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机密
字体: 16 + -

第6章 八百诸侯入朝歌,龙德殿内谏君王

    天下四大镇侯,八百小诸侯,其中有位诸侯,乃冀州侯苏护,此人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平日里见到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要执法处分,从不容情,因此不曾给费仲、尤浑二人送有礼物,也是合当苏护有事。

    那日费仲查看天下诸侯所送礼物,随口问道:“可还有何人不曾来此?”

    旁边侍者连忙答道:“四镇八百诸侯都曾前来,只是……”

    费仲看着眼前的礼物,难得高兴的问道:“只是什么?”

    侍者谄媚的道:“唯独冀州侯苏护不曾前来。”

    “果真如此?”费仲疑惑的问道,这几日自家门前宾客盈门,实在想不起来冀州侯苏护是否来过,不过来过之人俱有礼单,一翻看,果然没有苏护之名。

    “好你个苏护,就连大王的丈人都要来送上一份礼物,就你这小小的冀州侯也敢不来,若是不能给你个报应,你还不知道我的能耐。”费仲拍案怒道,不久便换上朝服,出门而去。

    那日,正值元旦吉辰,帝辛设早朝,聚左右两班文武,众官拜贺完毕。黄门官启奏:“大王!今年乃是四方诸侯朝贺之年,天下各路诸侯皆在午门外听候大王发落。”

    帝辛朝首相商容问计:“此事应当如何?”

    商容回道:“大王只需要宣四镇首领面君,采问其当地民风土俗如何,国治邦安与否,至于其余诸侯,都在午门外朝贺即可。”

    帝辛闻言大悦:“还是丞相高见。”随命黄门官传旨:“宣四镇诸侯见驾,其余午门外朝贺。”

    话说四镇诸侯,整齐朝服,轻摇玉佩,进午门而过九龙,至丹墀,上殿朝拜之后,分坐两旁。

    帝辛高兴道:“卿等一路辛苦,孤闻卿等教化百姓,抚察黎庶,镇摄荒野,威名远扬,万民安居,都是卿等功劳,孤甚欢喜!”

    东伯侯道:“臣等蒙圣恩,官居总镇,臣等自从执掌此任,不敢怠慢,只怕做得不够,辜负大王厚爱,纵有犬马微劳,也不过臣子分内之事,倘不足报效大王一分一毫,又何德何能劳圣心垂念,臣等不胜感激!”

    帝辛龙颜大悦,命首相商容,亚相比干,在显庆殿设宴相待众诸侯。四臣叩头谢恩,离丹墀,前至显庆殿相序筵宴不题。

    帝辛下殿时一阵恍惚,眼中射出一道碧光,却无人察觉。

    帝辛神色恍惚,状如傀儡,行至偏殿,宣费仲、尤浑二人问道:“前日爱卿所言,是想要让天下四镇大诸侯进献美女,孤本欲颁旨,奈何又被商容谏止。今日四镇诸侯都在此处,等到明早召入宫内,当面颁行旨意,待他们四人回国,也方便他们各自拣选进献,又免去使臣往返之苦,二位爱卿意下如何?”

    费仲俯伏道:“首相商荣当初既然阻止大王采选美女,而且大王当日也已经答应,此事诸臣共知,万民皆闻,天下都知道这件事情。今日一旦再次行施,会让大王不足以取信于臣民,因此臣以为不可!不过臣最近得知冀州侯苏护膝下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贞静,若将她选进宫帏,随侍左右,足以抵上百人有余。况且只选一人之女,又不用惊扰天下百姓,到时候自然没有人会阻止大王的。”

    帝辛听到费仲所言,不觉大悦:“爱卿所言极是!”当即命随侍官传旨,宣苏护。

    随侍官来到馆驿,传旨:“宣冀州侯苏护见驾,商议国政。”

    “找我商议国政?”苏护心下一惊,冀州相比四方诸侯而言不过弹丸之地,自己也不过是八百诸侯中不起眼的那个,大王如何需要单独见我。虽然不知帝辛找自己所为何事,但还是马上随随侍官至龙德殿,一路之上绞尽脑汁想着会因何事而被召见。

    龙德殿内,苏护俯首听命。

    帝辛见苏护到来,连忙道:“孤王曾闻爱卿膝下有一女,德性幽闲,举止中度,孤欲选她入宫,常伴孤王左右,享尽荣华富贵,到时爱卿也为国戚,食其天禄,受其显位,世代为冀州侯,坐享安康,名扬四海,享受天下的尊敬,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苏护听完帝辛所言,又看见费仲、尤浑站于左右,哪能不清楚情况,正色而奏:“大王宫中,上有后妃,下至嫔御,不少于数千,不管是妖冶还是妩媚,各姿各色,应有尽有,难道还不足以让大王开心吗?何必去听左右小人谄谀之言,他们是想陷大王于不仁不义啊!况且臣女不过蒲柳弱质,素来不知宫中礼度,德容更是无法与大王后宫嫔妃相比,一定是朝中小人在大王身边蛊惑圣听,欲以美色迷惑大王,此人用心实在险恶,大王贵为天子,自当正心修身,仁政护国,微臣斗胆恳请大王下令除去那朝中小人,以保殷商六百载江山社稷,更能使得天下后世,皆知大王纳言听谏,而非好色之君,流芳百世,岂不更好?”

