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 军制改革(一)
真正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晚清的火炮专家龚振麟。
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是先用泥作出泥炮,将这泥炮分解为四到七节,每节分为左右两瓣。再对应每一瓣,用泥巴做出外范,外范上留了把手,还有能将各瓣相互连合在一起的笋卯。接着将铁水灌入每一瓣内外泥范里,就做出了这一瓣的铁范。
接下来铸炮,将铁范以笋卯扣合在一起,外用铁箍固定,内层刷上防止粘连的浆液,再插入炮芯,将铁水灌注进去,等冷却成型的时候,就将铁范的外瓣一块块剥下去,趁炮身红热时候打磨修整表面。再之后清理泥芯,旋磨内膛,就能成型。只要铁模做出来,造炮的成本就大大降低,按龚振麟的计算,铸千斤大炮的炮工银,一门就得上百两,而用铁模则只要几两。按龚振麟在《铸炮铁模图说》里的记述,四十名炮工,赶工的话,两天就能造九门炮,还是千斤大炮。
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最大的变革就是加快了铸造火炮的速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虽然在火炮质量方面,其实并没有质的提升,但对朱由桦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那些炮匠师傅用了朱由桦提供的铸造方法后,铸炮速度果然大大提升,原本平均每月只能铸造六七门的弗朗机火炮,用了铁膜铸炮法后,每月能铸造三十余门,虎蹲炮也从每月二三十门的产量提高到了七十多门,如果不是受制于合格的铁原料,产量还能翻几番,制造的速度甚至超过鸟铳。
火炮是战争之神,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只要再给朱由桦一年时间,兵工坊就能生产出四五百门弗朗机大炮,一旦投入到军队中,明军的整体战力将会成倍提升,此消彼长之下,满洲八旗再想横扫中国,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大明中枢不缺资源,不缺人口,不缺技术,只缺钱,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死在了缺钱上,偌大一个帝国,混到最后连保卫自己的京营的军饷都发不出了,也真是悲催到极点了!
只要解决了财政的问题,整顿吏治、军政、整合人力和资源等等阻力就会小多了,前阵子抄了不少士绅和藩镇的家底,现在的中枢户部存银三四千万两,财大气粗的很,不怕花钱,至少未来三四年内,不会再有钱荒的问题了。
朱由桦边走边看,穿梭于各坊之中,坊内的军匠和学徒们都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手中的活计。他们运铁料的运铁料,锻打的锻打,洗涤成品的洗涤成品,一切都是次序井然,有条不紊的样子。
一片繁忙中,望眼望去,众人干活都很卖力,眼下这个年景中,能找到一个可以吃饭活命的地方可不多,自己可不能因干活不努力而被赶走了。
学徒们每天吃着白米饭热面条,每餐可以吃饱,隔三差五的还可以吃一次肉,这让他们都很感激涕零,其中还有不少是北地流民出身,他们流浪在江南、江北各府县时,本来己经看多了世态炎凉,感官日渐麻木,但在这里,却第一次感觉到了生活的温暖。更感念天子的恩德,心中第一次对朝廷,对大明有了认同之感。
但也有一些奸猾的,虽然有气力,却比较懒惰,老是磨洋工,偷工减料。对这些人,朱由桦可不会客气,查到一个就是一阵乱棍好打,然后赶出了兵工坊,任由其自身自灭。
他带着贴身护卫,兴致勃勃的穿行在走廊过道之间,看着大明当下最大的一座兵工厂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建立起来,心中颇为振奋,不时地对周围的军械指点一番,等返回时,身旁已围了不少各坊主事。
朱由桦转身道:“今后,火器、火药坊军匠安全为第一,试验时,相关人等呆在安全地方,操作者全身套铁甲,反复试验上百次,一定要找出安全隐患,操作要有章可循,尔等识文断字的少,以后要识点字,彼此要多交流交流工场经验,搞工艺改良,弄成标准化,以后不能单靠经验做事,军匠凡有创造贡献的,记军功,取消匠户身份,子女也可读书进学,出仕为官。
当然,普通军匠的食粮工钱朝廷也是一个子不会少的,每造出一杆合格鸟铳,大炮、盔甲、腰刀。朝廷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过有赏就有罚,以后产出的军器再有不合格,相关人等都要扣去月饷月粮以充材料耗损,如有造成军士损伤,还要重罚。”
“我等谨遵圣命。”
在各坊主事的叩头跪送下,朱由桦缓步踏出了兵工坊。
回到皇宫后,朱由桦将首辅兵部尚书马士英、次辅吏部尚书路振飞、户部尚书阮大铖、礼部尚书钱谦益、刑部尚书陈奇瑜、左都御史左懋第、工部尚书王铎等南都实权派大僚召集到了御前,商议军制改革大事。
对这一届的内阁大臣,朱由桦总体还是很满意的的,姑且不论操守如何,大体都有真才实学,路振飞、左懋第都是“挺福派”里的正臣、直臣,难得的还是实干派,对于这样的臣子朱由桦向来是不吝啬重用的。他们一个执掌吏部,一个执掌宪纪,职权重大,中枢和内阁有他们在,马阮一党哪怕蹦哒的再厉害,也无法一手遮天,再说还有陈奇瑜和钱谦益这些开明的东林党从旁牵制马阮,三股势力彼此牵制制衡,大权牢牢握在他的手中。
有鉴于大明营制的混乱,军职、爵位、勋阶的逐渐泛滥奔溃,趁着削藩成功,重塑纪纲,对南方各省的军队进行整编势在必行了。
大明传统的卫所制时至今日已名存实亡,目前实行的是募兵为主的镇戍战兵制度,因为其遇事而设,无事而撤的临时性和随意性,导致隔省之间,营制就不大相同,官职品级也不相当,权责难辨。
