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天眼混三国
字体: 16 + -

第2章 高老庄是新手村

    “石头,石头,快醒醒,再不走就迟到了”,高磊一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四四方方的床和一个浓眉大眼的少年郎,穿着质感十足的汉服,肤色有点偏小麦色,梳着发髻,看上去是个书生的打扮;身材却很反差的稍显壮实,流线型的线条,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突效果。

    高磊都还没有机会开口询问,只见眼前的少年一刻不停的嘟哝着话的同时,给自己套上了一身素色的儒衫,扎起头发,就硬拉着走出了房门。走过一个挺大的院子就要出门,这时有个头发微白的老人家给他带上了头巾,微笑着问了句中午吃什么,还没等回答高磊就被拽着迈过了门槛。一出院子,顿时有一种眩晕感铺面而来,这大概是所谓的晕3d吧,高磊心想。“石头,还没睡醒么?平时都是你一早来喊我上课的,今天怎么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是不是风寒还没好”,高磊隐约听到耳边传来疑问的话语。两位少年郎快步行走在一处大型的中国古代庄园式村落之中,鳞次栉比的房屋环绕在周围,脚下是平坦宽广的石头大路,远处有田地桑树,近处来往的行人谈笑风生,不是听见一声声公鸡打鸣的叫声,男女老少都穿着汉服。

    高磊恍惚间真的有一种虚拟现实重叠的感觉,这虚拟世界实在是太真实了,不过高玩就得有高玩的素质。高玩征服世界第一步,了解清楚“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还好身边有个啰啰嗦嗦讲个不停的小伙伴。“今早起来头好痛,有些记不清自己有关的事情了”,高磊故作头疼地对着少年问道。“不会吧”,少年郎惊讶地摸了摸他的额头,“还好热症已经消退了,大夫说还会有些头疼,只是一时的症状”。“说起你家来,论不上天下皆知,也可算得上是闻名州郡”,少年郎谈兴很浓,侃侃道出,“自从高祖斩白蛇起义,统一天下,再到王莽乱政,光武中兴,自此已有四百年。期间世家大族沉沉浮浮,然而此时此刻,提起大汉朝冀州渤海郡的豪门世家,自然不可漏过渤海高家”。

    高磊看着小少年在那边咬文嚼字,心里宛然好笑,不过也不好打断他,顺着他套问更多信息。

    高氏出自姜姓,春秋时是齐国贵族,自高氏25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太守,族人迁到这里开枝散叶、耕读传家,陆续有族人做到郡太守等二千石的郡县长官,郡望也在不断地提高,近年来基本形成了一个大世家的基础。高磊的身份是高家二房的庶子,母亲是商家独女,虽然身份不高,却也不缺金钱,所以高磊一直受到相对良好的教育。只是前两年母亲患病去世,外公又外出经商迟迟不归,他很快就被打发到了这座高家的庄园来。

    到了高家庄后,高磊变得很沉默,除了读书的需要,其他的时候很少开口和人交流,为此少年给他取了个石头的小名。前几天高磊偶感风寒开始发高烧,结果一昏迷就是三天两夜,知道昨晚才退烧,今早醒来却不再是那个小石头了。

    真是个可怜的豪门庶子,高磊心想,没关系我一定帮你来一个庶子的逆袭,这才有挑战的乐趣和体验感。不过一路这么走过来,高磊没有发现新手村该有的一些场所设施,和可以接新手任务的地方。难道这是类似“我的世界”那种开放型的游戏,这样的话虽然刚开始会很难上手,但是可玩度却大大提高了,会给予玩家很大的自由度和更强的创造力。

    转眼间,两位少年郎来到了一处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的建筑物前,相比周围的寻常百姓家,这处显然建的更加用心,青砖碧瓦、屋檐腾飞,院内开阔干净,只有一树垂柳、一小池碧水,门栏窗皆无朱粉涂饰。在正门的时候,高磊已经注意到牌匾上字,知道这是高家庄的私塾。

    私塾,古代的学校,这时候的种类繁多,既有给少年启蒙,比如这所高家私塾;也有进一步教授经世的学问的,类似刘备、公孙瓒等去的大儒卢植的讲课私塾。看着周围吵吵嚷嚷的少年,和碎碎念的伙伴,高磊有种重回学校的错位感,“这游戏真的很真实”,他心里不禁感慨。

    缓过了刚开始晕3d的懵圈状态,高磊也开始慢慢的回复本性,开始套起小伙伴的情况来了。阳光少年名叫张雄,河间人士,父亲来渤海做武官,本来留他在家乡,他非要跟着过来。在高磊这个大叔级灵魂的旁敲侧问中,还是少年的张雄自然被套路出了家底,小伙伴是土豪家的长子嫡孙,可惜母亲早亡,父亲再娶后又有儿女,缺少关爱。

    两个性格迥异的少年,之所以能成为伙伴,除了个性上的互补以外,身世的相似也占了很大的关系,而高家庄的其他少年的身份则相比他们要差了一截。大部分都是高家旁枝的少年,或者有亲戚关系人家的儿女,再有就是住在高家庄的土生土长的族人子女,家里大多务农、经商或在商铺中做工。

    在张雄的引领下,两人坐在了第三排靠窗的位置,这个位子既可以清楚的看到听到老师的讲课,又显得比较低调,不会过于吸引老师的目光。望向窗外,初升的阳光轻柔的穿过枝枝蔓蔓的柳树,恰好照印在了窗台上,摊开手心伸向窗口,仿佛可以将树荫和光斑抓在自己的手心里。

    正当高磊对这款游戏的真实度感到震惊的时候,一个身着儒衫的长者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缓步地走了进来,高磊见了有少许的惊讶,原本以为古代的老师都是儒雅风流,没想到这位却是有些仪态不正、衣冠不整,实在是配不上为人师表的样子。随着赵老师的要求,全体少年都摇头晃脑的背起了论语,而他则是一脸疲惫欲睡的坐在席上,也不知是在做什么白日之梦了。

    以前看书觉得作者更新慢,开始写书发现确实挺不容易,第一次写书发书,路还长着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