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连
字体: 16 + -

第九十七章 报道组

政治处是部队团一级的政治机关,主要负责部队政治思想工作。这话说起来有点绕口空洞不好理解,说白了就是做组织人事和宣传工作。政治处有组织股、干部股、保卫股、宣传股。组织股就是做党团员发展培养工作的,干部股就是负责营以下干部的任免和管理,还有战士考学提干所涉及到的一些事务,保卫股负责全团的安全保卫工作。宣传股做部队对内对外的宣传鼓动工作。

宣传股是政治处人数最多的机关部门,除了股长和分管教育的几名干事,下面还有报道组、电影组、录像组,每个组都有战士,电影组人最多,七八个人。这些兵可不简单,都是能写会画的小秀才,自己都有点儿拿得出来的小本事。

报道组一间房子,连办公带住宿。部队办公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除了团主要领导,他们有一个套间的卧室。随军的干部可以回家,办公和住宿也可以分开,其他干部基本如此。

团机关是五十年到部队骡马化时期的马厩,在礼堂北侧。政治处在两排机关办公区的前排东侧,报道组在政治处的最西侧,与后勤处隔一个走廊。对面是洗漱间和冲洗照片的暗室。窗户前有一棵桃树,碗口粗细,枝叶繁茂。每年春天,开满粉红的桃花,引得来队家属过来照相留影。夏天结满桃子,是品种桃子脆。夜里常有兵们摸索着偷桃子,说是给他妊娠反应的妻子解馋。

报道组只有刘宏伟一个兵。这个说起来无关紧要,也不在部队正式编制,但是部队领导却始终另眼想看的一个部门。报道组只有三个人,两个干部一个兵,任务就是抓好部队的对外新闻宣传。

部队领导对新闻报道工作都非常重视,报道组长是团长不是政委,可以看出端倪。团长当报道组长不单是名义上的重视,关键经费花销有团长保障。

报道组不光会写稿,还要会走动,会拉关系。搞报道组是要花钱的,买胶卷洗照片需要钱,到报社送稿子看望编辑也不能空嘴说空话。团领导重视就好干工作,有钱有物腰杆就硬。经费充裕,到报社编辑那里就敢拍着胸脯承诺一些事儿。编辑们家庭个人有点困难,或者想到白洋淀狼牙山转一转看一看,有团长当靠山,招待费用就是小菜一碟。人来情往,和编辑关系热乎起来,报道工作容易出成绩。

报道组出了很多人才。我们现任的科长、主任、团政委都曾是报道组的报道员。听说北京有几家报社、中央电视台也有报道组出来的人才。

樊政委有句名言:“三年可以培养一个好连长和好指导员,但是绝对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报道员。”

因为部队的新闻不一般,不像学校里老师讲的那样,按照5个w就能采访写作。部队的新闻按照这些思路写不出来,写出来报纸也用不了。部队平时很少有硬新闻,像打仗救灾这样的事儿,在哪儿摆着,很好写。部队硬新闻不多,除非驻地发洪水地震之类的活动。特别是团一级基层单位,每年要在报纸上刊登几十篇稿件,真是不容易的事儿。

稿件是报道组的人闷头写的软新闻。根据报纸的宣传要点,他们拿着放大镜或戴着有色眼镜在连队找事例,然后合理拔高写出的新闻。这个本事只有懂得部队生活的人,有一定的写作才能的人才能写出来。不了解部队兵的生活,只能眼巴巴的等着驻地发洪水起山火,或者其它天灾**才能写出个豆腐块。这样的事儿猴年马月不会来一次,就是有一次也让地方那帮明记大家抢走了。报道组让多少名牌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们栽倒,最后夹着尾巴灰溜溜的离开那间小屋。

报道组的办公房子在政治处万主任的隔壁,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感到领导对报道组的重视程度。办公室是一间十五六平米的房子,放两间单人床,床头放两张办公桌,还有脸盆架椅子等东西,空余的地方只能站两个人。鞋袜以及其它多余的东西只能放倒床下。

刘宏伟和张干事在这间办公室。刘干事和组织股的蔡干事在另一间。办公室离领导近,对于想当官儿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对报道组来说,是个很难受的事儿。

万主任工作不忙,或者礼堂上完厕所回办公室,那怕几分钟的空闲时间,也会顺手推开报道组的门儿,笑眯眯或站或坐,和报道组聊几句。

说是聊天,不给报道组思想压力,其实是主任的一个托词。他每次来讲的是兄弟团报道组的最新动向,近几天兄弟部队报纸刊出的稿件的统计信息。这个话题一出口,刘宏伟和张干事头皮发麻内心紧张,赶紧埋头写稿,拉报道提纲,恨不得明天早上就能在《解放军报》刊登一篇头版头条的大稿。时间长了,主任来的多了,刘宏伟说话也随意起来,思想情绪逐步放松下来,有时候也能开个不咸不淡,其实是拍马屁的玩笑。

那天万主任吃过午饭,来到办公室,一屁股坐在刘宏伟的**,很随意歪倒在他的内务上。刘宏伟对自己的内务很心疼。到了机关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出操训练,不用像在连队那样天天整理内务,把一条被子整成豆腐块。不过,当兵养成的整理内务的好习惯不易改变。

万主任用江苏普通话说:“两个星期没有在报纸上看到你们的稿子了,咱们师的其它几个团都有稿子出来,有的团还在《解放军报》一版上了重要稿件,我们团连《战友报》上一条简讯都没有。团长政委今天在问我,你们几个每天在干什么?你们给我说说,这几天在干什么?”

