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凤坡没死的我果然有问题
字体: 16 + -

第69章 ·五子良将会龙凤

    为避曹军锋芒蜀军依计往东行军了三十里地,这次扎营地不仅仍在山林之中,范围阵仗也要小了许多。

    军中粮草开始见底,士兵们都吃起了干粮,营内火头几乎没再用过一点星火。

    这在士气上体现出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却对埋伏隐蔽一事颇有助益。

    看似平静的局面之中南宫心里却踏实不下来,毕竟这一次曹军不再像之前一样守在襄阳城内老老实实的等他去戳。

    如今蜀魏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动向和盘算,这让他很没有安全感,每晚都有像被敌军偷袭的预感。

    他渐渐意识到自己作为军师的一个毛病——一定要预知后事,否则便寝食难安。

    山林之中不知已三天五天,总之外面仍然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现在曹军整个荆州大局已成一团乱麻。

    虽然从势力上看曹军仍是雄踞河北中原,可谓执天下执牛耳。但是眼下东西双线告急,汉中新地正面抵抗刘备重兵;荆州又被关羽孙权搅得风生水起。

    曹仁身为总领荆州防务的大将军,在这曹操赤壁南下失利而全力向西的大势下镇守荆北中原足见担子之重。

    所幸的是那边江东人心不齐,合肥之局有张辽李典等人奋战而自解;只是樊城这边面对关羽这硬骨头却难以应付,没有丢城失地已是万幸。

    这几日来往樊城领军驰援的曹仁再未得一封喜报,前几日襄阳求援的书信让他愁叹不已。

    自己还未至樊城便陷两难之境,曹仁最怕的是关羽还留有后手。

    眼下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樊城的战略地位还是不如襄阳重要。他也只好修书一封送往于禁处说明情况,自己则下令全军折返襄阳城。

    出城之时自己已是多想了一步,驰援只带了八千骑步轻装上阵,防的就是关羽声东击西。

    所以现在接到襄阳报信后的曹仁至少不用担心襄阳轻易被破,也算对当时自己的多虑感到些许欣慰。

    劳军奔袭未得一战乃是兵家大忌。曹仁身为大将又怎会不知?故而返程的脚步他放慢了许多,目前正扎营襄阳西面汉水以北观察形势。

    倘若关羽又回樊城,自己则动身赶去与于禁会合快马只需一日路程;如关羽强攻襄阳自己也可以在两日内返回襄阳。

    人算不如天算,直到襄阳传信进入军帐的那一刻,他才知大事不妙。

    谁也难料那吕常竟然主动倾城迎敌上去,一夜之间葬送襄阳四万守军。

    曹仁接信的时候双手颤抖,一言不发。是夜他茶饭不思,彻夜未眠,次日便下令大军火速返回襄阳救急。

    虽然吕常信中所求的是他回援之后奔袭蜀军大营,而他却并未着急只是先回了襄阳。站在襄阳城外曹仁只看见一片大战之后的死寂。他唤来卫兵命他往城内传令,然后又命大军大张旗鼓的扎营于襄阳以东。

    吕常在城内得到曹仁回援已至之信后长舒了一口气,却也不解曹仁既不入城又不动身的奇怪动向。

    身为下属的他只能依曹仁吩咐调集了城内剩余的两千残兵,准备伪装成百姓陆续出城。

    曹仁刚动蜀军这边关羽和南宫便得到消息。随后二人每日都按时会于军帐之内,关注着曹仁的一举一动。

    “先生,据线报曹仁扎营城外并不入城,依你看来他是何意?”关羽在军势图前思索良久后向南宫问来。

    南宫也颇为不解,只好直言回答,“我也一时不解,不过他行事诡异则恐是有所盘算。我们还是按兵不动以待时机的好。”

    关羽闻言也没丝毫办法,只好说道,“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毕竟东面合肥援军的消息还未回传,是战是撤二人都拿不定主意。

    又是三日过去,出城的襄阳士兵周转入了曹仁军阵,阵内渐渐点满了一万之数。

    曹仁几日来与吕常书信往来密切,详细问清了先前发生的军机大事,也了解到那吕常后来自作主张四处求援之事。

    这荆北数城的守将,曹仁最是了解的当数于禁、李典,乐进、满宠几人。他们同在曹操麾下多年征战,互相的战法习性是了熟于胸。

    要说于禁谨小慎微,樊城现在本就难顾防务不可能分兵驰援;而乐进李典二人一个胆烈能战一个平和冷静估计也会以大局为重保全东线为先……

    就在曹仁思虑下一步该如何布局之时,营内却来了一不速之客。

    这名传令兵带来的消息出乎曹仁意料,合肥那边以乐进率军五千守城、乐进张辽共领军三千来救,现在已离襄阳不远!

    张辽作为这荆北唯一的变数,还是打破了曹仁预估的局势……

    蜀军此刻还不知合肥援军已经悄悄进入襄阳城内,因为负责警备东面的斥候始终没有音讯回来。

    关羽多年的经验让他有了不祥的预感,他急急忙忙的往南宫寝帐走着。

    此时南宫也正出帐准备往附近高处登高看看地形,见关羽过来便迎了上去。

    关羽和南宫汇合后便开门见山说,“先生,东面斥候已经有两日没有回信。我估摸着应该是出了意外,我怕合肥援军恐怕已经往襄阳方向来了。眼下我军断了线报不知曹军动向恐怕于我军不利。”

    南宫闻言不语,只带头往山丘高处走去。他想要寻一个能见襄阳方向的地方。

    二人沉默不语只快步走着。关羽见南宫无言,想是在思索计策也没有打扰。

    来到山丘阴面高地,南宫望见驻地以西方向风平浪静,这里虽然可以勉强望到襄阳城,却也是啥都看不仔细。

    他回头转身对关羽说,“将军,若以我军敌曹仁新军,你有几分胜算?”

    关羽思考片刻回答“若是一万以下尚有六七成把握,若有过万之数怕不敢言胜。”

    南宫听罢扶额又问,“曹仁与张辽将军欲避何人?”

    关羽不假思索回答,“张辽勇猛而曹仁谨慎,眼下野战之地关某更不愿见张辽。野战交兵以张辽的战法,我军目前纵使以多击少恐怕也是惨胜而归。”

    南宫听关羽如此回答便转身手指西面说,“那就发兵往西,奔袭曹仁大营。襄阳如今城空无兵可救,曹仁军势不大我军至少有些许把握。那合肥援军眼前在何处尚不可知,那边也只能随机应变了。”

    关羽听南宫似有决意,便定下了心。他也望向西面,眼中似乎已见两军交战的壮烈景象。

    下山途中二人也没说一言,关羽自是于脑中排演着运兵布阵之法,南宫则一遍一遍思考着战事可能出现的发展走向。

    回营之后关羽拜别南宫,前往召集偏将议事。而南宫当晚则婉拒军议而回。

    他现在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至于战事部署他全付交托于将军们了。

    汉水绵延直入长江,连日来的暖阳也渐渐变为阴雨。当日午夜南宫出帐透气之时已见雨雪混杂翩翩而降。

    让他喘不过气的不仅是帐内沉闷的空气,更是这一场接一场的战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