点头道:“曹郡守现在屯大军于零阳,末将此去,自会和曹郡守合作,共击蛮贼。”

    王睿点点头,目光中闪过一道精光,稍一沉吟,道:“好,便准你所言。”随即颁下军令,以周瑜为将,带兵1700,外称万人兵发武陵,平灭蛮乱。随即又下令荆州诸官员,于粮草兵械优先供应周瑜,并给周瑜马五百匹,装备龙武营。

    周瑜大喜,有了这五百匹马,自己的亲卫营龙武营才真正的摆脱步兵称呼了,自己的龙武营虽说有些骑兵底子,训练也完全是按照骑兵来练,但仅仅只有两百人真正有马匹而已,王睿这一次五百马匹的供给,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恰到好处。

    众官下去准备,两天后,王睿在江陵城大营点将台正是授予周瑜令旗出兵,周瑜一身白衣绒甲,头戴霸王冲天盔,腰悬玄铁无双剑,英气逼人,骑在一匹白如飞雪的神驹上,在王睿的及众官员的目送下,出了江陵城。

    底下官员看着眼前场景,面色冷峻者有之,窃窃私语者有之,嘲笑者有之,人世百态,自有显现。

    只是周瑜不知道的是,就当他的大军出城良久之后,在城楼之上闪出两个衣着华美的白衣少女来,却不是王淑婷和侍女环儿是谁?

    王淑婷眺望着远方,秋风萧瑟,吹过她额前的散乱的几根发丝,小脸冻得红彤彤的,许久才道:“看来他还是比较适合穿盔甲呢?”

    环儿在一旁忍住笑,环住王淑婷的胳膊,道:“小姐说的是。只是听说武陵郡那地方山高路远,那里的人又都蛮横的很,周公子就带了不足两千人的军队,会不会有危险?”

    王淑婷一听,顿时有些心情忐忑起来,不过想起他在荷花池边的那一番话,又有些释然,她如玉的小脸绽然一笑,道:“我相信他,既然他说那些人足够,自然就够了。”

    有些人,总是在不经意之间会让人安心起来。

    有些人,总是不经意间就会让人相信他。

    而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王淑婷想到这里,不禁吓了一跳,自己什么时候这么相信那个呆子所说的话了。

    看着王淑婷脸一阵红一阵白,环儿噗嗤一笑,随即又抿着唇,抬头望向了远方。口中喃喃自语道:“真是一个奇怪的人呢。”

    数天后在前往武陵郡的战船上,周瑜衣不解甲,刚刚练完一阵剑术的周瑜接过周旭递过来的汗巾,擦了擦汗,蒯越和黄祖以及钟晟都在一旁等候,周瑜边擦汗边向黄祖问道:“这次我们所乘战船在澧水通行可有阻碍?”

    黄祖笑道:“主公放心,这次所乘战船并无艨艟巨舰,除了主公所乘能容纳两百人外,其余多以五十到一百的小舰为多,澧水水深,并无阻碍。”

    周瑜也笑了,对黄祖道:“你与武陵蛮打的交道多,对这次的战斗有什么建议?”

    此次周瑜所带将领不多,也就黄祖和周旭、钟晟三人,还有新近提拔上来的武昌水营副尉周恭,也是周族子弟,常年在江上行船,对水战也颇有心得。

    黄祖眼神变得冷峻起来,道:“如今我们还在路途,尚不知这伙蛮贼驻扎在什么地方,要说具体这么打,末将还真不敢妄言。”

    周瑜将汗巾交给周旭,笑道:“好”他环扫一圈,对几人道:“黄祖此言,颇得我心。用兵之道,无常势,无常形,在于随机应变,因势而穷。切不可空放豪言,我们要先立于不败之地,方能想如何败敌。”