    可惜苏护一腔热血,可怜殷商帝君为人所制。

    帝辛大笑,道:“爱卿所言却是不太得体,自古及今,谁不愿自家的女儿光耀门楣?更何况你的女儿能够贵为后妃,爱卿亦为皇亲国戚,赫奕显荣,还有什么比得上这个?爱卿勿要迟疑,还是快快答应吧!”

    苏护闻言,不觉厉声道:“臣只听闻:‘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昔日有夏桀失政,荒淫酒色,只有我大商祖宗,勤政爱民,仁爱百姓,举国上下路不拾遗,狗不吠声,如此方能推翻夏朝桀王之暴政,彰信兆民,永保天命。现在大王不学习祖宗法度,反而效仿夏王之举,大王你这是取死之道啊!古人有云:人君爱色,必颠覆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绝灭宗庙,士庶人爱色,必作贼其身。君主乃是臣子的表率,上梁不正下梁岂能不歪,微臣恳请大王仁政修身,以史为鉴,莫要再做桀王之举,不然微臣担心殷商六百余年基业,就要毁在大王手中了!”

    帝辛本就被人控制,脾气更是暴躁,听得苏护所言,勃然大怒:“孤王只知道‘君命召,不俟驾。君赐死,不敢违。’现在不过是将你的女儿选为后妃,你也敢忤逆孤王,当面训斥孤,更以亡国之君与孤相提并论,当真是大不敬,以下犯上,随侍官何在,将苏护拿出午门,送往法司勘问正法。”左右随将苏护拿下。

    苏护一片丹心,哪能想到发生这种事情,口中大呼:“望大王修身爱国,莫要听信小人谗言,不然殷商完矣!”

    费仲、尤浑本来后面观看事情发展,可惜千算万算没想到苏护如此刚烈,现如今帝辛火冒三丈,不得不上前,俯伏在地道:“大王息怒,苏护忤逆大王旨意,本该勘问,但大王如果仅仅只是因为他不同意将他女儿选为后妃,以致得罪于他,这要是让天下百姓知道,都会说大王轻贤重色,阻塞言路。不如将他赦免,遣送归国,到时他感谢大王不杀之恩,自然将他的女儿进贡宫帏,以侍奉大王,如此百姓也知大王宽仁大度,纳谏如流,又能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大王准臣施行。”

    尤浑道:“费大夫所言有理,还请大王下令。

    帝辛闻言,天颜稍霁:“就依爱卿所言,即降赦旨,令他还国,不得久羁朝歌。”

    话说圣旨一下,犹如烈火燎原,即催逼苏护出城,不容逗留片刻。

    坐于一旁的昊天上帝看着这帝辛君臣兵锋交战,又想到帝辛最近日夜思念美色,怕是那禁制能激发人之**,可惜这殷商江山虽有忠臣铮言,却也比不上小人搬弄是非,如此想着,昊天上帝身影越来越淡,化作一道清风跟着苏护而去,且看看苏护如何行事。

    苏护离开皇宫,回到驿亭,众家将接见,关心的问道:“大王召侯爷进朝,不知有何商议?”

    苏护闻言不由大怒,骂道:“那无道昏君,不思量祖宗仁德之业,偏偏听谗言谄媚之言,欲选吾女进宫为妃,此种必是费仲、尤浑以酒色迷惑君心,欲专朝政。我听到大王所言,不自觉直言谏诤,那昏君道我忤逆旨意,拿我送法司治罪,而那二贼子又奏昏君,赦免我归国,希望我感谢昏君不杀之恩,必会将送吾女进朝歌,以遂二贼奸计之心,我想闻太师远征,此二贼弄权,眼见昏君必将荒淫酒色,紊乱朝政,到时四海战乱不断,可怜万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怜成汤社稷,终将在帝辛手中化为乌有!我想着如果不把吾女送进宫帏,昏君必定会派遣大军前来攻打冀州,到时冀州百姓有难,但是倘若送女进宫,以后昏君失德,又会使天下人耻笑于我,诸位都是我的左膀右臂,可有良策教我?”

    昊天上帝闻言淡淡一笑,随即变化成一将,立于诸将之间,道:“小将听说君主不正,则臣将投外国。当今大王轻贤重色,眼见昏乱之象,不如反出朝歌,自守一国,上可以保宗庙社稷,下可以保身家富贵,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此时苏护正在盛怒之下,一闻此言,不觉性起,竟不思考此将之言,也认为自己有统一四海之能,便说:“大丈夫不可做不明白之事!”又叫左右取文房四宝来,题诗在午门墙上,表我永不朝商之意。诗曰:

    “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下朝商。”

    苏护题了诗,领家将迳出朝歌,直奔本国而去。

    见此状况,昊天上帝轻蔑一笑,就这能力也想统一五湖四海华夏大地,不过也正是殷商国运衰败,才让其余诸侯生出他心。对此昊天上帝也不去管他,径直返回朝歌,看帝辛如何处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