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是先用泥作出泥炮,将这泥炮分解为四到七节,每节分为左右两瓣。再对应每一瓣,用泥巴做出外范,外范上留了把手,还有能将各瓣相互连合在一起的笋卯。接着将铁水灌入每一瓣内外泥范里,就做出了这一瓣的铁范。
接下来铸炮,将铁范以笋卯扣合在一起,外用铁箍固定,内层刷上防止粘连的浆液,再插入炮芯,将铁水灌注进去,等冷却成型的时候,就将铁范的外瓣一块块剥下去,趁炮身红热时候打磨修整表面。再之后清理泥芯,旋磨内膛,就能成型。只要铁模做出来,造炮的成本就大大降低,按龚振麟的计算,铸千斤大炮的炮工银,一门就得上百两,而用铁模则只要几两。按龚振麟在《铸炮铁模图说》里的记述,四十名炮工,赶工的话,两天就能造九门炮,还是千斤大炮。
龚振麟的铁模铸炮法最大的变革就是加快了铸造火炮的速度,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成本。虽然在火炮质量方面,其实并没有质的提升,但对朱由桦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大明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那些炮匠师傅用了朱由桦提供的铸造方法后,铸炮速度果然大大提升,原本平均每月只能铸造六七门的弗朗机火炮,用了铁膜铸炮法后,每月能铸造三十余门,虎蹲炮也从每月二三十门的产量提高到了七十多门,如果不是受制于合格的铁原料,产量还能翻几番,制造的速度甚至超过鸟铳。
火炮是战争之神,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只要再给朱由桦一年时间,兵工坊就能生产出四五百门弗朗机大炮,一旦投入到军队中,明军的整体战力将会成倍提升,此消彼长之下,满洲八旗再想横扫中国,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大明中枢不缺资源,不缺人口,不缺技术,只缺钱,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死在了缺钱上,偌大一个帝国,混到最后连保卫自己的京营的军饷都发不出了,也真是悲催到极点了!
只要解决了财政的问题,整顿吏治、军政、整合人力和资源等等阻力就会小多了,前阵子抄了不少士绅和藩镇的家底,现在的中枢户部存银三四千万两,财大气粗的很,不怕花钱,至少未来三四年内,不会再有钱荒的问题了。
朱由桦边走边看,穿梭于各坊之中,坊内的军匠和学徒们都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手中的活计。他们运铁料的运铁料,锻打的锻打,洗涤成品的洗涤成品,一切都是次序井然,有条不紊的样子。
一片繁忙中,望眼望去,众人干活都很卖力,眼下这个年景中,能找到一个可以吃饭活命的地方可不多,自己可不能因干活不努力而被赶走了。
学徒们每天吃着白米饭热面条,每餐可以吃饱,隔三差五的还可以吃一次肉,这让他们都很感激涕零,其中还有不少是北地流民出身,他们流浪在江南、江北各府县时,本来己经看多了世态炎凉,感官日渐麻木,但在这里,却第一次感觉到了生活的温暖。更感念天子的恩德,心中第一次对朝廷,对大明有了认同之感。
但也有一些奸猾的,虽然有气力,却比较懒惰,老是磨洋工,偷工减料。对这些人,朱由桦可不会客气,查到一个就是一阵乱棍好打,然后赶出了兵工坊,任由其自身自灭。
他带着贴身护卫,兴致勃勃的穿行在走廊过道之间,看着大明当下最大的一座兵工厂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建立起来,心中颇为振奋,不时地对周围的军械指点一番,等返回时,身旁已围了不少各坊主事。
朱由桦转身道:“今后,火器、火药坊军匠安全为第一,试验时,相关人等呆在安全地方,操作者全身套铁甲,反复试验上百次,一定要找出安全隐患,操作要有章可循,尔等识文断字的少,以后要识点字,彼此要多交流交流工场经验,搞工艺改良,弄成标准化,以后不能单靠经验做事,军匠凡有创造贡献的,记军功,取消匠户身份,子女也可读书进学,出仕为官。
当然,普通军匠的食粮工钱朝廷也是一个子不会少的,每造出一杆合格鸟铳,大炮、盔甲、腰刀。朝廷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不过有赏就有罚,以后产出的军器再有不合格,相关人等都要扣去月饷月粮以充材料耗损,如有造成军士损伤,还要重罚。”
“我等谨遵圣命。”
在各坊主事的叩头跪送下,朱由桦缓步踏出了兵工坊。
回到皇宫后,朱由桦将首辅兵部尚书马士英、次辅吏部尚书路振飞、户部尚书阮大铖、礼部尚书钱谦益、刑部尚书陈奇瑜、左都御史左懋第、工部尚书王铎等南都实权派大僚召集到了御前,商议军制改革大事。
对这一届的内阁大臣,朱由桦总体还是很满意的的,姑且不论操守如何,大体都有真才实学,路振飞、左懋第都是“挺福派”里的正臣、直臣,难得的还是实干派,对于这样的臣子朱由桦向来是不吝啬重用的。他们一个执掌吏部,一个执掌宪纪,职权重大,中枢和内阁有他们在,马阮一党哪怕蹦哒的再厉害,也无法一手遮天,再说还有陈奇瑜和钱谦益这些开明的东林党从旁牵制马阮,三股势力彼此牵制制衡,大权牢牢握在他的手中。
有鉴于大明营制的混乱,军职、爵位、勋阶的逐渐泛滥奔溃,趁着削藩成功,重塑纪纲,对南方各省的军队进行整编势在必行了。
大明传统的卫所制时至今日已名存实亡,目前实行的是募兵为主的镇戍战兵制度,因为其遇事而设,无事而撤的临时性和随意性,导致隔省之间,营制就不大相同,官职品级也不相当,权责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