    众人诺然。

    蒯越在一旁看着周瑜侃侃而谈,心下更是佩服,看来这次选主,选的不错。

    周瑜又转向蒯越,笑道:“这次我带了这么点人,荆州众人私下里颇有轻视之言,除了我的老师以及子柔先生,恐怕所有人都觉得我只是想仗着老师的势,跑到武陵去镀镀金,转悠一圈,好为以后的晋升之路铺些砖石,不过这次我恐怕要让他们失望了。”

    蒯越笑道:“主公说的是,在荆州这块汉蛮杂居之地,一味的文教肯定不行,必要的武力威慑以及血淋淋的教训才真正能让他们心服。”

    这话听到周瑜耳中,倒是深为赞许,原本的历史上不就是蒯氏兄弟诱斩南郡豪门宗帅50多人,才帮助刘表一举建立威望的吗?这话说得在理。

    蒯越继续道:“在臣下看来,主公此次平乱有三大好处。”

    “哦?你倒说说看”周瑜看着蒯越,心里暗道:“这有谋臣和没谋臣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啊,现在终于理解历史上的刘备有好几次坐大的机会,却白白的丧失缘故了,文武失衡了,虽有勇将,却乏良谋啊。”

    “其一,武昌水营初建,无临阵之机,乏果敢之气,武陵郡水路纵横,水师颇有用武之地,借此良机,武昌水营便可成为一支真正的精锐战力。”

    周瑜眉头一挑,暗道:“好毒的眼光。”

    蒯越接着道:“其二,主公既然在荆州百官面前立下军令状,此战若胜,必然在荆州留下善战之名,短期内可能也没什么,可时间一长,主公在荆州的影响力必然会逐步增加,对将来大业有益无害。”

    周瑜正有此种心情在其中,荆州是一块宝地,无论自己以后如何,荆州周瑜是不会让与他人的,现在潜移默化的在荆州官员中建立人望,对以后的事业肯定是利多弊少的,这是一项长线投资,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投资。

    “其三,武陵郡虽说山高水险,在整个荆州来说,却是面积最大的一个郡,主公入武陵平蛮,不仅可以在武陵当地士人宗帅当中树立威望,而且也能在蛮部当中树立威望,或许还可能获得大批战俘和物资,这对充实武昌也是有好处的。”

    周瑜看着蒯越,笑道:“先生真是吾之良谋也。”

    随即脸色一寒,冷声道:“其实说实话,无论是江夏太守刘祥还是武陵太守曹寅,都是一群蝇营狗苟的蠢货罢了,这些人压迫百姓,互相陷害是能手,可遇到大事就畏缩不前,如今恩师虽然是荆州刺史,但权能有限,真正能够控制的也就一个南郡而已。又接连收到朝廷恩遇,封侯奖赏,有些人可是眼红得很呢。我不留江陵,独自驻军于外,除了想拥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和地盘之外,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以为犄角之势,为恩师之外援。我愈强则恩师愈安全,恩师愈安全则我便能够愈强。”这话可真正是腹心之言了,蒯越也是高兴,周瑜能对他坦诚到这种地步,倾服之心更重。

    蒯越道:“主公既如此说,那这回我们可得小心些曹寅,此贼刚为使君所责,恐怕有一肚子的怨气想发泄呢?主公是使君高足,去的又是时候,怕会多生出许多事端出来。”

    周瑜冷笑一声道:“这个无妨,我还就怕他临阵缩了,不然,我会让他知道,我周瑜不是那么好惹的。”周瑜可不是那种被人左脸打一巴掌,然后把右脸伸上去被打得书呆子。

    蒯越道:“主公,还有三天时间就到零阳县了,据先前的塘报所言,蛮部主力现在正在围攻零阳县城,曹寅所率武陵郡兵主力也正往零阳赶赴,按照路程,曹寅应该会比我们先到,不过..”

