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阿莎之归期
字体: 16 + -

第1章 逐鹿之野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公元5000多年前,苗族始祖蚩尤带领强大的九黎族与轩辕黄帝带领的炎黄部落为争霸中原决战逐鹿之野。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于是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有传说黄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东海中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述了一个传说,“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这段历史因为延绵于历史的长河中,以致于传到最后都变得神话玄乎的,搞得人们都不知道应该当神话还是当历史来听来述说了。不过神话传说也是基于一定事实基础的,就像有一些事实是改变不了的一样,比如说九黎后裔的苗族氏族确实是在逐鹿之战后,开始了一段苦难的历史,整个苗族氏族从中原开始四下溃逃,许许多多的苗族子民死在这段溃逃的路上,可是说这片神州大地染满了苗族子民的鲜血。

    经过了千年的逃窜,许多苗族氏族逃向了东方,有些逃到了南方,有些逃到了北方,还有一些逃到了西方,总之,哪里没有追杀就逃往哪里。而逃到西方的这些氏族为了活下来,最后不得不逃进了中原西部的禁地——蛮荒之界。

    蛮荒之界,中原西部边陲的未知之界,中原各大部落只知道那里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自从一个叫做夸父的人为追逐太阳而消失在里面,人们再也不敢靠近这里,这里也就是变成了中原西部的禁地,人们还给它取了一个禁忌的名字——蛮荒之界。

    蛮荒之界是一座古老的原始森林,它的存在可能和这片大陆一样久远和神秘。这里由十万大山组成,百万的奇峰耸立入云,千万条沟壑在这里纵横,数不尽的怪石在这里林立,千奇百怪的野兽在这里横行,无数的蛇虫鼠蚁更是神出鬼没的,常年的瘴气萦绕着,让人总是无法窥见一二,总是那么神秘莫测;一条延绵万里,千丝万缕汇聚而成的清水江贯穿其中,时而静默无声,时而磅礴咆哮,时而无影无踪……..可是说这条清水江就是这蛮荒之界的母亲河。

    这些逃进蛮荒之界的苗族氏族还来不及探索其全貌,这里恶劣的环境就送给大家一个个“大礼”。许多苗族子民不小心就成了那些不知名字野兽的美食,还有许多一不小心就因为吸入瘴气过多而产生幻觉,就永远的生活在幻觉中了,最后力竭而死,更多的苗族子民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就中了什么毒,中毒之人不是口吐白沫就是全身发黑,不是流脓肉腐就是骨骼变异…………

    好不容易逃进了蛮荒之界却是才逃脱龙潭,又送入了虎口,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总是不停地上演着,悲剧总是不断的在上演着。总之死成了莫名的解脱,活着却成了真正的苦难。

    经过千年的逃难,这剩下的氏族早已经不是当初那彷徨的样子,早没有了惊恐的无措这些苗族氏族眼里除了不屈的倔强还有那希望的火焰。大家都紧紧地咬着牙艰难的前行着,哪怕牙齿咬碎了,也嚯着血吞进肚子。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明白,往前九死一生,往后十死无生。就这样,大家顽强地不断前行着,不断地抗争着。

    还好的是整个蛮荒之界不仅只是对他们这么“客气”,那些追杀而来的大军同样的也收到了来自蛮荒之界的“大礼”,由于是成片联军,所以伤亡十分可观,“大礼”是十足的到位,以至于到最后野兽都不吃死掉的人和上了年龄的人了,可能是觉得不新鲜了,所以专门挑年纪轻的活人而食。年纪轻的那里见过这种阵仗啊,纷纷不是逃的逃,就是临阵躲避,以至于整个追杀大军最后溃不成军不说,差点就无法全身退出蛮荒之界。

    当然,这也许是上天终于眷顾这苦难的子民了,也许是想保留一丝他们的火种而已。这些苗族子民没有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很快就带着同伴躲进了这蛮荒之界的十万大山里面。这些躲进十万大山的苗族子民虽然犹如一颗小小石头扔进了大海,看不到一点涟漪,但是整个苗族氏族的点点星火却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经过千年的繁衍,当初的星星之火无论在深山里,还是在溶洞中,无论是在山峰之巅上,还是在严峻旁,无论是在长河之上,还是在深谭之渊…….总之活了下来的,都在活着,活着的都在成长着,成长着的都在强大着……..整个苗族氏族在整个蛮荒之界已经慢慢变成了另外一种存在着。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