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改天换地
字体: 16 + -

第66章 阴谋乍现

    此时在离京城临安不远的湖州的一所房舍内,一群黑衣人正跪在一个面具人的面前,面具人正在呵斥着什么。

    “哼,一群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要你们有何用?”面具人一脚将其中一个黑衣人踹倒在地,怒气冲冲的道。

    “主上息怒,属下办事不利,还请主上责罚。”那被踹倒的黑衣人急忙爬起来,连连磕头道。

    “责罚?哼,好,来人,把他拉下去。”面具人冷冷的道。

    顿时上来两个脸色阴冷的人,就要将其架走。

    “主上赎罪,主上饶命啊。”那人一听,急忙求饶。

    “慢着。”突听一个声音道,一个人站了出来阻止了那两个脸色阴冷的人。

    “主上息怒。”并对那两人使了个眼色,那两人见主上并没有说什么,便很知趣的又退了回去。

    “主上,此事并非他们不尽心,实乃那丫头身边的高手众多。据我们当时的探子报,本来我们就差点成功,但最后就因为有一个人拼死护住了她,这才导致行动功亏一篑。”

    听此声音,正是数次与贾似道秘密会面的那个所谓的使者。

    “不过虽然没有杀死那丫头,但我们的目的其实已经达到了。那丫头乃是那狗皇帝最疼爱之人,所以即便我们没有杀死她,想来那狗皇帝也会彻查此事的。不过他肯定查不到我们的头上,最终只能查到是蒙古人干的。”

    “哼,又没有杀死那丫头,即便查出是蒙古人干的又如何?那狗皇帝会因为此时向蒙古人开战?先师啊,你当初出的这个主意本王本身就不赞成,如今又是这种局面,这该如何是好啊?”那面具人埋怨道。

    “主上不必过虑,属下已经联系了我们在朝堂的暗子,让其在朝堂上散布谣言,再加上那贾似道的配合,想来事情会向我们预料的方向发展的。”那使者胸有成竹的道。

    “那贾似道真的已经答应与我们合作?别到时候反咬我们一口。”

    “我们手上掌握着他贪污受贿、排除异己的大量证据,不怕他使什么坏主意。而且我们也是利用他而已,只要达到了我们想要的目的,到时候把他…”说到这里,使者比划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但愿如你所料。先师啊,本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真想马上就打到那皇宫之中,将那狗皇帝从龙椅上拉下来,夺回本属于我的一切。”那面具人双手握拳道。

    “主上不必心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我们目前掌握的兵力不多,兵器粮草都还未曾到位,此时若贸然露面,恐怕毫无胜算啊。”先师劝阻道。

    “恩,是本王心急了,本王也知道目前时机还不成熟。先师啊,一切都仰仗你了,只要你能助本王夺回皇位,到时本王一定封你为丞相。”面具人信誓旦旦的道。

    而与此同时,临安城的皇宫内的大殿上此时也人声鼎沸,一群大臣正在激烈的争辩着什么。

    只听一人道:“皇上,诸位大人,此事事关我大宋尊严,决不能就此算了,我们一定要让那些鞑子给我们一个说法。要不然此事传将出去,那将会沦为天下百姓的笑柄的,还请皇上恩准啊。某不才,愿意为皇上分忧,为国分忧,亲自前往那蒙古,为皇上和公主讨一个说法。”

    此人正是翰林学士王之清。

    “王大人,你此言差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公主殿下又无甚大碍,只是受了些惊吓,要是因为此事而与那虎狼般的蒙古人翻脸,会给我大宋惹来滔天大祸的。再者说了,仅凭几具鞑子的尸体,安能断定此事就一定是蒙古所为?”又一人站出来反驳道。

    原来,自从赵莹遇刺后,皇帝赵祺勃然大怒,派人严查此事,但最终除了几具蒙古人的尸体外,始终没有任何线索。那负责彻查此事的官员因惧怕皇帝说自己无能,最终便只能将此事推到蒙古人的身上,于是皇帝赵祺便召集众大臣商议此事。毕竟此事涉及到了蒙古人,已经不是单纯的刺杀了,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涉及到两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了。

    “沈大人,你此言何意?难道你是蒙古人派来的奸细?我大宋公主受此屈辱,如果不能义正言辞的为她讨回公道,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有何面目面对皇上?又有何面目站在这大殿之内?”王之清义愤填膺的道。

    “你,你,你竟敢说老夫是敌国奸细?真是气煞老夫了,老夫一生为国为皇上,你竟然如此污蔑老夫。今天你不说个清楚,老夫跟你没完。”御史中丞沈言怒气冲冲的道。

    “够了,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龙椅上的皇帝赵祺“哼”了一声道。

    “皇上恕罪。”连个人急忙跪地道。

    “丞相有何高见?”皇帝赵祺转问贾似道。

    “启禀皇上,老臣觉得王、沈二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蒙古国势大,我们应尽量与之交好,避免宋蒙战争的发生。但长公主遇刺之事,有证据表明确是蒙古人所为,此事若是处理不好的话,会让朝廷蒙羞,让百姓对朝廷失去信心。哎,真是难办呐。”

    皇帝和诸位大臣都心里一阵鄙视,你这说和没说一个样。

    “周公所言甚是啊。”众大臣虽然心里鄙视,但嘴上都一个劲的巴结道,谁让人家是皇帝眼中的红人呢。(理宗皇帝宠信贾似道,并以“师臣”相称,百官都称其为“周公”。)

    “不过老臣觉得此事还是应该向蒙古讨要一个说法的,毕竟遇刺的是我大宋的长公主,即便是做个样子也是要做的。我们又不是要与蒙古开战,可以遣使前去,一来确定此事究竟是不是他们所为,而来也可以一探蒙古军队的虚实。”贾似道深深的看了一眼王之清然后道,两人眼神彼此交汇了片刻,然后一闪而过。

    “列位还有什么意见?”皇帝赵祺扫视了一眼众人道。

    “臣等觉得丞相之言甚是。”有人站出来附和道。

    “好,既然大家都无异议,那就按丞相所说的办吧。至于谁来出使蒙古,丞相有何人选?”赵祺又问道。

    “依臣之见,礼部郎中葛大人忠心护国,能言善辩,派他前往定能事半功倍,长我大宋国威。”贾似道脱口而出,显然早有准备。

    只见人群中一人顿时冷汗直流,想要反驳,但碍于贾似道的权势,没敢站出来。

    “好,那就依丞相之言,葛精忠上前听封,封你为出使蒙古专使,即日出使蒙古,交涉我朝公主遇刺一事。一定要扬我大宋国威。”皇帝赵祺宣封道。“但切不可破坏了两国之间的关系。”随后又加了一句。

    “臣领旨。”葛精忠无奈上前接旨道。

    “你好好办差,如果办得好,朕重重有赏。好了,赶紧下去准备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