    蒯越说到这里却停顿下来,只是望着周瑜。黄祖和钟晟没有说话,只有周旭挠了挠头,反正刚才周瑜和蒯越的一番对话,他半个字都没听明白。这时候蒯越说话又吞吞吐吐,早有些不耐烦,嚷嚷道:“先生,你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这样说半句留半句,也不怕憋得慌。”这二愣子这番话说的颇为无礼,却又有些好笑,黄祖和钟晟都差一点被惹笑了,只是强行忍住,不敢笑出来。出行这几天,蒯越也对周瑜的贴身侍卫长得性格脾气有所了解,也不以为忤,只是笑了笑。

    周瑜却怒骂道:“休得无礼,还不赶快向先生道歉。”

    额..周旭一看周瑜的眼神,立马腿软了半截,忙向蒯越抱拳行礼道:“先生,末将没有规矩,刚才说的不对,我向你赔罪,你就不要记恨俺了。好不好?”

    钟晟在一旁扯了扯周旭的袖子,这家伙,这算什么赔礼道歉,话都让他说完了。

    周旭没有明白钟晟扯他干嘛,转过身,睁着牛眼大的眼睛,瞪了钟晟一眼,道“你拉我干什么,没看见我跟先生赔礼呢嘛,真是。”

    额..

    周瑜也被这憨货惹得心里发笑,面上却还是一脸的怒色。周旭咽了咽唾沫,缩着脖子,讪讪的退了一步。

    蒯越笑道:“主公息怒,周校尉就是言语快了些,倒也不失天真本色。”

    周瑜这才脸色缓和下来,道:“我御下无方,还请先生不要见怪才是。”

    蒯越忙道:“岂敢,有周校尉在,路途倒也添了些许风景。”

    周旭这时候听见蒯越夸他,笑着对钟晟说道:“看看先生都说我说的话给你们解了闷呢。”

    周瑜也不再追究。

    船队快要到洞庭湖了,过了洞庭湖,便就要沿澧水逆流而上,大概还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就到零阳县了。

    其实蒯越刚刚是想说,既然曹寅被王睿责难了一顿,并且知道荆会派兵,肯定行军速度就会慢下来,最好是周瑜到零阳之后,他才慢吞吞的赶到,所以周瑜不到零阳,曹寅的兵就不会到零阳,这不是距离远近的问题。

    周瑜笑道:“我倒希望这一战他什么也不干,就作壁上观看我破贼呢?”

    蒯越道:“按照曹寅的作风,这不是难事。”

    两人相视笑了起来。

    周瑜年龄不大,个头却不低,站在蒯越面前,完全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出来,两人这样笑,倒也没有不和谐的感觉。

    一会儿,船队正式进入了洞庭湖,周瑜望着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的水面,心下感叹,真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亭啊。烟波迷蒙,好一派湖水景色。

    正在这时,一名小校跑过来道:“禀主公,前方发现船队混战。”

    “嗯?”周瑜转身望了一眼钟晟,钟晟忙随小校去探听情况了。周瑜对黄祖道:“命令水军布作战阵型,龙武营兵马在中,武昌水营在外,准备作战。”

    黄祖也诺然一声。

    周瑜有些奇怪,这才刚入洞庭,哪里冒出来这些船。

    透过迷蒙的江雾,周瑜也远远的望见不远处有厮杀叫喊之声,但见一艘大船上高张锦帆,一个大大的“甘”字迎风飘扬。

    周瑜有些错愕,难道是遇上了史书中所载的甘宁甘兴霸的“锦帆贼”?

    不一会儿,钟晟急匆匆的过来,道:“主公,大雾迷眼,只能看见有一艘船上高挂着锦帆,而且有铃铛之声,应该是这里人所传说的锦帆贼。”

    周瑜眼前一亮,锦帆贼啊,有意思,看来又一位东吴大将提前出场了。不过我喜欢。甘宁甘兴霸,这可是一个水军的名将啊,怎么能够错过?

    周瑜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看着远处的迷蒙大雾下的混战场面,不由得心情大好,既然遇上了,那就别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