张干事嘟嘟囔囔的说:“我上个星期才把稿子送过去,报社的编辑说要用几篇,特别是政委和彝族战士过火把节的组照,《解放军报》和《战友报》都说在重要版面刊登,停几天肯定出来了。”

万主任一听笑了,还有点不相信的问:“真的?我一会儿去找政委去。这么大的事儿,一定和他好好汇报一下。”

然后看着刘宏伟说:“小刘,你的文字稿件处理的怎么样?好长时间没有看到我们团的稿件了。新闻报道光靠新闻图片还不行,重点还是文字稿件。”

刘宏伟道:“主任,上次我和张干事一起送的稿件,有几篇稿子得到报社编辑的肯定,特别是写团长抓唱歌的那篇稿件,《解放军报》的顾编辑说,要在重点版面处理,昨天我打电话,他说已经上版了,稍等一下吧,不定在哪天出。”

万主任一咕噜坐了起来,说:“好、好。你们这俩小子算是会干。只要团长政委的稿子一出来,我拿着报纸去找他们,年底给你立三等功。还有,你们去北京送稿的发票还有没有,都拿出来,贴好,我去找团长签字。”

万主任很兴奋,嘿嘿的傻笑。张干事看着主任问我:“兄弟,你看主任有什么变化没有?”

刘宏伟看看了看主任,主任也很纳闷,不知道张干事想说什么话。刘宏伟说:“有,主任今天很精神,有佛像。还有就是主任的腹部提职了,有点不断侵占别人空间的发展趋势。”

万主任说:“今天接待师机关的老战友,喝了一点。我这个人天生就是佛祖肚,吃点东西就鼓起来了,没有办法。”

张干事说:“主任您太客气了,你里面都是知识,都是学问。小刘,有句古话形容这事儿怎么说?”

刘宏伟说:“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张干事说:“就是这个意思,主任,你肚子里不是草,都是诗书。”

万主任站起来说:“我知道你俩小子要赶我走,你们是故意寒碜我。嘿嘿,好好,我回办公室休息会儿,不和你们在这儿扯了。”主任高高兴兴的回去了,刘宏伟心里也非常的美。

停了几天,报纸上出了一批稿件,刘宏伟的几篇文字稿,张干事的几张新闻图片,处理的都很醒目。万主任拿着报纸去找团长政委,两位主官很高兴,当即把发票都给报销了。

段团长说:“以后有机会,你们请一些管版面的编辑到我们团来做客。你们记住我的一句话,编辑们给你们登稿子是关心你们的成长进步,你们也要会关心编辑们的生活,体谅他们的困难才行,这样才能干好新闻报道工作。”

团长说的话很实在,让刘宏伟心里也很温暖。刘宏伟心里一热,一片灵光在脑海里显现出来:团长这么支持我们的新闻报道工作,应该写一篇稿子好好表扬样他,把他的弄舒服了,以后要钱方便多了。

当天晚上,他把团长对新闻报道工作给予支持的事儿收拢一下,妙笔生花扩大拔高,写成了一篇3000多字的通讯刊登在《解放军报》内部通联的刊物《新闻与成才》杂志上,张干事配了一张压题图片。杂志送到团长办公室,团长那个高兴啊,见了刘宏伟就笑。那怕是刚训完那些不长眼的营长教导员股长和参谋干事助理员们,马上是阴天转晴天。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年底。年终总结,团长找到万主任说: “小刘的新闻工作干那么好,你们是不是考虑给点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

万主任很明白,说:“我们政治处有这个想法。想给小刘立个功,评个优秀士兵。不过这个名额不能占用我们政治处的,我们政治处电影组录像组还有七八个战士。小刘的名额只能从团里机动名额里出。团长,你没有意见吧。”

刘宏伟不了解什么机动名额,立功授奖不都是组织股负责吗,政治处批吗,还分什么机动不机动。后来才知道,每个单位每年奖励名额有一定配额,一般情况下都不能超。对一些表现好的干部和士兵要表彰,名额不够怎么办,靠团里每年留下的一定的机动名额补齐。

万主任要给刘宏伟立功授奖,又不想占政治处的名额,趁着团长高兴,和团长完了一个情感交换,这个结果双方都满意。政委当然更没有意见,他毕竟是政工首长,政治处是他的阵地,是他亲生的儿子。让团长当报道组长,是有意而为之,就像给自己的儿子认个有钱有权的干爹,为的是有钱好办事儿。

不久,政治处又给刘宏伟解决了了组织问题。刘宏伟感慨道:“我在连队辛辛苦苦干了三年,和那些兵们斗智斗勇最后空手离开。这些东西,在机关短短几个月里,轻而易举的得到了。”人啊,屁股决定前途,位置决定未来。你处在哪个位置,一样的努力,结果真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